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元景的计划其实是第一步先登陆广州的,因为广州是岭南道的治所,李承乾是以军改名义来的岭南道,所以只有广州才是最合适,选择这里为切入点,也是最容易破局的。
    李承乾的这个计划真的没问题吗?
    问题大了去了,这就是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所容易犯的错误。
    将目的地改在武曲,虽然看似进可攻退可守,但士家能够雄踞岭南数百年,难道靠的只是人多?钱多?
    虽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更更多的还是脑子,手段。
    军改虽然来的有些突然,但海州军已经成立三年多了,驻新罗军也算是半改制军队,所以突然间下来的军改命令对于众人来说其实也不算是突兀。
    最多就是异地驻扎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但整个大唐都是这样,异地驻扎也并不是针对岭南搞出来的。
    可当李承乾带着船队直奔武曲之后,士家就算是反应再怎么迟钝,也该明白过来朝廷的用意首发
    “你这是要搞事情啊!”当李承乾下令船队改道武曲的时候,在另一艘船上的李靖立即察觉到了一丝不同的味道,连忙搭乘小船来到了李元景的船上,看完李承乾的计划之后,李靖不由的看向李元景道。
    “搞什么事情?钝刀子尖刀子都是刀子嘛,能杀人就是好刀子!”李元景呵呵一笑。
    “这么一来风险和难度直接上升了几个等级,你就不能好好的教教他?”李靖没好气道,安安稳稳的把事办了不好吗?非要这么折腾。
    “只有逆境才能迅速成长,他也不小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李元景摇了摇头,他又何尝不知道难度提升了?
    “罢了!罢了!老夫去找太子聊聊军队的事情,你去吗?”李靖一脸无语的看着李元景。
    李元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去。
    李元景在船上的消息知道的人并不多,除了李靖和段志玄这两个军方高层以外,其他知道的也就仅限于李元景和李承乾所乘坐的这一艘船上的人。
    当然,这里的人都是李承乾和李元景的护卫,一半都是来自于东宫和禁卫,剩下一半是李元景从海州军中带出来的,这些人被下达了封口令,禁止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哪怕是在这艘船上谈论李元景在这里的事情。
    而李元景也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白天基本就待在船舱内,透过玻璃看看外面的景色,晚上才会走上甲板吹吹风。

第三百六十三章:士家现状
    船队经历了奖金一个月的航行,终于在贞观七年八月上旬尾声的时候抵达了交州武曲港口。
    如今的这座港口与几个月前李元景来的时候已经大变了模样。
    原因自然在于上一次李元景走的时候,亲口告诉士辩,这里将会成为整个交州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所以港口必须要修缮扩大一下规模。
    士辩虽然有小心思,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也不敢马虎。
    混凝土规格的港口对士辩来说做不到,毕竟这边现在只有少量的混凝土,还是从内陆运过来的,成本不低。
    但是简易码头还是可以搭建一下的,就是找一些耐泡的木材直接打进水中,然后用木头建造栈桥,车马通过有很大困难,但是走人的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至于装卸货物,那就更不是问题了,这个时期大唐的人力同样不值钱,直接找人来一点点搬运就是了。
    军改一事事关重大,当朝廷的行政命令下来以后,地方上的官员是根本无法阻挡的,就算他们在军中有不少的人脉和势力,可这种涉及到全军的利益问题,他们这些高层人物能影响的范围也就很有限了。
    最起码军改一事,大多数基层士兵都是支持的。
    为啥?
    不还是利益嘛!
    军改之前,他们戍边最多就是给口吃的,军饷什么的根本不用想,但是军改之后就不一样了。
    虽然这里大部分的戍边军都是本地人,但是请不要忘了,他们是戍边军!
    什么是戍边军?
