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给张明凤带来了极大压力。
穿好官服,张明凤带着小孙子走出卧室,来到前院却没看见儿子。
他正要问一旁侍奉的下人,他的儿子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神色之间满是焦急。
“爹,东宫来人了,说太子殿下病危!”
听到这话,张明凤顿时心头一紧,这是他最害怕听到的消息。
“快……快快备轿!”
太子病危,一个处置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张家人都知道这事儿的重要程度,一个个都快速忙碌起来,让张明凤以最快的速度出了门。
轿子里给张明凤准备了吃的,但现在他没有半点儿胃口,只是一个劲儿催促下人加快速度。
当张明凤赶到东宫外,才下轿便听里面传来了哭嚎声,这让他的心沉了下去。
时间不能再耽搁,张明凤一路小跑进了东宫,便看见里面已经有仆婢拿着白绫,给外围当值的侍卫分发着。
内有哭嚎之声,外面已在分发白绫,这已经说明太子死了。
否则的话,这些行为乃是大不敬之罪,是要灭九族大大罪。
一路飞奔赶到太子寝宫外,张明凤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却见里面一位太医迎了出来。
“殿下如何了?殿下如何了?”
在张明凤的急促逼问下,迎出的太医慌乱答道:“回禀大人,卯时三刻殿下突然咳血,卑职与其他几位同僚极力医治,却始终无法止咳止血,卯时三刻过半……殿下殁了!”
卯时三刻过半,离现在不过几分钟,自己在路上人就死了……张明凤心中想到。
脚下飞快,张明凤进入寝殿内,里面已经跪倒了一大片的人。
太子已死,张明凤进入殿内,也只能与其他人一道跪在地上。
他们这些太医,此刻心情都非常沉重。
和他们一样心情沉重的,还有太子床边的赵惟隆,此刻他低头正跪着。
赵惟隆是太子长子,其母为王选侍,只不过身体一直不太好,五年前便已亡故。
如今东宫主事者乃是李素欣,在太子妃死后的这段时间里,李素欣对赵惟隆可谓百般打压,也就是最近半年收敛了些。
如今父亲亡故,世上再无庇佑自己的人,这让赵惟隆深感担忧。
正当他想着这些,脸上却突然挨了一记耳光,然后便听一个冷厉声音道:“混账东西,你父亲亡故,你却没有半点儿悲戚之色,你还是个人吗?”
说话的自然是李素欣,她是尽可能的抓住机会,来打压威胁到儿子地位的赵惟隆。
此刻,赵惟隆来不及愤怒和伤心,他必须立刻化解李素欣的逼问,否则他将被扣上不孝的罪名。
而一旦沾上这个罪名,他赵惟隆也就彻底和嗣子无缘了。
于是赵惟隆毫不辩解,直接大声哭嚎起来,比一旁的赵惟恒声音还要大。
正当李素欣还要紧逼,此时太子府的属官们进了殿内,他们也是才睡醒就得知的噩耗。
在太子府詹事黄志成的带领下,一共二十多名官员涌了进来,此刻他们都发出了悲戚的哭嚎声。
“殿下,殿下啊……”
这些属官们的悲伤,也是有几分真心的。
太子是储君,只要未来继位为君,他们这些潜邸之臣便能平步青云。
现在太子死了,他们多年来的投资打了水漂,这已经足够让人伤心。
事实上,对赵延隽的死,在场所有人都有心里准备。
所以在悲伤的同时,治丧事宜也有条不紊进行着。
东宫方面,也早早派人去了宫里传讯。
乾安宫内,赵永铖坐在龙椅上,此刻的他面如寒冰。
在他面前,跪着的太监战战兢兢,生怕皇帝一个不喜,就要了自己小命。
“全都出去!”
随着皇帝低沉的声音,大殿内侍奉的宦官宫女,全都小心翼翼退了出去。
皇帝一个人待在大殿内,此刻的他承受着丧子之痛,更承着江山社稷风雨飘摇的痛苦。
太子死了是大事,但太子死后何人能继大统,对赵永铖来说是更重要的事。
他有十几个儿子,年长一些的全部分封在外,留在京城的年纪都太小。
如今社稷不稳,立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为储君,他们能担得起这份重任吗?
