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从封王开始-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跪伏于地面,赵惟隆听着诏书内容,心底只觉得沉甸甸的,。
  他将成为的朝廷储君,在这无上荣光的背后,还有整个天下的担子。
  虽然赵惟隆心性沉稳隐忍,但他终究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瘦小的身板很难说能承担起一切。
  “皇长孙赵惟隆,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
  “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惟隆以册宝,立为皇太孙,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诏书念毕,另有两名礼部官员,分别端着托盘走到了赵惟隆面前。
  “授册……”
  只见其中一名官员,将手中托盘递给了赵惟隆,上面呈放的是金册。
  赵惟隆接过托盘后,将其递给了身后随侍奉的太监。
  然后另一名太监,则将太孙之宝呈送到赵惟隆手中,后者亦将其交给了身后太监。
  两名礼官退下,赵惟隆此刻面向御座之上,叩首道:“臣赵惟隆,领旨谢恩!”
  一连四拜之后,赵惟隆才从垫子上起身,在礼官的引导下退出大殿。
  徐徐走下丹陛,在经历了这个册封典礼后,他终于轻松了下来。
  后面颁诏,迎册宝入殿的事,全都由着礼部的官员操持。
  而他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去往内廷,拜见皇后行朝谢礼。
  此刻长春宫内,皇后身着朝服居主座,左右则是后宫妃嫔,皆按尊位高低排列。
  在太监引领下,赵惟隆来到了长春宫正殿,跪上了提前设好的垫子上。
  “小子惟隆,兹受册命,谨诣母后殿下恭谢。”
  言罢,赵惟隆面向皇宫,行大礼四拜后起身,这也就算是礼成了。
  看着眼前的皇太孙,皇后表情格外复杂,但她还是说出了勉励赵惟隆的话。
  而在一旁,端妃表情平静看着一切,她能察觉到皇后的难受,这让她心里非常舒坦。
  再说赵惟隆,在皇后这里行礼之后,他就要直接赶往东宫去。
  按照正常流程,今日他还该接受诸王朝贺,但如今局面不稳诸王未至,所以这一流程干脆取消了。
  现在他返回东宫,便是要做到诏书上的那句话,即正位东宫。
  走出内廷,走出了皇极门,一路出了皇城,赵惟隆乘上大轿便往东宫赶去。
  此刻的东宫大门外,一大批的东宫属官已站好班列,等待着新主子的到来。
  黄志成站在首位,此刻的他表情平静,让人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他本就是东宫官员之首,如今更在赵惟隆继位中出了大力,其余东宫属官知其前程远大,纷纷巴结起了黄志成。
  就在这时,远处出现的仪仗,东宫属官们尽皆下拜。
  掀起帘子,看着远处跪倒的东宫属官,赵惟隆嘴角露出了笑意。


第308章 城德下
  太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城德县城外。
  在拿下安都县城后,徐宇和陈玉和二人只休息了十天,就再度带着大队人马赶赴了城德。
  元阳诸县之中,城德是最偏远的地方,所以这里被排在了最后。
  经过多日苦战,徐陈二人才将城德县城拿下。
  按枢密院的规划,今年所有的大任务结束了,枢密院和长史司,还在为明年如何发展而争论。
  当然了,对徐宇和陈玉和二人来说,不管往那个方向发展都一样,无非是换个地方砍丧尸而已。
  此刻他二人正站在城墙上,等待着王府排军队来接收。
  按照约定,今日到达城德的军官,乃是副千户方同。
  枢密院训练的新兵,已经全部补充给了段宏所部,将其整编成了一个完整的千户所。
  新增两位副千户的人选,也在赵延洵敲定后尘埃落定。
  和上次一样,胜任为副千户的两人,一位是原侍卫司总旗方同,一位是兵马司百户谭鲁。
  而今日要到城德的,便是新人副千户方同。
  在拿下城德之前,徐宇和陈玉和在击杀丧尸同时,也在成得境内接收了不少百姓。
  这些百姓差不多有三千人,此刻全都聚集在城德县城内外,等候着王府大军到来。
  将此处移交后,徐陈二人将带队返回京城,这次回去他们可以在元阳安稳过年。
  当然了,前提是期间不能出事。
  要是遭遇个什么尸群暴动,到时间还得他们去救火,那也是不安生的事。
  当徐陈二人交流之际,只见远方地平线出现了一支军队,打着赵延洵的“雍”字大旗。
  带队副千户方同,此刻骑着马走在最前面。
  从侍卫司的总旗,一跃而成了副千户,按道理说该是好事,但现在方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分不清这对自己来说是好是坏。
  如同高正安一样,走出侍卫司后,让他们觉得离开了王府核心,就等于被发配一般。
  方同不高兴,但他手下的人却很高兴,比如百户孟海。
  枢密院最新一轮征兵时,孟海也带着马山参了军,所以此刻才会出行在军中。
  因为各方面的优异表现,孟海在军中迅速脱颖而出,两个月时间内连升三级。
  孟海身后,只听马山开口道:“大哥,咱终于要回家了!”
