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从封王开始- 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这些千户,如今主持各卫所事务,因为指挥使一级全都空着。
  禁军、北地都司、关内各都司的千户,以及指挥使和都指挥使们,一百多号人正在元阳讲武堂受训。
  空缺的近百个缺,显然要从这一百七十多号人中产生。
  只听杨青说道:“想来王爷还在考虑中,如何安排官职,这里面牵扯东西实在太多!”
  说完这话,杨青紧接着补充道:“依我之见……四月初一大朝会,这件事会有结果!”
  秦昊随即说道:“但愿吧,此事早日定下,咱们就可以全力东出了,关内许多地方未遭怪物占据,我可早就想打过去瞧瞧了!”
  虽然在陇右也能活下去,但对花花世界的好奇心,让雍王府下辖各军都摩拳擦掌。
  尤其是禁军和关内各都司改编的卫所,这些士兵更想早日打回去,看看自己家人是否安好。
  可以说,如今雍王府下辖的十万大军,几乎全部都是好战分子。
  看着江面上驶来的大船,杨青沉声说道:“行了,别废话了……又一批船到了,快些前去维持秩序!”
  秦昊答道:“好……咱过了江再说话!”
  杨青摇头说道:“怕是没机会了,过江后我们去丽盐府,你们去的是宁阳府!”
  愣了一下,秦昊随即说道:“那咱们就镇西关见!”
  如今地方防务,由北地都司和陇右都司负责,兵马司新编十五卫被调到陇右南部,显然是为了东出镇西关做准备。
  当然了,将这几万大军调入陇右,还能缓解北地郡的粮食危机。
  如今北地所囤粮食,足够都司下辖两万五千兵,以及救出的三万多百姓吃到秋收去。
  “那好……咱们镇西关前再见!”杨青笑着说道。


第654章 踌躇满志
  北地郡,北安府,新成立的布政使衙门外。
  一队骑士停在外面,为首之人乃是闫建章,他现在仍任北地都司都指挥佥事。
  在都使未到任的情况下,闫建章就是北地都司最大的官。
  刚才他在府城外,检查北安卫的训练情况,却被属下传信说王府使者来了,让他到布政使衙门外迎接。
  下马之间,闫建章未作停留,而是径直往衙门内走路去。
  新成立的布政使衙门,虽然砍去了些无用部门,但各号官吏加到一块儿,足足有二十多号人。
  这也多亏了理政学堂,多亏了他们不断输送人才,北地军各级衙门才能搭建起来。
  进了布政使衙门,只见大堂内各级官吏已经聚,见他到来众人目光都聚了过来。
  见此情形,闫建章不由感到诧异,难道这是专门等自己?
  此时,罗伦从大堂内迎了出来:“闫佥事来了!”
  闫建章连忙上前,同时问道:“罗大人,听说王爷使者来了?”
  罗伦转身一指道:“没错,在大堂内等着!”
  闫建章顺着手指方向看去,只见一太监装束的青年坐在上首,目光之中满是冷厉之色。
  可惜闫建章不认识林全,若他知道林全等着自己,一路上心都得悬起来。
  毕竟林全凶名在外,已经有不少官吏栽在他手里。
  罗伦在一旁介绍道:“这位是王府林公公,是殿下身边伺候的!”
  “见过林公公!”
  虽然看不起太监,但闫建章面子功夫做得很足。
  林全微微点头,丝毫没把闫建章放在眼里,后者心里虽然不舒服,但也只能憋着。
  只见林全站起身来,对现场众人说道:“既然人已经到齐了,那就准备接诏吧!”
  赵延洵花费了第一季度的技能点,给北地郡各府县建立了通讯网络,一般来说不需要人力传送消息。
  如今林全亲自带着诏书而来,显然是有重大事情宣布。
  想到此处,众人连忙站好队列跪在地上。
  只见林全身旁小太监打开一个锦盒,林全从里面拿出了一份诏书。
  站到书案前,面对前方跪着的一众官员,林全朗声念道:“大王诏……”
  “今兵马司十五卫,皆已渡河部署陇右,北地郡各项事宜,当由诸文武官员署理……”
  “今为明其权责,特作如下安排……”
  说道此处,林全声音稍微停顿,却把所有人好奇心勾了出来。
  明其权责,还要做如下安排,肯定是有关人事上的调整。
  “免去闫建章北地都司都指挥佥事之职……”
  似乎有意捉弄,念到这里林全停顿了下,让闫建章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甚至有些万念俱灰。
  “授北地都司都指挥使之职!”