    就是那种一来来几年的那种,成员组成很复杂,一大部分来自于就近地区,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其他地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来了之后,几年内就别想轻易的回家。
    就算是本地人,一年能够回两次家就算是不错了,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戍边期间,他们家中的课赋能够相对应的减免,虽然少了一个劳力,但也勉强算是值得的。
    但是军改之后就不一样了嘛,首先,每个军人,不管是府兵也好,戍边军也好,只要跟朝廷签署了从军契约的,就可以免除自身课赋,以及家中一人课赋,这个跟以前一人从军全家免课赋有较大的差别。
    但好处在于,每个士兵每个月可以拿到五十钱的军饷,比起海州军来说差距的确有些大,但海州军不属于朝廷直管,钱也不是从国库拨付的,而且朝廷也采纳了海州军的部分模式,比如说按照军龄来增长军饷,每年增长十钱的军饷。
    别小看了这五十钱一个月所引发的影响,在大唐,一个月能赚五十钱的,那就是牛逼人物了,而且还是这种稳定收入。
    所以,士家等地方高层虽然察觉到了什么,但对于基层的掌控力却在直线下降。
    但岭南道十余万人的兵马调动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从推行到现在,差不多也有三个月了,朝廷也仅仅不过是从江南道和剑南道先期调来了已经完成军改的两万兵马。
    这两万人目前齐聚广州等待下一步的分配,本来计划的是好好的,可李承乾的计划让船队直接改道武曲。
    所以船队只能在路过广州的时候,将段志玄和一些来自兵部的官员放下去,让他们留在广州进行兵员的驻地分配。
    按照分配原则,每个县需要分配一个八百人规模的营,州府则分配一千二百人的大营,每八千至一万二千人,设立一军府进行统管,军府只负责与地方官府的协调,以及训练任务安排,其他的与府兵一致,不负责兵马调动。
    同时每个营的兵员组成至少需要三个道,即本道人占据三成,另外两道占据七成。
    至于兵马调动问题,根据李元景的建议,李世民决定给予地方上一定的权力。
    在以往的时候,没有皇帝的调兵虎符,任何人都不能调动府兵的。
    但对于关中等地倒还好说,毕竟距离近,调兵虎符也就是几天的事情,可岭南这地方再用这一招就不太合适了。
    所以在全国十道又分设了道军务府,设道将军,即岭南道军务府,岭南道将军,这是各道军事方面最高级别的将领。
    各道的上级依旧属于十六卫,也就是说,各道将军的级别是仅次于十六卫大将军的,十六卫大将军是虚职,并不实际掌控兵权。
    那么各道将军也同样不能掌控兵权,他们只不过是具体的执行者而已。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又制定了一个新的规则,若欲紧急情况,道大都督与道将军共同商议后,可紧急调动不高于两万部队用于应急。
    同时,在调动部队之前,需要将详细的情况上报朝廷,尔后朝廷会选派大将携带调兵虎符前来接管,这个大将可能是一些老将,也可能是本卫大将军,并没有固定的人选。
    这也就是说,当大都督与将军商议出结果之后,就必须派人把情况送去朝廷,然后才能调兵。
    当然,两件事情同时做也没什么问题,但若是调兵几日后才上报朝廷,那问题就严重了。
    这是紧急应对措施,在繁琐的程序下增加了一道灵性的选择,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这个也只是暂时的,朝廷甚至还打算再派中官参与进来,但目前关于中官是负责参与讨论?还是只负责记录监察这件事情上卡着没有结果,所以这事暂时耽搁了下来。
    朝廷的军改让岭南豪族忧心忡忡,担心接下来朝廷会不会对他们动手?
    不过这个担忧还没有拿到结果,就来了新的担忧。
    位于士家大本营的宋平县,此刻屋子内却是乌云密布,他们刚刚接到的消息,太子李承乾率领三万海军进驻交州,目的尚不明确。
    “这次朝廷可谓是来势汹汹啊!我们该怎么办?”士辩眉头紧皱的说着。
    “肯定是那个赵王在背后搞的鬼,这军改也是他干的……”有人提起李元景便恨的牙痒痒。
    “现在说这些是没用的,军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朝廷早就有意军改,赵王只不过是改变了朝廷原先的想法,这次军改之后,士家在岭南的军事实力必将土崩瓦解,对士家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士辩接着说道。
    不管是不是李元景在搞鬼,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该怎么应对?
