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侯- 第5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八百七十章 狡兔
  次日一早,秦桧忧心忡忡来到御书房,宦官康顺迎上前笑道:“右相国请,官家已等待多时?”
  秦桧又问道:“还有谁在?”
  “几位相公都在,就差秦相公了。”
  秦桧低声问道:“是在讨论金国和谈之事吗?”
  “正是!”
  “官家是什么态度?”
  康顺摇摇头,“官家什么都没有说。”
  拿不到一个准信,秦桧只得走到御书房前,康顺进去通报,片刻出来道:“官家宣相公觐见!”
  秦桧正了正衣冠,快步走了进去,御书房内,果然天子和三名相公都在,天子赵构负手站在墙边,注视着墙上的地图。
  秦桧迅速瞥了一眼,发现天子的目光正在注视四川路,他心中一动,恐怕天子心中对四川路还是念念不忘。
  “微臣参见陛下!”
  “秦相公,你觉得我们可能夺回四川路吗?”赵构无奈地问道。
  “回禀陛下,将来的事情谁都不知道,但只要我们坚持收回四川路的想法,微臣认为,迟早有一天会实现。”
  “迟早?”
  赵构哼了一声,“这个迟是什么时候,早又是什么时候?秦相公什么时候回答朕的问题才能不含糊其词?”
  秦桧苦笑一声道:“回禀陛下,并非臣在含糊其词,实在是臣也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出现,没办法明确回答陛下的提问。”
  赵构摇摇头,“这个问题,朕也问李副相,他告诉朕,可以想办法创造机会,比如四川路守将投靠朝廷,四川路主将是谁,秦相公知道吗?”
  “微臣知道是都统制郑平。”
  赵构冷冷道:“这个郑平又是谁,秦相公清楚吗?”
  “这……”
  秦桧迟疑一下,摇摇头道:“微臣确实没有查过。”
  “刚才徐枢密知事告诉朕,这个郑平居然是郑国舅的三子,朕今天才知道,朕国舅居然还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四川路就在他的手中。”
  秦桧明白了,官家想从郑平身上下手,可能吗?秦桧还真不知道。
  赵构又道:“如果郑平愿意归顺朝廷,朕可以封他为郡王,他父亲也可以封郡王,一家人双郡王,大宋一朝,也只有向国舅有这个待遇,秦相公觉得如何?”
  “微臣觉得可以试一试。”
  “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拿回四川路?”赵构又问道。
  秦桧知道自己不能再含糊其词,必须要拿出一个方案,否则官家对自己的不满会越来越深。
  “微臣觉得,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陈庆出事,他的儿子还小,无法掌控局面,这个时候朝廷就能和对方达成和解,用四川路换取朝廷对陈庆儿子的承认。”
  其他三人立刻明白了,秦桧是想用刺杀的手段。
  “不妥!”
  李光当即反对道:“刺杀这种手段极其卑劣,后果也很严重,如果刺杀成功倒也罢了,如果刺杀失败呢?陈庆也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我们,我们在座四名相公能逃得过吗?别说陈庆不会报复,韦国舅事件秦相公不妨好好了解一下。”
  朱胜非咳嗽一声也道:“陛下,微臣也反对刺客手段,正如李相公所言,它会开启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遗祸无穷。”
  赵构点点头,“秦相公,刺杀之事朕也不同意,以后莫要再提。”
  秦桧急忙分辨道:“陛下,微臣并非是指刺杀,而是指收买陈庆身边大将,由大将发动叛乱。”
  刚说完,秦桧就立刻后悔了,他不该提及此事,会给自己找麻烦。
  果然,赵构沉思片刻道:“这和收买郑平有异曲同工之妙,朕觉得可以可行,秦相公,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
  秦桧就恨不得狠狠给自己一记耳光,果然是把事情交给自己,这种事情让他怎么做?自己为什么要嘴贱啊!
  他不敢回绝,只得硬着头皮道:“微臣遵旨!”
  赵构心情变好了,又对徐先图道:“徐知事和郑国舅比较熟,郑平之事朕就交给你了,如果需要朕出面,朕也可以和郑国舅谈。”
  “微臣遵旨!”
  赵构心中有了一线,一挥手道:“那好,我们再谈一谈金国的谈判,朱相公,你来说!”
  朱胜非躬身道:“完颜昌提出了长期停战协议的方案,有一个条件,就是朝廷要和金国联合进攻川陕,这个条件比较苛刻。”
  “朕先表个态度吧!”
