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扬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扬旌-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见一名黑衣高个男子正与高士达并肩而行,生得额锐角方,一双眼睛黑白分明,赫然正是蒲山公李密,他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三个人,分别是房彦藻、王伯当和蔡建德。
  蔡建德是最近投靠李密的,功夫了得,深受李密重用,与王伯当并称为李密的左臂右膀,不过两人都有点不服对方,经常暗地里较劲。
  且说一行人有说有笑地行到了码头,窦线娘本不欲见到东海公高士达的,岂料他会亲自送客人出来,所以避无可避,只得迎上前行礼道:“小女子见过东海公,见过大司马。”
  窦建德皱眉点了点头,高士达眼前一亮,“慈祥”地笑道:“有一段时间没见到线娘你了,个子好像又长了些,世伯屋里有新采摘的菱角,线娘要不要尝尝?”
  窦线娘勉强笑了笑道:“谢过东海公好意,线娘现在不爱吃菱角了,我找爹有事呢。”
  高士达看了窦建德一眼,笑道:“有什么事?高世伯不能知道吗?”
  窦线娘正不知如何回答,窦建德轻咳一声道:“线娘不要胡闹,不见有客人在吗?有什么事等爹回去再说。”
  窦线娘乘机告辞跳上了船驶离,高士达目送着窦线娘充满青春气息的背影远去,这才意犹未尽地收回了目光,有点不满地瞥了窦建德一眼,他曾经不止一次向窦建德暗示过“联姻”了,可惜后者却假装不知,要不是必须得倚重窦建德,高士达用强的心思都有了。
  李密眼底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精光,微笑道:“这位应该就是窦兄的千金,赫赫有名的红娘子了吧?果然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
  窦建德摆手道:“蒲山公过誉了,女孩子家不知天高地厚而已。”
  李密呵呵一笑道:“窦兄过谦才是,在下早就听闻红娘子所率的娘子军战力不输男儿。”
  “那是别人抬举了,当不得真,蒲山公请上船吧,在下让人送你们出泊。”
  李密微微一笑,纵身上了船,并且坐下,大方地让喽罗蒙上自己的双眼,王伯当等人跟着上了船,同样也被蒙上了双眼。
  高鸡泊方圆百里,芦苇丛生,没有熟人带路,是很难找到这里来的,李密之所能出现在这里,显然是东海公高士达派人接进来的,为免暴露营地的所在,李密等人进出都得蒙住双眼。
  “蒲山公得罪了,头套也得戴上!”窦建德命人给李密四人都套上了一个黑色的头套,这才吩咐开船。
  眼看着船驶离了,高士达这才低声道:“老窦,这个没必要吧?”
  窦建德道:“小心驶得万年船,李密为人诡诈,咱们不得不防。”
  高士达闻言点了点头道:“也对,对了,李密刚才说的事你怎么看?”
  窦建德哂然道:“宁为鸡首不作牛后,咱们在高鸡泊过得好好的,何必投靠瓦岗?合作的事倒是可以考虑。”
  高士达闻言放下心来,其实他也不想去投靠瓦岗,之所以发问,只是担心窦建德被李密巧舌如簧说服了,如今窦建德可是他的得力大将,如果变节,那他高士达只怕要混不下去了。
  ……
  且说李密等人乘船出了高鸡泊,摘掉头套和蒙眼的布上岸,走路前往藏匿马匹的地方。
  “玄藻,你怎么看?”李密一边行一问道。
  房玄藻有点轻蔑笑了笑道:“东海公高士达不过如此罢了,成不了气候,倒是那个大司马窦建德似乎不简单,虽然外表粗鄙不显眼,实际大智惹愚,颇有心计,不得不防。”
  李密微笑道:“原来玄藻也看出来了,高士达麾下兵少将寡,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这个窦建德。”
  蔡建德不以为然地道:“俺倒瞧不出这个窦建德有何出众之处,倒是他那个女儿窦线娘长得可真俊,水灵灵的,奶奶的,真是歹竹出好笋了。”
  王伯当冷笑道:“蔡建德,敢情你那双招子都放在女人身上了,能瞧得出来才怪。”
  “王伯当,是不是皮痒了想练练?”蔡建德手握刀柄,目露冷煞。
  王伯当探手便握住了双刀,轻蔑地道:“练就练,怕你不成,上次没有分出高下,这次正好彻底分出一个胜负来。”
  李密双手一伸,分别搭住两人的肩头,笑道:“自家弟兄,何必伤了和气,而且天气灼热,打打杀杀的有什么乐趣,走,咱们到蓨县城中喝酒去!”
