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穿?
这着实是想多了,碳化过的枪头硬度倒是不错,可想要刺穿盔甲还是很难。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这会儿他们就是拿着石头去砸,所产生的收益都比他们就这么围攻高的多。
然而,文化等各方面的落后,让他们似乎想不到这种不一样的进攻方式。
甚至,这些人似乎在这一刻忘记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
正面是绝对刚不过的,可若是他们直接闪身钻进丛林,王会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选择放弃。
训练过又怎样?
在丛林之中他们或许打不过王会他们,可若是一门心思的逃跑,同时给你设置一些障碍,就算是王会这些斥候,也会发愁的直挠头。
可惜对方并没有这么选择。
于是,在不大会儿的功夫过后,这场战斗便结束了。
并不是王会他们彻底打趴下了这些人,而是有人发现根本打不过,而且也没得打,伤亡还这么大,所以便产生了怯战心理,直接撒开脚丫子跑了。
二十人的骑兵倒是追击了一会儿,可四面八方都是逃跑的人,他们又能追多少?
所以,杀掉了部分之后,余下的也就消失了。
接下来的事情倒是简单了许多,遍地都是因为受伤而无法逃窜的俘虏,直接让那几个向导去询问。
然后……
王会满头黑线的看着众人,暗道这几个向导也太特么不靠谱了吧?
“我们跑偏了,也跑过头了,煤矿的位置在北边大约一天左右的路程,这些人……”王会摇了摇头,特么的完全听不懂啊。
语言不通的效果在这一刻彻底的体现了出来,至于王会如何知道他们跑偏的。
完全是因为向导指着他们来的方向,然后靠北一些的方向,这不是跑偏了和跑过了又是什么?
“带走几个俘虏,我们迅速去查看煤矿的事情!”王会想了想,还是决定稳妥起见。
这些人他并不在意,只要确定了煤矿的位置,只要确保手中这几个俘虏能够活着带去船队,自然有办法了解更多的消息。
而到时候大部队到来,什么狗屁强大的部落,统统都得覆灭!
第四百一十六章:都是本王的
在俘虏的带领下,王会等人用了半天的时间便来到了那座煤矿。
煤矿不大,仅仅只有一座小山头从地表漏了出来,上面覆盖了无数的树叶,若是不将其扒开仔细观察的话,或许根本就不可能发现。
王会等人虽然并非专业的勘探人员,但是再来之前也学习过一些相关的知识。
比如说最简单的土壤采集,他们身上就带着那种特殊的工具,类似于洛阳铲之类的。
直接在山的周围向下挖,采集了一片区域的土壤。
有些地方向下挖个一两米便能直接感受到硬物,也有些什么也见不到,他们只能尽可能挖的更深一些,然后将土壤带走。
永远不要低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虽然他们没有更先进的设备,但仅仅只凭借着人力,也是能做到许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说李元景这次带来的几个勘探专家,他们在寻找矿类地方就特别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几人不断的忙碌着,用了大约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便将王会等人带回来的土壤分析完毕。
“殿下,基本上可以判定那座矿的规模有千步那么大,而边缘地区的土壤也有些不同之处,根据臣等的经验来看,周围应该还有,但应该比较深一些。”
露天矿指的并不是全部裸露在外的矿,而是指可以在露天环境下开采的矿。
而露天矿的储存量普遍不如那些地下矿,但也绝非只有千步那么大的。
目前在大唐正在开采的煤矿,他们就发现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
“本王知道了!”李元景点了点头。
不管矿大还是小,这座矿他都要了,也必须要重视起首发
哪怕只是座小矿,对船队也能进行缓慢的补给。
