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如果他非要清醒也可以,但他挺享受现在这微醉状态,只因可以暂时不去想烦人的事。
看着林静玉的背影,赵延洵抬起头问道:“爱妃,朕就要离京,你就不想说些什么?”
在宴会最后,赵延洵直接宣布了这件事,所以林静玉是知道情况的。
此刻林静玉正在卸妆,听到这话她转过身来,平静道:“臣妾想说的,她们都已经替臣妾说了!”
“既然如此,还是等皇上凯旋,臣妾向皇上道贺吧!”
听到这话,赵延洵笑了起来,妃嫔们话说得那么多,但唯有林静玉只盼着他回来。
“朕会尽早归来!”
第910章 上谕
西北大地,在进入十月之后,温度进一步降低了。
或许再过个半月,天上就该飘雪下来了,一般来说这种时候不适合打仗。
但那只是一般来说,毕竟对极西的蛮子来说,他们不往南开进必死无疑。
既然必死,那为何不为自己拼一把呢?
所以随着时间推移,当天山郡的丧尸密度越来越低,也意味着大战将很快发生。
正因如此,不管是禁军诸卫所,还是西北总督署下辖各卫所,都处于积极战备状态。
这也导致,所有文武官员忙得飞起,只因要安排落实的事太多。
可在今日,西北总督署的高官们,此刻却聚集到了一起,全都站在大堂外的院子里。
即便是这样聚着,众人仍在商讨公事,他们确实很难得到闲暇。
当然了,这些人里边也有例外,他们在讨论今天所谓何事。
“镇守太监张兴来了,莫不是又有什么大事?”
有人忍不住埋怨道:“每天做的都是大事,还有能什么更大的事?”
就在这时,总督署外响起了马蹄声,没一会儿外面就起了喧闹声。
众人目光扫向外边儿,可惜有影壁遮挡什么都看不见。
可当外面来的人靠近,听到他们谈话的声音后,总督署的官员们总算知道来人是谁。
“要我说,一会儿就别给他们脸面,他娘的……真以为咱们好欺负!”
“张兴也不是个东西,偏偏要在这里宣旨,就不能去咱们那儿宣?”
眼见众人越说越过分,作为主将许洪忍不住说道:“越说越没规矩,张兴乃是传旨钦差,也是你们可以乱说的?”
这一句起了作用,众人也知自己失言,接下来也就没说话了。
而他们这番对话,却让里边儿的官员们抓住了关键。
原来今天把人召集到一起,却是为了传达圣旨,那么圣旨是为何而来呢?
在场众人都是人精,稍微前后联想一番,也大致猜到了会是什么事。
几天前两派人马相互弹劾,这本就是了不得的大事,朝廷早就该对此有个说法了。
圣旨现在才来,略微显得迟了一些。
众官员想着这些,禁军将领们已进了内院,两方人此刻互相看不顺眼。
好在他们都有理智,知道前几日已闹出大麻烦,所有此刻没有人再互相挑事。
也正因为互相看不顺眼,以至于院内安静了下来,气氛变得越发凝重。
得知人已到齐,在内堂与张兴叙话的罗伦,才与他一道走了出来。
在刚才的谈话中,罗伦得知了京城的最新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御驾亲征这件事。
皇帝要御驾亲征,再联系今日到的这份圣旨,罗伦可以想象到,皇帝对西北的局面有多失望。
他与张兴来到大厅外,看着沉默不言的众人,罗伦一句话都没多说。
只见他独自走下了台阶,而张兴一人留在了上面。
张兴手中拿出了一份明黄色折子,神色威严道:“上谕!”
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圣旨,但仅仅“上谕”两个字,已让现场众人心头一颤,紧接着连忙跪在地上。
“前几日你们相互攻讦,让朕可谓大开眼界,也让朕在百官面前丢尽了颜面……”
好家伙,这上谕的第一句话,就让在场众人颤栗难安。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他们让皇帝丢了脸面,这可是妥妥的死罪。
事实上,在当日相互攻讦之后,无论罗伦还是许洪等人,心里其实都非常后悔。
面对皇帝如此指责,在场众人皆以头抢地,他们已经不敢抬头。
“西北局面关乎天下安危,尔等有韬略谋断乃朕之肱骨,故朕委尔等入西北任事,尔等便是如此报谢皇恩?”
