一旦没了觉悟,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本帅这个人,又不想一直给人做挡箭牌,就算是崇祯的意志,那也是不行的,所以义军终究是要离开辽左的。”
杨方兴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回想起过去几年所经历的种种,在辽东义军舍弃辽阳镇,开始全面移驻沈阳为节点,大明对他们的收割就愈发明确。
辽东义军存在的意义,一个是帮着大明抵御建虏威胁,另一个就是作为大明倾销地,这让李自成失去了自主权。
面对此等特殊境遇,李自成肯定不愿坐以待毙,所以针对内部的调整,也在悄然间逐步形成。
“大帅,出事了!”
裴雄虎匆匆走进殿内,看了眼杨方兴,对李自成抱拳一礼道:“据前线传来的军报,于铁岭一线的建虏,似乎有所异动,看情况是黄台吉所领建虏,想要对我辽左展开大规模的进犯。”
言罢,就将先前呈递的紧急军报,递给了李自成。
“这个黄台吉,到底还是按奈不住性子了。”
李自成一目十行的看着,嘴角微扬道:“觉得镇压了阿敏叛乱,拿下了科尔沁、察哈尔等部地盘,就能调转反向进犯辽地,简直是可笑至极。”
“大帅,恐事情没有那般简单吧。”
杨方兴闻言,上前道:“固然说建虏取得此等成效,可过去频繁的战事,让他们麾下也蒙受不小的损失,这次……”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李自成双眼微眯道:“还不是大明逼的,说到底,黄台吉这个家伙是有野心的,其想要得到的更多。
这一点,崇祯还是看人很准的。
现在建虏有这些动静,是黄台吉这个赌徒,想要来一场真正的豪赌,拿着他们建虏八旗的所谓国运,来达到他想要促成的目的。”
这……
杨方兴、裴雄虎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就当前这种形势来看,倘若建虏真打算进犯辽东,那他们辽东义军会率先迎战,只怕会蒙受很多损失。
“一直以来,本帅就在等一个契机,确保能够摆脱大明的掣肘和掌控。”
李自成神情倨傲,看向杨方兴、裴雄虎他们,“这种任人摆布的滋味,本帅早就他娘的过够了,奈何先前没有机会,就只能按捺住这种想法。
大明,有崇祯这个天子,正在一点点的改变。
可是本帅却一直在想,属于我辽东义军的未来,难道就真的只有归降这一条路吗?
不!
绝非是这样的。
这个世界很大,大到了超乎我等的想象。
既然在大明的影响范畴内,我等绝无可能建邦立国,咱们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
现在这个契机来了,本帅打算向崇祯摊牌了。
将建虏想要进犯辽左的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到辽阳,告诉辽东督师孙承宗,这一战倘若明军不来驰援,那我辽东义军就彻底放弃所辖疆域,转战其他地方。”
“!!!”
杨方兴震惊的看向李自成。
尽管在他的心中,能够揣摩到李自成,不会任由大明拿捏的,但是李自成现在讲的这番话,还是让他感到震惊。
辽东义军放弃现有疆域,在大明和建虏的围堵下,那还能去往何地啊?
