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还不到他们纵横驰骋的地步。
依托登州,慢慢发展才是王道。
秦王很有本事,他身边也不缺沈忠儒这般的大能。
如今,他还不是依靠一府之地,苦苦支撑?
可见辽军给他们带去的压力有多大?
随后几天,虎大龙又向铁城银庄借了一笔款子。
沈麟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澶州军将用这笔钱购买大量水泥。
虎大勇决定学忠县边境的堡垒技术。
他将逐步淘汰笨重的投石机。
原有的城墙上也不再使用挡板,而是直接用水泥浇筑碉堡。
留足床弩和大黄
弩的射击孔就好了。
巨鹿和任县边境的交通要道全堵死。
辽军再去,还能派轻骑突袭后方?
想都别想。
除非他们长了翅膀,能从洺河和那些山地间飞过去。
要打澶州军,唯一的办法,就是拔掉任县和巨鹿两座严防死守的县城。
庄子才在澶州军城留下了大批工匠,炼铁和兵工坊也有。
制甲肯定是赶不上趟,也没必要。
但打造兵器,仿制大黄弩、弓难度不大。
这东西,虎大龙手中都有大批实物和零配件了。
还折腾不出来,要那些工匠何用?
比如沈毅,最近边修沈家集,边利用最先恢复过来的兵工坊仿制了好些大黄弓。
他自己看不上,还可以卖给李广利不是?
至于大黄弩车,据说也有些眉目了。
那玩意,多多益善。
李广利恨不得把水军战船塞得满满当当。
六月中旬了。
辽军没什么进一步的举动。
铁锋军的防线推进到曲周、临漳边境。
沁水就彻底变成了内河。
陈梁的水军第一师解放了。
造船厂又下水了两艘一万五千担的旗舰,六艘万担级、十艘五千担级主力舰。
那批缴获的帆船,也挑最好的,临时改造了三十二艘武装商船。
这批船只暂时没交给梁龙的第三师。
而是满载着混编新兵的第二师,第三师一半人马扬帆东下了。
沈毅带着一万骑兵,五十万担粮食,以及沈麟提前交付的两万套轻骑具甲上了船。
李广利带着五万水、陆大军打前站。
他带的兵甲和粮食也不少。
要没有陈梁的一百五十艘舰船护送。
他俩还真不敢单独上路。
以往,他们不过是跟辽国水军在内河争斗罢了。
辽国水师横行于海上,万担级大船都不老少。
李广利的水军,就四艘万担级旗舰,不到百艘五千担级主力舰。
更多的却是三千担,千担级护卫舰和哨船。
这份实力,纵横黄龙江还可以。
近海航行,却远远不够看。
要是没有接收唐州,刚跟辽军大打出手一场。
沈麟原本是打算去一趟登州的。
他都有些想念沈忠儒大伯了。
这次,沈思思和环儿佩儿在娘子女兵的护卫下。
也登上了陈梁的舰队。
李广利和沈毅带走了五万匹战马。
加上大批粮食和军兵,所有舰船都塞得满满当当。
沈麟想给大伯一些援助,都装不了。
算了,先去淌一淌水路,下次再说。
这二位不是留下部分人马没走么?
第六百三十二章 研究对手
大名府,大周朝的北京。
以往只是四京之一的陪都。
很多大周皇帝,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
作为大运河北段的重要节点,赫赫有名的漕运码头。
大名府是仅次于东京封丘的大城市,繁华异常,人口过百万。
随着大周皇帝杨念博的到来。
大名城就被辽国大军三面合围了。
为何说三面呢?
因为大名东岸紧靠运河。
大周水军哪怕死伤枕籍,也要守住这条生命通道。
至少,运河之北不能丢。
要不然,皇帝都没地儿跑了。
走陆路?
一败再败的大周军,能跑得过鞑子铁骑?
