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非就是控制燃煤的多少,火苗的大小来调控。
    这个时候能守着锅炉这么个浑身发烫的大宝贝,绝对是能让人睡觉都笑醒的。
    “我觉得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必须尽快离开,或者找到解决的办法!”长孙涣开口道。
    “殿下,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那些患病的士兵该如何处置?这些人必须隔离开,否则很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一旦整个舰队都患病,那将会是灾难性的!”随行首席医官说道。
    “不行,矿上也要停止了,昨天又死了二十多个,短短三天已经死了将近五十个人了,再这么下去那些俘虏会发生暴乱的!”房遗爱也紧跟着说道。
    煤矿的事情主要由房遗爱在负责,而死人这个事情,其实是有些意外因素的。
    唐军士兵自然知道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危害,甚至整个大唐的百姓都知道,因为在推广煤炭的时候,已经明确的告诉了他们应该在什么环境下使用。
    就算条件不允许,也一定要打开窗户,全部打开太冷,那就开三分之一,敢把屋子里密封的严严实实的去烧煤,那就等着蹬腿吧。
    但是这些土著并不知道啊,他们还觉得是这东西贵重,唐军故意的呢,然后就趁着干活的时候偷偷的藏了一些。
    晚上回到工棚的时候就拿出来点上,取暖效果还真不错。
    但烧煤的时候会产生一股味道,他们又担心巡视的唐军会闻到这股味道找到他们。
    于是,一帮人又好死不死的对工棚进行了密封处理,一是天真的太冷了,密封的严实一些有助于保暖,另一个则是这样可以避免他们被发现。
    然后就整个工棚的二十多人一夜之间全部蹬腿了。
    “士兵隔离问题倒是好说,可以试着利用木头加固,帐篷隔离,外面用上稻草和干树叶进行保温来试试,这时候屋内在点上火,问题应该不大。”薛仁贵说道。
    先前有不少帐篷都被大学压塌了,导致士兵们不得不撤回到船上,回到那狭小的船舱内生活,虽然空气质量差了点,但胜在密封足够严实,虽然还是很冷,但好在外面的冷风吹不进来,只有每天定时换风的那会儿比较难受。
    但这一抉择也让士兵中患病的频率大大的增加了,薛仁贵不得不让人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大唐第一闲王

第四百一十八章:必须跨过的坎
    此刻摆在李元景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走!
    或者是留!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走,则意味着他们能找到未知的希望。
    船队一半以上都是老兵,不少人都去过南洋。
    知道同样得季节,不同地区的温差是不一样的。
    离开这里,可能还会是冬天,可他们也发现,越靠南边,温度就越高一些。
    虽然病症依旧会跟着他们,但至少他们不用再去面临这里的寒冷。
    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将在舰队补给未满的前提下选择离开。
    而目前舰队的燃煤储备甚至还不及满仓的一半,也就是说,他们最多航行一个月就要停下来找矿。
    什么时候找到了,什么时候才可以离开。
    留,倒也不是没有任何希望。
    至少这里有现成的煤矿,虽然现在这里的气候不太适合开采,可若是不顾及那些奴隶的生命,大概两个月还是能把船队的燃煤补给到满仓状态的。
    燃煤的满仓意味着他们可以走的更远,接下来也不用再去担心什么时候自己会进入绝境,他们的选择也将会更多。
    可是同样的,李元景心中也很清楚。
    整个北美其实都差不多,虽然阿拉斯加的冬天会比中北美更寒冷一些,但是中北美也没好到哪去啊?
    这就不得不提北美洲的地形了。
    北美的地形几乎就是一片大平原,北部没有什么流弊哄哄的群山帮他遮挡一些寒风。
    所以一到冬天,这里发生暴风雪什么的是很正常的情况。
    就算放在后世,每年也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导致人员的意外伤亡。
    另外就是飓风特别多,原因同样是没有群山来掩护。
    反观华夏就大有不同了。
    整个西部和北部,几乎延绵上千里的高原,这就为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了天然的庇护。
    所以华夏不论是什么时候,特别是内陆地区,刮的风都是很温柔的。
    “不能就这么轻易的走了,这里是本王看中的地方,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练练兵!”想明白其中的关键,李元景态度坚决道。
    没什么好犹豫的,既然选择了北美洲,那就要准备好去迎接这里的一切。
    如果连最基本的天气气候都无法适应,那接下来还拿什么去谈征服?