  这句话,又把闫建章从深渊里拉了出来,让他高兴得差点儿叫出来。
  从今天起,他便是正牌的都指挥使了,也算是得偿夙愿了。
  紧接着,林全继续念道:“免去罗伦北地布政使之职,授北地巡抚之职……”
  从布政使到巡抚,虽然品级上升了,但在北地这一穷二白的地方,其中没有任何差别。
  正当这二人以为,诏书已宣读完毕时,林全却接着念道:“加枢密副使衔!”
  加罗伦为枢密副使,这里面区别可就大了。
  按王府现在制度,各地卫所皆由枢密院掌握,如果给罗伦加上枢密副使的衔,那他就有了干涉军事的权力。
  “太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
  诏书宣读到这里,才算是真的结束了。
  只听林全说道:“两位,往后北地郡军政之事,王爷可就交给你们了!”
  只听罗伦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维护北地稳妥平安!”
  他是北地巡抚,还挂了枢密副使的职衔,这个时候当然该他答话。
  但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以至于让罗伦更多了几分谨慎。
  …………
  陇右,元阳,雍王府。
  谨身殿东北角,赵延洵的书房内,此刻他坐在椅子上,书案前摆着一张屏风。
  屏风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一排排名字,许多名字上已经画了圈,后面还加了备注。
  此刻,赵延洵盯着这面屏风,看了已经足足有半个小时。
  这种大规模的人事安排,让他必须要慎重再慎重。
  反复思索,确定没有遗漏后,赵延洵说道:“霍安,收起来吧!”
  “是!”
  房间内,也仅有霍安一人侍奉,只因他这人嘴巴最紧。
  霍安忙碌时,赵延洵又说道:“你安排一下,明天上午去讲武堂,不要走漏了消息!”
  “是!”
  这些收编后的千户及以上军官,如今都在讲武堂接受“改编”。
  赵延洵明天过去一趟,算是对这些人最后的面试。
  “面试”过程中如果不出意外,刚才确定好的人事安排就不会变。
  如今十五卫大军已改编完毕,赵延洵手中军力空前扩张,他已迫不及待想将这股力量利用起来。
  所以,将各卫所人手补齐,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
  接下来东出镇西关,攫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是他变得强大的必经之路。
  收拾好东西,霍安退出了房间去,赵延洵吩咐的事他要尽快去安排。
  此刻,赵延洵从椅子上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他在思考接下来要面临的,让他一直感到非常纠结的问题。
  打出镇西关,穿过河内郡,下一步就到了京畿郡。
  如今皇帝老爹在,父子二人关系该如何处?或者说赵延洵和朝廷的关系该如何定?
  让他交出权力?那是万万不可能的,除非他死。
  若不交权,依朝野上下对他的厌恶程度,朝廷必会派大军清除他这“叛贼”。
  这个问题,赵延洵一直都在逃避,但这一刻他的目光变得坚定。
  “父皇,即便你对我还不错,真要到了那一步,我父子二人怕是免不了兵戎相见!”赵延洵的喃喃自语,他已做好与朝廷开战的准备。
  只有将整个国家纳入统治,获得大量升级名额后,他才有能力真正肃清乱世。
  “父皇,到时候您可别怪儿子不孝,您去做太上皇也没啥不好,至少不用再受朝臣们的气了!”
  事实上,赵延洵对太安帝有感激之情,毕竟这便宜爹对他着实不错。
  走到书桌前,赵延洵拿起斗笔,运笔如刀写下四个大字。
  看着纸上狂放的字迹,赵延洵哈哈大笑起来,他已经决定好自己要走的路。
  就在这时,书房外响响起了动静,赵延洵感知能力一开就知道是谁来了。
  “启禀王爷,王妃娘娘来了!”
  赵延洵迈步迎出去,此刻薛宝筠在两名侍女陪同下,已经来到了书房外的过道。
  站在书房门口,赵延洵还没来得及说话,便听薛宝筠问道:“何事让王爷如此高兴?”
  赵延洵答道:“春耕圆满完成孤又岂能不高兴,爱妃此行何事?”
