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安城来的人,自称是要传天子旨意,但有没有凭证,将军,是否”
云子韶皱了皱眉头,先看了别人一眼,见诸位将军都点了点头,方说道:“请他进来。”
进来的人倒是个很明显的太监,年纪不大,面白无须,说话的声音尖细而且阴柔:“哪位是云子韶将军?”
云子韶先是盯着传旨的太监看了一会儿后,才笑着站起来:“正是本将军。”
“陛下有旨!”小太监高高举起手中的一卷黄绫,大声喊道,“全体小营士卒就地准备,明日辰时全体调往安城!”
云子韶听完先是一怔,然后的反应是看向同样一脸震惊的徐英。
陛下……到底存的什么心思?
………………………………
第二十一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3)
云子韶一动不动,看着太监手中高举起的圣旨。(
今天的情形却是处处透着诡异,先是刚刚走进大营便出了一次武斗事件,死了一个校尉便罢了,营内的气氛却已然紧张之极,就在这时候,北营所有的说得上话的将领竟然巧合的聚集在了自己的这间装饰简陋的小屋子里,然后又被告知陛下的圣旨和宫中出事陛下遇刺,不论真假,云子韶刚刚从安城里赶过来都没听到的传言,竟然这些将军都知道,岂非咄咄怪事?而且徐英老将军还未卜先知似地得到了陛下的一份不同寻常的旨意,叫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再然后,这里几乎马上又接到了一份调往安城的圣旨。
只要稍微有些头脑的人便能想到,这样两份相互矛盾的圣旨必然有一份世家的,但无论是眼前的圣旨还是写在那张纸上的旨意,都清清楚楚地盖着陛下的玺印……
屋子里的人都没有说话,太监的手举起良久,见还没有人来接,不禁冷哼道:“云将军,为何还不接旨?莫非是要抗旨不成!”
要不要接旨?云子韶踟蹰不绝,一旦接了旨,便等同于默认徐英手上的圣旨是假的,若自己选错了,只怕就是一场大祸了,未奉旨私调军队入京,便与谋反无异,纵使陛下与云家关系再好,死的也不会他一个人了,但若不接旨,万一宫中果真有事,要调他们进京平乱,徐英手中的圣旨只是作乱者用以拖住他们的废纸,那又当如何!
整军!整军!都是整军惹出来的祸事!云子韶心中忍不住埋怨道。他并不赞成陛下此时候来整军,眼下稳定才是关键啊,陛下若执意北伐,要先收拾的也是那些铁定是要拖后腿的世家门阀,但一旦动到军队,要乱起来就难以收拾了。
陛下遇刺,不管是不是传言,眼前的这几位将军能这么快的收到消息,并且躲到这里来把负责整军的云子韶推到前台,就证明十有**是真的了,恐怕也已经知道安城将有大事发生,安城倘若出事,这源头也来自于北边儿的整军!
云子珺眯着眼睛细细打量这个传旨的太监,笑问道:“不知公公在宫中是何职务?”
太监皱了皱眉头:“云将军接不接旨?若不接旨,误了陛下的大事,你有几个脑袋?”
“好猖狂的阉货!”太监的话音刚落,便听见墙角一个冷冷的声音。说话的是徐英,徐英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冷哼道,“陛下若有旨意,我等自然要接,还用你这阉货言说什么!”
武人的跋扈,就连云子韶也微微侧目。
太监显然没有想到会有人这么说话,先是怔了一怔,然后才恍然发现屋子里的人都还没跪着,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立刻气得手发抖,指着云子韶等人尖叫道:“你们……你们简直目无陛下!辱及天使,小心诛你们的九族!”
“劳公公费心了。”徐英面无异色,“我等若诛九族,定然先请公公喝上一杯好酒”
“徐将军莫要如此说了。”李林站起来朝众人拱了拱手,“云小将军不如先接了旨?”
“徐将军……”云子韶看向徐英,徐英明白他是问自己的意见,便轻轻点了点头。
云子韶看不出是何神情,只说:“公公好大的架子!”