想到这些,赵永铖就倍感焦急,以至于他剧烈咳嗽起来。
赵永铖连忙捂住嘴,尽力压制住咳嗽,他不能让外界以为他的身体出了问题。
皇帝的这个位置,赵永铖坐得可谓是战战兢兢!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总管太监陈长河的声音。
“皇上,几位阁老来了!”
此刻咳嗽已被压住,赵永铖摊开手掌,却见手心有血。
虽然不多,但却触目惊心。
于是他连忙在垫子上擦干,然后道:“让他们进来!”
第271章 暗流
咸福宫内,端妃正坐在佛堂内,手上敲着木鱼嘴里念念有词。
香炉内熏烟寥寥,伴随着端妃的诵经声,此处被渲染得格外安详。
正当端妃要翻动经书,灵素此刻出现在了外面,神色显得格外复杂。
“不是说了,不许饶我清净吗!”
隔着帘子,灵素老老实实跪下,请罪道:“娘娘,太子殁了!”
随着灵素这句话说出,佛堂内的木鱼声音戛然而止。
端妃此刻心绪万千,但最终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一句:“知道了!”
娘娘是不是太平静了?灵素此刻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但她聪明的地方在于,绝对不会多嚼舌根。
待灵素从佛堂退出之后,端妃才放下了手里的东西,从蒲团上缓缓站起身来。
只听端妃喃喃念道:“太子死了……接下来就该皇后了!”
这两个人,是害死她大儿子,逼走她小儿子的罪魁祸首,失去一切的她所想的只有复仇。
对此端妃已经有了想法,第一步就是否掉赵惟恒的储君之位。
太子死了,当务之急是推出新的储君。
能够入选的只有那些龙子龙孙,年龄确实太小的可以直接排除,剩下的也就那么几个。
皇十子赵延垣十三岁,皇十一子赵延菘十二岁,皇长孙赵惟隆十五岁,太子次子赵惟恒十四岁。
毫无疑问,这四人是储位最强力的竞争者。
想到此处端妃颇为不平,这可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了。
要是她两个儿子都在,怎么也轮不到这帮货色来争。
但不管谁上位,端妃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赵惟恒上位。
为什么?因为赵惟恒的娘是李素欣,李素欣是皇后的侄女儿。
随着太子死去,此刻许多人都惦记着储君之位。
比如有机会被立为太子赵延垣,此刻他被自己的母亲静妃叫到了寝宫。
宫殿之内,静妃挥退了所有人,最后更是自己亲自关上了大门。
“母妃,你这是做什么?”赵延垣不解问道。
他已经得知太子死去的消息,到现在都还没消化完,所以根本没想到太子位和自己的关系。
“皇儿,你我母子的机会来了!”静妃将赵延垣拉到面前。
“这?”
静妃没那么多闲心,让赵延垣慢慢想清楚,只听她直言道:“如今太子死了,你的那些哥哥要么死了,要么就藩去了……你就是名副其实的皇长子!”
“储君之位不可久悬,近些天必然要决出此事,你要做好准备!”
听到这话,赵延垣一时愣住,转而狂喜涌上心头。
对啊,如今自己是皇长子,太子的位置岂不就该落在自己头上。
想到这些,赵延垣连忙问道:“母妃,儿子需要准备什么?”
“我已经让你舅舅他们联系朝臣,会在恰当的时候上奏疏,立你为太子……这些天你要老老实实进学,说不定你父皇就会考教于你!”
赵延垣点了点头,虽然进学是件头疼事,但为了太子位他愿意多吃点儿苦。
“不得不说,这也要数你运气好,刚好你那位九哥走了,否则那有你的份儿!”
事实上,赵延垣和赵延洵关系不错,所以听到母亲说九哥的“坏话”,赵延垣心里就不太舒服。
“母妃,九哥说不定已经没了,你就别再说他了!”
若是以往,静妃肯定要教训儿子一番,但今天她可没这心情。
“好了,还轮不到你来教训为娘,今天跟你说的事要记住,赶紧回去吧!”
赵延垣点了点头,然后往宫殿外走了去。
“对了,这些天……就别和老十一厮混了!”
听到身后母妃的话,赵延垣本想问为什么,但紧接着他自己就想明白了。
一旦想争太子位,这兄弟也就做不成了。
“儿子明白!”