    民众需要接受这里的环境,前期军队更需要接受,他们将会是第一批移民的守护神,倘若连他们都站不稳身体,那又谈何移民?
    “这里严寒的气候虽然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可不得不承认,这里对大家来说也是个不可避免的挑战,可能将来你们封地的气候就跟大唐不一样,到那时候该怎么办?”李元景接着说道。
    “殿下,现在舰队的状态并不好!”玩世不恭的程处亮这个时候也恢复了一本正经的态度。
    “状态不好怎么了?状态不好战争就不会来临了吗?军队若是连这点难度都无法适应,那还叫什么军队?还谈什么移民?”李元景有些生气道。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的,这里本王说的算!”李元景直接打断了对方的话,旋即道“这个冬天本王哪也不去,就在这里!”
    “这里就是本王计划的第一个移民点,所有从大唐来的移民和军队都要先到达这里!”
    “一个月,用一个月的时间,所有人都要初步适应这里的环境,这一个月让鲁卡多传授一下经验,一个月后,军队开始外出作战训练,这个冬天结束的时候,本王要确保方圆五百里看不到任何土著的部落!”
    “采矿的事情可以暂时缓一缓,给那些人一个机会,只要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的能让本王满意,本王可以给他们与苏部同等的待遇。”
    “工匠也不能闲着,不能造船,就想办法造一些平台,能装多少燃煤是多少,到时候用绳索链接,让大船拖着走。”
    “尽快解决营舍问题……”李元景想了想,又摇了摇头“算了,这个问题本王亲自负责,总之,各位各司其职,本王希望在度过这个冬天之后,能让大家收获到一些从未了解过的知识与特有的独特能力!”
    “诺!”
    面对李元景的强势,众人不得不点头应下,除了答应还有什么办法呢?
    自打这场会议之后,这些人才算是彻底的稳定了下来。
    工匠们开始想着如何去打造那个平台,这里条件有限,也不可能玩的太大,造出来的东西也未必管用。
    于是乎,一番简单的讨论过后,工匠们决定搞一个长度十米左右,宽度三米半左右的小家伙。
    虽然小,载货量也很有限,一艘船的载煤量甚至可能还不够一艘军舰烧上半天的,但胜在制造起来不麻烦。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不需要龙骨,直接找些结实的木头去组装就行了。
    因为不坐人,结不结实也无所谓了,就算沉了也损失不大,无非就是一船焦炭而已。
    再者,出海之后,第一个被补给的就是这些小船,这些满载的小船能不能坚持五天都还是个问题呢,想那么多干啥?
    工匠们的目标算是确定了下来,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反正时间有一整个冬天,还有二百士兵被分配给他们去干一些体力活。
    当然,任务更重的伐树,这个自然就交给那些奴隶了。
    造船可是个大学问,李元景可不想让这些奴隶们学会了心中有点什么想法。
    除此之外,最为忙碌的便是医官了,船舱空气不畅通,舱内病菌太多,甚至有些人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而且感染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急的医官直挠头,可就是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而建造简易的房屋对李元景来说也并不难,如何隔绝外部的冷空气?
