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从封王开始-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话听起来是冷冰冰的,让张子明心里极其不舒服,所以现在他面临着抉择。
  “他不走,我们走!”朱孝勇径直转过身去。
  时间耽搁不得,雍王府的军队随时可能出现,到时候就真走不了了。
  眼见朱孝勇往外走去,朱贵为张子明感到着急,连忙说道:“张兄弟,难道你忘了自己大仇未报了?”
  这一句话,直接说动了张子明,向腐朽的晋廷报仇是他的夙愿。
  “好……我跟你们走!”张子明脸色阴沉道。
  …………
  一个时辰后,太阳已经西斜,大雪已经停下。
  随着张子明带着死忠部下离开,吴家堡内顿时乱作一团。
  两位当家的都离开了,里面顿时没了个主心骨,出现的权力真空立即引起了争夺。
  几个体格强壮,便开始在堡内拉帮结派,想要做这一堡之主。
  可没他们决出胜负,吴家堡外出现的军队,吸引了里面所有人的目光。
  黄天衍走在最前方,就是他引导者王府大军赶路过来。
  两个时辰前他带人离开吴家堡,好不容易来到了河边码头,却遇到了侍卫巡逻队。
  因为有秦昊在,所以他们顺利见到了两位百户,然后黄天衍便引王府军队来到了吴家堡。
  “开门,是我……黄天衍!”
  见到黄天衍回来,堡内众人迟疑了几息,还是有人打开了堡门。
  然后刘恩福和王宗,便带着大军进了堡内,今晚他们就在这里歇了。
  进了堡内,看着里面乱糟糟的样子,黄天衍泛起了一丝疑惑。
  于是他看着站在面前众人,训斥道:“你们搞什么名堂?老张呢?你就看着你们这般胡闹?”
  刘恩福王宗正指挥军队驻扎,只要堡内没打起来,他们就不会多管。
  听到黄天衍的训斥,旁边才有人说道:“黄大哥,张大哥走了!”
  这次急匆匆回来,黄天衍是想借助王府的力量,将张子明强行留下来,谁知道他却晚来了一步。
  “什么时候走的?他为何要走?”黄天衍愠怒道。
  “就在半个时辰前离开的,一同离开的有三十多人!”
  “张大哥说,他们要去辽平,让我们好生待在堡内,说黄大哥你会回来的!”
  “对了,半个时辰前堡外来了两个人,好像和那个朱贵认识……就是他们去见了张大哥后,他们就一起走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向黄天衍还原了事情真相,也让他深感无奈。
  他已经努力过了,却还是没能将张子明留下,只能任由他一条道走到黑。
  “黄大哥……那些人就是雍王府的官军?”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下,黄天衍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这就是雍王府的官军!”
  “从今往后,你们再也不用担心怪物袭击,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肚子了!”
  在见识了王府大军清理丧尸现场后,黄天衍对此毫不怀疑。
  他非常庆幸自己选对了路,也对张子明误入歧途深感惋惜。


第306章 追封
  太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五,京城。
  也是在今天,京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才让人意识到冬天来了。
  皇城之内雪花飘飘,关闭了一个多月的咸福宫宫门,在门外太监的指挥下缓缓打开。
  宫门沉重,发出轰隆隆的声音,以至于将墙头瓦上的积雪都震了下来。
  自端妃被皇帝禁足以来,咸福宫的大门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即便出了禁足期限也是如此。
  于是后宫纷纷猜测,端妃可能已经失宠,于是就有人开始冷嘲热讽。
  最后的结果是,那个乱嚼舌根的小小贵人,直接被皇帝赐死了。
  此事一出,后宫噤若寒蝉,再无人敢胡言乱语。
  此刻咸福宫宫门外,掌印监总管太监刘正,带着十几名小太监出现在此。
  只见他手中捧着一份圣旨,身后的小太监则拿着各种礼仪器物,很明显是来宣旨的架势。
  作为内廷的大人物,此刻的刘正显得谦逊有礼,在咸福宫他可不敢摆谱放肆。
  看着出现在宫门内太监,刘正面带笑容道:“烦请通禀端妃娘娘接旨!”
