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主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操的主厨-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来王庸提升为主厨,那么就意味着他,只需要准备曹操的三餐即可,其他时候不需要下厨。问题现在曹操虽然已经成为司空,却没有没有能单独设衙,而以王庸的身份,也没办法作为御厨主厨,所以只能乖乖和其他人一样,下厨烹饪。
    相对的,他要额外给曹操和刘协准备晚饭,尤其是后者的晚饭必须要伺候好。同时所谓的贴身,自然也就没有必要,正常上下班即可。
    “在我考上高级厨师之前,朝廷应该不会有御厨主厨了吧?”王庸略作思考。
    “就算我可以破格提拔,估计下面的臣子也会闹腾……”刘协也不由得抱怨了句。若王庸成为御厨主厨,那么就能经常陪在她身边。
    “话说……”王庸看向杨修,“你也是中级厨师了?”
    杨修挺了挺胸,炫耀胸前的那一枚铜质徽章,自豪地说道:“那是当然的,本小姐可是真正的天才!若非明年才有高级厨师考核,只怕本小姐都已经是高级厨师了!”
    三品中级厨师,这是文铭帮忙调查的结果。这小妮子的确是基础扎实,不得不服。也因为这个缘故,她和自己一样,成为了御厨,双方直接就是平级关系。
    这不,说话的语气都嚣张了许多……让人郁闷的是,杨赐似乎把资源都插着杨修这边倾斜,目的不用说,自然是打算把杨修推上位。
    自己只能算是衣钵弟子,但杨修却是他孙女,自然希望能推上御厨主厨的位置上。至于那套厨具,便算是杨赐对自己的歉意和补偿,估计还有‘识趣点,把位置让给杨修吧’的意思在内!
    “报……”外面突然传来阵阵高呼,似乎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发生。
    “报!”一名传令兵,迅速朝着府衙这边赶来,通报之后来到曹操面前,“报告主公,前线急报,汝南郡大批黄巾军正在集结,开始北上!”
    “人数多少?”曹操顿时询问,心情变得更糟糕,一大堆的事情没解决,又出这种事。
    “约二十万之众!”传令兵连忙汇报道。
    “哼,正好想要找谁的晦气!”曹操直接把笔丢到一边,哪怕墨迹甩得到处都是,“传我军令,夏侯惇,曹仁立刻集结部队,随我出征!”
    s
    为保证作者君的稳定更新,请保持投(dg)食(yue)!

第228章 到头来又要随军
    “汝南黄巾?这群杂鱼什么时候想到要攻打颍川了?”王庸是稍微收到的消息,曹操那么大规模的调动部队,他想不知道都难。
    夏侯惇、典韦和曹仁三人直接被调动起来,留在后方的,便是如卞玲珑这样的底层校尉,当然,今年开春之后,曹昂正式担任校尉,进入军中统兵;同时夏侯氏有一个族人夏侯廉(演义为夏侯恩)也出仕,不过身份只是近卫军军候。
    曹丕则尚未及冠,目前只是跟在程昱门下学习,时不时也会想荀彧和荀攸请教。
    “大人,汝南黄巾盘踞在汝南郡多时,虽然都各立山头,不过麾下都有部众数万人,四人加起来便有二十万众,不可小看。”文铭提醒道。
    “不过是一群老弱妇孺为主的部队,青壮这几年估计也消耗得差不多。保守估计,一支部队大概有三四千战兵,已经算是不错。”王庸却是一点都不担心。
    一群缺乏装备,缺乏训练,缺乏士气的乌合之众,就算二十万也没什么好怕的。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昔日黄巾之乱,朱儁似乎就带着数千人,先是和皇甫嵩合并到一起,加起来也不过一万士卒,战兵四五千左右,结果长社一把火,直接把波才军给灭了。
    之后俘虏数十万黄巾贼,结果却是因为养不起,直接就坑杀了他们。和他们比起来,白起都似乎变得可爱了一些。
    “问题是这次,似乎大人也要随军的样子……”文铭对王庸的话不予置评,随即却是告诉了他一个重要的消息。
    “我(他)也跟着去?”王庸和刘协顿时不敢置信地喊了出来。
    “原因有二!”文铭见状,于是耐心的解释起来,“一则本来应该作为军师随军的荀攸有孕在身,而郭嘉也指望不上,程昱也有任务,最后只能带着,已经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的荀彧出征,郭嘉作为副军师。”
    “原来如此,要我照顾荀彧的胃啊……”王庸似乎明白了。要知道当初他被调来这里,本身也是为了照顾荀彧这个吃货。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大人莫非忘了,您还是曹司空的护卫来着!”文铭提醒道。
    “完全忘记了!”王庸顿时醒悟过来,这段时间都在练习厨艺,当然时不时也会和夏侯惇比试一番。日子过得太安逸,再加上几个月没有履行过这个职责,顿时就忘了。
    “所以说,大人还是回去收拾收拾,准备随军出征吧!否则若的延误了军情,那可不好……”文铭也觉得头痛,那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够忘记?
