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多少补回一点损失,赵枢只好派赵不求带上十条车船去占领面积稍微大一些耽罗岛。
不过赵不求在完成任务返回南海岛后,却告诉赵枢,那个耽罗岛穷得要死,岛上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连郡守都在住茅屋里面想要在耽罗岛收到一百万贯的税,没有几百年是不行的。
而且为了维持对耽罗岛的占领,大宋朝廷恐怕还得再往里面贴钱!
这哪里是去侵略?简直就是去扶贫的!
为了补亏空,赵枢就瞄上了和高丽半岛隔海相望的日本国了。
赵枢这次出兵高丽是拉了不少海商的,他们当中就有人跑过日本国的买卖,知道日本国比高丽国可富裕多了。
日本国的矿产比较多,金银铜都有一些,而且日本还盛产硫磺,硫磺可是生产火药的重要原料!日本国生产的倭刀也挺受南宋士大夫欢迎的这帮人在搞坏了大宋自己的铁质军器产业后,对什么日本刀、西夏剑、青唐甲都颇为推崇。
另外,如今日本国的武力非常孱弱现在可不是一百几十年后的镰仓时代,而是武家政权还没有兴起的平安时代末期。
虽然日本国早就出现了武士阶级,但是他们还没有经过长期的“村战”锻炼没有经过实战锻炼的武士,最多是一群讲武德的武术家,而不是可以组成强军的战士。
而且现在大部分的日本武士还是替公卿看家护院的家丁那些公卿又不是战国大名,不需要把家丁养得太凶。只要能帮着镇压农民,再吓唬一下隔壁庄园的家丁,基本上就够用了。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北面武士这种专门镇压武士的武士比较厉害,大部分的武士都比较弱,根本不是赵枢的铁甲步兵的对手。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也促使赵枢下了入侵的决心。
这理由就是日本国的九州岛和大宋本土远隔重洋,没有海军的赵楷根本打不过来啊!而且九州岛的面积不算太小,气候比较舒适,物产也算富饶,如果能整个占据下来,完全可以作为赵桓、赵谌的避难之所来经营
站在一座靠近博多湾的酒楼的二楼,看筥崎唐坊内一排排的唐式或宋式的建筑物,以及繁荣的街市(赵枢约束着部队,秋毫无犯),赵枢就有点感慨地对身边的赵不求说:“咱们中华素来讲究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孤家的大哥不会用兵打仗,早晚会被孤家的三哥所败。到时候以中华之大,也不会有容他活命的地方。
而这里的气候、风俗、物产和中华差别不大,但又悬于海外,自成格局,正好可以拿下来给孤王的大哥养老,给金陵王保命啊!”
赵不求听了这话,心里对这位“五贤王”又多了几分敬意。
他也是赵家人,虽然是旁系,但也知道帝王家的规矩赵楷能容下赵枢这样的兄弟,那已经是很大的气度了。容下赵桓、赵谌是不可能的。
所以赵桓、赵谌在斗争失败后要活命,就只能远走海外了!
而要远走海外就得早做准备啊!
可不能等赵楷打到金陵城外了才想到逃跑真到了那时候,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是根本出不了海的,只能去跳海啊!
赵不求冲着赵枢拱拱手,“大王能如此为两位官家考虑,真乃我大宋之贤王也,不求佩服!”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一阵楼梯响动传来,然后就听见赵枢的一个幕僚来报:“大王,有个自称是日本国大宰府权师的老头子,带着几百个日本兵将,到了河对岸的鸿胪馆外面,说是要和咱们和谈。”
赵枢笑着对赵不求道:“好啊有人来和咱们谈判了,这是好事儿!不求,你说咱们该提什么要求?”
赵不求想了想,说:“直接让人割地恐怕是不行的,非得大打出手不可咱们得一步步的骗。”
赵枢摇摇头,“怎么是骗呢?我大宋是礼仪之邦,仁义之国,怎么可能骗人?”
赵不求一想也对,“大王所言极是,咱们是来帮助日本国的就说咱们是来帮助日本国抗金的!金贼已经占了高丽,很快就要入侵日本,来抢夺博多的财富了!