对此,李元景并不觉得失望,而是觉得很庆幸,这么容易就被自己找到了这么一座矿来解决难题。
“传令,船队三天后起航!”李元景当即决定道,旋即又看这众人,逐一分配任务道:“薛仁贵,立刻派兵保护专家去进行实地勘察,另外,让斥候带着他们去海边等着,寻找适合停靠的港口。”
“诺!”薛仁贵应了一声,当即指派一个团保护着五名专家去实地勘探,另外又指派了一个旅跟着十名斥候压着俘虏去寻找合适的港口。
航道什么的他们管不着,也没那个能力深入海上去探查。
但陆地港口是必须要找到的,而办法其实也很简单,找个高处一站,有经验的人大眼一扫就大概知道某一区域的水深的多少了。
而船队最小的船吃水就有两米多,最大的海州号吃水五米多,运输船满载的话吃水更是达到了六米多。
而这样一个吃水情况,也就意味着这座港口的水深至少要在十米以上。
所以,难度还是挺大的。
尽管很难,但是为了补给,还是要尽力去找。
当一切都事已成舟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成为了定局。
根本没有人能够阻挡强大的唐军,没有人。
三天后,船队起航,用着并不快的速度顺着大陆架行进着。
十天之后,一直密切关注着陆地情况的船队终于发现了来自陆地上的信号。
而这个时候,船队也几乎差点瘫痪在这里。
船上的煤仓不知道被士兵们清扫了多少遍,锅炉更是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的欠压工作,以此来减小燃煤的消耗量。
所以本该两三天的路程,硬生生的被走了十天,而且这一路虽然风平浪静,但船队上下都觉得有些心惊胆战。
信号就是浓烟。
负责寻找港口的士兵在规定区域内找到地方之后会派人在高处守着。
船上巨大烟囱冒出的黑烟就是信号,看到黑烟就意味着船来了。
而这个时候陆地上也就可以点火制造烟雾来告诉船队自己的位置。
斥候队已经提前建好了一座栈桥,只不过受制于人手不足的因素,这座栈桥并不能满足整个船队的需求。
所以,小船纷纷靠上栈桥,大船则在栈桥以外暂时停靠。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便会解决,毕竟人手足够了嘛……
“那座煤矿距离这里仅有一天的路程,这还真是个好地方啊,如果不考虑冬天的话!”房遗爱有些遗憾的感叹道。
这些日子他们始终跟苏部待在一起,又从鲁卡口中得知了不少这里冬季的情况。
所以对于面前的这片大陆,大致上也有了一些了解。
常年温度不高,夏天的日子最爽了,但冬天的日子也是最难熬的。
动不动就是狂风暴雪,甚至一觉起来,打开门看到的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白茫茫的一脸这种荒唐事情在这里也经常发生。
也就是说,一觉起来,大雪已经把屋门给埋了起来。
当然,这也就针对于因纽特人来说。
他们的建筑本就是半沉式的,屋门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是在地面上的。
而为了确保屋内的热气散发的慢一些,屋门也都普遍偏小。
帐篷在冬天根本不管用,几天就被厚厚的积雪压塌了。
而对于这里的土著而言,冬天要抵抗的不只是严寒,还有随时可能会倒塌的房屋。
他们居住的茅草屋根本无法承受这些重量,天气,过高的死亡率,倘若不是真的在其他地方活不下去的部落,还真的就不会选择来到这里。
原本房遗爱等人还是很看好这里的,但是在了解到这些之后,还是觉得算了吧,有福难享啊。
“连善于耕种的苏部来到这里都放弃了农耕,啧啧……”程处亮也紧跟着点头道。
不适合农业耕种,那要这里还有啥关系?
听到一群小弟的感叹,李元景不由的翻着白眼:“这是本王的自留地,就不劳你们操心感叹了!”
真是一帮吃饱了撑的货,北美的富有是你们能想象的?
后世的历史告诉自己,这里什么都不缺,世界上所有地方有的资源,这里都有,而且资源品质甚至比华夏还要丰富一些。
记住,那只是一个美帝,而李元景瞄上的,是整个北美洲。
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总要给后人留个念想的,不是吗?
