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意识到王德为什么会问李元景是不是写错了,哪家店铺能在两天内就需要交税一百多贯的?至少李世民还从未见过。
    “万民布店是你的?”看到了抬头名字,李世民有些惊叹。
    今日他已经接到了有关的信息,昨日长安城中突然出现了一家新的布店,一匹生绢仅售一百五十钱,朝中有人怀疑其中有些猫腻,请求秘密调查。
    虽然不知道背景,但能在长安用这种方式去卖布的,没点背景的人敢这么干吗?
    所以,上书皇帝请求秘密调查,查的就是背后的主人,显然万民布店这么搞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但李世民却很清楚,他们之间这么竞争,最终得利的是普通百姓,所以关于这道折子,李世民选择了留中不发。
    只是没想到,今天李元景就跑来告诉他万民布店是他的。
    “我只是个大股东而已,长孙家,老程家,老房家,都有股份在内,织坊就是程处亮在管着的,这小子得了爵以后就飘了,不给他找点事怕时间长了他给我找点事,老程家和老房家负责在外面全力收购原材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李元景直接将织坊的大致情况说了出来,但也没有说的太过详细。
    “这么说,你们两天收入一千多贯?”李世民吃了一惊,他知道几个人在捣鼓东西,但不知道是这些东西。
    平均一天五百贯的进账,这才是真的家里有矿啊,日子过的比自己这个皇帝都舒坦。
    “这两天的确是这样的,但这也只是暂时的,销售火爆的原因自然是之前有大量的存货,但是现在织坊产量跟不上,不可能一直这样供货,今天就只开张了半天时间,就算按照今天的程度,最多也就只能再撑三天,三天后就无货可卖了……”李元景摊开双手表示无奈。
    “这点钱怕是成本都不够吧?”李世民紧皱着眉头,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恰恰相反,李世民对民间的物价什么的隔三差五的就要了解一下。
    外面最近布价卖到了四百钱一匹,成本价不足二百钱,虽然心里面也很恼火,但却没办法去制止他们赚钱。
    前段时间李元景倒是提出过由朝廷来出面经商,但是被李世民拒绝了。
    “买一匹布,去除税金以及所有成本,我们净赚七十钱!”
    “这不可能!”王德下意识的开口否定道,入宫之前他母亲也在家中织布,很清楚一匹布的价值。
    布商收购价就将近百钱,而按照李元景所说,所有成本加起来也才八十钱,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人只要敢想,一切皆有可能!”李元景白了眼王德,虽然这话让李世民问出来效果会更好,但也无所谓了,只要李世民能听进去就好了。
    “朕倒是想知道你是怎么把成本降到这么低的!”李世民想了下,认真的问道,李元景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这个模式是不是可以套用到其他的事情上?
    朝廷缺钱,民间也同样缺钱,高昂的物价让百姓苦不堪言,倘若各个物品都能降价一倍来销售,这就算是直接的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经营模式,在这里我可以直接肯定的说,就算把我的这一套模式让他们学了去,最终我们双方来打价格战,他们依旧不是我的对手,因为我的技术更先进,先进的技术可以让我的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同一段时间内,采取这种模式他能生产四匹布,而我却能生产六匹布,而这只是初步的技术领先,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技术的革新,他的产量依旧是四匹,但我却可以增加到十匹,二十匹,甚至更多,我的产量越高,成本就越低,他郑家拿什么跟我玩?
    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郑家能跟我打价格战,对我来说无非就是赚的少了一些,但对郑家来说可就是要吐血三升了!”李元景没有隐瞒自己的核心技术,甚至连基础数据都告诉了李世民。
    他并不怕这些消息泄露出去,因为这样更好,能让郑家好好掂量一下,一个布匹生意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李元景还需要在更多方面去布局。
    听着李元景的话,李世民有些懵懵懂懂,半知半解,什么技术领先之类的他并不太清楚。
    但产量成倍的增加还是吓了他一跳,虽然没有明说,但李世民已经知道了李元景此次进宫的目的了。
    一是来给自己送钱,二是来炫耀逼宫的,李世民的确很心动,但这块蛋糕不是那么容易动的。
    “这事容朕考虑些时日!”李世民缓缓的叹了口气。
    李元景倒也不失望,能达到目的最好,达不到目的只能证明自己扔出的诱饵还不够份量,没关系,慢慢来就是了!