  蔡建德和王伯当本来已经憋得面色通红,李密一松手,两人顿觉肩头上如山的压力卸去,均暗松了口气,老实地跟在李密身后走向藏马之处。
  ……
  窦建德回到营地,窦线娘立即迎了上来,不过见到前者面色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倒是不敢贸然开口,一边跟在老子身后,一边讨好地给老子打扇子。
  窦建德走到了一家茅屋前,仿佛这才回过神来,转身问道:“你这妮子跟着为父作甚?”
  窦线娘甜笑着问道:“爹,那个李密来找东海公作甚?是不是有什么大事?”
  窦建德皱了皱眉:“不关你的事,就别瞎打听,一边凉快去吧,爹不用你打扇子。”
  窦线娘撅了撅小嘴,哼道:“不打听就不打听,谁稀罕呢,爹你老实说,你今日是不是去了飞鹰马场讨要三百匹马了?”
  “不行吗?”窦建德很光棍地反问道。
  “爹你怎么可以这样子,飞鹰马场一年才出栏七百匹马,还得上交朝廷五百匹,你要去了三百匹,高世伯拿什么上交朝廷?”
  “你这个臭丫头,搬空爹库房时也不见你肉疼,现在知道知道肉疼啦,爹白养你了!”窦建德轻戳了一下女儿额头痛心疾首地道。
  窦线娘摸着脑袋委屈地道:“那是爹你先抢了高大哥一百匹马的。”
  窦建德黑着脸道:“爹哪叫抢?是借,懂吗?”
  窦线娘一挺胸,理直气壮地道:“那女儿也是替高大哥向爹借一点钱开马场而已,又不是不还!”
  窦建德气得直翻白眼:“那叫一点?你把爹的库房都差点搬空了,更何况那小子把俺的宝贝闺女都骗走了,要他几百匹马算啥,得了,爹不跟你扯,爹还有事,这段时间你留在家里,哪也不许去,特别是河间郡!”
  窦建德说完气咻咻地走了,召集麾下人手,当晚就乘坐数百艏小船趁着夜色离开了高鸡泊,也不知去干啥了。
  窦线娘惊疑不定,隐隐觉得父亲这次行动与李密有关,心中不由生出一丝不安来,又想起父亲强调不许前往河间郡,心中的不安更甚了。
  窦线娘犹豫了片刻,转身便跑去找曹氏打听消息。
  曹氏是窦建德续房,也就是窦线娘的继母,是一个性格很好的贤慧女子,对窦线娘也很好,不过窦线娘由于心理上有抵触,所以跟曹氏并不算亲近,此时为了打听消息,也只好跑去找曹氏了。
  话说窦建德十分敬重曹氏,一些大事都会跟她商量,所以窦线娘觉得曹氏应该会知道这次行动的目的。


第471章 四面合围
  天空中的烈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把地面烤炙得滚烫,那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仿佛都着了火,在蒸腾起来的水汽折射下,空间仿佛都在扭曲。
  大青马热得直喘气,身上汗津津的,高不凡勒定马,手搭凉棚望去,但见眼前麦浪滔滔,无边无际,甚是壮观。
  乐寿县地处冀中平原中部,地势平坦开阔,一马平川,适合种植冬小麦,秋种夏收,如今正值冬小麦成熟的季节,所以一眼望去,满目金黄,一片丰收的喜人之景,但是,高不凡此时却面色有些凝重。
  话说自从上次奇袭高阳县城后,段达便把指挥权交给了高不凡,自觉退居二线,此后的一个多月,高不凡调兵遣将,与王须拔的主力部队激战十余次,阵斩厚土将军和烈火将军,最终把王须拔和厉山飞逼得退守博野县城龟缩不出。
  至此,王须拔和厉山飞麾下的五行将军只剩下一个洪水将军了,另外还有一个高阳公马行空,一个博野公甄翟儿,合计兵力五万左右。
  反观高不凡,麾下合计兵力一万出头,其中约三千骑兵,剩下的都是步兵,本来段达麾下还有一千骑兵的,但那是段达的嫡系,是他保命的老本,并没有交给高不凡指挥,而是随他留守高阳县城。
  王须拔麾下兵力五万,而高不凡只有一万,二者看似兵力悬殊,但正面真刀真枪干起来,王须拔肯定干不过的,毕竟高不凡麾下这一万人都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还有三千轻骑兵,而王须麾下这五万人,绝大部份都是扛锄头和粪叉的泥腿子,配备了兵器的主力也就七八千人的样子,骑兵更是少得可怜,一千不到,否则也不会被高不凡打得龟缩在博野城中不敢出来。