说完伸出手在他面前晃了晃,然后竟从他手上直接抢夺过了圣旨,太监力气小,如何争得过他,再加上一愣,这份圣旨便已然到了云子韶的手上:“公公请回吧!”
太监脸色通红,不知是羞愤还是天气的缘故,用手指怔怔地指着云子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好容易缓下一口气,方哆哆嗦嗦地喊道:“好,好,咱家明日便等着尔等拔营,偌大一个营寨,总不会没有咱家安身的地方吧?”
云子韶脸上换上笑容:“这是什么话?公公想住哪里,只管随便挑好了。”
这句话说完,屋子里的人脸色各异。
等到两名军士将太监带了下去,云子韶心里已然有了打算。
面对这几位将军,云子韶淡淡说道:“几位来这里的心思,子韶也能猜到几分,无非就是若有事则有我这个主事者担当主责,若无事也可混个功劳,想必诸位也是消息灵通之辈,子韶也不打算和诸位将军就此翻脸,不过,既然存了这个打算,那此地的大小诸事,诸位还是不要插手的好……”
云子韶如此刚一说完,其余人便有些坐不住了。
李林哈哈大笑道:“小将军是打算奉旨调军进京么?”
云子韶却也笑了起来,他走到李林的跟前,忽然问道:“李将军是李阀家主李检的表兄吧?”
李林不明白云子韶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点了点头。
云子韶摇了摇头,盯着李林的脸说:“李将军,可要小心点”
说完这句话还不等一脸惊愕的李林说话,头便已转向了一直看着他的徐英老将军,做了一个高深莫测的表情,口中却又接着说道:“请徐老将军再将圣旨请出一观!”
这说完,满座皆惊。
李林道:“陛下不是已然另有旨意命你进京吗?而且小将军已经接旨……”
“不劳李将军费心!”云子韶淡然说道。
李林话音一滞,不知该如何说下去。
此时云子韶已经转过身来,向门外守候已久的传令兵下了三条命令:“令!所有校尉以上军职者一刻钟之内到议事厅集合议事,逾时者斩!令!所有士卒不得私出营门,违令者斩!令!向大营传信就说徐英老将军在此教导子韶,数日之后方可回营。”
然后又对身旁的亲兵笑说道:“另外,派信得过的人‘保护’好那位传旨的公公,不可让他随意外出,免得被军士训练的流矢伤到,那便不好了。”
几位将军默然,知道已经顺势被云子韶软禁了,不过他们却没有反抗的意思,如此乱局,他们还把不得有人出来将他们丢到监狱里头去呢,免得惹祸上身!也幸好有这个愣头青,想到这里,几位将军都悻悻然笑道。
李林似有不满,却也没有发作出来。
云子韶看见了,却并不在意,只淡淡说道:“京中这几日局势越来越复杂,恐有大事发生,我等还是静观其变得好,若京中果真有事,只要我等不乱,那么大夏的中枢便不会乱,我等不进京,那一切皆有挽救的可能,但若进了京,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只怕首先被指谋反的,便是我等了。希望诸位将军,能够谅解!”
“北营,不可乱!”云子韶说完这句话,便冷笑着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去,心中已经隐约明白了那场武斗事件的意思了。
………………………………
第二十二章 夜半忽闻金戈声(1)
安城的一座高楼上,一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面色忧虑地望着北方的天际。
他长着典型的北方脸孔,下颌留着不长的胡须,眼睛炯炯有神,双手扶着栏杆,沉吟不语。这是一座五层高的楼阁,面向北边儿的木墙壁开了一个很大的窗户,可以直接眺望北安城的景致,中年男人就站在这里,或许是因为没有旁人的缘故,他此刻脸上没有什么掩饰的东西,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正苦思着平时读书时的不解。然而很快,这样的气氛便被打破,因为一个人的脚步声远远的传来,中年男人豁然从沉思中惊醒,回过身来,对刚刚走上来的一个穿着一身普通走街小贩衣裳的人说道:“北营,有消息了么?”
那人微微低着头,听见中年男人询问的话后,恭敬地点头道:“昨夜已经有了消息,风声或许走漏了,北营那些将军,没有出营的打算,传旨的那位公公,也被扣留了!”
