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从封王开始- 第4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每个大臣他都有安排,只不过有些在明有些在暗。
  时间过得飞快,当单独接见了朝臣之后,外面天都快黑了。
  “皇上,是否传膳?”
  “嗯……再把林全和霍安找来!”
  “遵旨!”
  哪怕如今朝廷财政宽了些,赵延洵的晚餐依然简单,并没有因此而铺张浪费。
  几分钟后,赵延洵就吃完了,林全二人已等候在侧,刚才就是他俩在侍奉。
  他俩一个是凶名赫赫的辑事监总管,一个是号称内相的掌印监总管,平日里都是别人掏空心思侍奉,此刻也难得做点儿侍奉人的事。
  即便这一年来养尊处优,但他二人看家本领却没望,前后侍奉可谓周到,让赵延洵吃得很舒心。
  “林全,朕离开这段日子,你要给朕看好朝廷内外!”
  林全连忙跪地,叩头道:“皇上但请放心,奴婢纵是粉身碎骨,也不让居心叵测之人作乱!”
  “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说完这话,赵延洵就让林全起身。
  林全虽然手段狠辣些,恰恰和辑事监总管的位置相匹,对他赵延洵并不担心。
  紧接着,赵延洵目光转向另一边,说道:“霍安……”
  “奴婢在!”
  “你在掌印监历练了一年多,对内外政事处置,想必也有了分寸!”
  霍安没有争斗之心,最关键是脑子也聪明,所以赵延洵让他去了掌印监。
  “回禀皇上,奴婢是有些许进益,只是还需多加学习!”
  霍安如此谦虚,反倒让赵延洵更安心。
  于是他说道:“往后内阁的批文,只要大体没有逾矩之处,你就直接用印!”
  “若有觉得不妥之处,可先向内阁问询,若还是觉得不妥,可向朕传讯!”
  “奴婢领旨!”霍安郑重叩拜。
  这些事情说完,赵延洵便让这二人退下,他打算再看一些奏本。


第912章 北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西北之地,有蛮族逞凶,窥我神州动荡,遂乘多难,窃踞中原。衣冠变为犬羊,江山沦于戎狄,凡有血气,未有不痛心切齿于西蛮!”
  “朕奉天倡义,代罪吊民……”
  皇极门御阶上,霍安捧着圣旨高声宣读,下方数百官员跪听。
  说是诏书,其实更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份讨伐檄文。
  诏书里面,清晰向世人描绘了,当前大晋面临着何等危局,其目的是号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外敌。
  连皇帝都亲征了,哪怕你不打算帮忙,至少也不能添乱,对吧!
  即便有人想乘机告事,只怕旁人也要劝他掂量,最终会引发何等大祸。
  这份诏书没有太长,也没有太多修饰的地方,所以霍安几分钟就念完了。
  这是面向全国的诏书,已经提前印好了几千份,接下来会发往全国各地。
  当霍安退下,赵延洵清了清嗓子,平静说道:“众卿免礼!”
  有了他这句话,广场上众人这才起身。
  “国家危难,社稷倾颓,朕为君父,岂能坐视?故提兵亲往西北,拒西蛮于塞外……”
  “我大晋有亿兆黎庶民心,有数十万带甲锐士,朝廷上下有肱骨官员……”
  “故而此战,我朝必胜!”
  赵延洵一番康慨陈词后,大朝会也就结束了。
  皇帝御驾亲征的事,近期已有风声透露,所以朝臣们并不觉得意外。
  在退朝之后,他们议论得最多的,是关于当前西北的局势。
  和以往百年乃至千年不同,这帮西蛮子是来鸠占鹊巢的,不是和匈奴那般只知劫掠。
  换句话说,大晋与西蛮之间,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根本连投降的可能都没有。
  “据兵部同僚说,只怕再有两个月,天山郡的怪物就空了……大战已是迫在眉睫!”
  散朝之后,官员们行走在宫墙外,讨论着有关西北的事。
  “西蛮七十万大军,若是奋力一击,我朝……真的能挡住吗?”
  “是啊……加上近期抽调的诸卫所军,西北也不过十七八万能战之兵,敌我兵力相差悬殊啊!”
  听得最后一句,现场众人都沉默了,他们中许多人都觉得悲观。
  “听说前些日子,禁军和西北总督署还闹了不快,这可真是……”
  这一句,让在场众人更感到悲观,心中惶恐也多了几分。
  就在这时有人说道:“诸位……皇上亲自督战,将士军民自当团结一心,西蛮不过土鸡瓦狗!”
  “胡大人说得对,皇上膺天命而生,自起兵以来无往不利,鬼物、奸邪、叛军、逆臣、国贼皆一触而溃!”
  “如今西蛮不自量力,妄图以蛮力触天威,无异于自寻死路,待皇上驾临之日,便是他们灰飞烟灭之时!”
  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康慨激昂,大显年轻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
  刚才说话这两人,前者是雍王府时的潜邸之臣,后者则是今年科考录取的进士。
  “两位说得好,皇上乃天降圣人,神威难测,区区西蛮,跳梁小丑而已!”
  新冒出的这人,乃是国子监学子出仕,被赵延洵赐予同进士出身,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帝党。
  他这话虽然“跪舔”之意,但其提到的“神威难测”四字,却让在场众人陷入了深思。
  那些平白出现的粮食武器甲胃,那些鬼神莫测的神迹,都无不显示当今皇帝的神圣性。
  再联想到之前,赵延洵骑兵的碾压局面,原本悲观的许多人,此刻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天不绝我大晋江山,天佑我神州亿兆黎庶……”有人情不自禁说道。
  紧接着,此人转身面向宫门,而后跪地参拜起来。
  一时间,众人慢慢找回了信心,而这信心是赵延洵给的。
  就在这时,户部郎中余承尧走出,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帝党,赵延洵极为信任的官员。
  “诸位,皇上方才已有明言,我等在后方更该履职尽责,才能让前方将士安心拼杀……”
  余承尧拱手对众人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如今皇上以诸君为肱骨,诸君断断不能辜负皇恩!”
