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的杂徭和色役。
因为随着军改的结束,现有的制度已经无法在继续执行下去了。
除此之外,朝廷还要去大力推广金银的使用率,必须要想办法的把这些钱扔出去,所以,原本需要百姓来负担的力气活,现在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去招募人手来干。
而军改则是提出了职业化这个概念,跟农兵合一有着明显的差别,而在这种制度下,临时征招百姓充当运输队也不太合适,所以朝廷是有计划组件真正的辎重队的。
直接拿适龄的青壮来当运输队,李承乾总觉得有些不舍,这些人基本上用一个少一个,毕竟适龄的就那么多,所以李承乾才会觉得面前这些人其实挺合适的。
“这事等过些日子本宫的舅舅过来了再说吧!”李承乾很是纠结。
李元景那边他没有任何的底气,所以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说服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然后再让长孙无忌去交涉。
代表们见太子都这样说话了,也不好在继续紧逼,毕竟人家是太子,你们虽然是兵,但也是将被裁撤的兵,能够给你一个资格来跟太子对话就算是不错的了,还敢去步步紧逼?
是你的命太硬了?还是觉得朝廷拿不动刀了?
看着离去的众人,李承乾重重的松了口气,总算是暂时糊弄过去了,可这件事情距离解决还远着呢。
“王叔!”
“妇人之仁!”李元景脸色铁青的丢下一句话便负手而去,刚才李元景几度忍不住想要出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问题倒是不难解决,可帮他一次又能如何?将来还会有无数这种情况在等着他,难不成每一次都指望有人站出来帮你?
结果自然是,李承乾的选择很让李元景失望,但是本着培养锻炼的目的,李元景依旧是忍住了自己的冲动去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直接来了句妇人之仁。
李承乾的悟性并不低,倘若他真的听进去了,那么必然会明白这句话中的意思,倘若他不明白,那就让机兄来教他吧!
……
李承乾既然有了承诺,也没有直接拒绝,聚在府外的老兵也渐渐散去。
这帮人其实大多数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只是单纯的不希望离开,或者是离开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的?
他们只是听说了这件事情,所以为了自己的生活,便跟着来了,大多数人甚至连发声都做不到。
或许这就是群众的力量吧!
人群散去之后,两名参与了谈话的代表先后进入了一间院子。
这两人在之前的谈话中一个负责发问,一个则负责打渔,什么话也不说,单纯的就是听众,充当个人数。
几家的家主身份太过特殊,不太方便出现在这里,所以这次来的是几家深居简出的长老,早些年倒是有人认识他们,可这么多年他们都隐居在幕后,只要不太过出风头,倒也不会有人认出他们。
两人将之前谈话的内容,以及李承乾的表现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听完之后,众人却不由的笑了笑:“看来咱们的这位太子还真是位性情中人啊!”
“哈哈哈哈……”
“接下来再逼他一逼,密切观察长孙无忌的行踪,只要他出现在交州,咱们就立刻出面解决这件事情!”
第三百六十七章:暴怒的李靖
李靖其实也是个很难缠的老狐狸,虽然李靖常年混迹于军中,但真要是玩起手段,士家这些人也不敢如此轻松的去应对。
但自打来了交州之后,李靖便单独设立了一个衙门,带着兵部以及其他官员进驻了这里。
每日不断的忙碌着军改一事,甚至于李承乾的联络都很少,两人几乎都是足不出户,加上军改的力度始终很大。
所以士家才敢这么玩,不过他们倒是挺好奇的,难道皇帝就这么放心李承乾?还特意下令不让李靖干预?
少年太子虽然是太子,但心性和手段什么的还是太稚嫩了一些,这个年纪能跟士家玩一玩的人不是没有,李元景就是一个。
上一次虽然他们交手不多,但李元景也还是给士家以及整个岭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是这一次他们却没有这种感觉,李承乾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有点虎,心机不深,手段稚嫩,优柔寡断。
这样的人或许会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成不了一个好太子,好皇帝!
