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风云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记人物风云谱-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惠文君无奈,众意难违,只好称王,惠文君称王后大秦纪元由惠文君14年,改为后元元年。秦惠文君谥号秦惠王。

    秦惠王称王后,积极东进,却遇到了魏国的强大阻力。这魏惠王由于在秦、齐等国夹击中不断惨败,于前334年不得不采用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的建议,率韩国等小国国君赴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朝见齐威正,同时齐威王亦承认魏惠王的王号。魏、齐接近,使齐停止了进攻,但秦国以魏为“腹心疾”,还是不断攻魏。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之下,魏国节节败退,逐渐献出了河西和上郡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抗击秦国,前325年,魏惠王又和韩威侯相会于巫沙,并尊韩威侯为王(即韩宜惠王),同年,他又与韩宣惠王并带太子入朝于赵。次年,魏惠王又和齐威王相会于甄(今山东鄄城县北)。

    为对抗魏惠王的合纵政策,秦惠文王二年(前323),张仪赴啮(niè,聂)桑,与齐国和楚国的大臣在会盟,以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

    提到这合纵、连横政策,这其中还有两个人的恩怨。这两个人就是张仪和公孙衍。

    此二人才能不相上下,而政见各异。张仪主张连横而公孙衍(此人就是前面所说的犀首)主张合纵。所谓的连横就是联合几家强国,一致对外。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边倒的政策。就如现在的美、日、英、澳大利亚等国家。美国是老大自不必说,其他各国不需要有自己的国际政策,只是跟着美国走就是了。此举的好处是,轻松,不用动脑子,只是跟着别人走就是了,跟着一个强者,自己也成了强者了不是?坏处是,会逐渐失去自己的主体性,容易使别国忽视自己。这公孙衍主张合纵,就是联合诸家小国之力来共同对抗大国的欺辱。有一点像现在的东盟。自己的国家小了,我就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联合起来也就会受到大国的重视。中国在发展阶段,数次利用小国之力,挫败强大的美国或欧盟就是用的此计。

    当然,这连横和合纵都是有局限的。连横需要自己的国家足够强大,自己的国家强大了,才能连横其他国家,使其他的国家跟着自己的脚步走――这一点是很符合当时秦国的地位的。而合纵则需要几个都不是很强大的国家组成一个联盟,来共同对抗一个或几个大国,这就需要在联合的时候得有所放弃,放弃一些主权和利益,通过放弃达到和谐,从而保护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秦惠王可不想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因为,秦国在当时经过献公、孝公和秦惠文王的改革已经由一个积贫积弱的边陲国家脱胎换骨,变为一个超级大国,其国际地位和现在的中国有些类似。他需要的是以自己的实力主导其他国家的意志,从而实现自己更大的利益,而不是放弃某些利益!

    所以张仪的观点越来越得到秦惠文王的重视,而公孙衍的意见却越来越不被认可。随着秦惠文王对二人的态度的变化,逐渐地影响了二人的地位。秦惠文君十年,惠文君封张仪为秦相,官居一品,统帅百官,官位在公孙衍之上,公孙衍暗恨张仪。于是多次馋毁张仪,惠文王多方回护张仪,遂对惠文王也有了成见。

    不知二人争斗,结果如何,请听下回接着说。
………………………………

第一百二十回 合纵连横乱…

    书接上回,且说这公孙衍自张仪担任相国后,对张仪怀恨在心,试图安海张仪。经过多方筹划,终于找到了机会。

    这张仪为相后,主张联合魏国,积极东进。联合之前,必先打压,进三退一,即打又拉,恩威并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于是便有了伐蒲阳、诈上郡一系列故事。魏国失去黄河天险,整个魏国门户大开,不得不节节败退。这时,张仪才建议秦惠王把焦城、曲沃归还给魏国以收买魏惠王之心。焦城、曲沃本属于魏国,今失而复得,魏惠王自是大喜过望,感激零涕。张仪这才出使魏国,道出连横魏国,谋取中原之意,并许给魏惠王,取得的土地由秦魏二家平分。魏惠王连忙点头不迭。

    张仪走后,公孙衍来到魏国,面见魏惠王对魏惠王道:“张仪的连横之计,实际上是把魏国作为秦国的枪头来使,来日一旦秦国并吞中原,魏国还有必要存在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您不会不知道吧!”魏惠王听罢大惧,遂改变了联秦东进的主意。

    见魏惠王疏远秦国,秦惠文王大怒,决定派兵进攻魏国。张仪禀道:“魏惠王之所以前后反复,是因为魏国还有周旋于地,依臣之见,要想魏国附秦,必须把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撤掉!”