  赵构看了一眼秦桧,缓缓道:“朕同意签署长期停战方案,双方以淮河为界,就此休兵息战,如果需要适当的岁币,朕也可以考虑,但皇兄在陈庆手中,朕绝不愿面对出现两个大宋的局面,也就是说,朕不同意宋金联手进攻川陕。”
  ……
  中午时分,在临安新丰乐楼内的一间雅室内,徐先图宴请了郑统全。
  徐先图当年和郑家关系极好,因为这个缘故,徐先图和郑统全的交情也很不错,可以说,徐先图是郑统全的后台之一。
  徐先图便把天子的意思告诉了郑统全,郑统全眉头皱成一团,收买自己儿子背叛陈庆,怎么可能?
  徐先图给他斟满一杯酒笑道:“这不是我提的方案,实际上李光提出来,官家知道我和国舅关系不错,就把这件事交给我了。”
  郑统全满脸苦涩道:“这件事比较难办,我那个儿子根本就不理睬我,十几年前他就离家出走,跑去太行山加入王彦的八字军,我们都当他死了,后来才知道他还活着,当时陈庆还没有发迹,我想安排郑平进皇宫当侍卫,他根本就不睬,又跟着陈庆跑掉了,我让他背叛陈庆,他怎么可能听我的话?”
  徐先图很了解郑家的情况,他知道郑统全说的是事实,他叹口气道:“我也给官家说过了,国舅不一定能劝服儿子,但官家的意思是,让你试一试,把官家开出的条件告诉郑平,如果郑平答应,把四川路交还朝廷成功,官家承诺封郑平为平阳郡王,神武中军都统制,掌军五万,再封国舅为河间郡王,一家两个郡王,这个恩宠当年郑恩也只是乐平郡王,直追当年的向氏兄弟。”
  郑统全点点头,“我可以写信告诉儿子,也会劝他以朝廷为重,但我要申明,如果我儿坚决不答应,那和我没有关系,天子可不能迁怒于我。”
  徐先图想了想道:“你把信写好,交给我,我再给天子过目,然后我们派人去交给郑平,这件事就和国舅没有关系了,国舅已经尽力!”
  “这个办法不错,我今晚就写一封信劝说儿子。”
  郑统全苦笑一声道:“若不是双郡王的诱惑,我还真不敢答应。”
  徐先图捋须笑了起来,天子说得没错,双郡王的诱惑,一般人还真无法拒绝,尤其郑统全这样的商人,钱是不缺了,他最想要的就是名爵。
  ……
  郑统全赶回府中,立刻写了两封秘信,交给心腹家丁,低声道:“你立刻赶往芜湖,把给郡王的信交给周宽,然后你再赶往成都,把另一封信交给郑平,我估计外面有人会监视我的府宅,你从暗道出去,再走水路,明白了吗?”
  心腹家丁收好信,点点头道:“老爷放心,小人一定办妥!”
  郑统全不愧在商场上打滚一辈子的人,信奉狡兔三窟,早就秘密挖了一条暗道,通往隔壁小院,他知道天子不会相信自己,外面会派人监视,所以这个时候,他绝不能让家丁从正门或者后门出去,若被天子截获那两封信,郑家就完了。
  他随即又洋洋洒洒给儿子写了一封两千字的劝说信,苦口婆心劝说儿子郑平要以大局为重,要效忠朝廷,不要跟随陈庆一条路走到黑,那不会有好结果。
  信中又浓墨重彩提到了朝廷将封他和自己为郡王和高官之事,信尾说,这是郑家百年难遇的机会,让郑平一定要抓住这个光宗耀祖的机会。
  这封信儿子满不满意郑统全不知道,但他知道天子一定满意。


第八百七十一章 波澜
  郑统全在商场上打滚数十年,屡经风浪,各种险恶都遭遇过,但他还是有点想多了,无论是天子赵构,还是其他相国高官都是比较单纯的文人,根本就没有他那样的心机,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派人来监视他,防止他两面三刀,表面一封信,背后一封信。
  赵构完全没有这种防范意识,在他看来,郑统全肯把信先交给自己过目,这就已经是最大的诚意了,自己开出的双王价码,郑家还能拒绝吗?