    “那没辙……”王庸闻言,自然没办法继续在后厨优哉游哉的烹饪,“德祖,剩下的事情交给你们了!”
    “当然,这里交给我就好!”杨修骄傲的说道。
    “那样的话……”刘协却是有点不舍,也有点担心,“这次出征,无忧还请多多保重,危险之地,当三思而后行!”
    “再,斯可矣!”王庸直接饮用论语来回答。
    据说孔子听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便说了这句话。后来人看来,感觉意思就是‘思考两次即可’,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行事要稍微果断一些’。
    也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再借鉴以前的经验才可以’,以及‘要在多思考几次才稳妥’。嗯,然后强行解释:三思而后行不是胆小,而是沉着稳重,负责任的表现。
    知道要照顾孔子的形象和人设,不过儒生是不是忘记,这位老人家在子贡赎人的时候,可是光明正大训斥过他的;更别说那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嘻,无忧也知道这个典故啊,这样我就放心了。”刘协闻言却是笑了笑,整个人似乎安心了下来。
    “只是为什么,我觉得大人说的,和陛下所想的意思不太一样……”文铭却是看着两人,作为一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业务员,他敏锐的发现两者对这句话的认知,不太一样。
    “都无所谓了……先走了!”王庸没打算废话,他又不打算混文官。
    “那他的意思是什么?”刘协歪了歪脑袋,从小就接受封闭式皇室教育的她,还真不知道这句话还有别的解释。
    皇子的悲哀就是这样,皇帝没时间管他们,于是就找老师。汉代独尊儒术,于是就给他们找个儒家的老师,偏偏这些儒生,总喜欢在儒家学术里面掺私货,目的是把皇子培养成‘最适合儒家’的类型。
    什么类型?当然是圣天子垂拱而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嘛!若非这样,一身才华,如何能够施展得开?或许,儒生从一开始,虽然依附于皇权,但本身却根本不敬畏皇权!
    王庸可没办法解释,眼看整个府衙都开始行动起来,他也立刻回到庄子,那好他的武器,换上绝影,然后穿上甲胄。
    “哟,无忧,你可算来了!”来到军营的时候,居然这里已经开始列队,曹仁直接上前打招呼,而夏侯惇则已经在整理队伍。
    “没想到我居然也要随军,慌慌张张的……”王庸气喘吁吁的来到她的面前。
    “这个想法还是别有了,以后若主公要出战的话,你肯定是要随军出战的。”曹仁闻言大笑,然后上前宽慰道。
    “结果为什么我也要?”而荀彧则是一脸埋怨的走了过来,郭嘉跟在她的身边。
    “梦梦身边没有合适出战的军师人选,只能把你拉出来凑合一下……这不,把无忧也给拉过来了,至少一路的伙食可以安心了!”曹仁安慰道。
    “缘,你得早点成长起来啊……”荀彧回头,郑重的看向郭嘉。
    “这个……那个……我……”郭嘉却是有点慌乱,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在外人面前,她本来就很怕生,让她担任军师,实在做不来。就是稍微想象一下,自己站在大家面前,大家都在期待着她的出谋划策,就这个场景,已经能让她说不出话来。
    “说起来,徐晃呢?”王庸左右看了看。
    “他留在许都,另外有别的任务,包括仲德也一样……”夏侯惇上前说道,“看情况,是打算找机会,好好打压打压那些关中老臣的气焰。”
    s
    为了保证作者君的稳定更新,请保持投(dg)食(yue)!

