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代表在北地种植,是没有问题的。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北直隶各府县,开始大规模的种植,徐卿今后恐要变得更忙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能为大明百姓,寻得活命之物,就算把臣累死都值得!”

    徐光启难掩激动道:“如果说玉米的亩产极佳,那甚至要改变大明的种植方式,特别是北地这边,一茬小麦,一茬玉米。

    根据时节、气候进行调整。

    倘若这样的事情,能够做好的话,那绝对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玉米、红薯、土豆的规模化种植,是需要周期性的,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想普及到大明各地种植,至少需十年的时间。

    毕竟作为最懂农耕的族群,主要农作物的更迭,那都是经漫长时间推行的。

    “这件事情要好好做。”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徐卿所领的农科,若是人手不足的话,可以叫内廷有司继续增补。

    至于所需银子,更不用担心。

    徐卿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最短的年限,替大明解决粮食保障,明年的北直隶试种植,朕来给徐卿解决所有问题。”

    “臣遵旨!”

    徐光启作揖应道。

    粮食产量,是衡量国朝是否强盛的基准线之一,毕竟跟别的相比,粮食种植的周期性更长,付出多少辛劳,才能得到多少收获。

    “对了,农科这边,要着手研制怎样提高亩产。”崇祯皇帝想了想,对徐光启说道:“就像人虚弱的时候,要用补药温补。

    那土地肥力下降,是否也能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增补呢?

    这件事情徐卿要重视起来,多多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给土地研制出一款肥料,以增强粮食亩产。”

    “臣遵旨。”

    徐光启再拜道。

    崇祯皇帝所讲之言,给徐光启打开新思路,叫他开始联想此事,若真能研制出一款肥料,以增强粮食亩产,那大明的粮食保障,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汉儿不为奴(1)

    

辽东,东江镇。

    “辽南的情况,比我等预想的要复杂。”金铉眉头紧皱,手里拿着几封公函,“这个李自成,还真不是泛泛之辈。

    刚到辽南时,为避免该部被建虏剿灭,我东江镇这边,频频出动船队,对辽南沿海的地带,展开十数次的渡海破袭。

    现在局面逆转的太快了。

    绣岩城叫该部攻克下来,这对建虏上下来讲,那绝对是不小的轰动。

    可是这般一来,咱们东江军,也被那李自成调动起来,这明显是在搏,搏我等会出兵袭扰辽南。”

    正堂内,陷入到沉寂之中。

    刘兴祚、左良玉、沉世奎等诸东江将校,个个神情凝重,对当前所掌握的局势,在心里暗暗盘算着。

    “这个李自成,真是可恶,敢算计起我们东江军了。”

    刘兴沛紧握双拳,皱眉道:“当初他主动联系我等,用大批金银来置换军械、震天雷等物时,我就觉得不对劲儿。

    其麾下所统的老营精锐,才不过万余众,剩下的那几营大军,多是乌合之众。

    没想到这家伙胆子真大,不想着流窜辽东各地,免得被建虏八旗围堵起来打,偏偏还玩一出暗度陈仓,把绣岩城给打下来了。

    这不是摆明叫建虏包饺子,然后一口给吃掉吗?”

    “不对!”

    刘兴祚冷芒一闪,伸手起身道:“不对,这个李自成,绝没有那般目光短浅,事情没那般简单。”

    说着,刘兴祚快步朝舆图走去,金铉、左良玉、沉世奎一行见状,纷纷起身,随刘兴祚就过来了。

    “刘帅也觉察到不对了?”

    左良玉走上前,伸手道:“现在末将严重怀疑,李自成之所以这般做,想调动的不止是我们东江军。

    还有建虏各部兵马。

    这个家伙所想谋划的,不是一域形势的改变,而是整个辽东格局的改变。”

    “左副将,你想表明的意思,是李自成在谋一盘大棋?”

    金铉皱眉说道:“以绣岩城为起源,围绕辽西、辽南、辽左等地,都为此展开相应的变动?

    可是他李自成为何这般做?

    如果说整个辽东的局势,并没有跟他所想的那般而动,那绣岩城就是一处死地,他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可要是都动了呢?”