  “不错!写得很好。”
  赵构看完了郑统全写给儿子的信,他能感受到郑统全在信中那种按耐不住的喜悦和迫切,急切地要求儿子配合朝廷,实现家族百年来的机会。
  “就这样,派人把信交给郑平,另外,朕再赐他一面金牌,‘见牌如面君’,以表示朕的诚意!”
  “陛下明智!”
  徐先图又道:“微臣昨天劝说了郑国舅很久,他唯一的顾虑就是,万一儿子不肯答应,他无法向陛下交代。”
  “儿子会不听父亲的话?”赵构淡淡问道。
  “陛下有所不知,郑国舅这个儿子很叛逆,靖康元年和父亲决裂,离家出走,一走就很多年,音信皆无,他们都以为儿子死了,后来还是微臣通过张浚打听到他儿子下落,才得以联系上,他们父子的关系一直就冷淡,自己在外面娶妻生子也不告诉家人,十几年来就回家过一次,微臣很了解他家的情况。”
  赵构眉头一皱,“郑家父子的关系为何如此糟糕?”
  徐先图苦笑一声道:“陛下也知道,郑国舅并非郑太后亲弟,他是河北有名的大药商,每年都往返于辽东和河北,以采购人参、虎骨等名贵药材,他也由此成为完颜阿骨打的座上贵宾,他儿子郑平很有正义感,宋金交恶后,他儿子要求父亲和女真人断绝往来,但他父亲还要坚持去辽东收药,他们父子爆发激烈争吵,由此决裂,不过正是这次辽东之行,郑国舅救下太后和仪福帝姬。”
  赵构点点头,“爱卿不说,朕还真不知道郑家父子有这么丰富的经历,你告诉郑国舅,让他不用担心,朕知道他已经尽了心,无论结果如何,朕都不会怪罪他,更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有陛下这句话,相信郑国舅一定会尽全力说服儿子。”
  赵构取出一面金牌递给徐先图,“去吧!今天就把信和金牌发出去,朕等着四川的好消息。”
  “微臣告退!”
  徐先图接过信和金牌,缓缓告退了。
  赵构负手走到窗前,目光凝视着远方,原本一夜兴奋,以为四川将归,但徐先图的说辞俨如一盆冷水,将他心中的热情又浇灭了,心中升起了一种不妙之感。
  ……
  陈庆的船只一路回归,顺风航行,时间比去时缩短了很多,船队除了运载士兵外,这次回来还满载了大量的福建团茶,这些团茶运到西北销售,可获利五倍,若运到牧区销售,则可获利十倍。
  这天上午,船队终于抵达了芜湖,芜湖县是长江上的战略要地,从这里可以走溧水进入太湖,比走江南运河缩短了好几天的路程,算是一条捷径。
  芜湖是张俊的地盘,之前驻军约三千人,但宋军的防线北推到淮河一线后,芜湖就成了后方,不再驻军,现在却成了西军的天下,七万大军驻扎在芜湖,等待陈庆的返回。
  一艘艘万石海船陆续靠岸,士兵们纷纷下船前往大营休息,周宽带着几名官员也在码头上迎接陈庆归来。
  陈庆上前微微笑道:“让参军久等了。”
  “呵呵!我以为要等一个多月,没想到殿下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
  “这次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海上安全吧?”周宽又关切地问道。
  “别提了!”
  陈庆苦笑着摇摇头道:“去澎湖路上遭遇风暴,差点小命都丢在海上了,你可以想象,像山一样的海浪砸下来,也是万石海船才支撑住,换成三千石的大船就全完了。”
  “听起来挺吓人的,看来我这个老胳膊老腿,还是在岸上比较好。”
  两人一路说笑,亲兵护卫着众人进了大营,赵璎珞带着十几名女护卫以及侍女去了自己的营帐,陈庆则来到中军大帐。
  他坐下,喝了一口热茶问道:“大军在芜湖驻扎,没什么事情吧!”
  “朝廷那边倒是没有什么事?”
  陈庆听周宽似乎话中有话,便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周宽沉吟一下道:“张俊派人来过。”
  “他怎么说?”
  周宽缓缓道:“态度很奇怪,有点自相矛盾,他一方面希望我们尽快离开芜湖,但似乎又在暗示我们,想在芜湖驻军下去,也不是不可以。”
  “有书面的信件吗?”陈庆又问道。
  “没有,是张俊派来的一名心腹口述。”
  陈庆想了想道:“参事怎么理解张俊的意图?”
  “卑职觉得,张俊恐怕是想和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