咱们得到消息,这才提前过来保护博多的让他们的那个什么上皇的,给咱们一个岛屿驻兵驻战船,以后就由咱们来保护博多和整个九州不受金贼所害了,他们只需要出一点兵费给咱们就行了。”
赵枢点点头,笑着道:“好就这么说!孤家听那些商人说,在九州岛的西北角上有个平户小岛,正好可以驻扎水师,不如就要那里吧!
另外,咱们再给金陵王保个大媒,让他娶个日本国的王女当郡君(小老婆),这样就方便咱们日后借着他的名义经营九州了。”
赵不求补充道:“大王,再带几个炸壶去吧让日本人的那个什么权师知道咱们的厉害!”
赵枢笑道:“好!就这样!”
不得不说,赵枢和赵不求搞殖民的手艺也见涨啊!
上回在高丽吃了亏(这是吃亏吗?),这回搞日本人的时候就小心多了。
“轰隆隆”
一声巨响!
差一点没把源经行吓出心脏病来他也真是命苦啊!本来他现在应该和那些眉清目秀的九州少年武士一块儿唱歌、吟诗的。现在却被一个又黑又壮,满脸大胡子的大宋亲王(赵枢晒黑了,也变得结实强壮了)用一种会打雷的“法术”吓唬!
“来人呐,把靶子抬上来给大宰看看!”
赵枢看了一眼满脸都是铅粉的老头,然后就让人把一个充当靶子的屏风给搬过来继续吓唬老头了。
这屏风是木板做的,本来是很结实的,现在却被炸毁爆炸的破片和炸壶内填装的铁砂,打出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窟窿!
“呵呵,那么结实的木板都挡不住,换成披着盔甲的武士也是一炸一大片啊!”
赵枢摸着自己的一脸胡子,笑呵呵地说:“现在中原那边打仗,都是先用梢砲丢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个炸壶出去,然后才是骑兵、步兵上去厮杀的。如果谁没有炸壶,那可就惨了只能挺着挨炸啊!
大宰,你们日本国有炸壶吗?”
“没有啊”源经行虽然是源氏,但却是公卿(宇和源氏是公卿),文化水平还是很高的,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不过炸壶是怎么造出来的,他就不知道了!
看来闭关锁国的太早了!老头心说:没学会制造炸壶怎么就闭关锁国了?这个落后是要挨炸的不行啊,日本国得派遣宋使了!
赵枢看见“老白脸”有点懵了,就笑眯眯地说:“大宰,以后由我大宋保护日本,日本国就算没有炸壶,也可高枕无忧。因为我大宋海军天下无敌!”
第332章 你们去殖民我们要考试
洪武四年,秋去冬来,洛阳城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大雪。
这场大雪来的比往年早了几日,也下得分外的大。仅仅第一场雪,洛阳周遭的天地之间,就是一片白茫茫的。气温也骤降到了冰点以下,穿洛阳城而过的洛水水面上,都能看见薄薄的浮冰顺流而下了。
不过天气虽冷,却冻不住大宋诸科举子们追求功名利禄的热心。就在洛阳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时候,来自营田四路和转运二路的文、武、伎三科举子,就顶着风雪,陆续进入了大而空旷的大宋神都。
没错,明年春天,大宋的洛阳朝廷将会举行一次规模浩大的科考大比!
这也是大宋重开以来,最正式,也是入取人数最多的一次科考——对,就是“科考”,而不是“科举”。因为这次考试是一场科举加上两场高考的综合性人才选拔考试,和宣和之难前的科举考试是有所不同的。
其实赵楷刚来的时候,也不大清楚科举的意思,还将之和后世的公考混淆了。但实际上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公考录取的是基层公务员,相当于宋朝的公吏和伎术官。而科举所录取的则是高级官员哪怕是个县尉,那也是相当于一县公安局长的官员!
在后世,没有人会把一个县公安局长当成小公务员吧?
而且这一类的职位对于进士出身的宋朝文官而言,仅仅是个“起步价”。虽然能爬到宰执一级的进士也属凤毛麟角,但是知县、通判之类的职位,还是大部分进士按部就班都能当上的——当然了,特别倒霉的肯定也有,比如金榜题名时和阎王索命日一起来了,那也只能认命啊!