…………
这边赵延垣离开母亲寝宫,另一头的王贵人则带着儿子,徐徐往咸福宫走了去。
经过通传,王贵人带着儿子走进了咸福宫。
在灵素的带领下,王贵人和赵延菘走进了正殿。
咸福宫少有客来,今日王贵人过来,而且还带着自己儿子,端妃轻易就猜到了她的目的。
“臣妾拜见姐姐!”王贵人大礼拉着儿子大礼参拜。
“拜见娘娘!”
端妃拿起茶杯,轻轻品了一口后说道:“妹妹这是做什么,本宫又不是皇后,那受得起你如此大礼!”
王贵人抬起头道:“姐姐这话说的,这后宫里谁不知道,有的人表面是皇后,可姐姐才是真的皇后!”
王贵人这话堪称露骨,让端妃都有些诧异,暗道此人真是大胆,这话也是能乱说的。
但她转念一想,要是连这点儿胆量都没有,那也就别去争什么太子位了。
“起来吧……这话可别乱说,要是让皇后知道了,你可有的罪受!”
被端妃叫起之后,王贵人便上前道:“姐姐,太子殁了……”
“这事儿我方才已经知晓!”
见端妃语气平静,王贵人干脆心一横,直言道:“太子亡故,储君之位空缺,臣妾此番前来……是想请姐姐助菘儿一臂之力!”
“老十一想做太子?”言罢,端妃目光扫向了赵延菘。
此子不过十二岁多,此刻看起来有些瘦弱,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可以说“望之不似人君”。
“如今诸在京皇子,只有老十老十一年过十岁,只要周全经营……老十一未尝没有机会!”王贵人语气低沉道。
端妃摇摇头道:“太子归属,那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能左右的,妹妹你找错人了!”
这话王贵人听了都想笑,近二十年来端妃一直在左右太子归属,这的世上还有谁比你更擅长这事儿?
“姐姐在皇上那里能说得上话,岂是臣妾这寻常妇人能比,只要姐姐愿意帮忙……”
说到这里,王贵人又上前了两步,在端妃耳边低声道:“待菘儿承继大统治之时,愿尊姐姐为皇太后!”
事实上,此刻宫殿之内并无旁人,但王贵人还是表现得极为谨慎。
被尊为皇太后,这倒比较有吸引力,端妃不免有些心动。
“妹妹,这是大事……即便是我,也不敢随意插手,你先回去吧!”
条件都开到了这一步,端妃还是没直接答应,这不免让王贵人有些失望。
但只要端妃没拒绝,那就代表还有希望,所以王贵人也没气馁。
“姐姐,咱们后半辈子,可全都捏在姐姐手里了!”
端妃叹了口气,说道:“先回去吧,这不是小事!”
这句似是而非的话,让王贵人心里轻松了许多,看样子这条路能走通。
若真是有端妃相助,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便八九不离十了。
“姐姐教训的事,此事是要好生谋划!”
又和端妃闲扯一阵之后,王贵人才带着赵延菘离去。
从始至终,端妃都未明确表态,虽然她已被王贵人说得心有所动。
但这种事情,本就不能轻易决定,即便决定了也不可贸然出手。
所以,端妃还是要观望一阵,然后依势而动。
第272章 当立者谁
乾安殿内,三位内阁大臣,此刻全都聚集在大殿内。
赵永铖坐在御座上,神色略带悲戚。
“皇上,太子薨逝,天下哀之……”
“但天下大事,神州黎庶,全都担在皇上肩头,还请皇上节哀,不可伤了龙体!”
首辅王庭鹤的这番话,让赵永铖长叹了一口气。
“诸卿,难道朕真的是什么桀纣之君?才引得上天震怒,降灾于天才,降祸于太子?”
皇帝把罪过往自己身上揽,作臣子的又岂能无罪?
于是王庭鹤三人连忙下拜道:“皇上仁德,皆因百官愚钝,上不能体圣心,下不能恤万民,以至招来天灾!”
待王庭鹤把话说完,次辅谢孝方紧接着道:“此皆臣等之罪,请皇上勿要自戕!”
一开场就是些废话,但这只是表面上如此,实际却是君臣之间相互试探。
而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