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之俄国女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变身之俄国女皇-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就这么放弃领土。。。”苏霍姆利诺夫还是很不甘心。

    真是呆板!安娜继续劝导道“与其被德军打败,最后导致军队溃退,不如我们主动有序的撤退,这叫以退为进,您明白么?”

    “是的,殿下。。。”苏霍姆利诺夫似乎有些想通了,“对了,殿下,普热梅希尔的包围战已经持续两个月了,奥地利人还在死守,那是否该调集重兵全力进攻呢?”

    “听说过围而不打么,将军?”安娜开始向苏霍姆利诺夫灌输伟大的军事理论,“我们包围了普热梅希尔要塞,但不必强攻,仅仅是严密的包围。这样,奥地利人一定会派兵解围,我军可以以逸待劳,伏击奥地利人的援军,消耗他们的力量。“

    ”。。。。?“苏霍姆利诺夫很惊讶,他没想到年仅13岁的公主殿下,头脑如此聪明,事实上,在普热梅希尔要塞作战的俄军将领也多多少少意识到了这种围点打援的战术:既然上面要求围而不打,那么总得找点事做吧,正好奥军不断的组织援军前来解围,于是他们有事做了。

    也许是上帝真的抛弃了奥匈帝国,战争开始的时候,奥匈炮兵储存了大量弹药,但是却只储存了少量的备用大炮,根据不知道哪个将军提出的理论,大炮在未来的战争中不会有太大的损失的,更糟糕的是,奥匈帝国最大的兵工厂,斯科达兵工厂虽然产能还有富裕,却没有储存原材料,结果战争开始后,由于英国海军的封锁,兵工厂生产大炮的原材料迅速耗尽。

    接下来,奥匈炮兵在加利西亚和巴尔干的战争中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这使得奥匈炮兵的大炮到意大利参战的时候近乎枯竭。于是,奥地利军队疯狂地搜罗一切还能打响的重火器来装备它的炮兵部队,那些没有制退复位器的老式火炮被重新下发到部队,甚至一门1861年生产的65毫米铜制山地加农炮也被拉到了前线。

    这样,奥军在本土作战,虽然人多势众,枪支也不缺乏,但比起俄军,极度缺乏大炮。在这个时代,没有炮火支援,进攻将是痛苦地折磨。负责支援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奥军被迫以血肉之躯迎击俄军的子弹和炮弹,每天,一波又一波的奥军士兵倒在俄军的漫天炮火之下。

    。。。。。。。。。

    安娜的身体恢复的很快,这得益于系统的改造,让安娜拥有了超越常人的恢复力。又过了几天,按完全好了,背后的伤口不但痊愈,而且连疤痕都没有,这让医生大为惊叹。

    ;

………………………………

第75章 目标伊斯坦布尔(一)

    

    安娜的身体完全康复了,此时已接近12月,华沙一带下起了大雪。大雪断断续续持续了几天,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气温骤降。

    11月27日,安娜坐上了回莫斯科的火车。一路上,安娜感觉到越来越冷,当听到德军已经停止进攻的消息后,她不得不感叹:俄罗斯的冬天真是令人敬畏。

    。。。。。。

    德国,东普鲁士。在“东方军团”的总指挥部马林堡,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正享受着胜利的荣耀:兴登堡当上了陆军元帅,鲁登道夫晋升为上将。“全歼俄军一个集团军”,这样的大捷让“珠联璧合的一对统帅”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东方军团”除了第6集团军,还有第8集团军。但比起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第8集团军的司令普里特维茨和他的参谋长瓦德西显得极为平庸,在整个包围战中,普里特维茨完全没有主见,很快,第8集团军成了第6集团军的属下,担任着非进攻主力的角色,在整个战役中,普里特维茨完全成了配角。

    然而德军在西线并不顺利,由于德军在马恩河之战中败北,毛奇被免职。为了抵消它的影响,报纸在都以整版的篇幅宣传“东线的胜利者”。兴登堡一夜之间成为赫赫有名的“英明统帅”。全国掀起了“兴登堡热”,柏林率先修建了兴登堡纪念埤,许多街道广场以兴登堡命名,许多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的称号,市场上出现了种种以兴登堡命名的商品。