好在运河狭窄,周军的投石机借着城墙掩护,还能跟水军配合,勉强顶住辽军的进攻。
应州王所部,乃南征军精锐。
哪怕装备再好,大黄弩的射程再占领优势,他也有些麻爪。
横的怕不要命的!
雄州军和大名知府孟日清的乡兵、班军这一年多来膨胀的厉害。
跟贼寇做生意,他们有钱了嘛!
加上随船而来的大批禁军和皇家御林军。
两方的兵力几乎差不多。
大周军还占着城防和地利。
打了一个多月,应州王还找不到突破口。
难道?
这又是一场封丘攻防战?
非得耗掉四个月之
久?
耶律大越无奈之下,只得动脑子想办法。
他还在攻打封丘的时候,就定下联合贼寇,太原水军东下突袭河北西路。
借以控制西陆、北水两条进兵路线。
雄州的卢太白一旦招架不住。
孟日清不得腹背受敌,孤掌难鸣?
结果,异军突起的铁锋军却成了搅局者。
一棒子把应州王的大战略,给通了个窟窿。
沈麟先在隆德府帮了杨成良的大忙,直接把西路军耶律瀚海的十七万步骑打得丢盔弃甲。
杨成良经过两个月的恢复和准备,兵力、战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辽国的野心和胃口太大,让人害怕。
龟缩在相州的黄炳仁不得不和怀州向北联手,重整旗鼓。
大周的京城都被攻破了,皇帝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对黄炳仁而言,保命才是第一位的。
事到如今,他那还顾得上杨成良的贼寇身份?
相州,怀州只有两府六个县了。
他们居然编练了十六万人马。
其中一半儿都拉到隆德府跟杨成良共抗大敌,也顺便练兵。
铁锋水军接管了泸水下游,顺手把邢州、怀州南边的二、三百里黄江段也管了。
辽国水军的主力全在封丘和大名一带。
剩下的舰船哪敢招惹梁龙?
因此,泸水西岸的三家人马得到了沈麟的保证。
你们别担心后路,全力应对河东的辽军就是了。
这么一来,应州王的大战略又被搅了一棍子。
河东军无法进入河北西路了。
唐州,平城一场大败。
十三四万精锐铁骑被灭,这损失让耶律大越痛彻心扉。
幸好沈麟是个“胸无大志”的地头蛇,止步于临漳、曲周了。
要不然,真定和邢州都未必守得住。
驻守的辽军只剩下七八万了。
加上龟缩在平城一带的达鲁桑杰残部,也肯定不是铁锋军对手。
前些日子,他纠结了十八万大辽铁骑,居然被不到十万的铁锋军打败了?
耶律大越没心情去追究达鲁桑杰的责任。
毕竟,这其中,还有他的第一心腹猛将萧天野参与。
连萧天野部八万大辽精锐都全军覆没了。
达鲁桑杰还能及时止损,保住了六万人马。
可见其自有过人之处。
如今的麻烦,是该怎么应对异军突起的铁锋军。
“说说!”
“如果铁锋军强行突破达鲁桑杰的阻拦,增援大名府。”
“我们该如何?”
耶律大越威严的脸上阴沉如水。
“情报显示,铁锋军的具甲骑兵,可能不下十五万。”
“就算来十
万骑,大名地界,一马平川,我军都有大。麻烦。”
深得应州王喜爱的小儿子耶律正伟忧心忡忡地道。
“父王所言甚是。”
“我们的大黄弩,原本就是仿制铁锋军重弩。”
“从达鲁桑杰反馈的信息看。”
“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大黄弩跟铁锋军重弩都有很明显的差距。”
“更何况,他们又装备了一种恐怖程度远超重弩的武器。”
“声如霹雳,战马被吓得满地乱跑,我们的骑兵还怎么应战?”
