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始至终,卫忠全都坐在战车上,通过望远镜瞧得清清楚楚。
既然将这场战事定性为青龙军与范军的决战,肯定是尽量毕其功于一役比较好。
怎么可能,会放任这些残兵败将溜回国
现在不除,以后慢慢收拾可就麻烦多了。
第568章 范国投降
“咳咳”
忽然,卫忠全咳嗽起来,身体剧烈颤抖,脸色涨红。
他的战袍,亦是在山风之中,猎猎吹鼓。
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身影竟然显得有几分佝偻。
旁边,亲卫连忙扶住了他,劝道:“大元帅,范军败势已定,有屈勇和李驭两位将军主持追击事宜,可以放心无忧,此地风大,还是先回帅帐,先歇息吧。”
“唉,老了,身子骨不行了。”
卫忠全摇头,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当年,哪怕是冰天雪地里,他也能够听着膀子,带兵行军大仗,身先士卒,策马飞扬。
哪像现在,骑马已经不行了,到前线指挥战事,只能够乘坐战车,这晚风稍微急一点,身体竟然有些吃不消。
老了
卫忠全感慨,六大军团中,就数他的威望最高,但是同样年纪也最大。
其实,另外的五大军团的大元帅的年纪,放在当今天下各国的军队统帅中比较,都还是一般般,处在正常水平。
但是,卫忠全就稍稍有些高了。
再加上,这些年东征西讨,战事频繁紧密,身子骨总是留下了一些暗疾的,年轻的时候不觉得,现在老了,就都找上了门。
“听说,司马宏那老小子,前些日子病倒了”
忽然,卫忠全多了一句嘴,询问起来。
亲卫答道:“军报上是这样,听说陛下派出了医药部最好的大夫,去前线给司马大元帅诊治,想必没什么大碍。”
“也是,司马宏那老小子就是常年在外,不注意自己的身体,比本帅小了十几岁,却先病倒了,真是活该。不过,既然医药部最好的大夫都去了,只要不是什么死人的绝症,都还有得治。”
嘴上打趣,卫忠全苦笑着摇摇头,他与司马宏的私交不错,这些年来对方是什么生活习惯,他是一清二楚,当然也明白病倒的病因是什么。
无外乎积劳成疾,平时不注意饮食,长久把身体累垮了之类的。
听说医药部最好的大夫去了前线,他便放心了不少。
毕竟,那是医药部呀
整个天下,唯一的医药部
想当初,陛下设立十二部的时候,医药部在大家看来,可以说是最鸡肋的,朝中大臣都不明白,皇宫中有太医院,
===分节阅读 276
而明间也有各处大大小小的医馆,必要还要弄出个医药部干什么
最初的那些年,医药部确实也很低调,大大小小的朝会中,几乎将其遗忘。
但是最近这些年,医药部的名头慢慢的响亮起来。
最明显的,就是前些年王畿之地爆发了一场瘟疫,蔓延至了好些县城,还殃及到了魏国和阮国,死的人上万,眼看着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就连各国太医院,都束手无策。
最后,还是苍国的医药部,直接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配了所谓的凉茶之类的东西,然后给治好了。
又有一次,前线一位万人将在一次大战中,被敌军一刀捅破了肚子,当着一大群的人面,那位医药部培训出来的军医,将肠子塞回了那万人将的肚子里,然后用阵线缝合
之后,有心之人注意到,这些年来医药部确实出过不少理论,培育出了大批的大夫,民间小孩子的夭折概率,降低了不少,往常一些疑难杂症,都被医药部慢慢攻克,变得可以治疗。
这些年,很多国家的王公贵族生病,都是特意赶到苍国,然后才治疗痊愈的。
现如今,朝廷中已经没人看轻医药部,自然也就承认了它十二部之一的地位,治病之类的事,更是近乎迷信一般的相信。
“大元帅,风大天冷,早些回去吧。”
旁边,亲卫再次提醒。
卫忠全点点头,没有拒绝亲卫的安排。
确实,此战范军大败,要想翻盘,除非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屈勇和李驭已经率领本部人马前去追击了,他留在此地,似乎也没什么必要了。