  听到这话,现场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现在该表态了。
  “我等必将恪尽职守,为皇上尽忠!”
  老实说,对赵延洵这位皇帝,多说官员感受很复杂。
  一方面,在这个危险混乱时代,基于慕强心理,赵延洵这样的强人皇帝,让他们很有安全感。
  但另一方面,赵延洵挥起的屠刀,对官员士大夫的“冷漠”态度,又让官员们对其畏惧难当。
  在这样矛盾的心理下,他们始终觉得别扭,但又无法退出游戏寻求解脱。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随着诏书的发布,整个京城都知道了,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
  为了保护黎民百姓安危,皇帝陛下将率十几万大军,在西北苦寒地与满足厮杀。
  在这样的宣传下,本就威望极高的赵延洵,进一步的收拢了民心。
  想必随着诏书全国铺开,他还会受到全国百姓尊崇,这样也能抑制某些人的野心。
  十一月初五,今天是赵延洵出发北上的日子。
  此刻的他,在吃离开前的最后一顿早饭。
  此去西北,按道理说他不该带妃嫔,可他毕竟是皇帝,总得有人照顾起居。
  在太后的强烈坚持下,赵延洵只得妥协,同意带妃嫔前往西北。
  薛林黄三人要抚育皇子皇女,侯诗筠周兰止已有身孕,她们五个人肯定不能去。
  再排除匈奴出身的缇雅,在太后的妥善安排下,将由张凤秀等四名妃嫔,一道随赵延洵北上。
  这顿早饭,太后及诸妃嫔都在,连赵延洵的三个子女都到了,乃是正儿八经的家宴。
  饭桌上,赵延洵倒是平静澹定,可曹妙音却在反复叮嘱,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各方面……
  一顿早饭花不了多长时间,最终赵延洵与家人道别后,在多是不舍的目光之中,赵延洵走出了宫门。
  大军已陆续去了西北,不会有轰轰烈烈的誓师大会,赵延洵只会带五百侍卫北上。
  当一身甲胃的赵延洵走出皇极门,数百文武官员已分列御道两侧,见皇帝出现众人纷纷跪伏。
  “皇上万胜……”
  “皇上万胜……”
  两族生死之争,希望尽在皇帝一人,官员们方才有此高呼。
  走出宫门,打马前行。
  虽街上已有兵马司官兵戒严,但还是有无数百姓趴在街边,拜别他们心中神圣无比的皇帝。
  来到京城正阳门,这里已有大批军士列队,这些都是五城兵马司的人,他们也是来恭送皇帝。
  五城兵马司的卫使千户们,此刻肃然站在城门两侧,见赵延洵打马出现,军官们纷纷跪下拜别。
  士兵们也都跟着跪下,他们之中许多人都感到气恼,只因自己无法跟随皇帝作战。
  当赵延洵带着侍卫出了城去,只听身后传来了“万岁”声,且有越来也大的架势。
  “驾……”
  京城之外,赵延洵一行打马飞驰,很快消失在了官道上。


第913章 势变
  整个西北,现已驻扎二十多万大军,构建起了非常严密的防线。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见一众部族首领面有忧色,牧离青王开口道:“各位也不用太担心,晋军虽然防守严密,但也有一个致命弱点!”
  听到这话,众人便思索起来,他们并不会等牧离青王的答案。
  “我们的骑兵加起来有三十多万,而晋军骑兵不过三万,这可是十倍的差距!”
  “他们城池再坚固,我们的骑兵绕开不就行了?难道非得攻进城去?”
  “等收拾了他们骑兵,我们的步兵再推上来,就可以安心攻占城池了!”
  这时突然有人问道:“可如果他们的骑兵,一直躲在坚城后怎么办?”
  如果选择突入晋军控制地盘,以如今晋军驻守密度,他们的军队还是有遇袭可能。
  “所以刚才博瓦尼王说得对,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晋军,那样就不怕他们袭击了!”
  这时伊阔西王问道:“要多少才叫优势兵力!”
  这场讨论在他看来有些奇怪,中线南线各部说了一大堆,可有好像屁话都没说。
  现在中线和南线加起来,已经有差不多五十万兵力,对上晋军二十万兵不到,这难道还不算有势兵力?
  联想到刚才,牧离青王说西蛮诸部有近三十五骑兵,伊阔西王差不多猜到了这厮的意图。
  果然,只听牧离青王说道:“伊阔西王,我认为至少要三倍兵力,才称得上有优势!”
  “那些晋军武器甲胄都是上等,而我们的军队着甲率还不到一半,这其中的差距太大了!”
  事实上,这一半的着甲率,也是非常夸张的情形,全是西蛮诸部一路抢来的。
  “对呀……这里面确实差距很大!”
  “我们的士兵,不但缺少甲胄,而且吃得也没晋军好,差距比我们想想象中还要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声援着牧离青王的说法。
  南线之主吉南塔王说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加兵力,不然很难取胜!”
  看着身旁这两位,伊阔西王问道:“你们要我出兵?”
  “我们需要你的帮助!”牧离青极为郑重道。
  此刻,所有人都望着牧离青王,等待着他做出决定。
  “要我出多少军队?”伊阔西王问道。
  牧离青王说道:“你们有十八万军队,我认为留下十万防备匈奴,其他军队都可以跟着南下!”
  “十万军队?能防得住匈奴?他们可有十五万骑兵!”伊阔西王站起身来,语气中带有愠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