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大明- 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儿并不是聚仁楼,而是城内的另一处酒楼。在林烈的几番相请之下,孔五公子才答应他赴会。可是眼前这一幕,显然还是让他略感意外:“林兄,咱们是不是找错屋子了?”
    没等林烈开口,里面的陆缜已说话了:“孔公子你并未找错,还请先进来说话。”
    在看了身边林烈一眼后,孔承广才似乎是明白了些什么,叹了口气,走进了屋来:“看来真正想见在下的,是你们了。不知尊驾是?你们应该不是我曲阜的本地人吧?”
    “孔公子好眼力,在下几个确实是从别处而来,如今暂时留宿在县衙之中。”陆缜说着,已经为几人满上了一杯水酒。
    本来脸色还算正常的孔承广听闻这话之后,身子陡然就是一震,面露惊愕的表情:“你们是巡抚大人派来的?是想要拿我问话么?我在孔家可没什么实权,什么都不知道哇……”
    “孔公子,当着明人就别说暗话了。你能一下就看出我们的来历,又怎能说对此事一无所知呢?”陆缜嘿地一笑:“有时候装傻是精明,可有时候装傻就让人觉着是真傻了。”
    一句话,就让孔承广整个人都僵住了。半晌之后,这个之前看上去有些唯唯诺诺的青年的面貌就是一变,目光也变得犀利起来:“阁下还真是目光如炬哪,不知你是巡抚大人身边的什么人?”
    “本官陆缜,你说我是什么人?”正如他之前所说的,当了明人就不说暗话了,直接就把身份给亮了出来。
    而这一回,孔承广再没有如之前般露出吃惊的表情来,只是仔细看了陆缜两眼才道:“陆大人果然名不虚传,盛名之下无虚士哪。怪不得这些年来能有如此大的名头,还能以如此年纪当上我山东的一省巡抚。”
    听着这话,陆缜也不见半点得意的表情,待其说完才回道:“不过是运气好而已。而且我相信,要是孔公子你在这位置上,做的不会比本官要差。”
    “大人谬赞了。在下不过是个被族人轻鄙的庶出,不,是贱婢所生,无足轻重之人,实在不敢与大人相提并论。”孔承广谦虚地道了这么一句。不过在他轻贱地表述自己身份时,陆缜还是从其眼中看出了一丝压抑着的怨毒与怒火。
    “那是他们有眼无珠,看不出孔公子的志向与能力罢了。但本官却一眼就可看出你绝非池中之物,只要找到机会,必能有一番大作为。”说着,在对方又要谦虚的时候一摆手:“别的或许本官知道的不够真切,但孔公子能有如此隐忍,就足以让人心生敬佩了。”
    这话一说,让孔承广再度动容:“大人果然知我……”
    “生为孔门子弟,是孔公子之幸,也是你的不幸哪。”陆缜轻轻摇头,似是感慨地说道:“幸的是,你这一生都不用为衣食生计发愁,哪怕为族人所轻贱,一辈子也能富足无忧。可这不幸的,却是你身为孔家庶子,纵有再打的抱负,如今看着也是难有所作为的。而且明明论才干,论眼界你都要远超族中所有人,可偏偏却什么都做不了,其中痛苦,怕是比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更甚吧?”
    只几句话,就把孔承广的这点心思彻底给揭了出来,这让他呆呆地沉默半晌,都没能从那震惊之中回过神来。
    他实在没想到,一个才刚第一次见面之人就能把自己的心思彻底看透,就仿佛几十年来他都在自己身边看着一般。这种被人看穿一切,如被扒光了的感觉,实在让他对陆缜生出了几分畏惧之意来。
    而在看到他这副略带惊慌的模样后,陆缜便知道自己的猜测果然不错了。
    其实在林烈把自己与孔承广的交往说出后,他就对这位孔家五公子生出了一些猜疑来,觉着他是故意跟林烈说这些话的,因为他已对林烈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不然就不好解释他一个孔门子弟为何会自降身份地去和一个酒楼的伙计结交。哪怕他在家中再不得认可,以他孔家子弟的身份,在曲阜,在兖州也是可以找到不少跟随吹捧之人的。
    而且,他说给林烈所知的还都是极要紧的消息,甚至可算是孔家内的机密之事。以他一个不受人待见,完全进不得决策层的庶子,是不可能轻易知道这些事情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一直都在暗中偷听监视家中重要之人的言行。
    如此一来,陆缜就可以断定其很不甘心眼下的处境,并有所图谋了。而他能隐忍这么多年却不为人所查知,也足可见其伪装功夫之高。所以才会有了这么一番似是吹捧的评价,几乎把孔承广给看了个通透。
    在迟疑了有好半晌后,孔承广才苦笑着一拱手:“大人果然明察秋毫,小人实在佩服之至。”被人看破心思,让他的态度更加恭谨,连自称都变了。
    “孔公子不必紧张,本官今日见你自然不是为了对你不利。恰恰相反,本官是想与你合作一场。”陆缜这才把话引入到了正题。
    孔承广又是一声苦笑:“大人这话实在言重了。小人不过是个无权无势又无名的孔家庶子,又拿得出什么来与你合作呢?”
