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联系郑康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想趁着南征,把我们从本部队伍中踢出去,彻底掌控这支军队,一旦攻下了苍国,就能自主决定战果的分配,胁迫我们的家族。”
    “这样你们郑国的贵族,都是同时支持几方吗”杨沐脑海中灵光一闪,问道。
    “除了各位皇子的外戚,其余基本都是这样。”顾南风点了点头,恭敬道:“陛下应当知道,郑国是一个立国将近百年的国家,贵族势力错综复杂,历代皇位的继承都是如此,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惯例,各大贵族同时依附两三位皇子的现象很多,这样才能保证将来无论是哪一方夺取皇位,家族都不会衰败。”
    第113章 蚕食
    听完三个降将的叙述,杨沐心中的诧异越来越浓烈。
    原来,郑国的贵族竟然是这样玩的
    这也就解释得通了,为什么短短几个月,郑国的朝堂会这样动荡了,
    最先,郑翰挥军南下,打得申国节节败退,声望大涨,国内明面上支持他的贵族们一下子增多。
    紧接着,郑康坐不住了,匆匆组建了一支军队走上了入侵苍国这条不归路,阵营中的贵族几乎一边倒,全都依附上了郑翰。
    再然后,郑翰南侵失败,铩羽而归,阵营内的贵族又纷纷倒向了大皇子郑熊。
    杨沐不得不感叹,真是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呀,前些日子他还在鄙视那些郑国的贵族没节操,但是现在才明白,郑国的贵族都是一些操盘高手,一手太极打得贼溜
    就像是后世的股市,哪里看涨买哪里,但就是不满仓,也不清仓
    相比较而言,苍国内那些从不参与皇位争夺的贵族,就如同一个个暴发户,只会在重重限购之下买买房子,立志当一下安稳的包租公
    这未尝不是一个可趁之机
    杨沐脑海中一个念头闪过,郑国贵族熟谙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套路,那么作为郑国强有力的威胁,苍国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另外一个篮子呢
    难道,苍国一个国家,还比不上一个皇子
    想到这里,杨沐似笑非笑地望着三名降将,道:“你三人既然愿意归顺,可愿意与郑队战场相见”
    顾风南犹豫了一下,咬咬牙如实说道:“也不瞒陛下,若是要罪臣带兵攻打郑国,确实会给家族带来麻烦但是,如果陛下肯准一旦攻下郑国之后,饶恕我等家族,罪臣愿意肝脑涂地,任凭驱策,绝无二心”
    “罪臣也是,家族把我们安插在郑康的麾下,就是为了维护家族利益,如果要我们对自己的家族兵戈相向,实在是有点”谷益略微踌躇,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真话。
    “罪臣也是同样的观点,不过罪臣本是一个庶子,对于家族并无太多的留恋,只是家中有老母亲,有妻子和儿女,若是陛下攻破了郑国,还请饶恕她们。”杨洪说道。
    听完三人的表态,杨沐心里思忖起来,看来自己的猜测没错,对于郑国的贵族来说,他们并不介意多一条路,相比于国家的利益,还是家族的利益最为优先。
    而这些将领,效忠的对象也不是郑国或者郑康,而是自己的家族,这与国内的一些门阀是一样的心态。
    如果能凭借这一个弱点,在其余一干低级将领中提拔出一批真心投靠的人,重新组建一个军队架构,那么将他他的谋划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许苍国能借此增添一支军队
    想到这里,杨沐道:“苍国伐郑,大势不可阻挡,朕可以在此承诺,凡是为伐郑做出过贡献的家族,我大苍将视之为本国贵族,地位不变,尔等若是在战场上立功,战后将获得优渥的战果,家族产业扩大一两倍不成问题”
    一两倍
    闻言,三人暗吞了一下口水。
    归顺苍国,不仅能够领兵当将军,还能为家族获得这么大的利益,简直是太划算了
    这不是爱不爱国和是否忠诚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明确爱国的概念,在贵族的意识里,家族优先
    “敢问陛下,罪臣若是立功,那些跟随我们打拼的士卒,他们该如何自处”这时,顾风南疑虑了一下,又道:“这些农民兵,其中有将近一半是我们各个家族征召起来的,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私兵都是战场上的袍泽,他们的生死我们不能不管。”
