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谋无双-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汉王见二王都已投降,仍命二人在原地统治,属地不变。
  自此,三秦地方,不到一月,都归了汉王。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汉王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自此,汉王倚据这块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开始与项王逐鹿天下了。
  项王封锁汉王的计策,自此宣告完全失败,项王的分封体系,也开始瓦解。
  随即,汉王命在南郑的萧何,带领后勤机关,前往咸阳。
  此时的关中,由于几经战事,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
  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3个月,已成一片瓦砾。
  萧何进入咸阳后,马上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
  萧何一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同时继续延续汉王的安抚政策,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
  作为丞相,萧何建议汉王,在秦法的基础上,进行删减,颁布实施新法,重新建立汉国的秩序和官府机构,修建城池、宫府。
  同时,为取得民心,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
  为了加强对乡村的控制,让百姓自行推举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各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令,教化民众,同时免去他们的徭役,并在每年的年末赐给他们酒肉。
  这样,由于萧何政务娴熟,精明强干,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汉中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为汉王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征战的需要。
  这一日,汉王正在宫中与韩信等将,商议下一步进军方略,人报,常山王张耳来投。
  汉王一听,大喜道:“赵地发生巨变了,张耳一定遭到陈余的攻击,即是老友来投,快快有请。”
  果然,张耳进来,双方叙过礼后,便将失败的经过详细向汉王道来。
  原来,项羽在分封诸侯时,张耳向来交游很广,很多人都替他美言。项羽平常也听说张耳有才能,于是分割赵国的土地封张耳做常山王,建都信都,并把信都改名为襄国。
  陈馀旧有的宾客中有人劝项羽道:“陈馀、张耳同样对赵国有功,应该考虑分封。”
  但项羽因为陈余没有随从入关,又听说陈余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陈余,把赵歇迁都代县,改封为代王。
  陈余得知后,怒道:“张耳和我功劳相等,张耳封王,只有我封侯,这太不公平。”
  等到田荣在齐地开始造反,并派人来联络陈余,陈余趁势回复田荣道:
  “项羽做为分封的主宰,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给将军们去称王,把原来称王的都迁到坏地方,如今,把赵王迁居代县,这都是胡作非为。”
  “既然如此,我支持您自立为齐王,请您借给我军队,以南皮作为您遮挡防卫的屏障。”
  田荣就派了军队给陈余。
  陈余本来为赵国的大将军,打仗比张耳强,因此,陈余调动所属三个县的军队,加上田荣的部队,进攻常山王张耳。
  张耳哪里是陈余的对手,交手两场,均告失败,最后,只得带着残兵败将逃跑。
  张耳在败逃的路上,对各诸侯之中投奔谁,举棋不定,遂和部下商议道:“汉王虽然和我有老交情,可是项羽的势力强大,又是他分封的我,我想投奔楚国。”
  部下有人会看星宿,劝道:“汉王入关,五星会聚于井宿天区。井宿天区是秦国的分星。先到的,一定功成霸业。即使现在楚国强大,今后一定归属于汉。”
  于是,听了这番劝告,张耳决定奔汉。
  正值此时,汉王回师平定了三秦,已经进了咸阳,张耳就带着剩余的军队,来咸阳晋见汉王。
  汉王与张耳,是多年的老交情了,现在老友落难来投,自然鼎力相帮,安顿张耳部下住下后,和韩信商议进军策略。
  【作者题外话】:为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第348章 项王的两招臭棋
  到了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仅仅分封不到一年的天下,复又大乱。
  田荣并三齐之地,自立为王,又和彭越连手,攻灭了济北王田安。
  田荣遣兵支持陈余,陈馀打败张耳后,收复了赵国的全部土地,把赵歇从代县接回来,又做了赵国的国君。
  赵歇对陈馀感恩戴德,分封陈馀为代王。陈馀因为赵歇软弱,国内局势刚刚稳定,不到封国去,留下来辅佐赵王,而派国相驻守代国。
  与此同时,项羽分封天下时,不放心燕国,借口韩广手下大将臧荼功劳大,立臧荼为燕王,把韩广迁为辽东王。
  韩广对此不服,不肯搬迁,臧荼大怒,哪里还顾及曾经的君臣关系,利用韩广给他的军队,反手攻击韩广。
  韩广不支,被臧荼击败并及杀害,燕及辽东两地皆为臧荼所有。
  同时,南方的赵佗见秦朝已灭,遂自立为南越武王。
  天下乱成如此,项王在做什么呢?