不过今日李承乾倒是透漏了长孙无忌过段时间要过来,那么长孙无忌来可不会像李靖那样不管不问。
所以,这让士家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他们是绝对玩不过长孙无忌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不说人家的身份,就人家的手段都不是他们能比的。
士家也没自大到觉得自己能糊弄住长孙无忌,所以很明智的选择了一个搞事情的时机,同时也决定不把事情搞得没有缓和之地。
先期逼一逼李承乾,等到长孙无忌初来乍到,尚未了结整件事情之前,再出手解决。
一是不给长孙无忌发挥的机会,二是让李承乾感受到士家的善意,三则是方便日后的谈判。
所以,接下来李承乾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隔三差五的便有人来告诉他,那些被裁撤的士兵开始情绪有些不稳定,有被裁撤的士兵回家后遭受其他人的嘲讽受不了而离家出走的,甚至还有自杀的等等。
越来越多的不利消息被传到李承乾耳中,这也让李承乾心中的压力越来越大。
“王叔,不能再这样坐视不管了,外面的流言愈演愈烈,再不出手,恐遭生变啊!”李承乾终于忍不住的找到了李元景。
妇人之仁?
或许吧,但李承乾却无法接受这种现状,有人因此而家破人亡,这不是他们的初衷。
李承乾始终还记着不忘初心这句话,他的初心就是要让整个大唐的百姓都能安稳的过日子,过着富足的日子!
“你是太子,这件事情你自己做决定!”李元景看也不看李承乾一眼,但言语深处却无一不在透漏着失望,浓浓的失望之意。
“传本宫命令,对四十岁内的兵士进行选拔,通过者签署两年契约,编入辎重营!”李承乾当即朝着外面吩咐道。
这几天李承乾也在不断的思考着这个问题,这些人难道真的没用了吗?
未必,这些人熟悉这里的环境,熟悉这里的一切,没有人比他们更适合干这些事情。
前几天广州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调过来的部队多多少少的都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虽然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但短时间内是不要指望了。
各种各样的因素加起来,让李承乾最终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看着默不作声的李元景,李承乾努了努嘴,继续说道:“王叔,我是太子,我无法忽视数万人的请求而不动情,更无法去忽视他们的生死,而且如此安置他们,对军队,对地方来说都是有好处的,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嗯!”李元景缓缓的点了点头,没有做出任何的评价。
……
岭南军改府,这是李靖挂上的临时牌子,对外宣示着一切关于军改的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
军改进行的很顺利,但也不是没有问题,人员的挑选选拔,契约的签订就花费了他们巨大的精力,至于新补充过来的兵力,没有半年是到不了的。
由于广州那边发现了新的问题,所以李靖决定让进入岭南的部队先在广州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初步训练与适应,过了这段时间在出发来交州。
反正也没指望一年内就把军改彻底完成,这是个长期任务,按照朝廷的规划,是要在未来五年内全部完成的。
前两年只是完成现有部队的改革,第三年开始纯新兵进入,五年后,今年完成改革的部队将会有人退役离开,然后一个完整的循环生态就出现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举措,例如说有召回条例,自退役开始,未来十年内,若是发生战争,或者需要兵力的时候,退役期限在十年内的老兵,将会是优先召回的对象。
十年的时间足够部队人员更换两轮了,不要小看了这项制度,将这个十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五年退役的老兵召回之后进行紧急训练,虽然退役时间较长,上战场还需要一段时间,但用来接替防守驻扎还是没问题的。
这些人的存在,就保证了所有现役部队都可以离开驻地奔赴战场,这是什么概念?如果府兵能有这项制度,大唐压根就不会缺兵,六七十万府兵出现在战场上,这个世界上谁不瑟瑟发抖?
