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谋无双-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的眼里只有侯爵之位,条件是,攻进王宫,俘虏魏王假。
  当几百秦军攻到门外,没费多大力气解决了门外的守卫,发现大门紧闭时,他们早有准备,纷纷从怀里掏出绳索,快速连接起来,拴上挠钩,向宫墙上抛去。
  几十个秦锐卒,攀援而上,冒着弓矢,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墙内的卫士,打开了宫门。
  门外的秦军,蜂拥而入,后面,仍有源源不断的秦兵,飞快地赶来,加入到争夺侯爵位置的大军,冲进王宫里,砍人头、打劫。
  王宫内廷前,上百名禁卫军,持戈戟列阵,与冲进来的秦兵,展开了殊死的拼杀。双方纷纷有人倒下,但后续的秦兵继续涌入,有的试图进行包抄,从侧面攻入,禁卫军校尉及时分兵阻挡。
  事后看,多亏了这群禁卫军拼死抵抗,争取了时间。
  虽如此,魏宫中的禁卫军士卒,越来越少,眼看着只剩几十人了,面对秦锐卒数百人的围攻,明显力不从心,攻破宫门,只是时间问题了。
  魏王假,此时在宫中,接到秦军已经攻入宫内的消息,不顾众人的劝阻,拿起一把宝剑,挺身向内廷大门走来,边走边骂道:“该死的公孙敖,让你守城,守到哪去了。”
  要说秦锐士的冲击力真不是盖的,任凭禁卫军的戈戟如何挥舞,但仍然挡不住玩命的秦锐士,冲在王宫门前的几十个秦锐士,已经可以看到大门上金光闪闪的门钮了。
  众锐士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砍倒眼前这几十名禁卫军,王宫里的一切,就是我们的了。


第一二六章 护驾有功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耳听得身后一阵排山倒海般的喊杀声。从宫门外,一直传到内廷门前。
  只听见一阵刀剑的碰撞声,接着就是不绝于耳的惨叫声、闷哼声,冲在王宫前面的秦锐士不得不回过头来。
  眼前,数百支弯刀在阳光下闪着逼人的寒光,一群魏军突击队,像暴怒的狮群,在身后肆虐开来。
  秦将急忙分出一部分兵卒阻挡。
  可他们的阔刃短剑,哪里是环首弯刀的对手,刀剑相撞,很多秦军来不及做第二个动作,就被弯刀抹了脖子。
  这是周印开发出来的“弯刀抹脖术。”
  环首弯刀比秦卒的阔刃短剑要长,刀背厚,刃长而锋利。按照平日里的训练,若与秦军短剑相遇时,基本就三招,
  第一招劈,势大力沉,铁质弯刀,大概率将秦军的青铜剑砍豁或砍断;第二招格刺,砍不到就将对手的剑格开直刺;第三招抹,若刺不中则上前一步,顺势在对手脖子上一抹,完事。
  口诀:一劈头、二格刺、三抹脖。
  弯刀突击队这三招把式,还真管用,只见秦军纷纷倒地。
  不到一刻钟时间,数百名秦锐士,已经成了周印突击队的刀下鬼。
  秦千人将见大势已去,只好组织起一部分秦兵抵抗弯刀,剩下的秦兵拼力攻击禁卫军,试图对王宫内廷发起最后的攻击,冲开大门,俘虏魏王,挽救自己的命运。
  但为时已晚。
  王宫前的禁卫军,见后面援军杀到,这几十人勇气顿生,拼死抗住最后的冲击。
  当这最后上百名秦锐士,随着秦千人将,倒在周印突击队弯刀下的时候,魏王宫内廷门前,一片狼藉。
  秦魏两国的士卒,横七竖八地倒在从外宫门到内廷之间的路上,那些仍在不断流出或已凝固血液的尸体,散发出来的血腥气味,令人禁不住作呕。
  周印粗略扫了一眼剩下的突击队员,大家都满身血污,人数仅剩三百余。
  他正要向宫门前迈步,只听面前仅剩十几人的禁军校尉厉声喝道:“王宫禁地,不准靠前。”
  周印停了下来。
  禁军校尉再次厉声喝问:“来者何人?”
