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也包括了接下来的一段话:“起始资金另议,股份赵王六,皇帝四!”
“朕恨不能将天下放贷者杀个一干二净,你竟然让朕也去放贷?与某些人有何区别?”李世民将这份折子丢在了桌子上,怒目看向李元景。
“皇兄,虽然都是放贷,但此放贷非彼放贷,既然叫做大唐皇家钱庄,代表的自然是整个大唐,世家不是喜欢灾年放贷兼并土地吗?那咱们的钱庄就用更低的利率吸引百姓来咱们这里借钱,如此一来,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又为什么非要去自寻死路呢?况且有朝廷的背书,百姓自然更加信任。堵不如疏!”李元景笑着解释。
“倘若百姓还不上钱呢?”李世民想了下,的确是这个道理。
存在便意味着合理,百姓有需求,世家自然喜欢借着机会壮大自己,朝廷想要阻止,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世家杀光,但这样做影响太大,即便是李世民也不敢。
但若是出现一个有力的竞争者,将利率降低,不论百姓最终怎么选择,至少世家那边的利率肯定会降低的。
“还不上钱简单啊,直接按照约定将耕地收走便是了,由钱庄出面将其转租给其他农户,或者直接租给其本人,在钱庄收回成本及利息之前,耕地上所有的收入都归钱庄,待钱庄回本之后,在延期一季作为惩罚,过后便将耕地还给他们!”李元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不是白忙活一场?”李世民愣了下,有些搞不清楚李元景这个二愣子想干啥,难道好人当上瘾了?
“信誉啊……天下民为本,在民这方面,钱庄是要适当让利的,这对皇兄有偌大的好处,当然,钱庄也不可能就这么等死,所以就要吸纳天下财富,我们不但免费为其保管,甚至还给其利息,让他们可以钱生钱,而我们则把这笔钱进行商业放贷,贷款给信誉良好的商人,所收取的利息自然要比贷给百姓高,但同时又能让他们接受。
若还是觉得来钱慢,不稳妥,也可以直接以钱庄的名义,用这些钱来投资一个稳赚不赔的项目,我可以保证,一旦钱庄做起来,世家在经济方面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当然,更重要的是,朝廷将再也不会缺钱!”李元景又一次开启了忽悠模式。
其实李世民也是个财迷,想说动他,就必须要让他看到足够大的利益,而现在李世民最头疼的无疑还是钱。
开源节流的道理他自然明白,节流已经在做了,支出的确少了不少,但钱还是不够用,大唐的官员似乎在开流上面根本就不开窍,目前增幅最大的,竟然是李元景他们的万民布店,但那点钱对于朝廷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朝廷真能不缺钱?”
第一零四章:李世民的小心思
关于开源这件事情李世民在小会议上已经讨论了不止一次,但是就目前为止,得出大多数的结论都是将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所以,最终的结果只要是跟加重百姓负担有关系的,这一提议便会被立即终止。
目前大唐的整体情况就是穷,而穷的根本是因为隋朝后期百姓负担过重,导致大量百姓失去了土地。
随着唐朝的建立,按理说这种情况应该有所转变。
但是两个朝代中间有几十年的混战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坏了大事。
武德年间的时候,将近一半的人选择了成为隐户。
隐户存在的意义就是我不享受朝廷颁布的任何政策以及待遇,但朝廷颁布的任何政策也与我无关。
反正都是没有地的百姓,登记造册又能怎样?地不可能回到自己手中,反倒每年还要担负朝廷摊派的各种税赋,他们根本承担不起。
所以现状就是,朝廷想尽办法希望这些隐户能够重新登记造册,但隐户却是百般不愿。
虽然能够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但两者相比之下,作为隐户,他们的生活水平反倒是比大唐子民要更好,不用劳役,也不用交税赋。
如果朝廷有了钱,就可以直接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隐户重新成为大唐子民。
好处?
