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绝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上第一绝境-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晚了,这是谁在敲门?”徐妙锦心生疑惑,皇宫内院之中规矩极多,更何况是后宫之主皇后寝宫里,那是全天下规矩最多的地方。
  这个时辰如此急促的敲门,若是把皇后吵醒,那可是死罪。
  徐妙锦上前一步,借着灯笼的光亮,影绰绰的看起来像是一个太监模样的站在门外。
  那太监敲了几下,心急如焚。
  屋内值班的宫女听到响动快步走到门前,轻手轻脚的将门打开,低声呵斥道:“你要死啊,这样敲门,若是惊醒了皇后娘娘和徐真人,看不把你的皮扒了。”
  徐妙锦走到自己门前,隔壁就是徐皇后睡觉的房间,因此只要稍微打开一点门,就可以看到那宫女的模样。
  小太监着急火燎,低声道:“我的小姑奶奶,十万火急的大事,皇后娘娘可是吩咐过,谁敢耽误!”
  那宫女啊了一声,随后捂住嘴巴,朝着徐妙锦房间看了一眼,转头低声问道:“可是寿庆寺那的事?”
  一听到这三个字,徐妙锦心里咯噔一声。
  “好端端的徐皇后怎么那么关心寿庆寺?寿庆寺发生了什么事?”
  那太监点了点头,道:“可不是,寿庆寺的灾民造反了,你快去禀报给皇后娘娘,娘娘可是吩咐了,只要一有寿庆寺的消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第一时间告诉她老人家。”
  “啊,灾民造反了!”小丫头浑身一颤,整个人吓傻了:“打进城里没有。”
  小太监上前一把捂住她的嘴巴,脸上露出无比惊恐的神色,低声道:“你是想死么?这种话也能说得?”
  正说着,忽听一声懒洋洋的女子声音想起:“门外怎么了?”
  正是徐皇后听到响声醒了,屋内的两个小宫女听到徐皇后声音,刚忙上前伺候。
  门口的那宫女稳住心神,心道:“罪该万死,罪该万死,掌嘴掌嘴!”
  随后拉着小太监快步走到床帘前,扑通跪倒在地。
  “启禀娘娘,常顺有要事禀报。”
  皇后皱了皱眉,扭动着懒散的腰肢坐了起来,胸前的睡衣包裹不住伟岸的白兔,在幽暗的灯光下散发着一股致命的诱惑。
  小太监常顺赶紧道:“启禀主子刚刚奴婢从含元殿得到消息,说是寿庆寺的灾民造反了,太子殿下被灾民围困在寿庆寺内,户部下午刚刚送到的二十万石粮食被灾民抢光了?”
  徐皇后听了这消息,倒没有多少意外,却有些皱眉,疑道:“二十万石粮食全部被抢光?太子手下那三千骁骑卫呢?”
  “回主子,奴婢不知。这消息还是含元殿里传来的,军机处的几位军机们正在商议对策,具体的情况,得等到明天早上开了城门才知道。”
  徐皇后又问:“灾民有多少人?”
  小太监道:“回主子,现在具体多少不知道,只是听说傍晚刚黑的时候就有五万多灾民了。”
  “五万多灾民?”徐皇后一愣,万没有想到居然有这么多灾民。
  太子这是要干什么?原本只有两万左右的灾民,怎么他一到还不到一天,就凭空多出那么多灾民来。
  隔壁的徐妙锦心中也是震惊不已,怎么明明粮食已经到了,灾民却还要造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想到此,徐妙锦脑子里忽而想起一个可能!
  “姚师傅!”
  姚师傅让自己来皇宫,是不是就预料到今天灾民会造反,害怕伤到自己,因此才派自己进宫!
  还是说灾民造反,就是姚师傅故意安排的?