    “孔公子这话就有些妄自菲薄,不提你的才智能力,光是你孔家子弟的身份,有些事情就比我们要方便得多。至少孔家里的那些人,对你是不会有任何防范之心的。”陆缜说着,举杯示意了一下后,喝了一口润润喉咙。
    面色一阵变幻之后,孔承广才道:“大人说笑了,你也说了小人乃是孔家子弟。你既然有意要对我本家不利,我又怎会出卖自家帮你呢?此等不孝之举,别说是我孔家了,就是寻常人家的子弟怕也做不
    出来吧。”
    “寻常人物当然做不出来,但孔公子你却非寻常人物哪。你之抱负,可要远比其他族人要大得多,但因为出身问题,一直难得伸展。你难道会甘心一直如此沉沦下去么?”
    说话间,陆缜身子往前略倾,更近地盯着对方:“在你把一些孔家内部的重要消息透与林兄所知,就已把自己的心思给暴露出来了。你很清楚,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只靠自身是不成的,需要有外部的力量来颠覆孔家现有的一切,而本官就有这个能力,来让你如愿以偿!”
    在这一刻,陆缜的模样看着就像是伊甸园中引诱夏娃吃下果实的毒蛇,就像是引诱人走上犯罪道路的恶魔一般,言语和容色间都充满了诱惑。
    孔承广的身子不禁轻轻地颤抖起来,目光却是低垂着,未敢与陆缜相撞。他实在没想到,这位会把自己的心思看得如此之透,这也让他有些激动了起来。
    二十四年来,他一直都在等着一个机会,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为此,他可以装傻充愣,可以忍受所有人对自己的轻视和鄙夷,只因他相信,总会有那一天的,让那些轻贱自己的族人全部匍匐于自己脚下。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对孔家了解得越深,他的这一想法就越发淡薄。因为他发现,连官府都难以奈何孔家,因为自家头顶上的圣人光环实在太强,官员压根就不敢得罪。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一切,打算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时,陆缜却出现了。而且还如此直白地告诉自己,试图颠覆整个孔家!
    这话对他的冲击自然是极其巨大的,但多年的隐忍也让他变得小心谨慎,哪怕对方是一省巡抚,有些话也得先问清楚了:“陆大人,你当真有成事的把握?你又打算让我做什么?”
    “既然本官敢出现在曲阜,自然有一定的成算。而要是有你在孔家为内应,则成算必然更大。”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孔承广显然还有顾虑,只是默然地坐在那儿,等待着什么。陆缜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又小声地将自己已想好的对策道了出来:“孔公子,你以为如此行事,能不能让孔家陷入少有的被动?”
    听他这么道来,孔承广也略略吃了一惊,但随即又有些试探地道:“大人就不怕我回去就把这一切告诉家人,从而坏了你的全盘大计?”