    刘兴祚拔出战刀,指着辽南方向,说道:“只要我们东江军,趁着建虏围剿李自成所部时,进攻镇江堡等地,那辽南各处的建虏兵力,终究是捉襟见肘。

    对于黄台吉来讲,面对这样的态势,无非是两种可能性,一是从辽西调遣援军,二是从辽左调遣援军。

    可是我们不要忽略一点,黄台吉所领的建虏八旗,麾下最能打的,其实就是真鞑那部分兵马,但建虏的核心人马又很少。”

    “没错。”

    沉世奎点头说道:“自从陛下御驾亲征,击退进犯关内的建虏主力,除掉暗通建虏的八大贼。

    特别是泛辽东战略谋定以后,看似建虏八旗的势头依旧强劲,可建虏这边的处境,并不是很好。

    结合辽西那边,所传来的军情来看,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等部草原部落,似乎开始侵掠科尔沁一带。

    最重要的一点,我东江军代表大明出使朝鲜,跟朝鲜王室达成部分贸易往来……”

    “不用扯这般远。”

    刘兴祚摆手说道:“像这些军机要务,李自成是不可能知道的,这个家伙,就是在玩豪赌。

    简单明了的讲吧。

    李自成这个家伙,在过去流窜辽南各地时,充分发现一个要点,建虏在辽地的统治根基,并没有所想的那般严重。

    根本就在于建虏真鞑上下,歧视和盘剥辽地汉民,如果说能通过一场战争,叫更多的辽民知道,建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强悍。

    只要他李自成能活着跳出建虏的包围圈,而我大明诸军跟着参与这场豪赌,那么他李自成就鱼跃龙门了!”

    金铉眉头紧皱起来,他听明白这个前因后果了。

    李自成这个家伙,摆明是把所有人,都当成是他的棋子,要通过这种养蛊的形势,彻底破开辽东的格局。

    攻克绣岩城,叫围堵的建虏大军汇聚,这是第一步。

    东江军参战,在建虏大军的外围进攻,这是第二步。

    只要这两步能够谋成,那建虏必然调集兵马,且必然是辽西的兵马,因为辽左那边,是建虏核心。

    轻易是不能动兵的。

    毕竟盘踞在外围的草原诸部,若是知晓建虏势颓,必然会捞取一些好处的。

    那么辽西一旦调集兵马,坐镇辽前的辽东边军,是否会眼红呢?

    在这场豪赌之中,可谓处处充满不确定。

    可一旦局势朝着他所预想的那般进行,整个辽东格局,就将会跟先前的态势,彻底的颠覆掉了。

    “这个李自成,真是够可怕的。”

    金铉皱眉说道:“这简直就是一个赌徒,不能将东江军的命运,因为他的一场豪赌,而陷入到……”

    “金参赞,这场豪赌,咱们只怕要参与进来了。”

    刘兴祚眼神坚定,迎着金铉的目光,说道:“不说别的,若是能趁此机会,夺回镇江堡的话,那不仅能威逼定辽右卫,还能东望宽甸诸堡。

    陛下的泛辽东战略,虽说一直强调,要以乘船破袭为主,以达到练兵的部署。

    但现在因为一个李自成,使得辽东整体格局,出现量的变化,况且我东江军麾下,所拥五万兵马,算初步轮训经历过战事。

    这是一次机会。

    如果说能夺回镇江堡,同时击退建虏进攻,而那李自成能顺利逃脱,此后辽东的格局,就是三方对立之势。”

    左良玉紧随其后道:“没错,末将的意思也是打。”

    “附议!”

