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都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的现在,很多人也陆续看到印书赚钱这条路。
他们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出身,通过接受蒙学和进修班来掌握知识。他们不少人,都曾经抄书出售给具店,然后换取生活费。
他们比传统的人,多了一些烟火气,尤其当他们发现,原来知识也能赚钱的时候。
刘韬也没打算怎么管,只需要预防科考相关人员,和外人勾结出售科考内容就好。至于其他的,交给市场自己去发展,他没打算什么都亲力亲为。
至于有人打着有内部消息为名,贩卖瞎编的资料和开办高额学费的补习班,出了问题,那也应该是地方官府负责的范围。
“王昶那小子也参加科举了啊”刘韬翻到了王昶的资料,王昶和王凌两人,是他一直关注的,毕竟是太原王氏下一代里面的领军人物。
比如说王凌,去年入伍,如今安排到西凉那边服役,在马腾麾下听用。没想到今年王昶居然参加了科举,只可惜只有九十八分,倒是过了及格线。
这次科举,大汉治下各州的世家,已经开始坐不住。尤其在知道刘韬,不会再任用其他势力的官员,所有人出仕只能通过科举的时候。
“噗哈哈哈”看到另外两个名字的时候,刘韬却是笑喷了。
吕玲绮和黄舞蝶居然过来参加科考,于是她们两个的考卷,还附带五个考官的请示。
科考并没有限制只能是男性参加,毕竟大家都这样默认的。结果二女便以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为由,参加这次科考。
偏生一个是父亲是安东将军,一个是镇北将军,小吏也不敢招惹,最后就让她们考。
想着说,或许考不合格刷下来就是了。谁知道两人成绩都在一百分以上,而且作完全察觉到了刘韬的意图,果然女生的心思就是细腻。
到了这份上,五个考官出于公正性,不得不把试卷发给刘韬。至于要不要刷下来,估计五人心里是希望刘韬出面的不过这样不好玩!
“本来以为,她们两个会去当兵,谁知道居然科举能有这样的成绩。”刘韬感慨。
应该是黄叙帮忙作了辅导,毕竟一个和黄叙关系不错,另外一个是他姐姐。
“只是黄忠知道,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刘韬笑了笑,黄忠一直想要把一身武艺传授下去,奈何一儿一女,都不是习武的料。
好在,他早早投入自己麾下,安定的那几年,在努力下有了第二个儿子,叫做黄续。只希望是个练武奇才,并且能继承他的武艺吧
“准了,反正朕也没有说过不许女儿家考科举嘛!”刘韬大笑,直接批复下去。
“只是如此一来,以后岂非有大量女子前来参加科考?”在旁边帮忙的简雍询问。
“宪和以前不是都不会在意这种旁枝末节的?”刘韬调侃道。
“也劝一句,毕竟是臣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否则六部,尤其是中书省的各位,知道我没有劝陛下的话,少不得要找我抱怨。”简雍很不正经地回道。
就如同最初他所言,他的性格就这样,就算刘韬登基当了皇帝,他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刘韬也兑现他的承诺,不管简雍怎么样,都宽恕他。说真的,当了皇帝之后,他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能和他吹牛打屁,对他说真话,甚至不顾一切指责他的臣子。
当然,如果是祢衡那种脑子有问题的名士就算了,那种已经超过他容忍范围。
“我就好奇,当女性也开始可以当官,甚至从军的时候,男人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好好努力。”刘韬饶有兴致的说道。
“也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女性也会娶三五个男人。”简雍提醒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谁能说什么?反正按照汉律,除非有身份,否则哪个不是一夫一妻?”刘韬无所谓的回道。
关键不是法律,而是社会舆论。哪怕女性可以出来工作,或许会招赘,但也不可能来个一妻多夫。哪怕是现代,一妻多夫依然属于一种比较另类,而且社会舆论不太好的婚姻。
维持这样的婚姻,法律方面姑且不说,毕竟首先有一个男的,不可能拥有丈夫的身份。
然后就是街坊邻居的职责,很多同性恋爱,也是因为舆论的关系,不得不找个异性结婚。和婚姻对象之间,其实没有任何爱情可言,完全是为了繁衍,以及给父母,以及亲戚,街坊邻居一个交代而结合。
相对来说,男性在外面有女人,反而社会包容度相对要高一些。甚至只要男人社会地位高,而且有很多的钱,连原配甚至都会默认这样的情况。
现代都这样,古代更不必说了,可不说允许女性参加科举,出仕为官就会改变的。
“你是皇帝,你说了算。”简雍闻言,也不再说些什么。反正该说的已经说了,中书省和尚书省那些人,可没办法再说他什么了。
扣除以上三人之后,刘韬继续翻阅试卷,后面逐渐是一百分以上的,最高分甚至达到115分,完全就是学霸级别。
偏偏这个学霸叫做崔林,刘韬没什么印象。倒是他的籍贯是清河郡,刘韬想到的是崔琰那个三国美男,被曹操作为替身的那个。
这个崔林,应该是崔琰的族亲吧?明明是个学霸,为什么会声名不显,真是奇哉怪也!