  咸福宫内,端妃穿上了极为正式的朝服,在几名宫女的搀扶下走出了正殿。
  此刻大殿外已摆好了接旨的香案,就等着端妃来接旨了。
  只见端妃来到蒲团之前,在灵素的搀扶下徐徐跪了下去。
  随着端妃跪倒,咸福宫内宫女太监们,全都齐刷刷的跪下。
  刘正此刻面无表情,只见他打开手中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先王之典,生既有名,殁必有谥,名所以彰德,谥所以表行,故行有大小,则谥有重轻。此古今通议,虽在至亲,不敢废也”
  “尔皇四子延庭,禆赞弘多,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九子延洵,器质冲远,风猷昭茂,朝野具瞻”
  听到圣旨之中,对自己两个儿子的评价,跪在蒲团上的端妃眼眶湿润起来。
  也只有轻声骨头,才会让她这位女强人,露出内心柔软的一面。
  “今焉永逝,予心深为痛悼”
  听到这话,端妃泪水已在眼眶中打转。
  两个儿子魂归离恨,做母亲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怎能不悲痛欲绝。
  “特遵古典,从公议,追封延庭为皇太子,谥端敬,追封延洵为皇太子,谥昭明”
  这句话,就是正式追封太子了,赵延庭为端敬太子,赵延洵为昭明太子。
  “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以示褒崇,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此刻,端妃脸上眼角已经挂上了泪水。
  自己的两个儿子,终于成为了皇太子,自己这个母妃的,也算对得起两个孩子了端妃心中感怀道。
  虽是夙愿得偿,但端妃却没有太多喜悦,毕竟她的两个儿子都不在了。
  如果可以的话,她宁愿不要眼前尊位荣华,来换自己孩子康健,那怕是活成普通庶人也可。
  但这世上没有如果!
  “端妃娘娘,两位太子业已薨逝,皇上说由您代替接旨!”
  刘正的提醒,让端妃从幻想中醒转。
  只见她对圣旨大礼参拜后,才将双手举过头顶,从刘正手中接过了圣旨。
  只见到灵素连忙上前,将端妃从地上扶了起来。
  跟着刘正到来的太监们,则将册封所授的册宝,以及相关书交由咸福宫内的人。
  “娘娘,奴婢就去向皇上回话了!”刘正满是谦卑道。
  端妃将圣旨拿在手中,对刘正说道:“辛苦刘公公了!”
  “娘娘折煞奴婢了,这是奴婢应该做的!”刘正陪着笑。
  点了点头,端妃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刘正自己离开了。
  整个过程没有打赏银子的说法,即便端妃有心要给,刘正他也不敢收。
  此刻,咸福宫内一片肃穆,宫人们站在原地不敢乱动,等待着端妃发号施令。
  “把两位太子的册宝,安置到他们神主牌前!”
  “遵命!”
  端妃这边正在接旨,而另一头皇后宫里,李素欣正哭个不停。
  “娘娘臣妾往后可怎么活!”
  李素欣不停抹着眼泪,此刻她是真的很绝望。
  明明自己儿子最受拥护,原本她以为事情已经板上钉钉,结果后面又来了反转。
  最可气的是,太子詹事黄志成串联东宫属官,把原本支持赵惟恒的东宫官员,也拉到了赵惟隆的阵营之中。
  到了这一步,赵惟恒基本便无胜算。
  眼看着到手的储君之位,就这样付之东流了,这让李素欣深感难受。
  眼下她把皇后看做救命稻草,所以才跑到长春宫哭诉。
  看着眼前这个不成器的侄女,皇后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
  别的地方失守也就罢了,这蠢货却连东宫属官都笼络不住,如此心机岂能坐得稳朝堂。
  “别哭了”皇后面带愠色。
  李素欣勉强忍住哭泣,但还是不住掉着眼泪,更让皇后心里不爽。
  “事已至此,再无挽回的余地,你哭有什么用?”
  “娘娘,臣妾气不过,臣妾为我儿气不过啊”
  “凭什么?凭什么两个死人都能被追封为太子,我儿却什么都捞不着!”
  听到李素欣这些犯忌的话,皇后脸色顿时铁青:“你这般口无遮拦,莫非还嫌自己祸事不够多?”
  追封赵延庭赵延洵二人为太子,虽然也让皇后深感恶心,但朝堂官员们都没阻止得了,她自然也无话可说。
  “若你想往后有好日子过,回了东宫就好生对待皇长孙,那样对你对惟恒都好!”