    沉世奎点头道。

    尽管这是一场豪赌,但若是能赌赢的话,对大明的好处太多,这叫刘兴祚他们,明知道是李自成谋划的赌局,却不得不参与此战。

    “仗怎样打,你们说了算。”

    金铉沉默许久,皱眉道:“不过该构想必须尽快呈递御前,除此之外,辽西那边也要传递过去。”

    82中文网



    第二百三十八章 汉儿不为奴(2)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的影响,似乎在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倾斜,像东江镇那样的高层军议,在以往的大明,根本是不可能的。

    武将的决断,并不是文官所考虑的。

    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从土木堡之变结束后,就渐渐形成并且固化。

    但是金铉这些外派的军机处参赞,跟传统的大明文官不同,他们知晓军务,恪守臣子本分,对帝王所下旨意,会严格遵守。

    军机处所外派的分指,看似是某处的最高指挥,不过涉及军事层面,却多以统兵武将意见为主。

    辽东的整体格局,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大帅,按照您的吩咐,这绣岩城内的建虏真鞑、二鞑,全都被凌迟处死了。”李铁山面露笑意,看向李自成说道。

    “要说还是大帅英明,这诉苦大会、公审大会的先后召开,不仅让咱辽东义军各部斗志高亢,就连绣岩城的百姓,都纷纷要求参军。

    靠着当前的态势,依托绣岩城的城墙,抵御建虏的几轮勐攻,断然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就看看明军这边,有何反应了。”

    “放心吧,明军肯定会有所行动的。”

    李自成稳坐在帅椅上,眼神坚定道:“孙承宗是否会率部参战,本帅现在还不清楚,但是刘兴祚这边,肯定会参战的。

    其麾下的东江军,此前一直破袭建虏所窃辽南,明明有好几次,都能将金州卫等地收复回去,可是却偏偏没这般做。

    这一看就是崇祯小儿的决断。

    我们辽东义军,若想在辽东站稳脚跟,就必须破掉辽东的格局,叫更多的人知道,建虏没想象中的那般可怕。”

    说这些话的时候,李自成心里却轻叹起来。

    错非是形势所逼,他也绝不会走这一步。

    一直被建虏追着打,想要继续壮大自身势力,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其统率的辽东义军,能有当前的势头,纯粹是靠崇祯皇帝,所给他讲的那些东西。

    游击战术。

    公审大会。

    诉苦大会。

    这些技战术和构想,没有在明军麾下率先运用,却被崇祯皇帝拿到李自成这边,来充当试验田。

    再者言,崇祯皇帝不敢用啊。

    尤其是公审大会和诉苦大会,他敢用到明军之中,即便是周遇吉、刘兴祚等部,只怕闹到最后,都他娘的造大明的反了。

    说到底,现阶段的大明只是局势暂稳,可很多弊政和毒瘤,并未被彻底铲除掉,他这位大明皇帝,才是最大的剥削者。

    “可要是东江军不参战呢?”

    李铁山想了想,皱眉说道:“毕竟咱们这次闹的动静,太大了,说不定会搅动整个辽东,都会乱起来。”

    “放心吧,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李自成摆手道:“就崇祯小儿那样的德性,刘兴祚所领东江军,一直在辽南这边小打小闹。

    …

    这耗费的粮饷开支,那也不少啊。

    若是明廷的那帮文官,一个个死揪着不放,开始攻击刘兴祚他们,只怕东江军的处境也很艰难。

    若本帅是刘兴祚的话,肯定会想着怎样打几场漂亮仗,毕竟他的身份,说到底是反正归明的。

    大明的那帮文官是啥德性,你心里还不清楚吗?”

    李铁山沉默了。

    的确。

    就大明的那帮文官,一个个都不是什么好货色,要都是青天大老爷,那他也不会被诬陷送进牢狱,被判个斩监候。

    “大帅,好消息啊,哈哈……”

    裴雄虎的声音,从堂外传进来,这叫李自成眉头微挑。

    “说,这次查抄的粮食,有多少?”

    李自成站起身来,指着裴雄虎说道。

    “启禀大帅,合计查抄出六万余石粮食,金银折算下来,合计十七万余两。”裴雄虎抱拳喝道。

    “算上咱们老营,所携带的粮草等物,在这绣岩城固守两个月,那绝对是绰绰有余,全城百姓都能被咱义军组织起来。”

    “好!”

    李自成紧握双拳道:“有了粮食,那事情就好办了,这样,老营这边,补充五千勇壮进来。

    剩下的,不管是参军的,还是没参军的,全都招进那几个营校里,从即日起,绣岩城进行军管。

    把这批查抄的金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