这第二语句,指责意味已经更浓厚,在场众人心中已满是恐惧。
无论功劳多大,无论谋略多深,无论职位高低,他们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
面对赵延洵这样的强势皇帝,他们的身份其实一样,都是卑微到尘埃的臣子而已。
“尔等混账至极,深负朕恩,正该严惩……”
见众人已经恐惧到极点,张兴语气一转接着说道:“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念着以往的情分,朕可以给你们将功折罪的机会!”
“若尔等再不能精诚合作,那边前罪后过一起罚,那时朕绝不姑息!”
“钦此!”
好家伙,到这里上谕总算念完了。
包括罗伦在内,刚才都被吓得不行,实在是赵延洵执政之后,对下属官员惩处极为严厉所致。
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但此刻众人那还敢有半分怠慢之心。
此刻他们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如上谕中所说那样,精诚团结办好皇差。
“诸位,都起来吧!”张兴笑呵呵说道。
在上谕未拆开之前,他也不知道其中内容,在读到前面的时候,就连他也以为在场这些人完了。
众人缓缓起身,此刻皆有劫后余生之感,许洪等人在无半点儿嚣张桀骜之色。
紧接着张兴又说道:“诸位若非皇上腹心之人,只怕就不是这一顿骂了……皇上爱护之心,你们可要多加体谅!”
听到这话,众人皆深以为然,真要是旁人只怕真得人头落地了。
“要好好做事,等过些日子皇上来了,你们也好交差不是!”
听到张兴最后这一句,众人心里可都泛起了滴咕,什么叫过段时间皇上来了。
“张公公,皇上要到西北来?”许洪忍不住问道。
按道理说,这件事还未正式宣布,张兴不该乱说这些。
但他主动提起,也是得到了赵延洵的授意,目的是让院子里这些人更老实些。
“没错,皇上要御驾亲征!”
一听到这话,禁军几位指挥使心态顿时变了,他们心中唯有“立功”两个字。
皇帝亲自到前线来,正是他们表现的时候。
把上谕交到罗伦手中,张兴又与众人叮嘱了一番。
就在他打算离开时,只听许洪说道:“罗大人,诸位大人……我们都是一帮糙人,之前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上谕申饬他们内讧,如今许洪主动认错,罗伦等人又岂会干站着。
“我等也有疏忽怠慢之处,也请诸位将军多多包涵!”
双方互相道歉,这一幕让张兴很是满意,今日所见所闻他都会如实上报。
等张兴告辞离开后,许洪几人也跟着告辞,毕竟军中还有许多事等着他们。
而罗伦等人,更是破天荒送许洪几人出了大门,可以说给出了极致的礼遇。
当许洪等人散去之后,总督署又恢复了平静。
众人各其所职开始做事,但上谕的申饬之语,却是始终在他们脑海中回响。
第911章 准备就绪
“启禀皇上,南海都司所派三千兵马,已在昨日越过镇西关,再有时日当到达天山郡!”
“九江都司所派四千人马,也将于今日渡过大河,再有五日可到达天山郡!”
“清河都司……”
乾安宫内,朝廷各重臣皆列席议事,两位枢密使正向赵延洵汇报情况。
如今已是十月二十七,各地都司抽调的兵力,已在赶赴天山郡的路上,本月之内应该能全部到位。
一个月来月时间,从全国各地抽调兵力,并将其送到西北地方去,这已是极为恐怖的动员能力。
毕竟当下乃是古代,没有车马更没有信息化手段,这对军队管理系统效率有极大要求。
听完各个都司的情况,赵延洵也是做到心中有数。
“各地都司行军正常,都是枢密院训练有方!”
这话可没说错,各地都司能在一年时间内,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枢密院在其中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枢密右使关和泰连忙说道:“仰赖皇上洪福,都司将校用命,臣等岂敢贪天之功!”
赵延洵摆了摆手,随即说道:“有功就是有功,卿等不必推辞!”