第四百一十七章:阿拉斯加的冬
其实苏部,或者说是苏族,在所有印第安人当中,他们应该算是最出名的之一。
除了农耕技术不如玛雅人以外,战斗技巧也让他们得以守住这片庞大的栖息地。
而苏族大多生活在北美洲的西部平原地区,主要依旧以打猎为生,农耕为辅。
而在后世最出名的玛雅人,也属于印第安人。
但两者出名的方式有些不太一样,一个是靠着自身的武力称霸一时,一个则是靠着文化传承,以及某个电影才让很多从未了解过他们的人知道了还有这么回事?
但不管怎么说,也不管他们是否存在文明,或者野蛮。
在强大的东方文明之下,这个时代他们只能黯然的退出历史舞台。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个时代的华夏文明,是整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
再次登陆之后,李元景的獠牙便算是彻底的暴露了出来。
直接派遣两千军队强攻那个被苏部称为强大的部落。
战局自然又是一边倒的节奏,所谓的强大,那也只是相对的。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唐军,他们又拿什么区抵抗?
这一战,让唐军俘虏了千人,而对于这千人的处理,李元景也没显的太过仁慈,直接拉到矿上去开矿。
让苏部的人去监督,领导他们,然后派出一千人一边干活,一边负责警戒,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开采出足够多的煤炭补充船队。
“这次的出航还是有些仓促了,应该多造几艘运输船再出来的!”长孙涣有些无奈的摇头道。
事实上他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
当然,长孙涣并不觉得李元景没有发现。
否则的话,那几艘改装的运输船又为什么会出现?
虽然一次满载能够让他们航行两个月的时间,但现在来看,续航力还是太小了。
特别是在没有任何资源补给地的情况下,现在这趟出航就越发越觉得有些冒失。
万一接下来他们到的那片土地找不到煤矿又该怎么办?
就算找到了煤矿,可这停下来寻找,再到开发,再到后期的处理和补给,这一套流程下来,三个月都算是快的。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绝对的事情?”李元景笑了笑。
仓促吗?
或许吧!
但真的就不值得吗?
未必!
他们这一次走的路,其实就是为后来人铺路的。
这也是李元景为什么要再三勘探煤矿规模的原因,若是规模合适,就可以在这里计划永久港口,用于往来船只的补给。
但是这些远远不够,除此之外,李元景还打算在中途设置两三个补给点,这样船队就可以在没有补给船的情况下直接出航远洋。
社会的发展其实离不开运输业的发展,甚至基本可以断定,运输业发展的越是厉害,其他行业也绝对会紧跟着大力发展,这些几乎都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李元景对未来的发展历程很清楚,所以,李元景也没打算干那些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事情。
他现在要干的,就是开启第一次工业时代,然而一个工业时代所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
知不知道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提出这个概念,并且把蒸汽机越搞越强大就行了,余下的,是那些专业人的事情。
……
阿拉斯加的冬天似乎来的特别早,还在九月份,这里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之间就下起了大雪,而且还伴随着大风。
温度骤然下降,就连体魄强壮的士兵,一时间也有不少人患上了感冒。
这段时间最忙碌的就是那些船队的随行医官,不停的到处奔走,但现如今的局面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个两难的局面,根本无计可施。
他们低估了这里冬天的攻击力,尽管之前已经听鲁卡提起过。
而且先前鲁卡也提醒过冬天就要来了,他们现在的准备是无法应对整个冬天的。
但不少人却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身上穿的是啥?
两层塞满了棉花的大棉袄,大棉裤,大棉靴啊,什么样的冬天抗不过去?
但现实狠狠的抽了他们一个耳光,也包括了李元景。
大意的结果就是,整个船上,锅炉仓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虽然舰队停止不动,但每天还是会定时的对锅炉进行预热,甚至锅炉内的火苗是二十小时不间断的。
无非就是控制燃煤的多少,火苗的大小来调控。
这个时候能守着锅炉这么个浑身发烫的大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