崔琰记得是在晋国那边出仕,大概分开押注,所以崔林过来自己这里考科举了
按照这个成绩,进士及第看来是没问题了,那对于自己来说,他就是一个人才!
除了崔林之外,还有一群来自襄阳的学子。都是有印象的,比如说崔钧崔州平、石韬石广元和孟建孟公威,都是诸葛亮的好友,也在历史留下过威名。
只是他们三个,在颍川徐庶徐元直这个名字面前,就没那么吸引刘韬的主意了。
第561章 一千留三百
那个徐庶居然都给吸引过来了?刘韬有些诧异,不过又觉得是在预料之中。
连逃到这里来的家丁,自己都能给他们全新的身份。徐庶这个仗义杀人的,自然也能得到宽恕。说起来类似这样的家伙,自己麾下还有两个
关羽&;amp;典韦:o人o
崔钧和石韬,两人官至太守,只是是否还有后续难说,毕竟没什么记载。反而是孟建官至凉州刺史,征东将军,这才是个大牛。
除此之外马氏五常里面的老大和老三过来了,马良和马谡没来。
也不知道是年纪还小,还是说看不上他这个小池塘
“别人都说,徐庶的才能是统兵,而不是出谋划策。”刘韬看了看徐庶的试卷,一个帅才成为一个官,是否搞错了什么?
这让他想到了明末的进士卢象升,身为正经八百的官,居然能征善战。也多亏这点,官序列没有掣肘他太多,算是晚明救星。
奈何官不掣肘,武将那边掣肘,最后绝援助战死,只能说生错了年代。
“也罢,从军和考进士也没什么冲突的嘛!”刘韬耸了耸肩,索性不管。
反正如果徐庶被刷下来,那么自然可以推荐他去从军试试;如果他顺利考中进士,那么一样可以再问问他,有没有兴趣从军。
确认无误,把试卷发回去,让考官们把作题目张贴出去。
“陛下批准她们两个了”拿到试卷,四个考官第一时间,当然看看吕玲绮和黄舞蝶的情况怎么样,结果看到批复顿时有些为难。
别跟我说五个考官,贾诩表示自己默默当个透明人就好至于女性到底能不能当官,他懒得管,陛下既然批复就默认便是。
“以后莫非真的能让女子当官?”荀彧和陈群还好,张杨和王匡有些接受不了。
“你们似乎忘记,最初陛下担任云中太守的时候,是任命皇后担任长史。”荀彧却是记得有过那么一件事情的,“后续安置宫女时候,不少也去了师范学院担任教师。”
按照大汉现在的规矩,师范那边的教师,也是有概率能成为官员的,比如学从事,最终当然是进入礼部任职。
也就是说,其实就算取消二女的考试资格,其实女子当官,也是迟早的事情。
“陛下到底从什么时候算计的?”陈群有些懵,按照这个逻辑,岂非刘韬在担任云中太守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让女子当官?