高踞左首的皮室军总管耶律宏睿,是大辽皇帝耶律宏志的亲弟弟。
人称睿王,乃南征军副帅。
他轻抚着颌下青须,眼神温和。
“正伟,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萧天野的人马几乎全军覆没了,那几个侥幸逃出的远拦子距离甚远,所言未必属实。”
耶律正伟恭敬地道。
“睿皇叔,焉支孟元已经亲身体会到了。”
“人家才发射十几枚弹丸,就把三层的唐州北城楼炸塌了呀!”
耶律宏睿眼中依然温润如故,不疾不徐地摇头道。
“沈麟那小子精通各种奇技。”
“他搞出的好东西,还少么?”
“本王当然相信这种恐怖武器的存在。”
“但是,越是高端
稀有的东西,产量必然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
“正伟,你是我皇族难得一见的天才。”
“你当初设计大黄弓,大黄弩,有多艰难?比较一下就明白了。”
耶律正伟顿时语塞。
一年半。
他足足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熬过多少不眠之夜?
背后还有父王,睿皇叔,甚至陛下的鼎力支持。
费尽周折,大黄弓和大黄弩才列装了大辽的骑兵和水军。
“哦,侄儿明白了。”
“沈麟在虚张声势!”
“要不然,他也不至于放过焉支孟元和达鲁桑杰余部。”
“更不会在唐州边境构筑防线。”
耶律宏睿朝着主位上的应州王拱拱手。
“王兄!”
“正伟说的很明白了。”
“沈麟要么胸无大志,只顾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要么,这小子隐藏极深,如腾龙潜隐于大渊。”
“不管如何。”
“他现在不会主动进攻,暂时,也不会给咱们带来多大的麻烦。”
“其实,他一直都这样。”
“诸位仔细想想,我们和沈麟的冲突。”
“是不是咱们招惹他的次数最多,也屡次被他反手抽回来?”
“而且,他每次反击,都及其保守。”
“远不如他联合西军,打回鹘人那般果决。”
第六百三十三章 不难应对
参军孔开屏摇着鹅毛扇,含笑附和。
“睿王高见。”
“卑职翻查了密谍司搜集的,所有关于沈麟的情报记载,其中还包括沈忠儒的亲口证实。”
“卑职的感觉,很古怪!”
“沈麟这人,你说他自私吧?他却对身边的人极好。”
“据说,他那个铁城,就像人间天堂一般。”
“你说他有野心吧?”
“不不不,他这人跟野心完全不沾边。”
“他走的每一步,都是被人逼出来的。”
“两年前,要不是被陆大江那伙地痞欺负到了极点,与新婚妻子连饭都吃不饱的话,他会折腾奇技?”
“或许,到了今天,他还是泸水村的一位普通读书人。”
“连素有慧眼的沈忠孝,都不会多看一眼。”
“很多人逼迫、欺负他呀!”
“地痞,低级官吏,宗族长辈、包括后来的庄家、贼寇,当然也有我们辽国。”
“生生把一位迂腐书生,逼成个好像多了八只手的怪物。”
“唉!”
上首的应州王突然失声大笑。
他指着孔开屏都无语了。
“哈哈哈!”
“你呀你,好个老孔。”
“你都可以算得上那沈麟的至交好友喽!”
耶律正伟颔首笑道。
“孔参军不愧是心细如发。”
“你这么一说,那沈麟还真是打一棍子走一步的倔驴。”
“嗯……极有本事的倔驴。”
哈哈哈哈!
大帐中的众人顿时都笑逐颜开,紧张的气氛缓和不少。
耶律宏睿轻抚着三尺青髯沉吟道。
“老孔分析得入木三分。”
“对付一个人,从其性格上着手,是最高明有效的途径!”
“那就别逼他了。”
“那小子不过两府十县,人口顶天百余万。”
“如今,他的兵力已经撑倒了极致。”
“难道,咱们非要逼着他四处出击,去抢丁壮人口么?”
“猛虎,还是关在笼子里比较好!”
其实,在座的都是聪明人。
河北西路被贼寇祸害了两年,人口财富锐减大半,形同鸡肋。
辽军要不是想借道,图谋河北东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