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有行动计划,则可从各仓进行调拨运输。
另外在战时,后勤部队会统一将辎重运输到某个地点,然后再由各部队自己的辎重队去运回去,这样可以随时保证各部所需。
除此之外,还需要设立兵器部,兵器装备也是需要不断革新的,若不然的话,怎么出现更先进的战舰?没有投入,怎么出现更先进的步兵武器?所以,我的建议是将每年军费的百分之一拿出来投入到兵器部,让他们去研究一些新的东西。”
“这个计划恐怕十年也完不成吧?朝廷倒是可能会有这么多钱,但是不敢用啊……”李承乾愁眉苦脸道,李元景只是在他的计划上又增加了一道保险,这个他倒是能接受,也的确是自己思虑不周,但是钱呢?
李元景微微一笑:“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计划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搞基建啊
李元景为朝廷制定的计划其实并不难,后世随便一个人都能够想到。
细节方面有些还算是有一些,但有一些完全就是框架。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会帮他完善。
这些人完善的计划虽然可能会有些保守,但也更加贴切实际。
现在的大唐可谓是独领风骚,不论是周边还是西方国家,都没有跟大唐叫板的实力。
而只要李承乾能够成长起来,大唐后面的乱世还有没有都会是两码事,最起码武周时代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有了几十上百年的经验积累,难道到那时候大唐还无法独自撑起这份重任吗?
“我将这份计划分为农业,工业,教育,经济,军事,科学这六大分类。”李元景缓缓的说道。
“科学?”李世民微微一愣,前面五个他都能懂,但最后一个科学是什么鬼?
“科学是一个总称,下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东西,例如说医学就归属于科学范畴,不过这跟教育有些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归于科学名下的只是用于研究对付未能解决的病症,有了方法之后便要推广出去。
所以,这不仅需要朝廷大力的投入,还需要给予这些人员一定的待遇,甚至是官职,不然的话,人家研究出来的东西,凭什么教给外人?守财的思想要渐渐的转变,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东西逐渐的失传。
除了医学之外,还有乱七八糟很多的学科,比如说研究不同的水泥配方,可以使水泥达到不同的强度等等,这些事情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出现结果,但只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始终对其保证信心,总有一天会出现井喷的,而到了那时候,大唐所到之处,将无人不臣!”李元景淡定的说着。
这个学科他并没有列的太详细,该把哪个列过来自然会有人操心,他只是提出一个概念以及总体框架而已。
当然,最为详细的除了先前说过的军事以外,便是经济了。
这方面李元景并不是什么专家,但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多年的见识经历还是能让他做出比较前瞻性的决定的。
“最为重要的便是经济,唯一能与其抗衡的便是教育,只有不断的培养出新的人才,才能够保证其他各个项目的顺利进展,但若是没有钱去支撑,一切都只能是空谈。”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百姓已经渐渐的接受了金银作为货币的事实,现在也很少有人再去兑换了,除非是必要的时候。
所以,朝廷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发展经济了,这会使得朝廷在财政方面得到较大的缓解,从而有更多的钱来做事,同时还能让这些钱流落出去不至于导致通货膨胀。”李元景继续说道。
“没那么简单!”李世民这一次却是摇了摇头。
他自然知道要发展经济,这几年来他的重心也一直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距离预想中的情况还是相差太远。
而李世民也同样知道原因,百姓买不起!
说白了还是穷,不是真的很需要的商品,大多数人是能不买则不买。
所以说,目前开设的那些工坊其实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在岭南开设的工坊所产出的货物也不针对本土,那是特意为南海地区设立的。
否则的话,一旦那里的货物投入本土,市场会瞬间崩溃,商家更是会挤压大量的货物卖不出去。
“其实很简单,发展经济,除了要有足够多的商品以外,还需要百姓有足够的购买力,目前商品方面不需要太过担心,朝廷所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提高百姓的购买力。
说白了就是想办法让百姓能赚到钱,不仅仅只是在依靠农业作为生存根基。
就目前而言,百姓只有几条路可走,通过劳动种粮食,然后来换钱,或者进入工坊去工作,但这部分工作大部分被伤兵给占据了,普通人很难进去,剩下的就是跟一些私人的商铺跑跑腿赚点钱。”李元景直接将大唐的现状说了出来。
“那你想怎么办?这可是整个大唐,不是针对一地那么简单!”李世民眉头紧皱,就算是在每个县都开一个工坊,也无法让所有人都能进去工作,而且这么做也没有任何意义,做出来的东西卖给谁?没人买就只能砸在自己手里,到时候损失更多。
“实在找不到什么项目就修路造桥啊!再不行的话,挖个运河,修个城墙什么的也可以!”李元景贱贱的一笑道。
“王叔,都这个时候了您就别说笑了,这么劳民伤财的事情,谁敢干啊?前隋的教训可就在眼前啊!”李承乾没好气的提醒道。
“不!”李元景很坚决的摇了摇头,否定了李承乾的这个看法。
接着道:“前隋的灭亡跟运河的关联并不大,虽然的确有些劳民伤财,可在这一点上面又不得不佩服隋炀帝的高瞻远瞩以及魄力,这条运河只要能够保持适当的修缮,是能够在未来上千年内给子孙后代带来福利的,不说远的,就是现在,这条运河也是长安与江南地区联络的主要通道。
修路造桥从来都不是什么劳民伤财的事情,而是惠及千万百姓的大事,错的不在这件事情本身,而在于上位者的目光短视。
以前干这些活的都是一些征招的劳役,每天吃最差的,干最苦最累的活,完不成任务还要受罚,时间久了自然民生沸怨。
但是现在不一样,咱们要吸取前人的教训,这不是有大量的金银无处可用吗?那就拿来修路造桥呗?