  听到这话,孟海顿时板起脸来,声音低沉道:“住口,这里没有大哥,只有百户!”
  雍王府内军法森严,上下之间皆以官职相称,绝不能明面上有哥们兄弟。
  见孟海如此严肃,马山不敢顶嘴,连忙答道:“卑职记住了!”
  在加入军中之后,马山也混了个小旗官,这也说明了他的本事。
  这时孟海叹息道:“虽是回家,但已经没有家了!”
  所有认识的人差不多都死了,只剩城德这片土地而已,家还能称之为家吗?
  此刻马山却道:“大人,只要咱们跟着王爷,就一定能重建家园!”
  孟海点了点头,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此刻的孟海,作为百户已经被赵延洵升级,个人实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自然对赵延洵奉若神明。
  也正是在被升级后,他才明白侍卫司那帮人有多强,难怪能和尸群进行硬刚。
  这是最坏的时代,但也是建功立业的时代。
  孟海自认为有一身本事,以往在都司时看不到希望,但在王府体系下他觉得能一展自己所能。
  “十二月初一,王府将举行表彰大会,兵马司下辖的普通士卒和小旗官,都有机会得赐神武之力!”
  说到这里,马山一脸希冀道:“百户大人,你说我啥时候才有这机会!”
  “王府以军功论英雄,谁斩杀的怪物多,谁救出的百姓多,谁搜寻到的物资多,才有机会得赐神武之力!”孟海慢悠悠道。
  随即他的目光扫向马山,问道:“你加入军中,这些你一条都不占,慢慢熬吧!”
  实打实的说,即便是兵马司这种王府二流军队,在孟海看来也是不可多得的强军。
  和当初卫所的兵相比,那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能加入这支军队中,孟海觉得与有荣焉。
  “百户大人,被赐神武之力,究竟是啥感觉?”马山笑着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孟海不由陷入回想之中。
  “很玄妙的感觉,感觉魂魄脱离了肉体,整个人……”
  孟海没读过多少书,所以他也无法形容得很清楚,以至于此刻词穷了。
  “其实吧……要获神武之力也有捷径!”
  “什么捷径?”孟海连忙问道。
  “每次侍卫司出缺,都会在兵马司挑选兵卒补充,只要你参选之后通过,便会被赐予神武之力!”
  这确实是一条路,但同样也困难重重,去参选侍卫司的人都是些猛人,要在其中成为佼佼者极其困难。
  “百户大人,我还是自己慢慢熬吧!”
  军队徐徐向前,他们距离城德现场不过两三里,没一会儿他们就出现在了城门外。
  看着前方两侧的百姓,孟海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幸存者。
  队伍前方,方同已经跃下马背,来到了徐宇二人面前。
  “见过两位大人!”方同当先行礼道。
  半个月前他还是陈玉和的部下,此刻两人再见略微有些尴尬。
  作为老上司,只听陈玉和告诫道:“方同,王爷看重你,给你升官并将城德托付给你,你可不要让王爷失望!”
  “卑职明白!”
  方同这一声卑职,让陈玉和更显得尴尬,毕竟副千户是高过百户的。
  这时徐宇出言解围道:“方副千户,城德就交给你们了,赶紧入城吧!”
  说完这话,徐宇便和陈玉和退到了一边,这里确实已经没他们的事了。
  重新上了马背,前方城池,方同下令道:“全军都有,入城!”