    “皇兄,宫中的宫女给我几千个?要年轻的,漂亮的,脾气好的,心灵手巧的……”

第六十九章:冰火两重天
    几千个宫女有些夸张,这两年李世民也送给大臣们不少宫女,其他的也遣散了一部分。
    面对着突然间问自己要宫女的李元景,李世民一时间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本想应付过去算了,但架不住李元景一脸认真的要求一定要带走宫女,而且人数不能低于五百。
    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好让长孙皇后从宫中选调了三百宫女了事。
    虽然远远达不到预期,但聊胜于无,李元景屁颠屁颠的离开了皇宫,这些宫女自然会有人送去皇庄。
    而送走了李元景的李世民,却没有心情再去办公了。
    “观音婢,你说太子最近在干什么?”无心办公的李世民直接来到了立正殿,满脸忧郁的问道。
    “妾听说是在熟悉耕种一事,前些日子太子回宫了一趟,不像以前那样浮躁了!”长孙皇后笑了笑,委婉的说道。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他当然知道李承乾前些日子回宫了,这小子回宫了也不来找自己这个爹汇报一下,若他真是忙于耕种也就算了,想到这里李世民便一肚子的怒火:“你也不必替他开脱,太子什么德行,朕心中一清二楚。”
    李世民的本意是要让李承乾亲自去体验一下耕种的艰苦,了解一下先进农具所带来的影响,要让他心中知道耕种是怎么一回事,执政者做出哪些决定有利于农民,不利于农民。
    万民安,则天下安!
    李世民的初心是要让李承乾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但事实却狠狠的给了李世民一个耳光。
    李承乾在皇庄乐不彼此,李元景也懒的管他,这小子不要说亲自动手,每天就跟和尚撞钟似的走个过场了事,就他拿来糊弄人的那些话,还是让手下去找农民了解,然后汇集成册,他背下来来应付差事的。
    李世民虽然嘴上没说,也没让人去教训李承乾,但李承乾这样的行为却是让他深感失望。
    “把太子招回来吧!”李世民深叹了口气,继续留他在皇庄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一个打死也不上道,一个狡猾如泥鳅,这两个人竟隐隐的让李世民有些头疼。
    “元景又跟朕提起了要开工科科举的事情了,你怎么看?”
    “妾的看法与二哥一样!”长孙皇后笑了笑,用常规套路回答了李世民这个问题。
    “可是这一次朕心动了!”李世民直勾勾的盯着长孙皇后。
    “妾会永远支持二哥的!”长孙皇后依旧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她心中很清楚李世民想要什么样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自己不能给。
    长孙无忌无奈的看着长孙皇后,笑着摇了摇头。
    这也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常态,能让自己心动的,一定证明其中对大唐是有利的,但是遇到的阻力也一定不会小,这种事情皇后是不会表态的,但立场却又很坚定,自己的态度就是她的态度。
    除非是被证明自己真的错了,这个时候长孙皇后才会站出来劈头盖脸的将自己训斥一顿,将自己骂醒。
    ……
    长安的事情也就那个样子了,该做的都做了,就等不开眼的自己打上门来找死了。
    不过李元景也并不觉得会有人这么蠢。
    接下来他要亲自监督织布机的建造工作,争取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织布机达到五千台。
    当然,这个任务主要是替代杨里的,杨里的首要任务还是去对织布机进行新的改造。
    不然的话,直接从宫中调二百工匠出来,按照流水线制作流程,十天就能把织坊扩充到五千台的规模。
    杨里的研究任务陷入了瓶颈,当下使用的织布机已经已经被改装到了极致,在进行小幅度改动的价值也并不大。
    而按照李元景的要求,杨里将重心放在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上,即不用人工去控制飞梭,杨里想到了利用水力,利用转轮,但效果都不好,基本上每五次至少有一至两次会把线扯断,换算下来效率反而是降低了。