而且第二个五年退役的士兵,由于退役时间比较近,所以会分批段的进行回炉训练,这些人断则训练三个月,多则半年就能拉上战场。
也就是说,前线几十万的军队只需要顶上三个月到半年,出现在前线的部队数量就会增加一倍。
如果这还不算什么的话,那么军改后的新兵训练期为一年,通过一年不间断的训练,到第二年的时候已经可以上战场了,紧急情况下,甚至半年的训练都能拉上去。
理论上说,只要大唐有足够的适龄人口,就可以无限制的爆兵,正是这个保障制度彻底坚定了李世民发动军改的信心。
朝廷通过这几年的一系列政策推动让不少隐户都重新站了出来,而且现在还在大力鼓动生育,可以预见的是,二十年后,大唐人口翻倍也不是什么问题,而且若是按照预计发展的话,二十年后,理论上大唐最多能够爆兵到两千万人这个地步。
因为这批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将在二十年后迎来第一个红利期。
“胡闹!”当接到李承乾的命令之后,李靖气的瞬间将命令狠狠的仍在桌子上,破口大骂道。
先前李承乾私自把年龄上限从三十岁改到三十五岁他也就认了,现在是越来越过份了,干脆特么一个人也别裁撤,直接照单全收得了。
真以为这个上限年龄是脑子一热就决定的?这都是有精密计算的,都是按照十年召回期来决定的,按照最高年龄来计算,三十岁入伍,三十五岁退伍,若是理论上最大召回年龄是四十五,这个年纪的身体机能已经严重下滑了,甚至都很难适应一线的战斗。
这已经是兵部计算过后最大能接受的上限了,李承乾这么一改,意味着召回最大年纪是五十岁,五十岁的人还打个屁的仗啊?他们又不是将军,让这些人跟着部队辗转千里本来就累嗝屁个球了,还打什么仗?
好!
你是太子你说的算,可你特么的又来个四十岁是什么鬼?
李靖的脾气并不差,在这些大将中属于好脾气的一类,可现在李靖也被李承乾给搞的瞬间火冒三丈。
“这事先压着不准办,老夫去找赵……太子问个清楚再说!”
大唐第一闲王
第三百六十八章:李靖的坚持
赵王李元景在这里的消息只有少数的几个高层知道。
至于赵王为何要隐匿自己的行踪,李靖自然能够理解。
倘若不是陛下再三邀请,这一次就是李靖也不会来的。
树大招风,这个道理谁都知道。
这几年李靖先是灭了突厥,后又和李绩一道跟随李元景平反了侯君集造乱,还拿下了耽罗和东州,除此之外,还拿下了高句丽的十几座金银矿,风头一时无几。
从新罗回来之后,李靖便跟李世民交了心,君臣之间其实有很多话不能说,但也有很多话可以说。
李靖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所以便直接告诉李世民,这些年他的风头太旺盛了,就算他们君臣之间没有质疑,长久以往,对大唐也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李靖恳求李世民,让他安心的待在海州军,等到朝廷决定军改的时候,他会将在海州军的经验毫无保留的拿出来。
李靖也想要将自己冷藏一段时间,而李世民自然知道李靖这么做的原因,所以便答应了下来。
不过好景不长,李靖只在海州军待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便再次被李世民启用。
李靖其实是不想出来的,按照他的预想,就算是军改,他只需要好好的在背后为郭福善出谋划策就行了,只要上面思路清晰,下面运作起来自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可这一次李世民却直接请求李靖率军出征,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接到消息后的李靖无奈深叹一口气,只能接受了这次的邀请,皇帝已经放低了姿态,自己若是拒绝,怕是会成为第二个卢祖尚。
卢祖尚因贞观二年被任命为交州都督,任命之前李世民还亲自跟他谈了一番话,卢祖尚也当面应允。
但之后卢祖尚却反悔了,再三称病不肯赴任,李世民先是派遣杜如晦前去传旨劝说,无果之后又派他妻子的哥哥周范前去劝说,结果依旧被拒绝,李世民大怒之下下令诛杀卢祖尚。
一代天才因此而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