  薛宝筠笑着答道:“臣妾今日过来,是想跟王爷借样东西!”
  拉起薛宝筠的手,赵延洵亲切问道:“什么东西?”
  这种亲昵动作,薛宝筠从最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已勉强能接受了。
  但终究外面人多,于是薛宝筠迈步进了书房,随即说道:“臣妾是想给王爷借点儿时间,去看看宏儿这孩子!”
  听到这话,赵延洵不免尴尬起来。
  他的事情太多,确实对儿子的关心不够,以至于都要薛宝筠来催了。
  在他将要答话时候,却听外面霍安禀告道:“启禀王爷……两位长史两位枢密使求见!”
  这让赵延洵更加尴尬了,眼下十万大军进入陇右,人吃马嚼各种事多得不得了,这四人联袂而来肯定是为此事。
  “爱妃稍后,孤去去就来!”
  “王爷别误了正事,臣妾方才所说不过玩笑话!”遇到正事,薛宝筠总是知情识趣的。
  而在赵延洵离开后,薛宝筠并未着急离开,而是在书房内游览起来,这地方薛宝筠来的次数不多。
  书房内有各种书籍字画和摆件,以及一些小玩意儿,但吸引住薛宝筠目光的,却是桌子上的那副字。
  “唯我独尊!”
  来到书案前,薛宝筠不自觉念出声。
  薛宝筠书法上亦有造诣,从书桌上四个字里,她感受到了丈夫的雄心。
  那是凌绝顶时,目空一切的豪气,亦有自身无比自信,看淡艰险的沉稳。
  拿起书卷,薛宝筠喃喃道:“有夫如此,吾之名讳,怕是将辉耀千古了!”
  王府如今兵强马壮她知道,赵延洵雄心勃勃她也知道,未来要发生什么她已能猜到。
  太宗皇帝赵洪章,文治武功光耀古今,他的皇后张氏也成了一代贤后。
  此刻,薛宝筠想起自己嫁入王府时,第一次进皇宫时的情形。


第655章 道德大旗
  靖平元年三月三十,天气晴朗。
  元阳城北,一行十几名骑士,在官道上飞驰赶路。
  如今元阳周边,丧尸基本已经清剿完毕,所以一路上畅通无阻。
  这一行人,为首者正是赵延洵,随行则是殿前卫百户张猛,以及他带着的一批侍卫。
  官道两边,则是已经耕种好的田地,此刻正有青壮在细心打理。
  相较于去年,如今陇右可耕种的田地,足足扩大了七八倍,但人口增量却不是太大。
  换句话说,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秋收之后的粮食,不但足够供应陇右北地两郡,而且还会多出不少来。
  而等明年,北地军丧尸大批减少后,又会多出不少耕地,到时候耕种的人力反而会短缺。
  当然了,这些都是比较远的问题。
  这次赵延洵出城来,是赶去讲武堂在城外的基地。
  从一月开始,讲武堂启用了城外的基地,如今已全部搬迁到了城外。
  和理政学堂只需读写不同,讲武堂除了有兵法课程,还有骑马射箭军阵跑步等等课程,城内根本就施展不开。
  当然了,学堂所设的地方,距离城池只有十里,和城里联系比较紧密。
  一路飞驰之下,赵延洵一行很快到了地方。
  利用木头做成的围栏,讲武堂圈出了长宽各三百米的地方。
  里面房屋占地只有十分之一,其中还包括了马厩,其他地方都是训练场。
  除了一批千户级军官,这里又招录了新的一批学员,都是从各卫所选拔出来的,下一批即将要提拔的。
  此刻,这些新招录进讲武堂低阶军官,正在学习骑兵作战之术,训练场上马蹄声大作。
  一直以来,赵延洵都缺乏骑兵将领,如今有禁军骑兵将领加入,他自然要多训练骑兵专业的人才。
  在改编后的十五卫大军里,骑兵只有四卫而已,在赵延洵看来是不够的。
  走在围墙外,赵延洵慢悠悠走着。
  即使隔得比较远,但凭借过人的目力,他能够看清校场里的情况。
  当下主持训练的是庞国兴,此前他统领的龙腾右卫就是骑兵。
  这次空缺的十五卫指挥使中,赵延洵给他安了骑兵卫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