    关于原理,李元景也不懂,只能爱莫能助的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杨里自己去解决。
    “成了……成了……我成了……”
    正在两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长孙濬兴奋的冲进了院内。
    王府还在建造之中,但第一批的织布工坊和冶铁工坊是最先建立起来的,两个院子紧紧相邻,仅有一座院墙之隔。
    隔壁的冶铁工坊的院子内正竖立着一只大约十米高的高炉,上方还冒着滚滚浓烟。
    研究了几个月的时间,长孙濬终于是见到了自己的成果,甚至为了能够尽快的搞成,长孙无忌还亲自开了后门,悄悄的替长孙濬招募了五个经验丰富的老铁匠来帮忙。
    “走,一起去看看,顺便也换换脑子!”李元景点了点头,对于长孙濬的成功他并不觉得意外,如果不成功那才叫意外呢。
    高炉大致的布局自己已经告诉他了,而长孙濬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在局部方面进行试验改进,而且他身边还有五个经验丰富的老铁匠,练出来铁的质量自然有人第一时间为他把关。
    杨里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心里面却如同有一座大山压着自己喘不过来气似的。
    连长孙濬这个小屁孩都成功了,自己却还在原地打转,况且自己搞的是织布机,长孙濬搞的是铁,在杨里看来,铁的难度要远远的高于织布机。
    但现实就是这么无聊,总是喜欢玩弄人。
    “现在是什么情况?”去往隔壁的路上,李元景忍不住的问道。
    虽然自己这段时间没怎么关注隔壁,但对于冶铁的技术改进可是一直没有放松的。
    一旦这个技术被成熟的运用,那么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这根本就不用多想。
    现在大唐的冶铁技术虽然称不上落后,但也绝对跟先进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而且效率奇低。
    当然,目前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
    “这一炉烧了一整天,不断的把矿石扔进去,现在已经出了至少三百斤铁了,工匠估计这一炉目前为止差不多能出一千斤,一天半一千斤,效率提高了至少十倍!”长孙濬兴奋的说着。
    他也同样知道冶铁技术的改进意味着什么,这已经不是一个县伯就能打发的了。
    十倍?
    李元景呵呵笑了笑,一个高炉的出世,仅仅只比古法提高了十倍的效率?

第七十章:无法自拔的杜荷
    当进入了冶铁工坊之后,李元景瞬间明白了所谓的十倍指的是什么。
    他们硬是要这么认为的话,这个结论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就是颇有一种让十个科学家去当十个公交司机,在新的岗位上,他们发挥出来的甚至还不如十个公交司机一样。
    工匠凭的是手艺,看的是感觉。
    让工匠来干苦力的活,效率能高的起来吗?
    李元景来的时候,有两个口正在往外冒着火红色的铁水,直接被装入一个容器内,然后再由人工将其分别置入更小的容器,使其成为一块不大的铁锭。
    “殿下,这是为了方便日后提炼,铁锭太大的话,不易加工,这种炼铁的方法虽然很简单,效率也很高,但也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铁锭只能算作是半成品,或者说连半成品还不如,之后依旧需要工匠一锤锤的去敲打,唯独省下的,就是将矿石冶炼成铁的这个步骤。”
    工匠巴拉巴拉的解释着,李元景强摒着呼吸,这货不知道有多久没有洗过澡了,站在他身旁就是一股要人命的酸臭味道,头发乱的跟杂草似的,还有些发黄。
    不过李元景始终没有刻意保持双方的距离,而是认真的听着。
    “原材料比例你们调整了吗?”李元景直接问道,不用多想也知道原因。
    自然是因为铁的纯度不够,也就是杂质过多,有很多情况都可以导致这种结果。
    “调整过了,这几个月不断的在调整原材料比例,改进高炉,这一炉是目前为止效果最好的,目前来看,可改动的空间已经不大了。”长孙濬直接说道,整件事情他也是参与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