中年男人先是一惊,脸上却也没有表现出来,只说:“我知道了。”
那人低头不语。
“李林呢?”中年男人又问。
“也被扣在大营里,云子韶借着那些将军避祸的心思,把权力都揽在手里,李将军为避免怀疑,也没有反对。北大营的徐英老将军手中还有另一份圣旨,教他们不要轻易调动,本来已经被李将军说服认为这可能是假造的,若再加上昨日的那份圣旨,便可轻易让他们认为陛下的意思是让他们进京勤王,但在云子韶那里出了意外,不知道为什么,云子韶似乎认定徐英手中的圣旨是真的,下令全营戒备,所有士卒不得出营一步!”那人回答道。
倘若云子韶在此的话,定然会认出此人便是鼎鼎大名的李家家主李检。李检一脸阴沉地听完这些话,并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而只是轻笑道:“陛下,果然另有手段!”
“不过,我可不止这一路军队呢!”李检冷笑一声,又转过头去,口中接着说道,“你下别的事你不用去做了!”
那人听后微微一颤,不敢再说什么,悄然退下。
云子珺等云子韶出了府门后,便偷偷换了一身衣裳,出了门。
这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晌午,云子韶一天没有回府,木氏没有找到他,顿时慌了神,忙把云白天叫过来问云子珺哪儿去了,云白天正忙着那些稀奇玩意儿,没想到才一不留神,云子珺便不知道哪儿去了,也跟着着急起来。(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
于是云白天忙遣人去找,但就在这时候,云子珺却穿着一身仆役的打扮忽然出现了他的面前。
“我的天,你一个人跑到哪里去了?害得我担心了半天!”云白天一见他这副摸样,便想到了自己不得不呆在云府,可他却借着云子韶留给他的权力随意进出,顿时便怒气冲天,不满地叫道,“子韶不是说了这些天不要随意出门么?你怎么……”
“好了好了,我错了可以吧”云子珺眼见他凶神恶煞的样子,立刻笑着求饶道,“我这不是有事吗,你别生气,大不了我下个月的零花也归你了,怎么样?”
云白天横了他一眼:“又说钱,我是这么贪便宜的人么?”
“这怎么叫我们的白天少爷贪便宜呢?纯粹是小弟我孝敬您老罢了!”云子珺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翘起二郎腿笑嘻嘻地说道。
云白天摸了摸下巴,犹豫了片刻后说道:“这倒是不错……呃,这事你可要记着,我就不怪你了,不过你也得说清楚干嘛去了,不然你母亲问起来,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呵呵,该说什么,你还不知道?又不是第一次了。”云子珺打了个哈欠,笑道,“我可不是去干什么坏事,要有麻烦,都有我担着!”
说完,云子珺跳了起来,一副老大人模样似地想要拍云白天的肩膀,却把手举得高高的方碰到云白天的肩膀,姿势怪异的很,云白天大笑着敲了一下云子珺的头:“别没事一副大人样子,你还小呢!”
云子珺不屑的撇了撇嘴,说道:“我就是小,又怎么了?”
云白天正想说什么,却忽然想起自己手头上还有事情没了结,忙匆匆说道:“没怎么!那什么……我忙着呢,先走了,没事别烦本少爷!”
说完云白天便一溜烟跑了。
云子珺看着直发愣,等回过神来,忍不住苦笑了一声,换了一身衣裳后向木氏告罪去了。
木氏知道云子珺向来是个有主见的人,虽然年纪小,却明白事理,因此责怪了他几句后便罢了。云子珺从木氏那里出来,便独自回到了房间里,然后拆开了一封书信。
这是云子韶飞马命人传来的书信,只写着很短的几句话,但正是这几句简单的话,让他不得不亲自出了云府求证,因为那几句话要说的正是陛下遇刺的那个传言,以及两封自相矛盾的圣旨。
云子珺相信,整个安城,知道真相和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的人里,必然会有李秋丞相在内,因此他悄悄借着当初举报刺客时,李秋笑眯眯送给他的一块玉佩进了丞相府而没有收到任何查问。
这到底是谁布的局?谁才是最后的收网人?
此时云子珺还年幼,许多消息都无法第一时间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