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汉可不是燕汉,而是刘宏时期的大汉。王泽从代郡太守迁雁门太守,他便是继任者,并且在这个任上,见证了大汉的四分五裂。
最初是刘虞,同时刘韬那边也的确乱来,他就保持中立。现在是刘备,同样是大汉宗亲,他也可以继续观望。
毕竟老了,自己怎么样无所谓,主要看能帮到儿子多少。按说真的投靠袁绍,那也没什么,只要利益足够的话。
但可以帮助到儿子,还能成全自己的忠义的话,傅睿还是要脸的。
“父亲!”傅允没想到,父亲居然打算投效北汉。
“去告诉朝廷的军队,让他们快点过来接管这边,否则的话,公孙瓒可要过来了。”傅睿随即看向傅巽。
“是!”傅巽闻言,当即告辞离开。父亲的意思很简单,公孙瓒过来的话,那么就算他投降也没用,这边做主的,还是人家公孙瓒。
“回去告诉袁绍,他的父亲,叔父和伯父都是汉臣。他的祖父和曾祖父也都是汉臣。”傅睿看向傅允,“另外,大汉如果真的打到邺城下面,不要逞强,直接投降!”
傅允闻言,已经明白,父亲已经打算把傅家的未来,压在北汉上面。
不管自己多不情愿,傅允也明白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年头士人讲究的是家国天下,家天下里面,又以族长为首,傅睿是族长,所以他能决定傅家的未来。
他身为族人,只能遵守。而继续在晋国当官,只是作为预防万一。
万一北汉运气不好被灭,那么至少傅家还有他这一脉可以延续下去就如同荀氏,荀谌就在晋国任职,甚至袁绍那边都有荀正在那边。
不管最后谁得到天下,颍川荀氏,至少都有一脉可以延续下去。
代郡这边在谋划投降的同时,青州这边,也酝酿着一场剧变。
这一天,臧洪设宴,宴请了驻扎在青州的将军朱灵,这是消息传递到青州的第二天。
“家父老了”酒过三巡,臧洪开始抱怨起来,“从中山太守的任上退了下来,说是打算去晋阳养老,还说自己是汉臣。”
臧洪的父亲就是臧旻,当时是中山太守,与刘韬有过接触。
这次说是自己要过退休生活,其实是劝告臧洪,他也是汉臣,不应该为晋国效力。别说什么忠义不两全,他忠诚的应该是大汉,而不是晋国。
臧洪也无奈,别说忠义不两全,这是要他忠孝义不能三全对吧?得得得,袁绍提拔了他,所以自己为袁绍服务,这是义之所在。可忠孝都在父亲那边,二比一没办法啊!
“朱某也是汉臣”朱灵闻言,已经大概知道臧霸的意思,淡淡一笑说道。
“哦?”臧洪有些诧异的看向朱灵。
“本将阅人很多,没有像大汉陛下这样有能力的,这才是真正的明主!既然已碰上了真的明主,为什么不投奔他呢?”朱灵回道,“而袁绍对外说得再好,也不过是个谋逆之人,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
顿了顿,看向周围,说道:“本将诚心诚意与太守沟通,周围的那些人,就可以撤下去了吧?”
“献丑,献丑”臧洪闻言,讪讪一笑,拍了拍手。
藏在周围的刀斧手,陆续离开。按照暗号,拍手就是解散,但如果是掷杯,那就第一时间杀出去,把朱灵给杀了。
若非有这个安排,臧洪又如何会这样对朱灵说实话?
“所以,你我的想法一致,对吧?”朱灵看向臧洪。
“本官说过,我乃汉臣。”臧洪朝着朱灵笑了笑。
于是在刘韬找到南匈奴的军队时,前线传来了让他不敢置信的消息:代郡太守傅睿,青州刺史臧霸,晋国将军朱灵正式投降大汉
第568章 南匈奴归顺
“吓第二声?”刘韬有些懵,虽然宣布提前投降有优惠,不过还真没想过对方会真的有人投降。好吧,就算真的有,也应该是县令什么的
结果一个太守,一个刺史外加一个将军宣布投降,还没有开始打就把青州给占领。
换个角度来说,袁绍目前就剩下冀州数郡,这场战争很有可能会发展成灭国之战。
“陛下,发了什么事情吗?”于夫罗疑惑的问道。
“没什么”刘韬摇了摇头,把军报交给了他,“前线发回战报,代郡太守,青州刺史和晋国册封的安南将军投降了。”
“如此,外臣恭喜陛下!”于夫罗没有接,也不敢接,只是恭顺的回道。
“本来这次出战,目标只是把冀州和代郡打下来。结果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要发展成为灭国之战了。”刘韬感慨,“对了,之前朕提出的意见,不知道单于有何感想?”