人口即意味着竞争力,意味着战斗力,意味着国力。
尽管李世民这一生都在努力,但不得不惋惜的是,直到大唐灭亡的时候,唐朝巅峰时期的人口数量都没有超过隋朝。
“朝廷想要不缺钱,只靠一个钱庄是不行的,目前的经济体为以农为本,朝廷大部分收入均来自于农业,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稳定,坏处在于上限可以看的到。
通过万民布店和织坊,我看到了另外一种模式,我所做的事情也并不算新奇,最多就是由于不满织布机的效率而投入了巨资进行改进,现在有了效果,其他的无非就是将资源进行整合,将散户模式改为规模化生产,如此一来,成本便降低了,售价随之也紧跟着降低了。
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开业十四天的时间内,万民布店营业收入将近一万七千贯,除去所有的开支,至少也是对半的利润,这难道只是富了我们几个人了吗?”李元景化身大唐军师一般的人物,老练的为李世民上着一堂经济课。
虽然不是专业的,但后世的模式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靠农业搞成世界强国?搞得再好,最多也就是在排名末尾那群人中能混个第一罢了。
“难道不是吗?”李世民愣了下,着实惊讶几人半个月就能入账八千多贯,就算要分利,每个人也能拿一两千贯。
“当然不是,织坊现在有工人七千余人,这些人每天的工钱是五钱,工坊是管吃的,每个月便是一百五十钱,而工人每三个月可以以当月市价的一半购买一匹布,干上一年便可以保证家中人人年年有新衣穿。
一个人算下来一年就是一千八百钱,因为规模扩张太迅速,人工出现了不足,所以现在皇庄内几乎人人都在织坊工作,就算是孩童,也能每天拿到三钱的工钱,一家人按照五口人来计算,两个大人一年的收入就是三千六百钱,三个孩童一年三千二百四十钱。
一个五口之家,在织坊干上一年,净收入为六千八百四十钱,他们不用担心家中的吃穿,这些工坊都负责了,人有了钱总是要想着改变家中生活的,难不成这些钱全部都留着?
这些钱就这么放在家中,恐怕他们也并不会放心,加上万民布店已有千万钱无处安置,所以我便想到了钱庄这个东西。
布庄既然能在一年内让数千家庭拥有六千多钱的净存款,那么其他方面为什么不行呢?
一个布庄和工坊对朝廷来说不痛不痒的,可若是大唐有一千个,一万个这样的工坊呢?若工坊生意保持现状,那么一年给朝廷缴纳的商税将会是一千三百余万钱!”
士农工商,几千年来形成的老观念,李元景也没指望一两天就改变李世民的认知。
但至少在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不要听信其他人的谗言来捣乱就行了。
至于赚钱,虽然作为赵王自己的确是穷了点,但再怎么穷,身为赵王的自己也总不能饿死吧?
至少还有食邑作为保底,之所以这么做,李元景的目的只是为了希望能让自己过的更舒坦一些,过的更现代化一些。
一个现代人就这么去了古代,要什么没什么,到处都是落后的局面,反正李元景是无法适应。
李世民则在认真的思考着李元景的这一段话,他倒是没有想到,皇庄现在竟然会这么富,一年六千多钱看似不多,但普通百姓能拿出来一两千钱的绝对不多,不然也不会出现灾年饿死那么多人的现象。
李元景他们赚了大钱,百姓也跟着赚了小钱,百姓有了钱,自然要花出去,花出去等于刺激了其他产业,如此循环几次,钱不就多了起来吗?
就算不花,若是把这些钱存入钱庄,钱庄用来放贷或者自己投资,所产生的利益恐怕将会是无上限的,加上皇室这个背景,钱庄投资的,必定会是垄断性的项目,赚钱是必然的。
“钱庄可以搞,不过朕要四成,你两成,其他的朕来安排,资金方面按比例兑付,具体的操作交给你,但是有一点,钱庄的商税为十税一,另外就是工坊,也可以继续搞,但是有一点,所招募的工人必须身份清白,商品也必须卖给身份清白者。”李世民想了想,说道。
李元景笑了笑,李世民的目的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是要把那些隐户给逼出来,继续成为隐户的话,非但没有机会进入各个工坊进行工作,也无法低价购买这些商品。
现在只有一个布店还看不出什么,可若是所有日常消费皆是如此呢?