    其实很简单。
    李元吉直接让人在原本帐篷坍塌的地方,按照原先的痕迹画了个圈,然后在这个圈的内圈大约隔着两拳的位置清理干净,打下桩子,并不需要太深,因为太深了也打不下去。
    一个圆圈的桩子直接成型,上部和中间各用细一些的木棍链接,然后再用茅草垫子直接盖在上面,接着将帐篷套上去,同时,外部再用一木棍打造一个框架,同样用茅草垫子在最外面遮挡。
    如此一来,最外面的茅草垫子隔绝最外面的冷空气,中间的帐篷用于隔绝突破的冷空气以及那些融化的雪水。
    内部的茅草垫子则负责保温作用。
    为了防止坍塌,帐篷的中央用的是一根大腿粗的树木主干作为支撑,这样的强度,除非遇上大风天气,不然雪是绝对压不塌的。
    与此同时,在地面上铺上厚厚的一层干树叶,正在覆盖上茅草垫子,帐篷初步的就算是完成了。
    但只是这样还是不够,李元景让人费尽心机的挖了些土,挖不动的就用岸边的沙来替代,直接铺在中央的空地上,这玩意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容易失火,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大唐第一闲王
    大唐第一闲王

第四百一十九章:不可能放弃的地方
    营区的改造并不复杂,考虑到防火的问题,每个营房相距都有十米左右的距离。
    反正这里地方大的是,不怕营盘铺的太大。
    除此之外,李元景还单独建造了一座营房,这里主要用于安置那些病号。
    算是一个隔离区,当然,里面的配置也不同。
    这里是采用了地暖的。
    没听错,就是地暖,而且不止是地暖那么简单,除了地暖以外,还有普通营房的取暖装置,这里是双重取暖,对于病号的恢复会有很大的帮助。
    而地暖其实也不难,李元景甚至没工夫去造那么多复杂的东西,但地暖这玩意儿其实真的不好搞。
    首先就是散热性,散热性达不到要求,地暖就显得毫无意义。
    不过好在他们找到了一种空心的植物,皮并不厚,热水导进去以后热量也勉强算是可以。
    然后,一个简单的地暖装置就这么出现了,这里的帐篷相距并没有普通营区那么远。
    所以在四座帐篷的中间挖了一个一米左右宽度的坑,大约半米深,然后在这里用陶瓷烧了一个大型水壶,直接放进去,到满水,直接在下面点上煤炭,由于管子是相连接的,水在内部可以完成一个循环。
    在开始烧水半天后,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帐篷内的温度上升了。
    不知是如此,连地面上的积雪也都融化了。
    当然,帐篷内也同样变的泥泞了一些,毕竟冻土中是含有一定水份的。
    营舍的问题总算是勉强解决了,看着终于不透风,而且还暖和的营舍,士兵们心里面也好受了不少。
    最最重要的是,营舍内的火上始终放着一只水壶,士兵们可以随时喝到热水。
    而在医官的奋力劳作下,舰队的病情也逐渐的得到了控制。
    不少染了风寒,其实也就是感冒的士兵渐渐的恢复了过来。
    但也有一些运气不好的,感冒之后又引起了发烧,高烧持续不退,紧接着又出现了其他的情况。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有两人死于这里。
    而得知消息后的李元景,也略微显得有些心情沉重。
    连常年训练,体质远超普通人的士兵到了这里都出现了死亡,而且患病还是一堆一堆的来。
    那么普通人呢?又当如何?
    一旦移民的初期就出现了这种大规模的死亡事件,就算消息能够封锁,那么后面来的人在到了这里之后也定然会察觉到异常。
    到时候必然会引起严重的恐慌,背井离乡本就不易,再加上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们,后果不堪设想。
    直到这个时候,李元景才真正的意识到移民北美洲的难题所在。
    一旦大量移民,冬天该怎么过?
    就算解决了住处问题,吃的喝的又该怎么办?
    一两千人尚能靠着船队的运输来解决,可是一两万人呢?
    前几年的粮食肯定是不够用的,打猎?
    这并不是汉人的特长,而且在这里的冬天,从未适应过的汉人去打猎,着实有些难为人了。
    或者说,这里只是作为一个中转站?
    船队进行短暂的停靠补给后就立即南下?
    等到自己在北美彻底站稳脚跟之后,在反过头来发展这里?
    可即便是这样,这里也依旧要部署至少一两万人的。
    矿场,船厂,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加上驻守的军队。
    而最让李元景痛苦难以决策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