    “呵你们自己都是降将,还管得了他们么”杨沐冷冷一笑,道:“他们如果愿意归顺,自有朕来安排,与你们无关。”
    “罪臣知错罪臣听从陛下安排”三人连忙认错,意识到自己的僭越,从被俘的那一刻起,那些普通的士卒就再也与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就算是要赦免或者给个机会,这份恩情也只能是皇帝一个人的。
    实际上,杨沐也早已经想过这个问题。
    在他的思想里,从来没有按照国别划分等级的观念,相对于苍国来说,郑国人口要多出将近两倍,如果依靠暴力的手段来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那么就是一种自我孤立,失去了扩张力和活力。
    所以,既然要实行国民平等,首先就应该关注老百姓最在意的问题,也是这些士卒们最在意的问题土地和功勋爵
    这就和苍国一样,三大政令最先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
    而对于郑国来说,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均田
    意思就是,攻陷了郑国的土地之后,且不说能不能守住,首先就应该放出消息,把所有的贵族土地全部收为国有,划为基本农田,一律由官府统管,按照人口均分给普通平民。
    再配合与苍国一样的轻徭薄赋政策,降卒享受的功勋爵待遇,足以让郑国内的百姓疯狂。
    这是一种利益捆绑,将郑国百姓的利益与苍国栓在一起,所过之处,老百姓提壶携浆,欢迎苍国士卒进驻,甚至是踊跃协助,一起推翻郑国的皇权统治
    于是,他首先对三名降将道:“你们三人既然要归顺,那就给出一点诚意,在这些普通降卒的队伍中,应该还潜藏着一些蒙混过去的降将,你们过去,
===分节阅读 57
    将那些人全杀了。”
    “罪将,遵命”
    显然,顾风南、谷益、杨洪三人早有所预料,当几名亲卫将刀丢在他们脚下,便都弯腰将地上的刀捡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到队伍中,揪查着那些隐藏在队伍中的降将。
    对于他们来说,既然已经决定投靠苍国,为家族重新找一条出路,那么所有的敌对家族和那些贵族将领,就已经是水火不容的敌人。
    一个、两个、三个
    三人很果断,在队列中仔细的搜寻,只要看到面熟的贵族将领,都一一揪出来,然后稍微核对一下身份,直接在对方的破口谩骂声中,一刀将之砍死。
    接连砍死了十几个人之后,三人的刀都已经被染红,身上也满是鲜血。
    第114章 义军
    杨沐扫了一眼下方沉闷的队伍,心里明白,短短时间杀了几十个将领,已经将他们都吓怕,是时候给一颗枣尝尝了。
    首先,他看向了三名罪将,道:“你三人,稍后回去整理一番,擢升为义军统领。”
    “义军”三人面面相觑,显然对这个新的名词很陌生。
    “郑国皇室不义,奴役百姓,朕顺天应时,讨伐不义,尔等既然愿意归顺,就应该为自己而战,协助推翻郑国皇权,解救郑国百姓于水火之中”
    为自己而战,解救郑国百姓于水火
    顾风南、谷益、杨洪三人听罢,立即眼睛一亮。
    自古以来师出有名,虽说郑苍两国都是小国,很多时候边境纷争都懒得找借口,但是这仅限于两队交战,而今是苍国对郑国的降卒进行收编,那么就必须要一个很好的理由,让他们自我说服。
    为自己而战,救父老乡亲于水火,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理由
    “陛下大义臣等遵旨”
    三人连忙跪行大礼,接受了义军统领的册封。
    杨沐又看了一下校场上的一万五千名降卒,道:“郑国皇室不义,肆意剥削百姓,视人命如草芥朕奉上天的旨意,讨伐不义,解救黎民于水火,尔等可否归顺”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万五千名降卒同时跪拜,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答,但是万岁这个口号是准没错的,有了稀稀落落的一声音牵头之后,校场上顿时响起了一致的呼喊。
    杨沐抬手止住,然后道:“众位将士,朕在此承诺,尔等与苍国将士享受一样的待遇,立功者一样封爵,攻破郑国之后,驱逐贵族,所有的田地全部均分给尔等平民百姓,免除人丁税,所有的将士一律赐予土地”