  徐妙锦想起前世关于姚广孝的传闻,这位姚师傅可是造反的大家,朱棣当年造反就是靠着他的谋划,最后赶走了建文帝,自己坐上皇帝的位子。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徐妙锦心中着急,恨不得马上插翅飞到寿庆寺,找姚师傅问个清楚。


第277章 我猜到了开头
  皇城里乱成一锅粥,长安城四门增强了一倍的守卫,所有人的心都放在了城外的寿庆寺内。
  御史台的人更是叫嚷着让军机处赶紧派兵去解救太子殿下。
  军机处老几位有苦说不出,长安城内的兵权有一半在皇帝手里,剩下的一部分在六皇子手里,还有一些在军队的各位大佬手中。
  可这些人和太子一派关系并不怎么好,这个节骨眼上,是绝对不会前去营救的。
  找的理由也正大光明让御史台说不出话来,长安内调兵需要经过皇帝的同意,不然就是谋反。
  御史台气的牙痒痒,朝堂之上谁不知道,自打德贤皇后兵权改制之后,长安城内兵权四分五裂,皇帝手中的兵权虽然是所有人最大的,但已经没有了绝对的压制优势。
  如果说皇帝有四成兵权,那么皇室宗亲就有两成,军方将领再占两成,最后的两成零零散散的又分成了十几份分散在长安武官手中。
  六皇子将七皇子赶走之后,皇室宗亲的两成兵权大部分落入他的手里,往常御史台的人没少因为这事弹劾六皇子。
  整个含元殿原本就乱乱哄哄,常欣带来消息,皇帝睡了谁也不见。
  更是让大殿里炸开了锅,御史台的人面面相觑,知道皇帝这是放弃了太子。
  悠悠醒来的苏德芳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像是苍老了十几岁,他本就八十的高龄,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老头呆呆愣愣的坐在位子上,两眼空洞的看着前方。
  “大炎完了。”
  苏德芳的脑海中只有这四个字,太子在长安城外被乱民挟持,这是动摇了国本啊。
  哪怕最后太子殿下被朝廷救回来,又有何颜面何尊严在朝堂上立足?
  老头看着大殿上吵吵闹闹的众人,凄然一笑,我大炎朝朝堂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
  含元殿里很乱,百官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着寿庆寺此时发生了什么。
  有的人认为这个时候太子已经被乱民捉住,被五花大绑捆住,正严刑拷打。
  有的人认为叛民对太子应该会很客气,毕竟太子爷可是他们未来荣华富贵的保证。这帮灾民造反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发财么?
  还有的人认为太子应该在骁骑卫的掩护下杀出重围,已经脱离了危险,至于为什么还没回长安城,是因为其他原因。
  梁羽总觉得事情很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却说不出来。
  在他的意识中,早就做好了梁俊回来之后,和他一决雌雄的打算。
  上辈子他弑兄逼父才坐上皇位,这是梁羽怎么也解不开的疙瘩,如今上天给了他一次从来的机会。
  而且这个朝代皇子争夺太子的位置乃是天经地义,如果自己不争,反而让人看不起。
  梁羽有一种错觉,这是上天专门让自己弥补上一辈子的遗憾,成就一番完美帝业的安排。
  自己耗费无数心血已经准备好了要和梁俊打擂了,谁知竟出现这种情况。
  太子和自己还没有见面,就被一场意外打倒了。
  梁羽感觉这是那么的不真实,让他难以置信。
  可若说不去相信又有点自欺欺人,自己换成太子的处境,梁羽也不知道该如何破局。
  五万多灾民,太子手里只有三千长途跋涉劳累不堪的骁骑卫。
  别人不知道寿庆寺灾民的情况,梁羽可是一清二楚。
  寿庆寺灾民里的那群白莲教余孽,可是在自己三万精兵强将围剿下逃脱的白莲教最精锐的反贼。
  这帮人不仅能够突破自己的围剿,更是以溃败之军将自己派去追杀的五百士卒杀了个落花流水。
  更有胆子在长安附近活动,蛊惑民心,段时间内就成了气候。
  这种人正大光明并不是自己的对手,可一旦他们隐下去,想要彻底铲除,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更不要说陷入他们的布置之中了。
  梁羽皱眉思索着梁俊的破局之法,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
  于是又顺着思路往上捋,灾民怎么能在今晚造反呢?
  实在是太沉不住气了,这时候造反对他们几乎没什么好处。
  毕竟程经今天可是送去满满二十石粮食过去,有了粮食,在,按照常理来说,灾民段时间内断无造反的可能。
  这帮白莲教余孽究竟是使了什么样的手段,能说动灾民刚看到希望的灾民跟着一起反的?
