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前人才匮乏,所以科考参加的年龄,放宽到四十岁。四十岁以前,哪怕三十九岁,都可以来参加科举。
    “也行,天下人才那么多,说不得会找到几颗遗珠。”刘韬最终点头了,毕竟这次参加科举的人也不是很多,三州加上那其他州来的三十多个士子,算算怎么都应该有近千人。
    没有经过县试和府试就过来会试,人怎么不多?真要三场遴选的话,最后能有几十个过来参加,已经很不错了。
    这也意味着,这次科考,参考学子基本上良莠不齐,厉害的水平很高,差劲的可能也就过了扫盲阶段,去进修班学习了三五个月,打算过来先看看科考的内容。
    这样再回去复习个三年,争取下一次考试能考中对于这种人,刘韬并不讨厌。
    想了想,追问道:“安保工作怎么样了?”
    “已经按照主公的意思,制定了核查和检查机制。考场携带的物品,会在明天的动员大会上宣布,同时正式科考的时候,会对考生进行搜查,避免夹带的情况。”荀悦出面,毕竟这次科考,也是吏部、礼部和锦衣卫的第一次合作。
    “其他方面呢?”刘韬追问。
    “已经准备了十个吏,专门誉写考生的答卷。再次之前,会由锦衣卫那边负责糊名。最后交给五个考官批阅。”荀彧回道。
    这次的考官,主考官是卢植,他是帝师,担任考官谁都不敢有意见。然后是去凑热闹的刘元起,户部尚书王允,中书侍郎皇甫嵩和兵部尚书朱儁。
    五个主考官都是老资格的汉臣,才能和见识都很足,同时他们能任职的时间,基本都不会超过十年。第一次科举,就由他们来担任考官,更多是荣耀性质。
    至于刘元起,那真的只是去凑热闹。这货感觉越来越不正经,颇有种要把前面三十几年的郁闷和劳累,都赚回来一样。
    也是,前面三十年,欲出仕而不得,甚至羡慕看着旁边的卢植成名。最后不得不寄望在下一代上面,刘韬不听话,就培养刘备。
    突然有一天,自己那不孝子当了皇帝,卢植都给他们家打工,只觉得前面三十年自己是不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时间就有了玩个回本的想法。
    这样也好,完全不关心政治,倒不至于给刘韬添乱。一个壮年的太上皇,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让人担心,这个太上皇,是不是会对自己的治政措施指手画脚的。
    虽然刘韬也想过,真这样,就如同李渊一样,软禁在皇宫里面专心造人就好。
    在这样的气氛下,科举考试在动员完毕后,正式进入开考的阶段

第497章 科考开始
    一大早,虽然是那么说,但也不可能卯时就要求大家到达考场。按照考场规定,辰时开始到场,多给了考生们一个时辰的时间休息。
    到场后,开始验证考生的身份,同时搜查随身物品,确保没有夹带私藏,才允许进场。
    “考场提供住宿和饭食,为何还要携带进去?”负责检验的锦衣卫,很快注意到一个考生,他准备了好大的食盒。
    “主要是担心考场的饭食吃不惯,还是自己带好些。再说也没有禁止考生不能自己带吃的进去。”考生有些遮遮掩掩的说道。
    “只是你这馒头,还真够大的?”士卒打开饭盒,拿起馒头,掰开一看,里面已经被掏空,装进去小抄,“把小抄夹带到饭食里面,你也够奇思妙想。但有这个头脑,好好读书不好吗?为何还要小抄?!”