    最高统帅部的奖励还不止这些,11月20日,兴登堡被任命为“东方军团”总司令,由他统帅东线全部军队,鲁登道夫担任总参谋长。

    这一切,第8集团军的军官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实际上,兴登堡只是个傀儡罢了,一切的军事行动,都是由鲁登道夫谋划的,当他们第一次在汉诺威车站相见了。鲁登道夫在车上向兴登堡汇报了第6集团军的情况和已发出的一些指示。兴登堡耐心地听了15分钟,说了一句“我也没有更好的主意。我看就这么办吧。”就去睡觉了。这样,他从一开始起就完全适应自己所应当担当的角色。

    兴登堡很乐意当个甩手掌柜,他自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鲁登道夫参谋长的聪明才智、几乎超人的精力和从不懈怠的干劲得到充分的发挥,必要时为他创造条件”。

    不过,兴登堡毕竟是一位老将,基本的军事策略还是懂的。在和鲁登道夫商量后,兴登堡命令全军停止进军,就地防御,巩固阵地,等来年春天继续进攻。

    。。。。。。。。

    平静只是暂时的,安娜知道德国人在酝酿着更大规模的进攻,即将到来的1915年将是最艰难的时刻。在年底举行的总结会议上,安娜通过米哈伊尔大公,给各个部长和将军敲响了警钟。

    指着巨大的作战地图,米哈伊尔慢慢的讲解着“先生们,目前的局势对我们比较有利,只要打败土耳其人,我们与英法意盟友组成了大包围圈就彻底完成了,到那时,时间将站在我们一方,。。。。。。。但是,有一点,明年将是艰苦的一年,德国人很可能会全力进攻我国,为此,很有必要实行”奥地利“方案。”

    “放弃整个波兰?”战争部长邓尼金惊叹道。

    “没错,将军阁下,这是战争开始前就已经计划好的,如果德国进攻我国,我军会放弃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雷斯特、维尔诺及里加,等待时机,像1812年那样,在冬季发起反攻。”安娜说道。

    听了安娜的话,邓尼金有些心疼,“可是,目前我军的优势很明显,虽然在西北方被德军击败,但这不影响整个局势,如果放弃整个波兰,实在是。。。。。。”

    “不可能改变了。”安娜拿起笔在地图上的波兰地区画了个叉,“坚壁清野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了,就算德国人占领了这儿,得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在一两年里,是不可能重新建设恢复的。同时,我军要在波兰东部修筑防线,尽量阻击德军的进攻,总之一个字,拖!“

    。。。。。。。。。

    1914年底,西线和东线都暂时陷入了平静。安娜赶紧利用这短暂的时间,集中兵力对付奥斯曼土耳其。

    即使元气大伤,奥地利人还是忘不了吞并塞尔维亚。1914年9月8~16日,奥军第2次入侵塞尔维亚,占领德里纳河和萨瓦河上的桥头堡。

    1914年11月5日,奥军发动第3次进攻,15日攻占瓦列沃。29日,塞军放弃首都贝尔格莱德,主力撤至瓦列沃以东32公里处。

    但很快,俄军援兵就赶到了,12月,俄赛联军发起反攻,将奥军驱逐出去。接着,按照安娜的命令,巴尔干地区的立即集中到保加利亚,进攻奥斯曼帝国仅剩的一小块欧洲领土,同时,针对奥斯曼帝国的加利波利半岛战役已在酝酿中。作为这次战役的倡议者,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亲自访问俄国,商讨英俄海军共同作战的问题。

    对于这位历史名人,安娜没有多少兴趣,一个胖子,一个爱抽烟的胖子,是极其令人讨厌的,海军司令高尔察克被安娜指派,去和丘吉尔商讨作战计划。

    英国人和法国人并不是十分可靠的。安娜知道,英法谋划的这次战役,不但是为了迫使土耳其退出与德国联合的战争,他们还想先于俄国夺取战略上极其重要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继而控制欧亚大陆的连接处。况且,这次战役有很大的可能会失败,即使历史已经稍稍改变。

    “即使无法逼迫土耳其退出战争,那也得趁这个机会将土耳其人彻底赶出巴尔干半岛,俄罗斯将控制整个巴尔干!”安娜如此想着。

    ;

………………………………

第76章 目标伊斯坦布尔(二)

    

    商量几天后,丘吉尔与高尔察克达成了协议:英法联合舰队用舰炮火力逐次摧毁土军海岸炮连和要塞,扫除海峡水雷,并突入马尔马拉海,夺取达达尼尔海峡;而俄国海军在黑海对付德国和土耳其的舰艇,夺取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夹击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