“或许最初只是无人可用没办法,但后来就难说”荀彧摇了摇头,或许就是当云中太守那段时间,他萌发了让女子为官的念头也说不定。
“那现在就这样了?”张杨看向几人。
“果不然还能怎么样?”几人无奈的回道,真的给黄舞蝶和吕玲绮考上进士,他们这五个考官肯定要背锅,可有什么办法,身为人臣,可不就是替皇帝背锅的么?
开榜日,名单就这样发了出去,没有标注他们的分数,说是考过八十分就能获得秀才的身份,可没说考到前十,或者前三就能提拔为举人的。
所以没必要按照分数排先后,真正的科举和这次考试不同,到时候这次得了满分,到了正式科考的时候被刷了下来,那才是真的颜面无光。
作也是一样,只是把过关的发出来,但顺序都是打乱的,谁分数高没说。不过章放在那里,谁好谁坏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至少在行方面,可以借鉴一下,这种机会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难得,哪怕这次落榜,就冲着看到这个作,也算是赚到了。
“过了过了!”人群之中,两个女声显得非常另类,把考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只见两个穿着劲装的女子,指着榜单,激动的欢呼起来。沿着她们的目光,其他考生看了过去,然后看到了吕雯和黄沁黄舞蝶,这两个明显是女性的名字。
“怎么会有女性考生?关键居然过了!?”不少人开始质疑,觉得很奇怪。
“是那两位的话”考生之中,王昶看了看二女,觉得熟悉,细看顿时了然于心。
“她们两个,王兄认识?”旁边的崔林好奇问了句。
“镇北将军和安东将军的虎女,同时也是考功司书令史黄叙的姐姐,以及未婚妻。”王昶低声说道,他以前和王凌,被王允带去拜访六部官员时,也见过两人。
黄舞蝶英姿飒爽,吕玲绮温婉善良,都是让他感到惊艳的女子。可惜到底是女眷,不会出来相间,只是偶然见到,认识她们而已。估计她们两个,都未必认识他。
“其中莫非有什么内幕?”崔林倒是有些好奇了。
“”王昶想了想,显然在权衡,最后低声说了句,“陛下担任云中太守那段时间,皇后曾经是长史。”
崔林恍然,原来女子当官,在这个大汉朝廷里面,并非先例。如此,二女应该是凭着真才实学考中。
也没有太纠结,只是考过加试,最多一个秀才的身份。能不能考过科举,那还两说。
有着个功夫抱怨黑幕的话,还不如回去好好备战正式的科举,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落榜的人的抱怨,在他看来不过是败犬的乱吠而已。
其实现场也没乱,大部分考生都清楚,扰乱秩序的话,那么最严重的,会被永久取消科考资格。比起那些虚的,大家都跑去看作去了。
看过才知道,有些事情发生在他们身边,结果自己没有注意,反而是外来的人发现了。
原来不知不觉,朝廷已经为并州的百姓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自己只是默默享受,却没有真正知道这个政策到底有什么用。
或许,在这个政策颁布的初期,自己还抱怨过劳民伤财。
技不如人,也真的没什么好抱怨。偶然发现章里面两个字迹娟秀的章,想来应该是二女的,才发现人家是有真正的才学,根本不是什么黑幕。
最终必须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一千多人参考,最终只有三百人通过这个事实。
第562章 女探花
“就目前各州各郡用人情况来看,三百人洒下去,都有些不够是否把合格线下降到七十分?”就这科举,卢植还是主动找到了刘韬,向他询问。
三百人过去考科举,能有百来人被录取已经不错了。三百人都不够,更别说百来人。
“不行,本朝的官员,自然是宁缺毋滥。”刘韬摇了摇头,“以前都是那么艰苦过来,继续艰苦一段时间呗,反正按照正常来说,两年后依然会有一场科举。”
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了,原定秀才也是可以出仕的,只是只能为吏不能为官。各地缺乏多少掾吏,把空缺给报上来,然后发个榜让秀才们去报名,让地方择优录取便是。”
也没什么择不择优的,不算进士和举人的部分,百来个秀才还不够地方分的。
卢植闻言也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一千人里面选拔出来的三百秀才,哪怕没有考过科举,也的确算有些才学。
为官或许还不合格,但当小吏那问题是不大的。
原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