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程知节偏不……
    发现自己先前的预判出现了错误,平白耽误了十天的时间之后,程知节直接下令全军出击。
    这个时候敌人早就跑的无影无踪了,追个鬼啊还?
    但是将令以下,纵然手底下的将领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地位虽然不比某些人,但也不比程知节低多少。
    这段时间众人也是对程知节的操作很是不满,但没办法,人家是大将,这事就得听人家的,追吧……
    然后大军很快追到了库山,在这里发现了吐谷浑的残余力量。
    事实上这个时候唐军已经深入敌后了,物资什么的储备都不多,虽然疲惫,但比起吐谷浑他们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众将领纷纷建议立刻进攻,以先前的经验来看,吐谷浑根本扛不住唐军的一个冲锋。
    然而程知节却以唐军接连数日赶路,太过疲惫,而敌军又以逸待劳,不宜立即发起攻击为由,下令部队安营扎寨,待明日一早在发起攻击。
    然后……
    第二天早上……
    他们看到的是空无一人的敌营,他们甚至连物资都没收拾,一夜之间,数万敌人静悄悄的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地的痕迹。
    而这个时候程知节竟然决定不追了……
    等程知节这接连不断的骚操作传回长安之后,李世民气的破口大骂。
    对付一个吐谷浑并不难,这次也可以看作是李世民特意给他的机会,但没想到程知节却接连犯浑,数次贻误战机。
    最终,李世民一道命令下来,撤销程知节西海道大总管职位,立刻回长安述职,任命任城王,李道宗接管西海道大总管职位。
    程知节愁眉苦脸的走了,但心中也总算是松了口气。
    李道宗接手之后,立即派出斥候对散布在周围的吐谷浑斥候进行绞杀,同时确定对方的方位,直接命令五万大军突袭吐谷浑,一战斩杀吐谷浑数万人,俘获吐谷浑王伏允。
    一前一后并没有间隔多久,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三百九十六章:吹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这个程知节啊……”
    看着钢铁战舰在海面上缓缓的行进着,李靖无语的笑着叹气道。
    “谁有谁的路,你不是也一样吗?”李元景淡定道。
    对于程知节在去年那一战中的表现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程知节真的没有那个能力吗?
    未必!
    这就不得不佩服程知节的智慧和胆量了。
    李靖完全是被这几年的风光给吓到了,所以才会趁着被李承乾冲昏脑袋收拾的机会顺势而退。
    当然,历史上李靖是在灭掉突厥之后就退了的,而在贞观九年征吐谷浑的时候被李世民重新启用,担任了西海道大总首发
    就是程知节之前担任的那个,负责整个征战事宜。
    这一次李靖刚退不久,而且跟李世民之间也达成了某种协议,所以李世民并没有急着启用李靖。
    反倒是想给程知节一个机会,然而聪明如狐狸的程知节,当然不会把握住这个机会了。
    不过程知节的智慧却远非一般人能比的。
    如何能让皇帝在不记恨自己的前提下撤掉自己,除了程知节以外,这世界上几乎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
    而程知节的选择,便是先打,狠狠的打,一战确定大唐的优势,然后再昏招迭出。
    反正后面不管他怎么贻误战机,不管他怎么出昏招,都不影响最终的结局。
    看似程知节在不断的贻误战机,但事实上在这同时,程知节也把该准备的都准备了。
    李道宗接手之后,简简单单的半个月内就灭掉了吐谷浑。
    虽然李道宗的才能同样不能被忽视,但若是没有程知节前面昏庸般的铺垫,这场战事没有三五个月根本打不完。
    “不说这些了,你是怎么想到用钢铁建造战舰的?难道就不怕沉下去?”李靖望着海面上的战舰,不由的啧啧称奇。
    刚开始的时候没人愿意相信这艘战舰能够漂浮起来,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很简单啊,将一个铁锅扔进水中都能浮起来,船为什么就不能浮起来呢?再说,就算浮不起来又有什么影响?大唐差这点东西吗?”李元景不以为意道。
    “也是……”李靖有些无语,暗道这年轻人的思维已经这么先进了吗?自己这些老家伙看来是跟不上了啊。
    再将目光看向那艘正在加速的战舰,李靖心中的冲动依旧没有减小。
    怎么说呢,这艘船目前看来,除了动力方面无法让人满意以外,其他的各方面都很优秀。
    “王叔!”两人正聊着,太子李承乾却突然出现在了身后。
    “你怎么来了?”李元景觉得有些意外。
    记忆中这个时候太子不是正在主持修建长安至陇右的官道吗?