    秦惠文王道:“如何撤掉?”

    张仪附耳道:“需如此如此,臣保证让魏惠王对我大秦国俯首帖耳!”

    这才有了由张仪主持的啮桑之会。啮桑之会后,张仪令人大肆宣传啮桑之会秦、齐、楚结盟的消息。

    魏惠王惶恐不安,连忙派人到秦国向张仪求救。张仪怒斥道:“昔日,我大秦为了和魏国结盟,多次向魏国示好,奈何你家魏王不识抬举!无端疑我,现我家大王怒魏不识抬举,结好齐楚,你反来求我,是何道理?”

    来使跪地相求,道:“我家大王并非不想和秦国结盟,奈何我家大王害怕齐楚报复。你也是知道的,魏国远非昔日可比,如何敢得罪他们?这才有所犹豫,但我家大王对秦国的意见还是非常放在心上的,这一点天日可表绝无虚言!”

    张仪道:“那好,你且先行回去,待我和我家主公禀报此事,再做打算。”

    那魏使回国后,张仪向秦惠文王回禀了此事,对惠文王说道:“魏惠王反复无常,没有定见,我看不如由臣亲自前去监督,也好坚定魏国的意志。(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惠文王道:“那好,你且前去,如不成功,再回秦做相国。”

    张仪谢过惠文王,次日,秦惠文王令张仪出使魏国,主持秦魏结盟之事。

    张仪于秦惠文王三年来到魏国。此时恰逢魏惠王联合齐楚没有结果,而秦和齐楚结盟的消息传得满天飞之时。魏惠王派到秦国的使者,回来禀告:“张仪已向秦惠文王报告,让我等回来等待结果!”惠王不知结果如何,正在烦闷,却听说张仪前来求见,大喜过望。问得清楚张仪全权代表秦国前来主持结盟之事,当即封张仪为魏国相国。令张仪连横秦国,###齐、楚。

    秦、魏结盟的消息震惊诸侯!

    公孙衍见秦魏结盟,眼见张仪的连横愿望得逞,连忙找到韩国,取得韩王信任,对韩王说道:“秦国野心甚大,有问鼎中原之志,多年以来之所以未能东进,是因为有魏国挡着。如今秦、魏结盟,必会东进。秦魏东进,韩国首当其害!”

    韩王悚然道:“多亏先生教我,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莫不如使计拆散二国,魏国没有秦助,无力攻韩,秦国没有魏扶,有魏挡着,打不到韩国,此乃万全之策!”

    “那么如何才能拆散魏国和秦国呢?”

    “韩国素与齐国交好,可先劝齐国,齐国如同意,由齐劝楚,齐、楚加入则其他国家必会跟随,韩、魏、齐、楚合纵,共抗强秦,则韩国可保。”

    韩王道:“多谢先生指教!”

    韩国于是联合齐国结为合纵。韩齐合纵后,赵国、燕国随后加入。四国合纵后,公孙衍偷偷来到魏国,面见魏惠王。对魏惠王说道:“韩、赵、燕、齐四国已加入合纵,韩、魏本为一家,不如共同加入合纵!”

    魏惠王道:“寡人原有联合四国之意,奈何齐国不与魏国结盟。仅为易于秦国结盟,怎能出尔反尔?”

    公孙衍道:“国家之间只有利益,岂能拘于信义!亲国本乃强国,拉魏国连横只不过是想利用魏国。一旦魏国的利用价值没有了,魏国还能保留么?如魏国和秦国断交,和韩、赵、燕、齐四国结盟,一起攻秦,我保证,成功之时河西之地归魏。”

    魏惠王沉吟半晌,道:“待寡人想一想。”

    公孙衍告辞。

    过了一日,魏惠王召见公孙衍,对公孙衍说道:“先生说的可属实?”

    公孙衍说道:“岂能不属实?这是四国盖章的承诺书。”

    说罢,把四国盖章的承诺书拿给魏惠王。魏惠王看罢大喜。

    魏国和齐韩燕赵五国结盟的消息再次震惊诸侯!

