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有种- 第3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没听说过。
    杨再延呢?
    也不知道有此人
    宗泽,他老人家在哪儿?
    这个有他在巴州当通判!巴州好像在四川,路很远啊!而且他年纪一大把,官职却很低,马上召来提拔当枢密能服众吗?
    哦,还有个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他在哪儿呢?
    想起来了,他现在已经致仕,正在终南山的豹林谷隐居,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在金兵围城之前抵达开封府?
    想到这里,赵楷忍不住就是一声叹息,无人可用啊!
    就在赵楷叹气的当口,他的大哥赵桓说话了:“三哥儿,你现在已经是官家了,愚兄和父皇再留在东京也帮不上什么忙,只会给你添麻烦不如就由愚兄保着父皇去,去应天府进香吧!”
    原来赵桓和赵佶这会儿也还在崇政殿上,已经退位的赵佶现在穿着道袍,在一张椅子上端坐,孝子赵桓就在他身后站着。
    赵桓现在不当太子了,但是赵楷也没让人逮捕他刚才赵桓可带头拥立赵楷来着。赵楷再怎么也不能马上翻脸不认兄吧?
    再说,赵佶还护着赵桓呢!
    他虽然想把皇位传给赵楷,但并不等于想弄死长子啊!
    大宋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传统可不能坏了。
    所以赵佶在赵楷即位后,就把赵桓叫在身边,摆明了就要护着长子。
    而这个长子现在的表现也让赵佶有点喜出望外赵桓现在提出要保着他跑路,说出了他不好意思说的话,而且还找了个烧香的好借口。
    没想到这长子不当太子了,却变得机灵和孝顺了许多!
    想到这里,赵佶就连连点头道:“是啊,三郎,朕的确想去应天府进香这几日就走,你安排一下吧!”
    赵楷当然不想放赵佶跑路了!
    因为赵佶不会一个人跑,而是要带着一大群人跑,其中就包括许多护驾的军队。
    开封府的军队本来就不多,能打的更少,如果再给赵佶带走一批,赵楷手里的兵力可就不足了而开封府又是个大城,四面城墙上站一圈人没十万都不够啊!
    “三郎,你是状元之才,应该还记得《孟子公孙丑下》的第一章说的是什么吧?”
    赵楷还没想好怎么挽留赵佶,赵桓又开口了。
    “《孟子公孙丑下》,”赵楷眉头大皱,“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赵桓点点头,“三郎,开封府有人和乎?”
    赵楷摇摇头。
    开封府有百万人口,如果真能百万一心,金贼根本打不下来!
    赵桓又道:“如果不和之人尽随愚兄和父皇而去,余下的不就尽是人和了?哪怕开封之人去了三分之二,余下三五十万,还不够守城吗?”
    啊!对啊!赵楷眼前一亮。
    开封府有一百多万人口,不可能人人都怂吧?怂人都走了,剩下的应该都有点种了。
    哪怕只剩下三十万有种的开封人,其中半数能上城墙去和金贼拼命,赵楷也有机会扛过金贼的第一波啊!
    不对!
    赵楷已经觉察出不对了!
    这个赵桓不对啊!
    他可是开封城两大怂人之一,威力堪比十万金贼的赵桓啊!现在怎么那么足智多谋了?
    “定王所言极是!”
    赵楷已经发现哪儿不对的时候,李纲阴着张脸儿站出来附和赵桓了。
    他称赵桓为定王,这是赵桓封太子之前的爵位。在赵楷被拥上皇位之后,赵佶就建议封赵桓为定王,赵楷当然照办了。
    “官家,”李纲接着道,“开封府的城墙在政和年间修过一次,非常坚固,只要防守得当,一定不会被金贼打破。而且金贼人少,多半也不会不管伤亡强攻开封府城。臣以为金贼若兵临城下,多半会围而困之。开封府能否坚守,关键就在存粮可以坚持多久?如果城中的人口不能疏散,有一百多万人吃饭这开封府恐怕支撑不了多久啊!”
    “对对对!三郎,开封府城内吃饭的人太多,能打的人太少,最怕金贼围困了!”赵佶不等赵楷说话,已经急不可耐的开口了,似乎已经忘记他刚刚把皇位让给了赵楷。
    看到这个“便宜老爹”一点也没有身为太上皇的觉悟,赵楷也觉得应该让他跑路了。
    他斟酌了一番,问李纲道:“李卿,依你之见,开封府的老弱妇孺应该如何疏散?太上皇和定王以及其余的宗室显贵,又该如何撤离开封府?”