到时候等待着他们的只有两个结果,要么主动登记身份,要么咬牙接受二道贩子的高价商品,但这样一来,划不划算就又是另外一道算术题了。
至于农民要耕地,没时间去打工,完全多虑了,随着高炉的出现,随着农具的改革,堆肥法的出现,这几个东西加起来,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耕种效率大大的提高,产量也会紧随着提高,以往需要经常守在地头劳作的农民,现在可以有时间去干一些别的了。
再不济还可以执行雨露均沾的战术,每人只上半天班,留出半天给他们耕种,一切为了提高就业率嘛。
不过李元景想不到的是,李世民此举,还有釜底抽薪的作用,隐户才是世家积累财富的根源所在。
第一零五章:皇亲贵胄很牛吗
兄弟二人的一次和谈圆满结束,双方都拿到了满意的结果。
对于李世民而言,不过就是一个试探,反正他也没打算投资太多的钱,就当是让李元景出去瞎折腾了。
有了之前的经验,成功了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可若是失败了,也不过是几千贯的事情,这点损失他还是承担的起的。
最最主要的是,李元景画下的那只大饼,深深的吸引了李世民的目光。
而李元景则是拿到了他目前最希望得到的批复,皇帝的背书,而且还成功的把李世民给拉下了水,这无疑又给钱庄戴上了一道光环。
“陛下,今日午后京中忽然传出了有关于赵王的流言!”尉迟敬德满脸严肃的说道。
作为第一批元老功臣,尉迟敬德走的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虽然还是在军中,但更多的是担任李世民身边的贴身护卫,用后来的说法,也算是御林军统帅了。
而尉迟敬德的职责自然不是天天站岗放哨那么简单,京中的一些舆论也在他的负责范围之内,主要是将具有影响的舆论告诉李世民,或是帮他释放一些有利于朝廷的言论。
尉迟敬德虽然是将军,但每次大小朝会,他都会站在一旁旁听,虽然是当个门神,但整个朝中,他知道的内幕绝对是最多的。
长孙无忌汇报的有关于赵王的消息,尉迟敬德自然也知道,而现在接到了情报,也同样知道了这是谁放出来的。
所以,尉迟敬德并没有瞒着李元景去汇报,而是当面就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
“哦?赵王又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了?”李世民微微一笑,李元景干的那点屁事他还不清楚?
不过更多的还是李世民对于京中舆论的熟知度,背后没有人操纵,流言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流言。
“赵王顽劣不知亲,帮着外人险些将自己外甥打死,后又逼公主向普通军士下跪道歉,反正现在外面千篇一律,都是在骂赵王的……”
“看来你把临海得罪的不轻啊,不管怎么说,她也是你的姐姐,一家人关起门来说不行吗?”李世民假装生气的朝着李元景训斥道。
李元景心中无语的哼哼的两声,一家人关起门来说?
李二啊李二,你好意思在我面前提这句话不?
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怎么死的?若不是李建成心软,没有第一时间采纳魏徵的建议,现在身在福中的就是你了啊!
现在跟我说一家人关起门来好好说?
“皇亲贵胄就应该高于一切吗?在我看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道歉并不意味着丢了颜面,其实恰恰相反,皇亲贵胄倘若能向一个普通军士道歉,体现的恰恰是这个人的大度……”李元景呲鼻咧嘴道。
李世民尴尬的笑了笑,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李元景说的真的很有道理。
虽然这么做会降低逼格,但是却会让更多的人对你更加信服,与你的距离感更近一些。
换做是一个帝王的话,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你去死,倘若李元景这么做了,而有一天他选择了造反,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支持他。
士为知己者死,这并不是空空而谈的一句饭后闲聊。
“你亲自去一趟,让临海安分一些!”李世民朝着尉迟敬德嘱咐了一声。
这也意味着皇帝表明了态度,临海公主若是再不识趣的话,那就不是跟赵王打擂台了,而是直接跟李世民这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