    公元前319年,见魏惠王如此反复无常,张仪气愤不已,被迫离开魏国。

    张仪离开魏国后,过了一年,公孙衍受齐、楚、韩、赵、燕等国的支持,出任魏相。

    出任魏国相国的公孙衍联合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带领匈奴一起进攻秦国。惠文王派庶长疾与合纵联军在修鱼交战,俘虏了韩国将军申差,打败赵国公子渴和韩国太子奂(huàn,换),杀了八万二千人。

    张仪回到秦国,面见惠文王,因多日无功,羞愧不已。惠文王道:“这不怪爱卿,全是这魏惠王反复无常,更是寡人用错了人,没有看出公孙衍的真实面目!”秦惠文王再次任命他做秦国的相国。

    张仪回到秦国后,再次为秦国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

第一百二十一回 离间计

    张仪回秦后,对魏惠王的反复无常气愤不已,认为魏惠王的反复无常都是因为韩国的离间所造成,力主先伐韩国再伐魏国,报韩国合纵五国,###秦国的一箭之仇。大良造司马错上前说道:“相国所言差矣,韩、魏、燕、赵、齐五国合纵虽在修鱼遭到败绩,但还未完全被打垮,此时攻韩,必会使五国再度联合。依臣之见,不如暂不伐韩,先巩固一下我们的后方基地,待我国基础牢固,进可攻,退可守之时,再一举歼灭五国,到的那时即使它再加几国都不是我大秦的对手!”

    秦惠文王问道:“那如何才能巩固我们的后方基地?”

    司马错道:“臣最近接到情报,巴、蜀正在相互攻伐。我们不如进军巴蜀,一举占领巴蜀,巴蜀多山,山高林密,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一旦拥有巴蜀即给我国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空间,也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人力及物资基础,此乃一举多得之计!”

    惠文王道:“爱卿此计甚妙!”

    遂命司马错立即带领十万人马往攻巴蜀。司马错道:“臣遵命,但臣有一事相求,不知大王是否允许?”

    惠文王道:“爱卿有事尽管说,不须拘礼。”

    司马错道:“臣想请相国随同臣一同前往,相国足智多谋定能保此去一举成功。”

    惠文王对张仪道:“那就烦请张爱卿跟随司马将军走上一趟?”

    张仪顿首领旨。

    次日大军点炮出发,司马错为中军元帅,张仪为监军,

    大军行了两各月,来到和巴蜀接壤的新政,大军安营休息,不再继续进发。

    司马错中军帅帐里灯火通明,司马错、张仪和先锋公子?带领一干将领商议军机。

    公子?道:“大军正在进发,为何中途停下?”

    司马错道:“巴蜀多山,路途险峻,我军不可贸然前行,需商量一个万全之策才是。”

    张仪道:“巴蜀正在内战,我军不如先按兵不动,待其疲惫,一举歼灭两国,我军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更好?”

    公子?道:“那不是要等很长时间么?我军远来,如何能够等的?”

    司马错微笑着望着张仪道:“巴蜀二国虽在内战,但并未尽全力,欲使二国力尽,需再给他们加上一把柴才是,此事不如烦劳丞相前去给他们扇上一把风,点上一把火?”

    张仪笑道:“我就知道你叫我跟你前来,是在打我的主意!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要使二国尽力,需势均力敌,如今巴弱蜀强,巴国有所保留,自是不会尽力。需要我们帮助巴国一下才是。”

    司马错道:“感情我们千里迢迢的前来,是在给巴国做好事来了!”

    公子?拍掌说道:“我明白了,相国是说,我们先助巴伐蜀,待蜀国一灭,立即回击巴国,好一举歼灭二国!次真乃好计!”

    张仪来到巴国,面见巴国国王廪(音lin)君。巴国国王廪(音lin)君听说秦国相国来见,不敢怠慢,连忙请入。二人坐定,巴国国王说道:“相国来到敝国所为何事?”

    张仪道:“本相远在秦国,听说蜀国数度欺辱巴国,巴国数次退让,蜀国数度相逼,巴蜀本是同根,为何搞成了这个样子?”

    廪(音lin)君一听此言,激动起来,愤声说道:“谁和他同根?还不如一个外人!蜀国自持强大,欺我弱小,素来傲慢,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