    听见赵楷的这番话,赵佶当然是大松口气儿三郎赵楷已经松口了,他总算可以逃到安全的江南去避难了!
    “官家,”李纲看着赵楷,一字一顿地说,“官家首先应该表明坚守开封府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安定人心。”
    赵楷眉头紧紧拧着,“如何安定人心?”
    李纲道:“当然是设立亲征行营以统辖开封府内外诸军,并宣布与东京汴梁共存亡。另外,官家还应该下旨号召天下英雄起兵勤王!”
    稍微有点头绪了!
    赵楷心中稍定,又顺着李纲的思路琢磨起来了。
    设立亲征行营是当务之急,不仅可以安定人心,而且还可以抓兵权,还可以筹功那帮跟着他一起“保卫皇宫”的功臣是必须要给予奖励的。
    不仅要给钱,还要给他们升官,最好还要安排差遣。得把这些人安排到要紧的位子上去啊!
    宣布与东京汴梁共存亡也是必须的!现在赵楷是官家了,既然是官家,就得和开封府共存亡,这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他抓住了这个政治正确,才能暂时坐稳宝座。
    至于号召天下英雄勤王这也是必须的,这诏书不仅是给天下英雄看的,也是给开封府的守军看的。
    得让他们有个盼头,这样才能熬下去啊!
    李纲提及的事情,果然都是当务之急啊!
    但是李纲依旧没有说出这么疏散人口?
    几十万人的大逃亡啊!
    一个不慎,怕就是全城崩溃!
    赵楷虽然有点“莽”,但他脑子并不笨唔,准确的说,是最近突然变聪明了!刚才李纲只是稍微一提点,赵楷马上就琢磨出那么多道道。
    这智商要搁在过去,怎么都能考上一个省重点吧?
    不得不说,这聪明的感觉真好啊!
    感觉真好的赵楷注视着李纲,沉声道:“你说的这些,朕都会安排但是你还没说该怎么疏散开封府的老弱妇孺和宗人显贵啊!那么多人要走,连太上皇都要走,开封府城内的人心能不慌乱?会不会一哄而散?会不会闹出民变?”
    “这个”李纲给问住了,他哪儿知道答案啊?
    “此事易尔!”赵桓看见李纲吞吞吐吐回答不出问题,干脆开口帮忙了,“有难同当之民便为国人,自可有福与之同享!”
    国人?
    赵楷先是一愣,随即那个聪明的大脑就开动起来,拿出了赵楷想要的答案。
    所谓国人,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有那么一点贵族公民的意思,居住在都城大邑之内,可以授井田,服兵役,议国政,有时候甚至决定国君的废立!
    而赵桓不仅给出了“国人”这个办法,还来了个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自然就是让国人拿起武器保卫开封府和朝廷了,而有福同享赵楷稍微一琢磨也明白了!周朝那个时候国人都住在都城大邑之内,肯定有房产吧?国人不能睡大街吧?
    而且他们在城外还授了井田,这经济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这样周朝才能寓兵于国人啊!
    赵楷想明白了这些,心情顿时大好——变聪明真好啊!
    不对,赵楷的聪明脑瓜子又想到了什么不对了这个赵桓怎么也变聪明了?

番外篇之第十一章 官家顶住让太上皇先走(求订阅求月票)
    赵楷心里面对赵桓起了疑,但当下大敌当前,他也顾不了那么许多,干脆就挤出一点笑容,问赵桓道:“大哥儿,如今形势危急,金贼很快就要兵临城下。到了那时,太上和你可就没办法从容而走了。你若还有什么锦囊妙计,不如都说与小弟听了,小弟也好尽力护着你和太上先走。”
    赵楷的话刚刚说完,坐在一边的赵佶已经笑着开口了,“大哥儿,你有什么妙计就快些说给三哥儿听吧。”
    赵桓忙冲着赵佶拱拱手,一副孝顺模样,“儿臣遵旨,儿臣这就和三哥儿说了。
    三哥儿,愚兄和太上,还有汴梁城中的亲贵老弱要安然而去,是需要不少时间准备和行路的。若是走得太匆忙,又没安排好殿军,就怕被金贼的铁骑追上。
    而开封府城虽然坚固,但却是一座l城,就是没有妥善布防之城。若是金贼真的不惜伤亡强攻,豁出一两万精兵不要,还是可以打破的,所以也需要时间设防。
    另外,留在城中的军民义士,也需要些时日才能编伍成行,并教会他们战阵之法三哥儿,你总得设法堵金贼一下,不能让他们太快打到开封府城下啊!”