主帅直属的军队其实并不多,也就一万人的样子,范军兵败如山倒,屈勇和李驭手下的军队,已经完全足够,于是卫忠全便下令,直属的一万余军队,一起返回营帐。
事实上,追击范军,远比卫忠全想象得更为顺利。
由于追击在前的是叛军,所以杀了一阵后,也就没有太为难那些不断投降的军队。
于是,就变成了叛军数量越来越多,大家一起追击张寿灵的游戏。
最终,张寿灵率领的大军,仅剩了一万人不到。
面对紧咬不放的叛军和青龙军,张寿灵大军狼狈不堪。
或许张寿灵做梦都没想到,他竟然会被身边的亲信叛变,一刀击杀,被剁下了头颅,当成投名状,送给青龙军投诚。
一些死忠张寿灵的将军和亲卫,也被乱刀砍死,斩下首级。
至此,被青龙军团造成了极大困扰的范军,彻底被消灭。
范国失去了张寿灵这等老将帅才,也再派不出能挽大厦将倾的人,来抵御青龙军。
大军开拔,一路杀到了范城。
沿途各地,世族乡绅,无不投降献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倒是有一些忠义之辈,率领家丁和乡勇抵抗。
只不过,范国内因为纸钞一事早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偌大的一个国家风雨飘摇,所以这些抵抗并没坚持多久,便在内部瓦解了。
大势之下,所谓忠义之辈,不过是个人力量,如何能与滚滚钢铁器甲对抗
时事不许,人力有穷尽。
五月二十八日,范国皇帝范增,被城内的叛军和几个世家逼宫,同意投降,并颁布了终战诏书,请求苍国宽恕。
平心而论,卫忠全听到这个消息时,是十分不乐意的。
这都马上要攻破范城,可以灭了整个范国,屠刀高高举起,一把火足矣让范国特权上层阶级全部消失,一了百了。
但是没想到,范国君臣如此没骨气,竟然这么不经打。
现在倒好,按照投降的程序来的话,青龙军就要徐徐接管军队,还要上奏朝廷,等待皇帝陛下的批示。
严重拖慢了战争节奏。
3
第569章 谋划
二合一,四千字大章
战争节奏,这一点在卫忠全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本身,不惜代价,高强度的攻打范国,就是为了赢得战争节奏,为整个苍国的胜利,多出一份力。
真等一整套程序下来,拖慢了节奏,也就违背他的初衷了。
左思右虑,卫忠全还是决定,不理会范国皇帝的投降,继续接收其他的城池。
当然,为了防止范国皇帝有太强烈的抵抗,卫忠全仍然让范国皇帝的降书呈递,给他一番希望。
对此,范国皇帝范增只能苦笑无奈。
因为,当务之急,范国已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格。
要知道,所谓的统治无外乎三个方面。
其一,是钱财权利。
其二,是军事武力。
其三,是律法。
纸钞崩溃,朝廷等于是失去了财政大权,军队又折损殆尽,乱世之中,人人自顾不暇,哪里还管什么律法
所以,范国朝廷也差不多算是崩溃了。
五月底,卫忠全调集了十万大军,从范国进军,北击莽国。
顿时,莽国也陷入了东南两线作战。
不过,青龙军团并没有急躁地进攻,因为大军开进了范国之后,也远离苍楚大运河,后勤方面难以补充,自然是要先稳定后勤才是。
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之前苍国君臣是怎样的焦头烂额。
因为,纸钞临近崩溃,很多百姓都不愿意以一比一的方式,售卖货物。
原来卖一块钱的东西,现在要两块钱才能买到。
事实上,货币并没有减少多少,但是货物的价钱却上涨了一大波,究其原因还是百姓的一个避险心理在作祟,大家都不想拿自己手里的东西再卖出去,尤其是粮食之类的。
卫忠全也没办法,所以只能是下令从楚地调集粮食过来,范国内只是小规模的征收粮草,作为一个补充。
战线太长了。
范国战败投降的消息,引起了天下一大震动。