    顿时,所有的降卒都震惊了。
    驱逐贵族,免除人丁税,均分田地还能享受到功勋爵制度,有机会封爵
    这不是过上了苍国老百姓一样的生活嘛,甚至比苍国老百姓过得还要好,因为在苍国,门阀和贵族还存在,就连每个村子都还有地主,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田地,苍国老百姓能够分到的,只不过是查抄贵族后剩下的土地,再加上一些新开垦的荒地。
    一时间,一万五千名士卒全都不淡定了,砰然心动,农民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一个群体,对土地的渴望几乎超过了生命,因为一旦有了土地,就能改变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命运,再加上有机会封爵,简直就像是一个个大锤,一下一下敲在他们的心房上。
    至于杨沐说的话有几分可信,所有人没有任何迟疑,在大家的心中,皇帝金口玉开,可谓是一口唾沫一个坑,再加上苍国早已推行的政令,让人生不出任何怀疑之心。
    “讨伐不义,解救百姓,均分田地,轻徭薄赋”这时,顾风南鼓起腮帮子大喊。
    “讨伐不义,解救百姓,均分田地,轻徭薄赋”
    “讨伐不义,解救百姓,均分田地,轻徭薄赋”
    “讨伐不义,解救百姓,均分田地,轻徭薄赋”
    校场上,气氛一下子被点燃,一句口号如同洗脑一般,慢慢变成了众士卒心中的信念,虽然在身份认同上暂时还没转变过来,但是对伐郑的目标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动摇,因为这场仗已经不是为了苍国而打,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和父老乡亲
    就在所有人热血沸腾的时候,从大营中抬出了一筐筐香喷喷的米饭,还有一些油腻的菜肴,热腾腾的冒着雾气,香味飘满了整个校场。
    这是
    所有的降卒们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喉结,大口的吞咽口水。
    别说这两个月了,就是以前没当俘虏的时候,一年到头都沾不了一次荤腥,很多村子里山上的野味都快绝迹了。
    士卒们都知道,这些饭食是给自己吃的
    当那些伙夫和青龙军士卒将饭菜抬到他们面前,交到一个个降卒手上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一边哭一边狼吞虎咽。
    这个时候,杨沐当然不会坐在帅台上看着这些降卒吃饭,而是与孔尚贤和卫忠全等人商议,如何处置这批人。
    所谓的处置,就是义军的编制问题。
    一万五千士卒,这可不是一股小力量,一旦拿起了武器,足以与四大军团中的任何一个相匹敌。
    “陛下,老臣以为,这些人可以打乱,交由四大军团统辖。”卫忠全建议道。
    “这一点,微臣倒是与卫将军有不同见解,这些降卒虽然被编为义军,但是将领却没有多少变化,一旦其中有些人反叛,可能祸及各大军团。”孔尚贤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顿了顿道:“不如,陛下派遣一部分基层将领,安插在义军当中,统一指挥”
    “不可,一万五千人的大军,哪怕只是百夫长也要一百五十个,四大军团由于扩军,本来就将领紧缺,如今再要选拔出一批基层将官很有难度。况且一旦替换基层将领,很可能引起他们不满,在队伍中煽动蛊惑。”卫忠全道。
    “爱卿说的有礼。”杨沐点了点头,很赞同这种方法,然后道:“爱卿带兵几十年,有何良策”
    “唔陛下可不要忘了,这一万五千名降卒中,可还有少数的望丰、江顺两城的百姓,虽然在两城回归后我们释放了一批,但是还有少数正规军是没有释放的,老臣倒是觉得,可以先拉拢他们,然后将老臣与孔大人的方法结合,在义军中安插一部分高级将领,同时召集原有的基层将领,许之以诺,诱之以利,胁之以果,鼓励他们相互监督。”
    杨沐很赞同,卫忠全的这个建议与他的行事风格很像,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只有恩威并施,用利益和威胁将人心里的反抗压制住,这才是控制人心最稳妥的办法。
    杨沐又问道:“这利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