  见李素欣还是一脸不服气的样子,皇后冷声说道:“还有,往后别再来长春宫了!”
  “姑姑”
  “跪安吧!”皇后语气越发冷漠。
  这一刻,在李素欣眼中,自己这位姑姑变得格外陌生。
  “臣妾告退!”
  不让李素欣来长春宫,是皇后要与她做切割,划清界限。
  什么姑侄亲情,都比不过自身利益,能如此果决斩断纠葛,可以说皇后是个合格的政治人物。
  可惜她遇到了同样高段位的端妃,才会以皇后之尊被端妃压制。
  当然了,端妃也被她搞得很惨。


第307章 皇太孙
  太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初一,又是一场大雪降临京城。
  初一是大朝会,大朝会将在皇极殿举行。
  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官员们就离开了家,陆陆续续赶到了宫门处。
  皇极殿,皇宫之内规格最高的殿宇,即便是一月一次的大朝会,都很少在这个地方举行。
  所以皇极殿虽规格最高,但用的次数却极少。
  今日,对大晋朝廷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天,所以皇极殿被才被启用。
  除了官员们,留在京城的勋贵皇亲们,此刻也都来到了宫门外。
  众人站在雪地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都在谈论等会儿朝会的事。
  “时隔两月,我大晋便再立储君,国本稳固了!”
  “是啊,如此便可人心安定,天下安定了!”
  “五天前,皇上还追封了两位太子,这些天可真够热闹……”
  “如今这世道,外朝内廷都不太平啊……”
  随着众人议论,天色也逐渐亮了起来。
  随着一阵鼓乐之声,官员勋贵们迅速排好班列,在礼官引导下陆续走进宫门。
  今日前来参与朝会的官员勋贵,人数足足有六七百人,规格不可为不宏大。
  皇极殿虽大,但也装不下这么多人,所以大部分人都只能站在殿外。
  内阁大臣和各部堂官,以及品级高一些的大臣,才有资格进入殿内观礼,其余人只能在殿外丹墀位。
  随着太阳初升,大内侍卫和相关仪仗卤簿俱已到位,皇极殿内外已是一片肃穆。
  而在此时,身着冕服皇长孙赵惟隆,已经着冕服等候在奉天门外。
  透过宫门,看着远处的高大巍峨的皇极殿,赵惟隆心中激动万分。
  今日他将在皇极殿受封,正式成为大晋储君,这是他父亲都未得到荣耀。
  当年赵延隽受封,皇帝极其不情愿,所以是在崇政殿把他册立为太子。
  三声鼓响,意味着皇帝已在皇极殿升座,随即在礼官引导下,赵惟隆徐徐走向皇极门。
  沿途都有观礼的官员,为了维持储君威严,赵惟隆面无表情走向皇极殿。
  在乐曲声中,赵惟隆走在笔直的御道上,看着前方已越来越近的大殿。
  很快,他就来到了丹陛之下,这里设置了一个跪拜用的垫子。
  在礼官的指引下,赵惟隆跪在了垫子上,对着前方大殿大礼参拜。
  三拜之后,赵惟隆从垫子上起身,此刻乐曲之声停止。
  紧接着,便见承制官从大殿内走出,站在大殿门口高呼道:“有制!”
  然后刚刚才起身的赵惟隆,再度跪伏在面前的垫子上。
  只听承制官高声道:“册立皇长孙惟隆为皇太孙!”
  听完宣制,赵惟隆再度叩首行礼,然后徐徐从垫子上起身。
  在礼官引导下,赵惟隆继续迈步往前走去,然后从殿东进入大殿。
  大殿东西,朝廷大员分班站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赵惟隆身上。
  御座之上,皇帝赵永铖亦身着冕服,看着自己选定的接班人。
  赵惟隆心性沉稳坚毅,是所有待选人里最出众的,所以赵永铖选择了他。
  大殿的中央亦设置了垫子,在礼官引导下赵惟隆跪了上去。
  一名吏部官员手捧诏书,徐徐走到御阶前,然后摊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自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
  跪伏于地面,赵惟隆听着诏书内容,心底只觉得沉甸甸的,。
  他将成为的朝廷储君,在这无上荣光的背后,还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