不过大部分进士出身的文官,所担任的都是相当高级的职位。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录取一些只会写作文,但却没有什么实学,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士大夫来担当这些职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把这套中高级文官选拔方式,当成一种安抚天下豪强俊杰之士的手段就行了。
天下豪强俊杰之士都把精力用在钻研孔孟之道和写作文上了,谋反的人不就少了?
但是遇上乱世,这种官员选拔方式可就完全不合时宜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当官,会混日子,同时也别太贪,那就算个好官了。可是在乱世当中,有很多时候是没办法混的守土有责啊!这话在太平盛世中就是说说而已,在乱世中那是来真的!
而且在乱世当中,把农耕社会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用来养一群钻研孔孟之道和写作文的士大夫,一样是在胡闹啊。
人多地广,却不能用人口土地来养战士,而是养些百无一用的书生这就等于把自己的手脚都捆上,然后用为天下苍生登高一呼的勇气去硬撼敌人的狼牙棒!
虽然很英勇,但大概率还是会被敲死的!
在搞清楚了宋朝科举的实质之后,赵楷就用他的“高二”智慧,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措施。
比如将一个科举考试拆成科举、公考、高考三部分。
其中科举,就是原来的文科举,考进士的那个。不过进士的入取人数要减少。几百个太多了,三年一科,一科以三十人为上限。
可别以为三十个人太少了,而是赵楷的要求真的很高啊!
根据赵楷的要求,一个洛阳朝廷的进士,必须靠自学成才,拥有领导一县军民建立抗金根据地的能力。在和平时期能够组织工农业生产,能够领导民兵的招募和训练工作。在战时可以领导一县军民进行抗金武装斗争这样的人才,在后世公考当中,一年又能取到几个?
而公考,则是伎术官和公吏选拔考试。这就和后世的公务员考试有点像了,招募的都是低级公务员,从基层开始干活,然后凭着能力或别的什么手段往上爬因为进士的名额有限,三年才取三十个,所以会有相当多的中级职位可以留给这些从基层上来的公务员。
因为基层公务员的数量比较多,所以不可能都由洛阳朝廷直接负责招人,要不然朝廷就没功夫管别的事儿了,天天忙考试吧!
再说了,这么考法成本也太高。
所以公考是由地方的军州府路和朝廷的吏部根据需要自行组织的,也是三年一考,不过考试的日期和朝廷的科举大比是错开的。
而在科举和公考之外,赵楷还开了个高考这是为大宋朝廷所开办的五所大学堂招生的考试。
这五所大学堂分别是炮兵学堂、步兵学堂、炮兵学堂、科技大学堂。
其中炮兵学堂因为设在紫微宫隔壁的玄武城内,因此又称玄武堂。
步兵学堂因为设在神都苑内,又称神都堂。
骑兵学堂因为设在上阳宫内,所以称上阳堂。
玄武、神都、上阳三堂,都是军学堂,目前的学制都是三年(其中两年课堂,一年见习),招生对象是年龄不满35岁的府兵或年龄在16…20岁之间的英武少年。
其中府兵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资格考试就能排队等候入学(根据级别高低排),少年生则是唯分数论!
另外,年龄不到20岁的府兵,也可以参加少年生的考试。
府兵学生毕业后,会根据之前的勋位官职大小,给予相应的晋升——如果官太大,就不给晋升了。
而少年学生毕业后,则直接授予下士勋位,安排低级军官的职位,并授予职田。
根据赵楷的计划,将来大宋陆军的实职军官,尽可能要进入军学堂接受正规化的军事教育。
而科技大学堂(又称科学堂),因为设在上阳宫西面的西苑,又称西苑大学堂——这个学堂加了大字,并不是因为占地比较大,也不是因为学生比较多,而是因为赵楷这个“高二”亲自兼任了科技大学堂的堂主!
所以在洛阳朝廷这边,进士及第是不能称为天子门生的,只有科技大学堂毕业,才是真正的天子门生!
唔,根据赵楷的要求,这些科技大学堂的学生,必须在三年时间中,将自己的数理化水平,提高到接近于初三的水平!
虽然这些初三水平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有什么样的前途,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因为“天子门生”这四个字儿太有吸引力了,所以还是有许多人想去考一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