能有什么感想,刚来坐下来寒暄几句,直接就告诉自己,想要彻底收编南奴什么的。
自己要怎么回答?接受收编直接成为匈奴的罪人,可不接受,感觉朝廷也会暴力收复。
比起一个骂名,族人被屠杀殆尽更加难以接受。于夫罗算是想通了,如果南匈奴真的要出一个罪人,那么就让他来背负这个骂名,至少也比族灭好一些。
“臣愿意率领匈奴,彻底归附大汉!”于夫罗回道,其实也没什么心理压力,毕竟南匈奴本来就归附大汉,只是并非完全归附,而是一种从属的关系。
现在只是把这个若即若离的关系,彻底确认下来而已。
“朕之前说过,只要单于答应,那么整个匈奴的政治结构,以及你们的位置,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同时,大汉也会站在你的身后。”刘韬解释道。
要求很简单,首先是控制兵力,并且进行整改,从军队改组成武警;单于庭取消,改为西河郡和上郡太守府,五十年内太守只能是匈奴人担任。
刘韬询问过,郡丞和下面的官吏,是否也要由匈奴人担任的时候,于夫罗表示可以由汉人担任。至少在治政方面,匈奴人没有太多的才能。
匈奴人的地盘上,其实本身也有不少汉人,不少族人体内也有汉人的混血。官吏部分,一些涉及精细,或者数算方面的事情,也基本是汉人担任,匈奴人玩不转这些。
“那就允许一部分进士过去那边,相对的,后续我们会在两郡开设图书馆,学院。匈奴的孩子可以进去学习,同时以后具有参军和参加科举的资格。”刘韬介绍道,“不过以后匈奴主要以汉话和汉字为主,日常可以用匈奴话来对话,可以吧?”
“当然可以,其实不少小孩子,已经不太会说匈奴话。”于夫罗当然没问题。最近这二三十年里面,匈奴的汉化的确有些严重。
主要还是匈奴语言,还没有形成字,这个还是中行说提议的结果。后续的匈奴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于是匈奴至今没有字。
或者说,反而就是没有字的关系,所以没有能真正形成种族的概念。只能说是遵循老人的教导,以及草原本能来活着。
这样的情况放在草原无拘无束还好,可放在西河郡安逸的生活,那么问题就严重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匈奴人的汉化变得越来越严重。
一个野蛮明,在高级明之中长期生活,不可能不受影响。再加上西汉开始,就习惯给胡人找个华夏祖宗,这点刘韬也强调过。
大家都是同宗同源,最多是生活的环境不同,有了不同的生活习惯。
以前匈奴在大草原也就罢了,现在在大汉境内,那还分你我彼此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大家统一起来,成为真正的家人多好啊!
于夫罗本身,其实也是被刘韬的这番说法说服了的确,又不是在大草原上过游牧的生活,眼看不少族人都开始农耕了,同时生活也开始逐渐朝着汉人靠近,冒顿时期的匈奴人野性,早就荡然无存了。
现在再执着于这些,就仿佛是为了尊严为保留的最后的遮羞布。
刘韬要求一国两制,正式收编南匈奴,相当于已经揭开了这遮羞布,把一切暴露出来。
“法律方面,扣除一些根据实际情况,必须修改的部分,其他的继续遵守你们匈奴的传统。你们祭祀的神灵,以及生活习惯保留,但汉人的一些传统节日,只要和你们的信仰不冲突的,希望也能参与进来。”刘韬解释。
“可以!”于夫罗点头,毕竟这些有利于匈奴。
在刘韬的解释下,他也逐渐了解,这所谓一国两制的意思。
若真的能五十年不变,那一切好说。很多政策其实可以让匈奴变得更好,尤其是那种遇到什么灾荒的时候,大汉也会派人前去救援之类的
匈奴人只要遵守法律,那么就能自由出入汉地任何州郡,同时可以参军,可以考科举。或许若干年后,朝堂上,会有一个匈奴血统的宰相。
五十年,两代人,到了自己的孙子或者曾孙那一代,估计已经分不出匈奴人或者汉人。
或许到时候,就如同刘韬所言,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什么鲜卑人,乌桓人,羌人,匈奴人和汉人,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华夏民族。
衣冠之华美谓之华,礼仪之邦谓之夏,华夏民族,可以!