    军政不分家,士家能够在岭南称王称霸,靠的就是官场上的地位以及军队中的话语权,新的军改制度出来以后,跟士家有关系的军官大多数都调到了其他道,而留下来的能够控制的最多也就三成兵力,说句不好听的,士家若是有什么心思,这帮人连手下部队的一半都控制不住。
    不是看不起人,而是那些外乡人没理由跟着你去搞事情啊,那可是要掉脑袋的,而且还是要连累家人的,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跟着你们这些土大王去搞事情?何必呢!
    所以,摆在士家面前的其实有两条路,趁着军改尚未完成,直接发动军变,或者束手就擒。

第三百六十四章:斗法
    士家一旦在地方军事上的话语权消失了,那么他们在岭南的地位也将不复存在。
    就算是在军改之前,士家在地方上其实也不是为所欲为的。
    贞观元年李大亮才在这里教过他们怎么做人,而李大亮的这一次履新也告诉他们,你爹就是你爹,儿子是打不过你爹的。
    朝廷不在意你的时候你还能在这里耀武扬威,一旦朝廷的目光放在了这里,你这些所谓的实力其实都是浮云。
    “打是打不过的!那些新来的一个个猴急似的想要立下战功,而还没有走的一个个人心惶惶的,在士家和朝廷面前,老夫不觉得他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士家!”士辩继续说道,反正他是不太建议打。
    根本没有胜算的事情,又为什么要去做?
    而且现在的局势还没有发展到必须打的地步,朝廷虽然来势汹汹,但却没有说要将他们逼上绝路的迹象,至少现在还看不出来。
    因为根据之前的约定,军事方面本就不是他们的职权范围,也决不允许他们去沾染军事。
    “那不如学着其他人,也去海外讨块封地?”士集皱着眉头说道。
    “没那么容易,别看那些中原门阀一个个的热闹的不行,背地里指不定怎么斗呢!”另一位长老士松说道。
    海外封王可不是选个家主那么简单的事情,你是家主,你儿子,你孙子未必也是家主,只要其他人够努力,够优秀,是有可能把你这个家主之位给挤掉的。
    中原门阀家族如此,士家也同样如此,他们这些家族长老其实干的就是这种事,这种长老制度其实也是为了保护优秀年轻人而存在的。
    当然,更多的是他们的后代成为家主,至于其他支脉的后人,不是没有可能,大概只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吧。
    资源人脉什么的都跟不上,拿什么去跟本族的人才比?
    所以,一旦确定海外封王,家族内部是会先乱起来的,封了王,意味着你的儿子,你的孙子都将成为王,哪还有他们什么事?
    士辩很是头疼的看着众长老,士家受到了朝廷的限制,所以虽然在各方面发展的还不错,但真正的高层却不多。
    真如同当年李大亮所说的那句,当朝廷的注意力放过来的时候,就是你们完蛋的时候了。
    “我们没有中原门阀的优势,而且现在的时机对我们来说也并不好,据老夫了解,此事朝廷应该早有准备,若是我们现在提出,怕是不易,不如先让朝廷重视一下士家,然后再去谈条件!到时候不论是走是留,士家都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士辩想了想,说道。
    士家太过庞大,容不得他出错。
    动兵反抗倒是简单,无非就是一个决定的事情,可是之后怎么办?
    他们是打不过朝廷的,更何况还有一帮嗷嗷待哺的士兵呢?
    所以,利益最大化,反倒是成为了士家最好的选择。
    ……
    李承乾想到了很多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唯独没想到会是现在这副模样。
    原因无他,自从来到武曲之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太顺利了,根本没有任何的阻拦。
    原本他以为会有人从中作梗,导致士兵不愿意离开家乡,但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几乎所有的戍边军,甚至是大部分男人都选择了报名,毕竟军改后的部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至于说打仗,这个他们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就交州这个地方,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