    朝廷接下来要在吐谷浑那边开始筑城,官道特别重要,不然的话物资运输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吐谷浑全面投降了,吐谷浑已经不存在了。
    李世民将吐谷浑原先的领土纳入了陇右道,这让陇右道的规模瞬间扩大了几倍,但人口数量增加的确实有限。
    “经过两次数百里官道的修建,我已经清楚的了解了其中的一些情况,所以陇右道那边暂时就交给别人去负责了,毕竟接下来大唐还会修更多的官道,总不能每一条都是我来负责吧?”李承乾呵呵一笑回应道,接着问道:“王叔,这就是那艘战舰吗?”
    “嗯!”李元景点了点头。
    一旁的李靖倒是看出了李承乾来这里的目的。
    李元景不屑于去讲解那些繁琐无味的数据,但是李靖却不能跟他一样。
    “殿下,这是目前为止,大唐,以及大唐所有已经探知的国家区域内,最强大的一艘战舰,而且是唯一的!”李靖缓缓说道,语气中不乏有些骄傲,毕竟这艘战舰也是他亲眼看着一步步造出来的。
    “哦?这么厉害?”李承乾觉得有些不太相信,先前他只是听父皇说过这艘战舰很厉害,但是同样的,也太吃资源了,大唐有些承受不起首发
    所以在听说这艘战舰下水试航的消息之后,李承乾便给李世民上了道折子,希望能够亲自来海州看一看。
    只是没想到就连李靖都对这艘战舰这么吹捧,这倒是让李承乾有些意外。
    “何止是厉害啊!这艘战舰水面最长四十六步(70米)宽八步半(13米),水下最长四十八步半(73米),全船采用钢铁结构,坚硬程度远非那些木船可以相比较的。
    而其采用了两台联动蒸汽机作为动力,使两侧动力更加平衡,操控起来也更加轻松一些。
    每一个部件装上之前,船长都会对其进行称重汇总,而目前为止,这艘船的空重已经超过了九万石,所以跑起来速度可能不会太快。
    但若是作战的话,这一艘船足以歼灭大唐所有的船只,因为没有船能够经得起它这么一幢,也没有船能够撞沉它!”
    “???”李承乾不由觉得有些不太可能:“再造一艘这样的船也不能撞沉它?”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太难了。”李靖指着远处的木船说道:
    “木船下面就是一个大仓,方便检查,也方便装货,若是用这艘船撞上去,一下就是一个数步宽的大窟窿,要不了多大会儿就会沉下去。
    而这艘船采用了水线下密封舱结构,就是水下是单独的密封舱室,就算撞破了外部导致进水,水也只能被困在这一个舱室内。
    战舰的速度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并不会沉船,除非能够在他身上撞上五六个大窟窿才有可能让他沉下去。
    但蒸汽动力的战舰移动速度相对较快,而且自身姿态移动零活,在大海上两艘船想要依靠撞击来将对方撞沉,难度还是很大的,除非他自己出现问题,否则的话,这艘船几乎是永远也不会沉没的战舰。”李靖直接说道。
    他根本想不到任何破解的办法,完全就是一个无敌般的存在。
    木船?见了他只有逃命的份,速度快的赶紧跑就行了,速度慢的等着被撞沉就完了。
    拿弓箭?全是钢铁,火都不怕,还怕你这点弓箭?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派兵登陆夺船,但是这可能吗?就算能登陆,又能登陆多少人?人家不会动?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你登陆?
    再说了,你拿人家战舰上的士兵当啥看了?几百个战兵是跟你闹着玩的?