    这个考生既然被现场抓住,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直接驱逐出考场,同时素描画像留下,打入本场黑名单之中。
    其实锦衣卫的士卒也想不明白,第一次科考,最多只是知道考经典,然后是刑律,最后是策论。当然也有加分考试,比如说数算。
    这属于加考的部分,考得好能稍微拉高一下平均分。而且户部那边,也需要足够多是数算人才,再说也不能都是张氏和甄氏子弟垄断这个部门。
    第一次科考,考试内容肯定不会太难。只要真正专心读书,按说怎么都不可能太差。
    动员的时候,难道都没有听说,这次考试要录取三榜,按照成绩来分配官职么?也就是说,哪怕考到最差的第三榜,都能出仕。
    不理解归不理解,严查还是要严查,查出了一个,看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看贼了。
    “长沙郡马达,对吧?”随同的小吏看了看临湘衙门开具的证明,还有附带的画像。到底是以前的风格,只能大概把马达的外表特点描绘出来,和本人还是不太像。
    “正是!”叫做马达的,外表二十岁上下的考生,闻言当即上前行礼。
    与此同时,锦衣卫的士卒,已经检查了他身体和随身物品,没有夹带。
    “这是你的考号,进去直接按照考号来找房间。是哪个房间,就看你运气了。”小吏把一张考号递给了马达。
    按说每个房间都一样,但也有不一样的,那就是靠近厕所的。虽然会定期清理,但其间肯定也会有考生去用。到时候这味道肯定不舒服,在那种地方考试,心态要崩。
    这样的心情下,发挥不好也很正常,原本可以一榜可能变二榜,甚至不及格都有可能。
    马达当然不知道,于是就进去。好在他的运气的确不错,没有分到臭号边上。不过没多久,就有一个考生被分配到那里。
    现在考试还没有开始,临时搭设的厕所也没有用过,所以没什么味道,只能说还好。那个考生也没有什么反应,但随着三四天的考试下来,那么一切难说。
    “你可以稍微准备一下,甚至小憩都没问题,巳时才开始考试。”巡逻的小吏叮嘱道。
    原本以为半个时辰可以,但自从出现有人夹带之后,审查变得严格,后续也发现了一两个这样的考生,于是拖累了队伍的速度。
    继续这样下去,那么估计也只有巳时才能开始考试。提前一个时辰进来的,小憩一下,甚至提供一下早点都没问题。
    不过都是辰时过来的了,那大部分都是已经吃过早饭的。再说不少人,主要是那些富家子弟,也不想吃得那么清淡,自己带了食物过来的,那自然也可以先吃着。
    结果审查,的确持续到辰时过半,才搞定这五百人的审核。随着最后一个考生入场,小吏开始告知主考官,第一份试题,也即将开始下放。
    这次的考题,策论是刘韬出,数算是张世平出,刑律是荀攸出,唯有经典由卢植这个主考官来出。饶是如此,考题要被封存下来,直至开考才能知道。
    关键的一点是,在考题出来,到考试结束这段时间,张世平和荀攸要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也就是说不允许接触任何人,主要是担心泄露考题。
    其实泄露也只是一门的事情,不过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
    “现在把考题发下来,但你们不能动笔,只能等到巳时之后,宣布开始考试才能动笔。”小吏陆续把试卷发下来,“稿纸不够的,可以招呼士卒或者我们补充,但试卷只有一张,所以下笔需要谨慎。”
    虽然刘韬不希望,凭着笔迹的好坏来选拔人才,但从士人的角度来说,好的字能赏心悦目一些,是以经过协商,根据字迹的情况,最高会被扣五分。
    “敬鬼神而远之?”马达看了看题,有些不明所以,经典为何要考这句话。
    当然这不是题目的全部,整个考卷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填空,就是一句经典,给出上半句或下半句,考生把剩余部分填上;第二部分是简答,就一个经典的问题进行简单回答;第三部分是议论,就敬鬼神而远之这个题目,写一篇章,分析也好,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也罢。
    从第三题的题目不难看得出来,刘韬是仙家弟子这件事情,给卢植多大的心理阴影。
    估计,私下也没有少被熟悉的人,询问要怎么样,才能学会法术他能怎么回答,自己是刘韬的老师没错,但法术不归他教的啊!就连自己,都好奇这玩意怎么练的!