  所以说,王须拔这支人马仗着人多欺负一下像段姥这种怂货可以,真遇上硬茬就现出原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所谓兵贵胜而不贵久,再精锐的部队,如果长期作战也会疲惫,士气低落,譬如鱼俱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不断地取得胜利,但是始终没有消灭贼首刘元进,使得贼兵被打散了又积聚起来,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士兵长期在外征战,以至于师老疲惫,不得不停下来休整,结果又摊上了一个爱猜忌的皇帝,最终把命也搭上了。
  高不凡得知鱼俱罗被斩首的消息,伤感之余也吸取了教训,占据高阳县后便主动觅战,与王须拔正面硬撼十余战,短时间内便逼使后者躲进博野城中不出。
  而自从王须拔龟缩进博野城之后,高不凡便安逸多了,他开始放慢节奏,围而不攻,让士兵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又从安乐郡调来了两千名鹰扬府军,将过渡疲惫,状态不佳的士兵轮换回去。
  五天前,一直龟缩在博野县城的漫天军估计是粮食快要吃完了,突然主动出城决战,双方激战了一日一夜,尉迟敬德和段则成两人各率一千轻骑反复冲击漫天军的侧翼,终于冲破了对方的军阵。
  漫天军的阵脚一乱,高不凡立即果断全军压上去发动总攻,一击而溃。漫天军兵败如山倒,最终分成两路落荒而逃,一路由王须拔率领,逃往东南方向,而另一路则由厉山飞率领,逃往河间郡西边的博陵郡。
  于是高不凡也兵分两路,尉迟敬德率领两千骑兵和两千步兵追击厉山飞,而高不凡则亲率一千骑兵和五千步兵追击王须拔。
  这五天内,王须拔率着残兵且战且退,从博野县逃到了河间县,又从河间县逃到了乐寿县,看样子是要逃往东南边的平原郡或者渤海郡了。
  高不凡率军一路追杀,虽然一路上不断俘获了大量的漫天军逃兵,但绝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年轻小伙很少见,由此推断,王须拔的主力仍在,而且内部供给仍然充裕。
  所以高不凡越追便越感觉不对劲了,王须拔这是真溃逃,抑或是另有目的?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麦田,高不凡心中越发的不安了,他果断地下令停止行军,所有人原地休息,然后召集麾下一众校尉开会。
  麦田广袤开阔,四下无遮无挡,一众将尉把高不凡团团围在中间,就在烈日的烤炙下开会。
  高不凡席地而坐,打开一幅行军地图搁在双腿上面,手执一支碳笔飞快地在地图上勾勒出这几天的行军路线,渐渐地,面色变得无比凝重,剑眉也拧成了一个川字。
  “通守大人,好像……有点不对劲啊。”一名校尉忽然脱口道。
  高不凡抬起头,不动声色地问:“卢升,什么地方不对劲了?”
  这个卢升约莫十八九岁,生得眉清目秀,看着有点腼腆,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可是个狠角色,因为放在整个鹰扬府军中,卢升的杀敌数量也能排进前五,否则也不可能短短半年时间,就从一名伙长升为校尉。
  话说这个卢升正是当初卢三郎塞进鹰扬府的两百名范阳卢氏子弟兵之一,此子不仅武艺不俗,而且作战勇猛,关键脑瓜子还聪明,所以引起了高不凡的注意,半年时间内就从一名什长提升为校尉,负责率领一千人。
  其实不仅卢升,这段时间各家族的子弟兵都有人脱颖而出,譬如渤海高氏的高铭,负责执长神机班,校尉级别,还有清河崔氏的崔子兴,崔子健,幽燕七姓中武氏一族的武大清等。
  很明显,各家族塞进鹰扬府的子弟兵都不乏精选过的佼佼者,久而久之,脱颖而出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而高不凡也十分公正,只要有真才实学者,都一视同仁加以提拔,所以如今鹰扬府中也算是人才济济。
  言归正传,且说卢升指着地图道:“通守大人你看,王须拔逃往平原地带,厉山飞却逃往山区。”
  “这有什么问题?”校尉高铭追问道。
  卢升一拍大腿道:“问题大着呢,尉迟将军麾下的两千骑兵到了山地就没有了优势,咱们的五千步兵在平原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