  周印拱手道:“大梁护军都尉周印。”
  话音未落,只听得身后宫门外,喊声四起,门外又杀来成千的兵马。
  周印大吃一惊,转过身来,带领仅存的突击队员,准备挥刀应敌。
  周印听到由远至近的喊杀声,心想:
  管他来多少呢,已经杀了这么多,再杀都是赚的,反正只要我周印活着,哪怕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秦军踏进王宫半步。
  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周印将弯刀举过头顶,向前一挥,喊了一句:“士卒们,跟我。。。。。。”
  周印的“杀”字还没出口,眼前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周印定睛一看,人群中,当先一人,正是随军司马陈平。
  身后是他从东城调过来的千名弯刀突击队,跟在他身边的,是两个闾长,都是周印的手下。
  周印举着弯刀的手,停在了半空中,又无力的放了下来。
  他心里终于舒了一口气,刚才鼓起的力气,瞬间也卸掉了一大半。
  陈平带着突击队跑到宫门前,看着周围几乎无处下脚的尸首,气喘吁吁地说道:
  “还好,周、周都尉,你、你们到底还、还是堵住了秦兵。”
  两个闾长围在周印身边,上下左右打量着他,问道:“都尉可是无恙?”
  周印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汗和血混合在一起的液体道:“没事,毛都没碰倒。”
  这时,只听宫内有人高喊:“外边何人喧哗?”
  周印看看陈平,那意思:你来回答。
  陈平连忙高喊:“王前司马陈平和大梁护军都尉周印,率兵前来勤王护驾。”
  话音落地,整个王宫前,顿时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吱吱呀呀的门轴响声。
  宫门缓缓打开,魏王假,手持宝剑,巍然屹立在门前。
  只听魏王假大声喝道:“陈平、周印,你二人是来劫驾还是护驾?”
  众人一见是魏王,陈平、周印带头,齐齐跪在地上。
  陈平大声回道:“司马陈平和护军都尉周印,特来保驾。”
  魏王继续喝道:“既是保驾,秦兵已灭,为何群兵不退?”
  陈平恍然大悟,连忙道:“臣等这就告退。”
  随后示意周印,赶紧下令撤兵。
  周印也恍然道:“该死,这事忘了,犯了惊驾之罪,可非同小可。”
  二人连忙退步起身,周印对着众士卒道:
  “全体听令,起立,向后转,跑步退出王宫。”
  众士卒高声道:“喏。”
  于是,众士卒,齐齐起身,转身,向宫外跑步出去。
  陈平和周印,回转身,向魏王施礼告退。
  魏王假道:“二位慢着,请留步。”
  陈平和周印停下了脚步,拱手侍立,等待魏王发话。
  正在此时,宫门外又是一阵喧哗。
  宫城侍者进来报:“宫外又来了许多人马,都是城内守军,说是来勤王护驾。”
  陈平和周印相视一笑,心说:现在才到,黄花菜都凉了。
  只听魏王发话道:“本王好好的,让他们都回去吧。”
  “喏。”侍者转身出去了,来到宫门外,大声喝道:
  “魏王有令:‘魏王身体无恙,尔等守城要紧,各就各位去吧。’”
  不一会儿,侍者又进来报:“禀陛下,丞相和大将军到了宫外,请求觐见。”
  魏王道:“宣进来吧。”
  不一会儿,丞相尉陉和大将军公孙敖,急急忙忙走了进来。
  丞相尉陉见满宫内躺满了尸体,不禁手捂着鼻子,快步走向宫门。
  两人越过陈平和周印,双双跪倒在魏王面前,齐声道:
  “微臣护驾来迟,罪该万死。”
  魏王道:“起来吧。”
  随后,魏王看着公孙敖道:“多亏了陈司马和周都尉带兵赶来,否则,本王现在已经不在这了。”
  公孙敖一脸茫然,扭头看了看陈平和周印,大概猜出了事情的七七八八,但具体细节仍不清楚,不敢贸然回答,以免漏底,只好顺着魏王的话道:
  “臣护驾来迟,死罪,死罪。”
  魏王道:“大将军就不要自责了,没有你的勤王之兵,本王都为自己准备好这把宝剑了。”
  稍后,又命道:“好了,都进来说话吧。”
  说完,魏王转回宫殿,尉陉和公孙敖赶紧跟了进去,陈平和周印转身刚要走,只听身后侍者喊道:
  “魏王有旨,宣二位进宫说话。”


第一二七章 勤王之争
  两个人转身,随着侍者进到宫内来。
  魏王假已经端坐在王位上,尉陉、公孙敖左右侍立。
  陈平和周印上前参见后,立在公孙敖的下首。
  魏王假开口道:“公孙大将军,城上守城情况怎样了,你跑到宫里来,那城上战事,谁在督战哪?”