    也知道练不了,索性用敬鬼神而远之告诫自己。最后要出题,下意识就把这个写了下来。至于考生们怎么了解,那就看他们的了。
    “刘韬是仙家弟子,结果身为他恩师的卢植,居然出题敬鬼神而远之?”马达看着这个题目,嘴角微微抬起。
    或许是感兴趣的关系,也没有看其他题目,直接在草稿上开始打草稿:治国之道,君臣一心,励精图治,方可长治久安。寄托于仙法鬼道,实乃一时之计
    科考说是公正,其实说到底,无论经典,刑律还是策论,无非是揣测考官的心意。猜得越准,那么越有可能得高分。
    是以别人苦学,他来到晋阳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考官的兴趣和爱好等情报

第498章 批卷
    科举考试要持续三天,加考的需要四天。其实这次科考还不是很完备,按说农耕,商业和工匠这些,也应该作为一个加分考试,作为第五场考试什么的。
    毕竟术业有专攻,或许经学累积不足,却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这也算人才。
    只是按照荀彧的说法,这到底是第一次科考,考生准备不足也不奇怪。若是太苛求的话,可能到头来能合格的也就没几个了。
    比起来在千军万马之中,挑选真正的千里驹,现在只求能在一群马匹之中,挑选合格的战马,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这次参考的人数来看,也的确没有苛求的可能性。最初想着也该有近千人,实际报名的就五百人。挑挑拣拣,能挑出一百个不错的,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考生要考几天,但第一天考完的试卷,会收上来,然后由锦衣卫的士卒糊名。糊名之后,交给小吏誉写。
    不少小吏争着当做这个工作,因为可以近距离感受这些士子的水平。他们有不少人是世家子弟,家学渊博,从他们的章里,可以学到不少的东西。
    虽然是小吏,但大部分的小吏都在努力,期待有朝一天能够成为官员。誉写完毕后,交给考官批阅,至于字迹的问题,当然是先评分完毕,后续才扣除。
    “狗屁不通”看了两份,卢植叹了口气。
    知道会有不少人鱼目混珠,但至少也要对自己的化有些底气,才敢参考。读了几本书,连经典的意思都不了解,这样就参加科考,简直就是在戏耍他们。
    “别忘了陛下说过,就算是一分两分,至少都要有个分数。”王允提醒道。
    “看这东西”卢植摇了摇头,然后一扫而过,实在看不下去,递给了朱儁。
    “至少这样也挺方便的”刘元起笑道,“扫几眼差不多就能批改,这样下来五百份倒是轻轻松松。”
    一份试卷五人同时观看,然后统一打分,按照平均分来得出最终的分数。毕竟每个考官的喜好不同,这样比较公正一些。
    只是饶是如此,这糟糕的一份考卷,最后得分也只有五分,而总分是一百分。唯一得分的地方,就是有一提填空答对了。
    “好的考卷也不是没有”皇甫嵩拿起一份考卷,“这笔,应该很对你味口。”
    “我看看”卢植接了过来,眼睛一扫而过,先是一愣,随即细品,觉得有点意思。不是说回答有意思,而是这篇章,和他的心情很契合。
    仔细看了一遍,点头说道:“笔略显稚嫩,但依然是非常出色的章。”
    “没想到才看了三份试卷,居然就已经有一份不错的,可惜只是誉写,原件也已经糊名,根本不知道是哪位贤才。”皇甫嵩笑道。
    “我觉得不太好!”刘元起看了一眼,“这章写的,感觉就是在抨击德然滥用仙术,没有能好好沉下心来,去处理政务。”
    或许的确有一部分事实,但是这样抨击自家的儿子,刘元起可不买账。不用说,一百分的话,就算这张试卷再好,最多给五十分。
    太上皇加评委,有时候就是那么嚣张,嚣张得其他几个评委都没办法。
    这算抨击吗?只能说是上谏,希望刘韬能够不那么依赖仙术,多依靠一下臣子。这个其实也是不少人的心声,刘韬乾纲独断的情况太多了。
    有时候想到什么政策,就打算落实,根本不考虑官员能不能顶得住临时加塞工作。能劝得动他的,也就那么几个,而且少不得还要辩论半天的。
    私下,已经有人戏称:这大汉的官,越来越难做了。
    问题是刘元起不买账,他们也没办法,好在是五个人一起改卷,他们四个给高一些,把平均分拉高一些,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其实经典这边考差一些也没关系,刘韬也表示过,经典只是看一个人的知识累积程度,还有品格,重点还是刑律和策论这些,直接关系到未来工作的部分。
    实用主义,这才是刘韬贯彻的。可以的话,他甚至打算学后世的公务员考试,把语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