而且这个震动,丝毫不亚于当初红衣大炮的问世。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阮、魏、晋三国在充当攻打苍国的主力,南边的范国和莽国,一直与青龙军团对峙,各国都下意识的默认,南边一直保持着平衡,关键的决胜局在北边,还是需要阮、魏、晋做一个主导的。
苍国对晋国和康国宣战后,这种思想就更甚了。
可万万没想到,苍国通过操作纸钞,让各国陷入混乱,范国遭受重击,莽国自顾不暇,青龙军团趁机大举进攻,拿下了范国。
大家发现,本来说好的六国攻伐苍国,但是打着打着,云国被灭了,现在范国又被灭,六国之中仅仅剩下四国
这说明什么
大礼王朝的江山,已经有了一半都被苍国拿下
诸国的胜算,是越来越小了。
心焦,是诸国君主最普遍的心理,阮采蕊更是焦头烂额,作为最强的国家,国内虽然也挺乱,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平息,已经能够把握住了。
但是,其余的几个国家呢
唇亡齿寒。
她最担忧的,是莽国能不能撑住。
于是,在得知了青龙军团挥军北上,剑指莽国的第一时间,她便派兵前往莽国增援,力求在阮、魏、晋三国的战斗结果出来之前,让南边不发生什么战乱。
六月,青龙军团挥兵攻莽,分五个关口,对莽国南境的一系列阵线,进行了猛攻。
同一时间,归义军团对秦堪率领的晋军,也展开了进攻。
康国境内,烽烟再起。
与此同时,苍国朝廷也再次调派了二十万府兵,开进康国境内,与秦堪的三十万晋军,分庭抗礼。
有了二十万府兵的相助,归义军也是如鱼得水。
形势逆转
也到了此时,阮魏晋三国才真正醒悟过来,苍国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声东击西
一方面,苍国的白虎、朱雀、玄武、麒麟四大军团,竭力与三队周旋,似战未战。
一方面,却在范莽两国,与康国战场上持续发力。
战略意图十分明显,这是要先解决掉弱小,然后再腾出手来,解决阮魏晋三国。
也不怪三国会这么想,因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苍国就是这么做的。
实际上,苍国一开始还真没有这个意思。
只不过,局势发展到了这一步,顺水推舟而行罢了。
到了六月中旬,归义军与二十万府兵相互配合呼应,陆陆续续以兵力优势,破除秦堪的连保之法,吞占了大半个康国。
阮魏晋三国,终于感觉到了危机。
在晋国的主持下,三国皇帝在鹏城相见,歃血为盟,凡是粮草后勤等一应事宜,皆进退为一,不分彼此。
这便昭示着,三国结成的联盟,比当初的伐晋联盟更为紧密。
三方的共同目标,只是对抗苍国而已。
只要能够赢得战争,所谓的损失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三国相互依存,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你损失得多一些,我损失得少一些。
主要输掉了战争,便输掉了一切。
其中的厉害,三国皇帝都不是极尽昏庸之辈,这般浅显的道理还是能够想清楚的。
六月底,三国的军队频频调动,各大主力军团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进攻态势十分明显。
关键时刻,归义军团大将军杜边,接到了杨沐亲笔书信。
这一次,他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康国。
杜边一接到皇帝密信,立即下令轻装飞骑进军。
两月之间,杜边在康国内,已经琢磨出了一套针对秦堪连保战策略的办法,与二十万府兵配合相当好。
基于康国北部地势与长途奔袭的需要,他便以轻骑为先锋军,将大军分为两大营,第一大营为主战骑兵,共计三万,第二大营为战运兼具的辎重步兵营,暂定为二十万。
这种办法,一是解决了主战骑兵的轻装战力,一则是解决了先锋军的后援问题。
第一大营主战,由杜边亲自统率,三万骑兵的着装,全部换作了皮制甲胄,弓箭全部换作单兵臂张弩或传统臂张弓,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