    不过当高尔察克将这份计划呈送给安娜时,却被安娜直接否定了。安娜直截了当的告诉这位海军司令“黑海舰队的任务是配合陆军从保加利亚进攻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夺取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任务就交给英国人吧,他们一直想独自夺取两个海峡和土耳其首都,我们只要静静的看着就行了。”

    “遵命,殿下!”高尔察克到没有问东问西,只是无条件服从命令。

    这下安娜倒是奇怪了,她笑着问道“上将先生,您不想听听我这样说的原因么?”

    “不!我相信殿下的决断,自从我成为海军司令以来,就一直坚信这点,我是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高尔察克顿了顿,请求道“我想亲自去黑海指挥作战,请您批准。”

    果然是热血军人啊!安娜点了点头,“为了俄罗斯,希望您取得大胜!”

    。。。。。。。。

    1914年底至1915年初,英法海军不断地抽调部队,通过地中海,进入爱情海集结,以希腊和埃及作为补给基地,慢慢积蓄着力量。

    遗憾的是,英法海军的动作太大了,德土联军统帅部很快意识到了危机,遂将土耳其第1、第2集团军的部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调往达达尼尔海峡地区,使要塞炮兵和岸炮连的火炮数量增至199门,包括150—355毫米炮175门。耗费375个水雷布设了10道水雷障碍,以加强海峡海岸防御。

    在德国上将利曼·冯·桑德斯的指挥下,在达达尼尔海峡北岸的筑垒阵地部署了第1集团军,第3军的部队,南岸部署了该集团军第15军的部队;在海峡入口两岸配置了外围炮兵连的26门火炮,往后配有中间炮兵连的85门火炮,在查纳卡累地域配置了内防炮兵连的88门火炮。

    在德国人的建议下,土耳其人把他们在达达尼尔海峡的防卫力量都集中在离爱琴海最近的12海里处。在海峡入口处的4个要塞里有27门炮,在上游12海里最窄处的11个要塞里有88门炮。在这两个要塞群之间的陡峭海岸上还分布着一些小口径炮。同时,土耳其人扩大了海峡最窄处的雷区,并在下游3海里处的凯费兹岬外海布设了新的雷区。他们又新增设了保卫雷区的炮台,还装上了探照灯,以便对付夜间行动的扫雷艇。他们还在从入口到凯费兹岬之间高高的海岸上安装了可以移动位置的榴弹炮。

    1915年2月,准备就绪的英法海军发起了进攻。英国卡登海军上将指挥的联合舰队集结在利姆诺斯岛穆德罗斯湾,包括战列舰11艘,战列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6艘,潜艇7艘,飞机运输舰1艘。19日,英法舰队开始炮击外围炮兵连,一连串的炮弹落在土军阵地,激起一片泥土。

    但很快,土军开始了强有力的火力反击,双方开始了对射,在长达6个小时的时间里,上千发炮弹落在了海峡两岸,而土军的炮弹大部分落在了海里。

    眼看成果不大,卡登调集了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联合舰队全部兵力,下午,得到了6艘战列舰的支援,英法舰队再次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而后试图突入海峡。但土军凭着数量较多的火炮,轰沉了一艘战列舰,而狭窄的海峡不适合舰队展开,其他英法舰艇也很快受了伤,结果,卡登不得不下令撤退。

    。。。。。。

    2月20日,卡登再次发起了进攻。坚强”号率5艘前“无畏”级战舰从特尼多斯锚地出发。在他们即将到达的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左前方遥远的岸上有2个要塞,侧翼有海勒斯角和附近的塞迪尔巴希尔村做掩护。在这些防御工事背后是加利波利半岛的高地,峻峭的山峦上零零碎碎地覆盖着褐色的灌木丛,偶尔还有几棵矮小的松树。在舰队的右前方,在亚洲一侧的海岸上的库姆卡莱村附近还有2个要塞,在它们背后是更陡的山丘。

    冬日的太阳驱散了晨雾之后,卡登的军舰在最大射程处开始有条不紊地向这4个要塞开炮。土耳其人知道自己的火炮射程不够,就不再对军舰浪费自己的弹药。但是快到傍晚,一些军舰前去察看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