    李靖的吹嘘让李元景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下意识说道:“其实也没那么强大,问题还是挺多的……”

第三百九十七章:震惊的李承乾
    这艘战舰其实跟李元景心中想的战舰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目前大致计算出来的空重就超过了九万石,这是什么概念?
    换算一下,大概就是五千吨左右的重量。
    放在后世这个吨位自然不算什么,但是现在是大唐。
    一年的钢铁产量才多少?
    为了造这艘船,李元景几乎把周边地区的钢铁工坊给掏空了。
    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不断抱怨说太吃资源的原因。
    要知道现在大唐的钢铁可不只是用来给他玩的,虽然高炉炼铁方式让大唐的冶铁水平提升了几个台阶。
    各种专业的矿车机械出世,也让铁矿的开采得到了质一般的提升。
    但一艘船就吃掉近十个冶铁工坊的产量,这个大唐还是难以承受的,大唐还要造各种农具,各种机械呢,这些都是吃铁大户。
    若不是李世民觉得对李元景有所亏欠,早就下令停止建造了。
    不过李世民虽然没有下令,但也明确的告知李元景,仅此一次,也就是说,他没有建造下一艘的机会了。
    而实际上,在李元景的预计中,这艘船大概三千吨左右就差不多了。
    之所以超标这么多,一是焊接方式导致的超标,二是很多地方都做的很扎实,主要是设计师们担心强度不够。
    纯手工的东西就别指望有多精细了,一切奔着结实耐用去就对了,如此以来,这里超标一点,那里超标一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目前最大的问题便在于耐腐蚀性上面,水面以上部分倒是好说,随时补充涂料就行了,但水面以下的部分就不太好处理了。”李元景缓缓的说出了这艘船的问题。
    接着道:“根据目前研究出来的材料实验结果来看,水下部分最多能够保证十个月不损坏,也就是说,若是航行的话,最多半年就要进船坞进行一次水下部位清理及补充涂料。
    所以接下来的重点要放在涂料的研究突破上面,尽可能的搞出更优秀的涂料,以此来减少舰船的回厂大修。”
    “半年?”李靖不由皱了皱眉头。
    “很麻烦吗?”李承乾不太了解,但看着李靖的表情也知道问题似乎不简单。
    “的确很麻烦!”李靖点了点头:“半年,按照目前的航速以及情况来看,若是从海州出发,中间不做过多停留的话,大概能围着先前的航线跑两圈,这会用到大概七到八个月的时间,而船回船坞修理可不是靠岸就行的,而是要将船坞内的水清理干净,然后人工下去一点点的修理,这个过程怎么说也要两个月吧?”
    “两个月倒是不用,若是问题不严重,一个月就差不多了,稍微严重一些的一个半月也足够了,其实就是铲掉船底的附着物,然后对生锈的部分进行打磨处理,涂抹涂料,等晾干了就行了,这只是基础的维护,蒸汽机出了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大修。”李元景摇了摇头否定道。
    这个活干的快慢要看派出多少人去干,技术方面的难度几乎不存在,就是比较费劲儿和废工而已,没有那么多的机械,只能人工一点点的去铲,若是有足够的人去干,比如说派五百个人去清理,大概两三天就能清干净了。
    再用两三天去处理锈迹,然后涂抹涂料,放上半个月等他彻底晾干,加上前面的抽水等,甚至要不了一个月就能搞定。
    “要不要上去感受一下?”李元景看着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这么流弊的东西,他咋可能不想上去体验一下?
    李元景笑了笑,旋即吩咐人命令正在试航的战舰返回,同时命令人去准备一艘靶船。
    靶船不好找,毕竟大唐刚刚开启航海时代没多久,目前整个海州能够找到年龄最大的船,也不过六七年的船龄,距离退休还远着呢。
    至于新造的船,这个就更不要想了,用都还没用呢,咋可能给你当靶船?
    好在船队也是朝廷的,李元景之前已经跟船队打过招呼了,保证两个月内给他们一艘新船作为补偿,这就从船队直接拉了一艘刚刚卸完货的老式木船。
    站在战舰的指挥舱内,李承乾竟然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他不是没有坐过船,但却从没有像这次这样这么稳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