    陆缜笑了起来:“你不会的。这么做对你的好处实在有限,甚至还可能让人对你生出更强的猜忌来。你是个聪明人,不会干出如此损人损己之事。而且你也明白,这是改变一切的大好机会,错过了,你一辈子都会为此后悔。”
    孔承广面上的肌肉好一阵地跳动,最终伸手,拿起了桌上的酒杯,一口把杯中酒喝了个干净。而看到他这一举动后,陆缜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在此事上,确实有一点需要孔公子你出手相助……”
    (本章完)
    本书来自

第610章 猝然发难(上)
    大明景泰元年,十月初一日。宜,开市,出行;忌,动土。
    对如今天下各地方衙门来说,一月之始的这天都是极忙碌的。早早地,下属官员就得赶往衙门应卯排衙,然后县令大人还得在衙门的申明亭前跟治下百姓宣讲朝廷律令,赏功罚过,完了还会接受百姓的状纸,在大堂之上当众断案。
    最后,这一切都会被写成告示,张贴在县衙前的八字墙上,以及县城各要紧路段与城门处,以作到让满城百姓都知道县衙的决断。而在此期间,不少书吏还得站在这些榜文下方,一遍遍地跟往来的百姓宣读上头的内容,毕竟这时代识字的百姓太少,只贴告示是没什么用处的。
    不过这一切对曲阜县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远而陌生。城里的官吏和百姓已记不得上一次如此大张旗鼓地做这些事情是啥年月的事情了。这曲阜县真正做主的只有孔家,至于县令大人,那不过是个摆设罢了,他哪有权力处理这些一县要务啊?
    可今日,情况却明显有些不同。当户房典吏贾明一如以往般在日上三竿后才姗姗来到县衙时,却发现那八字墙前竟围了不少的百姓,正看着一份新贴的榜文,甚至有些人还在那儿窃窃私语地议论着什么。
    这反常的一幕,也让贾明大感意外,好奇之下,便也凑上去一看究竟。其实他都不用靠得太近费眼神去看那榜文上写的是什么,因为一如规矩,如今榜下也有个书生正中气十足地跟面前的百姓们解释着告示上的内容:“县令大人得知今年所收秋粮之中多有以次充好,将陈粮当作新粮上缴的行为,因此大发雷霆,下令将本年所收之粮全部打回各村,待你们换上新粮,再上交不迟。另外,为防有人从中舞弊,今年这税粮会有衙门中人亲自下去收取,就不必再交给各乡粮长了!”
    听了这话后,百姓们自然大感意外,有些个交了粮的更是叫起了屈来,咱们怎么敢如此糊弄官府呢,明明之前交上的都是新收的粮食,怎么官府就把它认定成了陈粮了?而且,咱们这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一年下来也没什么节余,怎么可能拿往年的陈粮来充新粮呢?
    这些话当然都很在理,不过这些百姓是不可能和官府讲道理的。那书吏见大家叫得急了,才解释道:“知县大人是说有发现这样的弊病,却非说各位就一定做了此等事情。大家要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大可到时去那些粮长那里拿回自己的粮食,再上缴县衙也不迟哪。而且县令大人说了,为了补偿大家时间上的损失,再来缴粮时只消上交原来数目的九成即可。”
    这话一说,不少百姓脸上便有了意动之色。虽然只是减了一成,但按平均每户上缴两三百斤粮食来算,也能省下二三十斤,够好几天的口粮了。虽然这么一来确实挺麻烦也耽搁工夫,可和看得见的好处比起来,浪费这么点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乎,不少百姓在确认这一切无误后,便满怀希望,兴高采烈地回去了。显然他们中的一些在回去后,便会把县衙的这一决定传播开来,让自家周围的邻居都知道,用不了多久,整个县城内外的百姓都会知道县衙有此决定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神色间带着些疑虑与不安,这其中就有贾明。因为身为县衙户房的典吏,他居然完全不知道县令大人竟有如此安排,而这收秋粮一事,可都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哪。
    心里一急,他便不再原地逗留,当即快步就进了衙门,然后直奔向了二堂,县令大人的公房跟前。因为心里感到有些恼火与急切,虽然房门是关着的,他也没有细想,猛一伸手,就将之推开,口中则说道:“大人,外头告示上所写之事可是真的么?”
    直到话出口,他才为之一愣。因为他赫然发现房内竟坐了好几个官员,除了知县之外,还有县丞和主簿也坐在下首处,另外还有个年轻人更大剌剌地坐在几位官员的上头。
    贾明这突然的推门,自然就惊动了那四人,八只眼睛齐刷刷地往他这儿看来,尤其是那年轻人的目光,更是如两道寒冰般射来,刺得他身子一僵,动作也彻底顿住了。
    “邱县令,你们这县衙也忒没规矩了些,一个小吏居然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