    赵楷的眉头皱了起来,赵桓说的这些谈不上锦囊妙计,但却是必须要去做的!
    他现在有种掉进坑里面的感觉了!
    本来好好的逼父抗金、北上抗金,现在怎么就成了自己在开封府城内扛雷,不,不仅要在城内扛,看来还得御驾亲征去堵金贼的枪尖,为赵佶这个昏君争取从容跑路的时间。
    想到这里,赵楷又望了一眼赵桓,“大哥儿,臣弟应该怎么堵金贼呢?”
    赵桓笑着看了眼李纲,“三哥儿,这事儿愚兄可不知道,你该和朝中的文臣武将们商量。”
    也对啊!赵楷心想:你要知道怎么堵金贼的话,哪儿还有靖康之耻?
    赵楷冲赵桓点点头,“小弟多谢哥哥提醒。”
    赵桓也点了点头,又回头对赵佶道:“父皇,时候不早了,让孩儿陪您去艮岳歇息吧。”
    赵佶早就想离开崇政殿了他得安排逃命啊!一大家子人要逃呢!不得好好安排?
    赵楷虽然比较有种,但毕竟不是李世民。就算他真的和李世民一样能耐,他身边也没有李靖、李世绩、尉迟敬德、程咬金这帮牛人啊!
    要有的话,赵佶也不退位了,派这群牛人出去抵挡金贼不就行了吗?
    所以他得赶紧逃走啊!
    “啊,”赵佶笑着对赵楷道,“三郎,为父是有点乏了另外,从今日起,皇宫大内就让给你住了,朕搬去艮岳暂住。”
    其实赵佶这几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新建成的艮岳宫中,不怎么住皇宫,所以也谈不上搬家,倒是赵楷一家子得马上搬入皇宫。
    赵佶说着话就从椅子上起了身,冲赵桓招了下手,然后父子二人一起离开了崇政殿。
    赵楷连忙也从还没有捂热的御座上站起来,恭送太上官家赵佶和“变聪明”的聪明王赵桓离开。
    赵佶、赵桓一块儿走了,但赵楷他走不了了!
    万钧重担全压在他身上了,他得顶住啊!
    所以在父兄离去后,赵楷也没宣布散朝,而是继续和大臣们商议对策。
    赵楷坐回御座之后,目光就在大殿当中扫了个来回,人还不少。
    两府宰执,六部九卿,三衙管军,还有御史言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哦,还有陈记、黄无忌、刘锜、何蓟、何藓、王晓德这些拥戴赵楷的功臣,全都济济一堂。
    赵楷没有马上发话,而是沉默了一会儿,同时开动“突然聪明起来”的脑袋瓜子,整理了一下有点混乱的思路。
    这事情有轻重缓急,而眼下最急的,莫过于组建亲征行营了!
    兵权一定要牢牢抓住啊!
    想到这里,赵楷就斟酌着开口道:“诸位,现在军情如火,片刻耽搁不得,须得有人和朕一起担起责任,顶上去挡住金贼,好让太上去往东南。所以朕想和诸卿一起,先把亲征行营的人事给定了。
    这亲征行营,顾名思义,自然是朕御驾亲征的大营!京畿内外诸军,皆为亲征行营节制实际上就是把枢密院、兵部和三衙管军的事权,暂时都装进去。”
    他这是要成立一个总管兵权的“总前委”了!
    这即是为了抓权,也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指挥,不过这个“总前委”一成立,枢密院、兵部和三衙管军可就被架空了。如果搁在平时,朝堂之上必然是一片反对之声。
    但是现在情况特殊,因为在赵佶退位之前,两府宰执们已经就成立亲征行营的事儿达成共识了,而且还把李纲推出来主持亲征行营虽然这李纲多半也不会打仗,但是他有种啊,他不怕金贼啊!
    朝堂之上怂人占了绝大多数,好不容易有个把有种的,居然还是进士出身的高级文官,当然得高高捧起来了。
    而赵楷也得把李纲捧在手里!
    哪怕李纲之前是亲赵桓的,赵楷也得捧着他。
    因为李纲有种!
    而别的宰执,如蔡攸、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等人,虽然居于高位,手握权柄,但是连抗金的勇气都没有!
    想到这里,赵楷就把目光投向了李纲,“李卿,你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