说完这话,赵延洵目光扫向殿内其他人,说道:“诸位,大战已迫在眉睫,打仗虽靠军士用命,但也不仅止于此……”
“粮食武器甲胄,这更是少不了的东西,各部衙务必遵从内阁谋划,保障前线将士用度!”
“臣等领命!”
当殿内安静下来,赵延洵目光扫向陆朝文。
作为内阁排名第三的大学士,如今王谢二人不在京城,陆朝文便是实质上的首辅。
“陆卿!”
“微臣在!”
“朕此去西北,朝中大小事务,便交给内阁署理了!”赵延洵极为郑重道。
皇帝把国事交给臣子,这是何等的信任与器重,哪怕陆朝文已近六十,此刻心中也激动万分。
跪伏于地,陆朝文叩首道:“微臣定不负皇上重托!”
“朕是信得过陆卿的!”
虽然成文光更值得信任,但他毕竟入阁时间太短,处理事情还是不如陆朝文老道,所以赵延洵把国政交给陆朝文。
“成卿!”
“微臣在!”
被皇帝点到,成文光连忙上前两步,神色间满是严肃。
“西北用兵军需筹算,由你专职负责,便监督各部通力协作!”
“臣领命!”成文光答道。
西北军需筹算,是非常复杂的差事,一点儿都不比陆朝文轻松。
“枢密院!”
被赵延洵点到,两位枢密使走上前来,躬身道:“微臣在!”
“左右监门卫,暂由枢密院节制,护卫京城安危!”
禁军由皇帝直接统领,枢密院只有都司统兵权,赵延洵如此安排实在出人意料。
在京畿之地,左右监门卫可称定海神针,把他们交给枢密院节制,赵延洵的意图已经很明显。
就是要用军队,来震慑心有不轨的朝臣们。
若赵延洵加上“便宜行事”四个字,那警告人的意味就更浓了,他没说是想给朝臣们多留点儿面子。
“微臣领命!”两位枢密使极为严肃道。
接下来,赵延洵又做了许多安排,东拉西扯说了半个多小时,才让一众朝臣们离开。
再过三天,在十一月初一大朝后,赵延洵便将启程去西北。
不把朝廷内外事情安排妥当,他也没办法放心离开。
待朝臣散去,在殿外等候已久的两位指挥使,被吴宏引进入了大殿殿内。
此二人是张猛和胡大彪,执掌左右禁卫负责守卫皇城。
“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赵延洵腹心之臣,但这两人来乾安宫的机会不多,所以此刻用最隆重的礼仪参拜。
“起来!”
提着笔,赵延洵在奏本上勾画着,目光却没看向殿内两人。
皇帝无话,他二人也只能干站着,大殿内一时陷入沉默。
把旁边一摞奏本看完,赵延洵这才放下笔,抬头看向了前方两位将军。
“朕要北上督战,皇城守卫至关重要,你二人乃朕之腹心之臣,朕就把京城交给你们了!”
各种人事和政策安排很重要,但在当下这动乱时节,军队安排才最为重要。
枢密院二人是王府老人,赵延洵信得过他们,所以把左右监门卫交其节制。
但左右监门卫驻在城外,其更多承担的是威慑京畿的作用,若京城之内发生变故,短时间还真可能顾及不到。
而京城内守备力量,由五城兵马司五千卫所军,和皇城四千禁卫组成。
五城兵马司这支军队,虽然已经足够忠诚,但相比左右禁卫还是差了些,所以赵延洵会把张猛二人叫来。
“若遇动乱,你二人不知如何抉择,可向左都御史周承平问计!”
周承平这人虽耿直了些,但对赵延洵的忠诚无可置疑。
赵延洵甚至相信,哪怕自己真在前线出了事,按周承平的性子也会豁出一切,扶自己那两岁的儿子继位。
父死子继,有嫡立嫡的道理,周承平绝对会贯彻到底。
“遵旨!”
接下来,赵延洵又安排了一些事,总体来说就是个未雨绸缪。
十几分钟后,赵延洵让这二人退出了大殿,接下来他还会单独召见周承平。
对每个大臣他都有安排,只不过有些在明有些在暗。
时间过得飞快,当单独接见了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