  不光梁羽想不通这件事,寿庆寺外的树林里,还有十几个人想这原因想的脑子都快炸了。
  寿庆寺不大,但占地却很多,当初徐妙锦执意要来此地带发修行,原来的徐皇后是个宠妹狂人,直接让人把寿庆寺附近的地皮买了过来。
  方圆十五里内不准有人家。
  嘴上说是以防止有那些心怀不轨或者靠山吃饭的猎户樵夫上山来误打误撞打扰了徐妙锦的清修。
  实际上是皇帝不想让其他男人靠近寿庆寺。
  寿庆寺里的和尚也都是四五十岁,敲了一辈子木鱼,名声在外的老和尚。
  因此整个寿庆寺周围保护的很好,树林茂密,盛产竹子。
  灾民们在骁骑卫的带领下,就地砍伐搭建起一个个竹棚,虽然并不暖和,但总归是有个歇息的场所。
  寿庆寺北边的树林稀松,刘三刀把大部分灾民安置在此地。
  新搭的竹棚井然有序,三五个竹棚之间搭着一个大篝火,刘三刀让灾民安排好值班,保证篝火旁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人看守。
  一来防止篝火引燃周围树木,二来防止篝火熄灭。
  这边最靠里的篝火旁围坐着十五六个人,再往北就是悬崖峭壁。
  这帮人高矮胖瘦都有,男人居多,只有三个女子,不像其他棚子里像是孩子窝,这棚子内一个小孩都没有。
  为首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干瘦老头,个字不高,一米五左右的身材。
  穿着打扮和普通庄稼汉一般模样,可面上的阴沉加上一双如秃鹫寻尸的眼睛让人不寒而栗。
  周围这帮人全都看着老头,营地外不时的跑来人,径直来到老头身边,在他耳边轻声念叨两句随后转身就走。
  消息越来越多,来报信的人时间间隔也越来越大,直听的老头眉头紧锁,双手插在袖子中,看着篝火出神。
  因为这棚子在最里面,并不引人注意,更不要说这会灾民全都聚集在寿庆寺门口,整个营地里除了病的不能动的外再没有其他人。
  烈火燃烧劈柴的声音噼里啪啦的响着,老头干咳了一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说吧,到底怎么回事,本座不是给你们下令,三日之内不准再有任何行动么?”老头的声音像是从嗓子里挤出来,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第278章 没猜到结尾
  老头话说完,周围更安静了,每个人都低着头,不敢看他。
  “说话啊,你们平日里的能耐哪里去了?不是说自己是教中元老么?当年跟着教主在河北道如何覆手为云,在江南道如何翻手为雨。怎么今日却一句话也不说了。”
  老头伸出手,拿起一旁的枯枝,挑了挑篝火,冷风吹进去,火烧的更旺盛了。
  “虎王,你说说是怎么回事?”老头抬头看了看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中年男子。
  那男子乃是白莲教四大护法之一,姓王名虎,因为脑袋比一般人大上很多,因此人称大头虎王。
  王虎听到老头问自己,也不好再低着头,抬起手挠了挠硕大的脑袋,道:“青阳使,您老安排的事情,俺怎么敢不听,您下午派人给俺们说,俺就让手下的兄弟全都回来了。”
  白莲教中以教主为尊,教主之下以三位护教使者为尊,分为为青阳使、红阳使和白阳使。
  护教使者之下乃是四大护法:虎王、龙王、朱雀王、玄武王。
  前些日子,梁羽带兵平叛,白莲教元气大伤,死伤惨重,教主被梁羽捉住,凌迟处死,红阳使降了朝廷,被关在天牢之中。
  白阳使死在乱军里,被梁羽枭首挂在城墙上示众。
  四大护法死了两个伤了一个,就剩大头虎王跟着青阳使来长安发展分教逃过一难。
  这青阳使自从知道主教被朝廷灭了,就四处派人收拢被梁羽打散的白莲教众,一两个月里收拢了一千多人。
  这帮人都是白莲教的死忠骨干,立志要为教主报仇。
  只可惜一帮人异乡作战,人生地不熟,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根基再作乱,安心苟了十几天,一边寻找机会一边寻找食物。
  整个炎朝烽烟四起,就关中之地还算太平,虽然各处关隘严防死守,可还是让不少灾民逃到长安城下。
  长安城外的州县内不少操着外地口音的灾民,他们混在其中倒也没人怀疑。
  这帮人原本就是靠着糊弄活不下去的百姓为生,一进入灾民圈子里如鱼得水,使出浑身解数,竟然还真成了些气候。
  大头虎王王虎说完之后,身边这些白莲教骨干也都抬起头,大着胆子跟着迎合道:“是啊,青阳使,接了你的法令,我们是一刻也不敢耽误,赶紧通知手下的兄弟,让他们全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