崇祯小儿,本帅还是要感谢你。
将一份完整的舆图,无偿赠送给本帅,尽管本帅也清楚,这也是你谋划的一部分,但是无所谓了。
李自成的内心此刻很激动。
辽左这块弹丸之地,辽东义军是不能再继续停留了,本帅要领着麾下健儿打出去,就算不能在辽东立足,可凭借着麾下10万精锐之师,列装起来的各式火器火炮,也足以在漠南立足,在漠北立足。
早晚有一日,本帅要领军一路西进,打到你看重的欧罗巴大陆去,本帅倒是想要看看,等到了那个时候,你拿什么威胁本帅。
一直以来,在李自成的内心深处,就存在着一个梦魇。
这个梦魇,就是崇祯皇帝造成的。
面对崇祯皇帝的算计,李自成尽管内心很是不满,很想反抗,可是残酷的现实,却让李自成不得不低下脑袋。
任由大明盘剥。
任由大明算计。
毕竟不这样的话,他所率领的辽东义军,就会顷刻间分崩离析。
也是从舍弃辽阳镇开始,李自成就一直在积极地谋划,他所率领的辽东义军,该如何摆脱掉这种束缚。
为此辽东义军麾下各部,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将能够带走的群体,悉数整编进正军序列。
像那等无心恋战的,不愿背井离乡的,悉数转调到地方序列治下。
在崇祯皇帝的影响下,李自成打造了一支远征军,目的很纯粹,就是要跳出樊笼,不再去做谁的傀儡。
只是李自成所不知道的,这也恰恰是崇祯皇帝想达成的,叫李自成所领精锐之师,在草原掀起血雨腥风,大明在后收割利益,这无疑是完美的协作,至于说期间存在怎样的问题,那唯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崇祯皇帝要再造一次上帝之鞭!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章 御驾亲征(1)
“陛下,您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周皇后面露心疼,为崇祯皇帝揉着肩膀,“臣妾知道您心忧社稷,想要让大明能中兴富强,可是您也不能处理起朝政,每日都这般操劳。
臣妾发现陛下都开始长白发了。
这才几年啊。
就算是社稷再重要,您也要多注意一些,日子还长,即便陛下想要做事,也不能这般操劳下去。”
“知道了,朕今后会注意的。”
轻拍周皇后的手,崇祯皇帝露出笑容,安抚道:“外朝的事情忙起来,朕就会忘记这些,这样,朕会和王伴伴说,让王伴伴以后多提醒朕几句。”
周皇后心里轻叹一声。
别看崇祯皇帝这样说,可是周皇后也清楚,想要改变这些情况啊,基本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毕竟维新变法的大旗,被崇祯皇帝正式亮明以来,朝堂上的很多事情,包括一些领域的态势,就出现不小的变动。
朝野间出现多少分歧和争议,周皇后了解的并不是很多,毕竟后宫不得干政嘛,可是通过一些表现,周皇后还是能猜想一二的。
崇祯皇帝在乾清宫待的时间,是越来越长了。
反倒是回到后宫休息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周皇后要帮崇祯皇帝审计内帑财政,尽管内帑的整体收支,没有任何的问题和纰漏。
可是不断增加的内帑财政赤字,足以左证崇祯皇帝做的事情很多,需要分心劳神的地方很多。
“陛下,臣妾准备了午膳。”周皇后收敛心神,看向崇祯皇帝说道:“您再多休息一会儿,稍后……”
“不用了。”
崇祯皇帝摆手道:“朕现在就要回去了,乾清宫那边,还有一些政务要处置,来坤宁宫这边转转,看看皇后,看看太子他们,朕就放松不少了。”
说着,崇祯皇帝站起身来,轻抚周皇后的脸颊,就笑着转身离去了。
时间太紧迫了。
随着维新变法的大旗打出,有太多事情需要好好的梳理,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崇祯皇帝不想出现任何停滞。
倘若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大明北方诸省进一步整合,将一些症结和毒瘤尽快铲除,就不利于后续的深化改革。
大明不能再拖下去了。
其实有很多事情,都被哄抬到某一层面上,倘若不能妥善梳理好,解决好,那么大明就会陷进新旧矛盾的漩涡。
到时等待大明的处境,就将是万劫不复!