第229章 出征还得补手续
    不多时,曹操已经一身甲胄,来到军中,召集所有将领。
    命人拿出地图,然后指着许县那边的颍水宣布:“敌人在汝阳一带劫掠,大概十天之后,渡过颍水北上,两天内就能来到许县之下!我们的目标,是在一天内抵达颍水边上,然后在上游用土木修造一座堤坝,提升水位,当敌人渡河的时候,将堤坝决开,以颍水冲击敌军!”
    说完,直接看向军中将领们:“曹仁何在?”
    曹仁出列,双手抱拳,高呼:“属下在此!”
    “命你带着两万辎重兵,立刻启程,前往颍水上游施工,一天内必须要抵达,最迟八天内给我把堤坝修筑起来,可否?”曹操当即询问。
    “包在我身上!”曹仁当即领命,她很清楚,若回答不行,那曹操就会换人来做。可如此一来,自己这边,就要丢脸了。
    曹操点了点头,随即指了指地图上的某个位置,正式下达命令:“现在,立刻带兵,到这个地方,不得延误!”
    “得令!”曹仁当即抱拳回应了句,带着本部士卒,开始清点辎重兵和工具。实际上一天这个概念,还是很宽裕的。现在才上午,她有半天的时间清点物资和人手,然后下午出发,从第二天才开始计算。
    当然,她也可以两天才到,然后花七天时间把堤坝修筑起来,只是这样时间就紧迫了。
    “夏侯惇和在?”曹操随即喊了一声。
    “属下在此!”夏侯惇出来,此刻的她甲胄加身,英姿飒爽,少了的一只眼睛并没有破坏这种感觉,反而多了几分威势。
    “你为前锋,先一步到这里扎营!”曹操指了指地图,正是在下游所在,距离上游曹仁修筑堤坝那边,不过三里。
    “属下遵命!”夏侯惇抱拳,当即清点人马。先锋军的工作多,不仅要探路,而且还要修桥铺路,保证中军的行军。
    “其他人马,好好休息,明天天一亮,立刻启程!”曹操随即对剩下的人下令。
    中军之中,其实也就是曹操坐镇,曹昂也在军中,剩下就是近卫军,典韦和夏侯恩。真要算,王庸本身也算。文官方面,行军主厨,荀彧和郭嘉两个负责统筹和参谋,以及一批负责军中传令,文书,后勤的官员,负责出谋划策的参军也有四五个。
    固然有荀彧和郭嘉这样优秀的军师,但一支军队的参谋系统,却不可能只有两人。只能说这些参军的才能不足,没办法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不过查漏补缺,却还是可以的。
    毕竟创造或许困难,但完善改进还是很容易的。
    今天临时把大家召集过来,很多事情肯定没办法完善,这半天的时间,其实是文官把后续手续补齐所需要的时间。否则能够出征,曹操本来不会这样浪费时间。
    “今晚我不回庄子。”解散之后,荀彧来到王庸面前,“一大堆事情要做的……”
    “以你的能力也觉得棘手?”王庸闻言打趣道。
    “换了以前还真不算什么,毕竟一切都是主公的,所以只需要完成一些基础的布置即可,有些事情甚至可以回来再进行核对补办。但现在不行,主公已经拥立汉帝,重新建立朝廷,那么就必须要遵守朝廷的规矩。比如说……”荀彧说到这里,看向王庸,“我们要对外用兵,首先还要得到陛下的准许,毕竟这是三万人规模的调动!”
    “需要我帮忙?”到底是枕边人,王庸当即就听出了她的话外之意。
    “是的,需要你去皇宫,向陛下请一份旨意,没有这份旨意,我们的出兵就不合规矩!荀彧点了点头,拥立的第二个副作用出现,和第一个副作用一样,都是针对他们这些下属而言的。
    曹操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安排他们立功,然后根据这个不断提升职位。比如说荀彧,就被提拔为侍中,守尚书令,后续还会继续提拔。其他武将也多有提拔,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和那些所谓的老臣面对面的时候,不会落了下风。
    偏偏还不能提拔太快,免得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况。尺度必须要拿捏好,曹操也不轻松。
    “好的,交给我吧!”这件事情,王庸觉得自己可以做到。
    “另外!”荀彧突然变得郑重起来,“晚饭要加菜,这个是必须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