  项王分封完诸侯后,诸侯各前往封国。项王交待完三秦的事情后,也率军归国。
  项王事先派范增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随后,暗令义帝驻地附近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寻机将义帝击杀。
  汉元年十月,英布遣将至郴县,将熊心弑于郴城穷泉旁。郴人怜之,将熊心葬于城邑西南边的后山。
  这不能不说是项王的一大败笔,也是项王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后来被诸侯利用,成为项王失败的诱因之一。
  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前世齐桓公“尊王攘夷”,还是后世魏武帝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华夏统一史上,尊王之举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做为乱世,群雄并起时,大家肩膀头一般高,所有的诸侯都需要一个名义上的领袖,才能劲往一处使,实现改朝换代的目标。
  但现在,项王对天下还没形成强有力的控制,就觉得义帝成了一个十分碍眼的障碍;即使让他做个傀儡,都嫌碍手碍脚,未免对天下形势判断不清,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
  项王贸然杀掉了义帝,无疑置自己于不义的境地,为其他诸侯反对他,提供了极为道义的政治口实,也就此掀起了诸侯混战的序幕。
  所以,项王草率地杀掉义帝,实在是一招奇臭无比的棋。
  随后,项王又下了一步为汉王助攻的臭棋,杀掉韩王。
  此时,齐、赵两地已乱,项羽又听说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
  同在彭城的张良,早已料到这一点,于是,写了一封信蒙蔽项羽,声称:
  “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
  同时,张良还为项王分析齐王田荣和赵国陈余谋叛之事,说“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
  项王思量着,齐、赵两地,幅员广阔,又与楚国紧邻,况且,这两地先乱了起来,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于是决定暂不西顾,先向东再向北,攻击三齐和燕、赵诸地的反抗力量。
  张良的信,从侧面加强了鼓动项王的效果,把项王的注意力成功引向东方,从而给刚取得关中的汉王,赢得了宝贵的休养和整军的时间。
  项王认为张良是个人才,想留住他,为自己所用。
  虽然很多时候项王认为这些谋士给他的建议,更多时候是对他的启发,表面上无可无不可,实际上心里是接受的。
  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智慧,以示高人一等,维持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项王大多时候是有选择地听取并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决策。
  关键一点是,项王不善于表扬和鼓励这些人。即使有好的计策被他采纳,也没有什么奖赏或表彰,这就是使得身边的谋士们,认为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从而失去进言的动力。
  项王对待张良也是如此。
  他既想留住张良,又不愿屈尊去做张良的工作,于是,他有了一个切断张良后路的想法:杀掉韩王。
  既然张良一直想助韩复国,杀掉韩王后,张良无所依靠了,岂不就死心塌地跟着他项王了,何况,举目天下,有谁能比他项王更具实力呢。
  于是,项王在彭城杀死了韩王成,彻底破灭了张良相韩的幻梦。
  但,令项王没想到的是,张良却没有倒向他,而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辗转回到汉王的身边。