  公孙敖道:“回陛下,臣前来王宫时,城内秦军已多被剿,烟火扑灭,地道也已灌烟封闭,城外秦兵见城内无果,已减弱了攻势,正在退兵。”
  魏王听后,神情略放松下来。
  稍后,方奔主题道:“说说你们勤王的经过吧”
  公孙敖看了看陈平,又看了看周印。
  这个问题,他实在没法回答,这也是他提醒魏王留下二人的原因之一。
  当然,魏王也没想让二人就此退下,毕竟还要论功行赏,这是王者最基本的手段,也是属下们披肝沥胆愿意为之效劳的主要原因。
  见此情况,陈平只好上前。
  而且此刻,也只有他上前,说明此事,才能避免公孙敖的尴尬难堪。
  陈平先施一礼,然后方奏道:“回陛下,日前大将军在战前会议上,对秦兵可能通过地下掘洞进城,早有预判,也进行了周密的布置。”
  说完这句开场白,陈平不用看,也能知道公孙敖脸上定会显示出骄傲的神情来。
  “今天晌午时分,公孙大将军正带着我们在北城督战,突然被从地下涌出的秦兵围困。大将军当下授给属下虎符,派属下紧急赴西门,调了周印的一千突击队,赶赴王宫勤王护驾。”
  “之后又命属下持虎符去东门,调集另外一千突击队。待臣带着东城突击队赶到的时候,周都尉已经带兵将秦兵都给消灭了。”
  听陈平如此说,公孙敖看着陈平,一脸忐忑后的轻松。
  在心里石头落地的同时,公孙敖暗想:好你小子,竟背着我擅改将令,伪诏调动我的突击队,胆子也太大了,这在平时,老子非宰了你不可。
  可是,当下,公孙敖却不敢说破。
  如果魏王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不仅周印之兵,不是你大将军所派,而且,在之前还拒绝了陈平关于加强王宫守卫的建议,这两个罪责加起来,轻则免了大将军的职位,重则这颗项上人头就不保了。
  所以,公孙敖表面上要感激陈平,感激他及时带兵,扑灭了秦兵,救王护驾有功。暗地里,心里已经对陈平恨之入骨。
  他恨陈平未经他允许,用他的虎符假诏调兵;
  他还恨陈平屡次当众卖弄智谋,显得技高一筹;
  他更恨陈平提出加强王宫守卫建议,自己未予理睬,而恰恰被其言中。(他怎么这么能蒙呢?)
  同时他又怕。他怕万一陈平关于拒绝增加王宫护卫的建议和调兵及时救驾的事实,一旦泄露,会危及到他的大将军位置及身家性命。
  在这种既感激又嫉妒的情绪交织中,又恨又怕的心理作用下,一个罪恶的念头,慢慢袭上公孙敖的心头:
  对,找个机会,把他除掉。
  这件事,只有我们两人知道,除掉了他,世界上就没有人知道了。
  公孙敖正在心里盘算着他的罪恶计划,只听魏王又开口道:
  “周印爱卿,你身为都尉,英勇果敢,真虎将也。此番救驾有功,本王特加封你为偏将军,赏黄金十镒,钱十万。”
  周印领旨谢恩。
  魏王接着道:“大将军公孙敖、随军司马陈平,你二人此次护驾有功,各赏钱十万。”
  待公孙敖和陈平俱领旨谢恩毕,魏王遂将话题转向大梁的防务上来。
  魏王问公孙敖:“大将军,此次秦军攻城,我军为何守得如此狼狈。秦军不仅从地道攻入城内,城墙上,也屡次出现险情。大将军,你告诉寡人,这大梁城到底守得住还是守不住呢?”
  公孙敖神情不免紧张起来,略一沉吟,回答道:
  “启奏陛下,此次秦军攻城,也算是用尽了所有手段,不仅空中抛石车、临车箭屋、火弩硬弓不停的射击;地面上,出动十几万锐卒,动用愤辒、修橹、冲车、云梯攻城;还用了一个月时间,在大梁城四周地下,掘了七八条地道。”
  先烘托秦军的凶猛。
  “秦军此次投入兵力之多,运用手段之广,攻击的力度之大,可算是前所未有的,我军在各个方面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北城、南城都有小股秦军攻上城头,好在我们的预备队及时顶了上去,才把敌军打退了。”
  再说自己的调度指挥应对有方。
  “最令人遗憾,也是最危险的就是地道里的秦军。但由于事前我们早有布置,所以,城根下面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