“单于需要和族人商量一下吗?”刘韬询问。
“要和左右贤王商量,这是传统。另外各族族长也要商量,不过可能会有某个部族,对此有些抵触。”于夫罗解释。
“需要帮助说一声,大汉的镇北将军和安西将军,随时可以出兵帮助单于。”刘韬笑道,“不用客气,喀丽儿为朕生了小公主,有你们匈奴人的血统,我们是一家人!”
于夫罗才想起来,刘韬当初取了栾提家的女人,也算是栾提一族的女婿。那么想的话,刘韬的确算是自己人于夫罗心中最后的抵触,也逐渐消散。
不过还是少不得在心里吐槽句:什么叫做出兵帮我,怕我不答应直接打过去了。
吐槽是吐槽,表面上却不得不恭顺的感谢刘韬的好意,同时表示会回去好好劝说族人,不让他们那么想不开。事情到这里,也算是正式告一段落
第569章 代郡争夺战
于夫罗当天就返回西河郡,但依然留下呼厨泉下来统领三千匈奴骑兵。
自从知道有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之后,匈奴自然也要想办法装备,后续训练出来的这三千骑兵,自然也都成为远程可以骑射,近战会用小盾弯刀的匈奴骑射手。
毕竟匈奴已经正式加入大汉,刘韬想说给这三千匈奴兵换装,结果被呼厨泉婉拒。
匈奴骑兵重要的是速度,铁甲会拖累马匹奔跑的速度。而且匈奴骑兵不适应铁甲,给点时间慢慢适应还好,临时临了去适应不习惯的装备,反而容易出问题。
刘韬闻言,也不勉强,带着三千匈奴骑兵和禁卫军,开始出征。至壶关,与黄忠部汇合,开始朝着前线开拔。
“子鸣,沉寂了那么久,心里可有不甘?”刘韬看向文丑,黄忠那边还好,年纪放在那里,整个人也逐渐佛系,好在武艺都能很好的保持。
有时候刘韬也觉得,不想办法激他一下,估计都没有足够的战意。然后就突然明白,为什么诸葛亮用黄忠前,都要先激将。
“末将……的确有些不甘……”文丑很想客套一下,但最后还是坦白了。
和颜良一起过来,本来骑兵还是他来统御,结果因为不擅长骑射,颜良上去,这些年立下不少功劳,结果他却比较平淡。
按照履历也的确升迁,但没有真正的战绩,在军中还是少了一些威望。
“底牌都是留着关键时刻用,安东将军部,便是这次的底牌!”刘韬笑道,“汉升,儁乂和子鸣,这次灭国实战,你们可要好好表现了!”
“遵旨!”三人纷纷回应,心中的战意也逐渐开始升腾起来。
与此同时,代郡和青州陆续归顺大汉朝廷的事情,自然也传到了袁绍和刘备那边。
袁绍在朝堂之上怒斥臧霸和朱灵忘恩负义,是逆贼。然后必须要面对一个严酷的事实,那就是他们已经没有退路,这场战争,很有可能会演变成灭国之战。
“朕要御驾亲征了!”袁绍知道,现在可不是优哉游哉的时候,他必须要倾尽全国之力去面对刘韬,正好,那边听说也是御驾亲征。
专门针对刘韬的袭杀计划,或许可以趁机展开……
“陛下,代郡那边怎么办?”许攸询问,毕竟鲜卑南下,也还需要有个地方可以下来。
“到这一步,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袁绍想了想回道,“联络燕汉那边,希望他们能打开上谷郡的通道,把鲜卑放下来。”
本来还想说,让鲜卑祸害一下代郡,然后才南下。这样打败刘韬之后,说不定还能趁势北上,先把代郡给占领下来。现在这情况,首先还是先顾好刘韬那边再说。
“遵旨!”许攸领旨,然后立刻去安排。
也没问刘备会不会放,代郡都被北汉占了,现在北汉的军队,只怕已经进入代郡驻防。
对于燕汉那边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