  此时的汉王,盼张良如盼甘露,当即封张良为成信侯。
  此后,张良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
  项王杀韩王成此举,客观上帮了汉王的大忙,岂能不是臭棋一招。
  项王杀了韩王成后,听说张良逃跑了,觉得一个谋士,去留无所谓,也就没放在心上。相对于战和谋,项王更喜欢战将。
  随后,项王封原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派其前往阻挡汉王。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十一月,项王北至城阳,田荣引兵会战,被项王击败。
  此时的项王,战斗力确实爆表,诸侯中,没有可以一较高下的敌手。
  田荣逃往平原,项王随后紧追,围住平原城。
  平原民众害怕田荣为其引来屠城之祸,只好把田荣杀死,献于项王,一代齐王就此终结。
  但,项王不肯罢休,除了平原外,恼怒的项王烧毁攻占城池的房屋,将降卒全部坑杀,俘虏其老弱妇女,巡行齐地,以示其威,直至北海,史载:所过之处“多所残灭”。
  齐国人见项王这样残暴,终于又聚在一起反叛,田横趁机收编齐兵数万占领城阳。
  项羽闻讯赶来,围住城阳。
  这座曾经被项王屠戮的城市,这次的抵抗异乎寻常的强烈。全城军民,无论男女老幼,悉数参与,誓与城池共存亡。
  项王终于开始品尝到滥杀的苦果,城阳久攻不下。
  同月,殷王司马卯主动反楚,归附汉王。
  正在城阳攻打田横的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实在是分身乏力,就找来军中的都尉陈平,准备委以重任。
  【作者题外话】:PS:推荐一本军事小说《843858+猎玫》,无穿越,无重生,无系统,没有金手指,作者实地考证战场遗址,真枪实弹不含糊,绝对的硬核。军迷不可不读。PS:推荐一本悬疑小说《855458+鬼娃儿》,是人间精灵,还是所谓的活尸,还是我们的朋友,读后便知。PS:推荐一本玄幻小说《849000+苟道》,修仙还是苟下去,看看本书就知道了。PS:推荐一本武侠仙侠小说《819013+天道令》,天道大陆之下的玄武大陆,一位叫做陆凡的少年,一步步成为不平凡的天道之力,且看他如何成仙。


第349章 陈平四字降殷王
  项王说道:“陈都尉,现在齐地人心未附,田横又顽固地守着眼前的城阳,刚刚接到线报,殷王司马卯归降了汉王,此事当若何?”
  陈平心领其意,当即说道:“大王若有任用,陈平愿替大王走上一遭。”
  项王大喜道:“若能烦劳陈都尉代为攻殷,寡人无忧矣。”
  随即,项王封陈平为信武君,率三千军前往河内攻打司马卯。
  三千军,对于拥有三万殷军的司马卯,仅十分之一的兵力。
  倒不是项王吝啬,不肯给陈平多派军,而是陈平婉拒了项王的两万军数,坚持要求仅三千军即可。
  项王有些吃惊地看着陈平道:
  “三千攻打三万,都尉可曾想过如何敌对?”
  陈平胸有成竹地说道:
  “大王围城阳,日夜攻打,兵力损耗较大,按照‘十而围之’的惯例,这里多一个兵就多一份力,殷王那里,我自有办法收服他。”
  在项王将信将疑的目光中,陈平领着三千军,向殷地的河内进发了。
  这殷王司马卯,原本是赵国著名剑客司马蒯聩的玄孙,大泽乡起义时,投在陈胜军中,后来被派往武信君武臣的手下,担任部将,并率一支军攻占了朝歌。
  巨鹿之战后,司马卯平定河内,屡立战功,并跟随项羽入关。
  在分封诸侯时,项羽分魏国土地为西魏、殷两国,封司马卯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
  但司马卯对项王的忠诚是有限度的,也是短暂的。
  在听说项王弑杀了义帝,汉王攻取了三秦之地后,司马卯知道,汉王一旦东出,自己的地盘必然首当其冲。
  正在殷王犹豫是为楚王当挡箭牌,还是归附汉王的时候,汉王的使臣到了。
  汉王就是这样,在准备攻打前,一定要先礼后兵。
  这次派来的使臣,是汉初最著名的说客,郦食其。
  在郦食其的三寸不烂之舌下,殷王也确实没有更多的选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