以前是征招劳役,现在咱们同样还是征招劳役,不过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性的,来干活的人要接受我们的管理,我们不止管吃管住,还管给他们发工钱,以前是白干活,现在是来赚钱,你觉得他们还会觉得这是劳民伤财吗?他们巴不得你天天修路呢!”
说到这里李元景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不要小看了这件事情,这只能算是一个引子,这些干活赚钱的人赚了钱,就算自己舍不得花,也会拿出一些给孩子花的,这是不是间接的刺激了各地市场?商铺货物卖的多了,自然要进货补充,这是不是又增加了工坊的出货量?
工坊的出货量大了,供不应求了,是不是要想办法扩充产能?是不是要增设人手?增加设备?同样的道理,制造设备的工坊是不是也要增设人手?就这么一环扣一环,若是大唐能够全面铺开修路计划,少说能够在未来三年内让上百万人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有工作就意味着有钱,有了钱就意味着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节省,而修路真的只是朝廷的单项投资吗?
并不是,路好了,商队的通行速度自然会提高,原本需要十天的路程,现在可能六七天就够了,节约的时间是不是可以干更多的事情?
最最重要的是,路好了,军队是不是也可以走的更快了?”
大唐第一闲王
大唐第一闲王
第三百七十九章:兴奋的李世民
基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问题,美帝曾经用过这一招来解决了经济危机。
而新中国腾飞的第一步,也是大搞基建,而这一行为也让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获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提起基建这两个字,就不得不佩服他们。
因为基建规模太过庞大,牵扯到的人力和资源太多,所以才能够以点带面,由此带来的全面腾飞。
所以现在的大唐不需要考虑太多什么高科技不高科技的问题,安心的用几十年时间去搞基建就行了,等他们能把基建搞好了,其他的一切都不在话下了。
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个人此时嘴巴张的很大,差不多能够塞进去一只拳头。
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修路造桥竟然能带动这么大一片。
震惊之余,李世民不由得不佩服李元景的眼光,不由称赞道:“的确如此,不说修路所需的人力,修路必然会用到大量的水泥,石子和沙子,单是开采和制造,运输,这就需要不少的人力,单单只是这一项,怕是就能解决百万人的吃饭问题!”
“对啊,这就是朝廷的优势了,水泥的生产制造权在朝廷手中,若是不想太麻烦,就朝廷直接下任务拨款就行了,水泥作坊不需要利润,朝廷只需要担负人工工钱就可以了,没有商人赚取差价,朝廷便可以以最低的代价来完成这些事情。
当然,若是想麻烦一些也不是什么问题,初期朝廷已就需要投入,但是所产出的水泥也可以供应给市场一部分,百姓有了钱,或许会考虑修建更好的房子,就是那些即将离开的世家,他们也需要大量的水泥,这部分被放在市场上的水泥,会让水泥作坊做到自给自足。”李元景微微一笑,顺便提醒道。
“好!很好!那就先以关中作为试点,先……”李世民兴奋的点头道。
“慢着……”李元景很不合景的打断了李世民的话,在李世民目光的质疑中看向了李承乾,说道:“太子,这份计划就由你来做,要求就是以关中为试点,造多少路,什么规格,都由你来决定,目标是能够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又在可控范围之内,你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不需要详细的计划,列出一个大致框架就行了!”
李世民瞬间明白了李元景的用意,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同意了李元景的这个安排。
李承乾一脸懵逼的看着串通一气的父皇与赵王,突然间觉得心里面好像有些方。
上一次制定计划的惨痛教训还在眼前晃悠着呢,好在那是岭南,错了也就错了,还有补救机会,这次可是关中啊,要玩死人的啊……
不过在李世民的目光中,李承乾也不敢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李承乾蹲在一边默默的思考着,虽然只要一个大框架,但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也不是小事情,更重要的是,自己吃过一次亏,所以现在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实情,不敢妄下决定。
而另一边,李元景则跟李世民小声的嘀咕道:“我觉得六大分类最好是皇兄亲自负责,或者是让太子去负责,一是这些事情事关重大,二则是可以让太子提前熟悉,知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再一个,这可能会是大唐未来百年,甚至数百年的主要施政方向,不得不重视。”
“嗯,那就由朕亲自负责,太子监管,再设一位宰相负责吧!”李世民点了点头,虽然还是有些不太明白,但现在他也知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所涉及到的方面之多,地位之重要,这些都让他不能将其分散到各部。
当然,最终的实施还是要分散下去的,但是决定权不能给他们。
既然这样的话,负责人的身份地位也就不能太低了,设立一个宰相虽然没什么问题,但还是那句话,涉及到的方面太多了,一个宰相可能镇不住场子,所以,皇帝亲自负责,太子监管,有这两座大山扎在这里,下面的人自然不敢有什么怨言。
在震慑下面的同时,也能培养太子的能力和眼光,不得不说,这倒是一个全新的方向。
“军事呢?朕看你这上面分了好多类!”李世民接着问道。
“各部尚书跟十六卫大将军是同级别,这个有些麻烦,所以我的想法是将尚书提升一级,兵部保持现状的同时,增设野战军部,内卫军部,后勤军部以及兵器部,这样的话兵部将下设五个小部,分别负责不同的方向任务,各司其职,由尚书统一负责协调。”
“这样兵部还有何存在意义?”李世民疑惑道,兵部会与很多新部门有职能冲突,到时候到底听谁的?
“各部依旧以兵部为主,而兵部能够制定计划与安排,各部负责执行,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冲突!”李元景说道,兵部其实就是个文职衙门,除了做出决定和计划给皇帝审批以外,其他的没有任何实权。
就算是他们的决定被通过了,也不是他们自己去执行,但兵部的确是天下兵马之首,这一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