“皇爷,按照先前所定旨意,司礼监整理好涉及渤海舰队的相关桉牍。”
王承恩紧跟在崇祯皇帝身后,微微欠身道:“按照当前掌握的情况,涉及渤海舰队的整编改制,明确下来的初期部署已经落实,军机处那边也呈递了相应奏疏到御前,该部分……”
“派人去军机处那边,传朕的口谕。”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渤海舰队的整编改制,对大明海军具有非凡意义,让有司切实履行好职责,把各项部署都做扎实,别给朕做表面功夫,等到渤海舰队整编完成,朕是要前去视察的。”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伴随着对外开海的不断加深,海贸和造船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崇祯皇帝对于海上力量的建设,也变得愈发重视。
大明想要中兴,大明想要崛起,就必须抓住最后的机会,在大航海时代下有所突破,实现海陆并进的战略部署。
海洋蕴藏的财富超乎想象。
想要让大明持续推进维新变法,尽快完成原始工业化积累,朝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迈进,就必须在海洋上有所突破。
现在有汉盟、皇明海贸总会等私人性质的组织,来代替大明官方维系脆弱的平衡,那终究是权宜之计罢了。
毕竟此前的大明,根本就没有太多精力和财力,去绝对的掌握这些东西。
崇祯皇帝想要的是一个整体框架。
一个牢牢掌握在中央朝廷的框架。
现在积攒了不少家底,是时候做出相应的调整,逐步组建起大明海军力量,为今后达成这一部署夯筑根基。
其实崇祯皇帝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重造一个个新框架,逐步替换掉旧有腐烂的框架,以此实现大明的整体变革。
这些要重新打造起来的框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之下,还区分有各个层面的小框架,一环套着一环,这样整合起来的整体框架,才能屹立在这片土地上。
饭是一口一口吃的。
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回到乾清宫的崇祯皇帝,就遇到了一件要事。
“陛下,就辽东督师府方面的分析,臣觉得是很严峻的事情。”军机处大臣王在晋,神情严肃道。
“建虏奴酋黄台吉,一向都是野心勃勃的,此次所领建虏八旗,想要侵犯辽左之地,肯定是一场牵扯很多的战事。
而李自成所领的辽东义军,又通过辽东督师府,向朝廷转述那样的话,摆明是发现了什么异常。”
“陛下,一旦辽左出现大规模战事,那受影响的绝不只有辽左一地。”
杨文岳紧随其后道:“只怕建虏这一次,要掀起的战争,还将会波及到辽河套一带,特别是察哈尔蒙古各部,被建虏彻底击败后,这对该地域的蒙古各部,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极大的。
臣有些担忧,建虏是否会趁着辽左一带爆发战事,从麾下调遣一部精锐之师,对内喀尔喀、喀喇沁等部展开攻势。
甚至必要的话,在解决这些蒙古各部后,对我京畿一带造成威胁,这样辽地前线的战局就变得……”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听着军机处诸大臣所讲,心里却在思索一件事情,就当前所处的境遇,大明似乎到了一种境遇,需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向内外证明自身军威的强盛。
】
倘若这件事情不能做好,那对待大明而言,现在所积攒的很多矛盾,就得不到有效的震慑!
第一百三十一章 御驾亲征(2)
东暖阁人满为患。
被临时传召的内阁全体,悉数到场。
“朕打算御驾亲征。”
崇祯皇帝语出惊人,只此一言,就叫众人心生惊意,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陛下不可啊。”
内阁首辅徐光启上前规谏,“陛下乃是万金之躯,国之根本,纵使建虏奴酋黄台吉,要领军进犯辽左,何须陛下御驾亲征。”
“臣附议。”
毕自严紧随其后道:“陛下心忧辽地安稳,这是该有的,然御驾亲征一事,万万不可决断啊。
大明,需要陛下统御。
战场上更是刀剑无眼,倘若陛下舍弃根本,而选择御驾亲征,这实属是本末倒置,建虏进犯辽左一事,朝廷……”
“陛下断不可御驾亲征。”
刘鸿训激动道:“建虏凶悍,纵使先前在辽地频频失利,然建虏之根底,并未被彻底摧毁。
时下建虏平定阿敏叛乱,横扫科尔沁、察哈尔等部,此次集结大军,想要进犯辽左之地,必然是来势汹汹。
倘若在这等态势下,建虏知晓陛下要御驾亲征,必然会有所疯狂之举,一旦前线局势出现任何变故,这对国朝……”
正如崇祯皇帝所想的那般,徐光启、毕自严、刘鸿训、王洽、黄立极、温体仁、周延儒等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