  队伍整齐,齐刷刷往城门内开进,周遭则是百姓们的欢呼声。
  “雍王殿下,万岁!”
  老百姓们大声呼喊着,表达了自己对雍王的无尽感激,没有雍王他们必死无疑。
  百姓们的呐喊声,很容易引起了军队共鸣。
  有了军队的加入,万岁声在城内犹如雷动,堪称是震耳欲聋。
  队伍之中,孟海和马山也都满脸前程,高喊着“雍王殿下,万岁!”的口号。
  城德已被拿下,元阳府全境光复,这是里程碑一般的时刻。


第309章 跪着要饭
  太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三十,元阳大雪纷飞。
  自从进入冬季,隔三差五就要下雪,给城内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比如要烧更多柴取暖,这意味着要干更多活儿,还得有人出城去砍柴。
  这些都值得抱怨,但也只仅仅只是抱怨,所有人都很清楚当下生活来之不易。
  事实上,虽然大多数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至少不会出现饿死冻死的情况。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王府各仓库储备丰盛,今年的秋收至关重要。
  此刻在元阳北城龙潜坊内,有一座规模较大仓库,这里存放的是粮食。
  王府库管所下辖几十个库房,分布于元阳以及周边各县,全都由库管所同意管理。
  每处仓库设仓库大使,下辖吏员若干,足以应付仓库出入管理。
  负责龙潜坊仓库的大使,名叫陈文山。
  陈文山出身于元阳陈家,在丧尸未降临时,陈家是元阳顶级大族。
  自从雍王府收缴兵权,镇压元阳权贵之后,陈家就在一夜之间没落了。
  仆婢全被遣散,家里粮食布匹全被收缴,只留下了空宅和不能吃的古董字画。
  当然了,这所谓的没落只是和他们以往对比,相交于普通百姓这些世家大族依然过得很好。
  瘦死骆驼比马大,这些大族人口兴旺,彼此之间也都相互照应。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大族子弟基本受过教育,可以胜任更轻松的活儿。
  比如陈文山,从一个王府小吏做起,如今已成了仓库大使。
  这处库房里的五万石粮食,全都掌握在他的手里。
  此刻仓库内一片忙碌,几十号工人正在将粮食装车,几名小吏正在其中计数。
  这些具体的工作不需要陈文山,此刻他正在库房内随意巡视着,身侧跟着一名新派来的小吏。
  “张扬,你家与我家虽有交情,但有些话本官得向你说明!”陈文山语气严肃道。
  跟在他身后的小吏,正是孟海马山的结拜兄弟张扬,因为负有学识而被选拔为吏。
  张扬的父亲城德县尉,与元阳顶级权贵陈家有些联系,只能勉强称得上有交情。
  “请大人教诲!”陈文山躬身道。
  “在这里当差,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要细心认真……绝不能算错账!”
  “要是在这事儿上出了差错,一旦被查必受严惩!”
  几个月前王府清查账目,当时牵扯出了一大批官员,赵延洵或贬谪或杀头,丝毫没留情面。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许久,但在如今依然有强大的震慑。
  “卑职谨记!”张扬恭身道。
  他也是有抱负,想要一展所能的人,自然不会犯这种小错。
  尤其是,当看到了结义兄弟孟海高升百户,而自己还是个仓禀小吏的情况下,张扬更是坚定自己不输于人。
  停下脚步,看着里面正在忙碌众人,陈文山开口道:“你进去帮忙吧,一定要监督好,不能多出库一粒粮食!”
  张扬领命而去,而陈文山则站在原地,看着工人进出搬运货物。
  今天运出的粮食,全都是用作赏赐,明日大朝会赵延洵将赏赐有功之臣。
  马上要到年关,这也算是对今年的一次总结,接下来就等着过年了。
  很快时间到了中午,所有货物搬运完毕,交割签字后陈文山才离开。
  眼下到了吃饭的时候,除了当值的留下,其余人都可以各自回去吃饭。
  当值的吏员和戍守此地的差役,是一起吃大锅菜,味道只能说很一般。
  所以只要有机会,陈文山都是回家吃的,龙潜坊离他家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