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寒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寒士-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江水师还算得力。

    哪怕郑州陷落了。

    他们也仅仅后撤到泸水一线江面。

    辽国水军屡次被铁锋水军重创,可没陆上大军摧城拔寨,一往无前的本事。

    因此,京城的消息,还能第一时间通传到李广利的手里。

    真定被围了两个多月。

    黄炳仁几乎成了聋子,对外界的信息一无所知。

    李广利脸色黯然道。

    “知府大人,你不过丢了个真定。”

    “朝廷连洛阳,郑州,滑州、商丘四座重镇都丢了。”

    “如今,辽军号称八十万,正合围京城呢!”

    “对了,老皇帝驾崩了,太子继位,年号皇佑。”

    “他哪有时间关心咱们澶州的破事儿!”

    原本心如死灰的黄炳仁,越听眼神越亮。

    是呀,眼看京城都不保了。

    谁有功夫来计较老夫这点破事?

    丢城失地的官员大帅们多了去了。

    最早的消息,不是权相童子观的亲弟弟童子贵带领一帮禁军和水军在绛州迎战辽军么?

    就这么一两个月,辽军就打到京城去了?

    要追究责任,这位副枢密使的脑袋可比咱老黄大得多。

    他丢的地方,折损的人马,哎呀妈,多得都数不过来了吧?

    再说了,朝廷当初任命的剿匪大帅可是马原。

    尽管大周一贯以文御武,老夫也能以协助军需的理由推脱嘛!

    可惜了老马,他没冲出来!

    “去邢州看看吧!”

    “听说那边,是贼头陆大江负责的?”

    李广利点点头。

    “陆大江拥众不下十万了,不过邢州罗文中知府还在坚守。”

    邢州其实距离真定不远,走沁水仅仅大半天的行程。

    可惜,还隔着好几里呢。

    他们就看到邢州城头换上贼寇的青旗了。

    邢州陷落了?

    留驻河口一带的水军游击朱元成赶紧前来禀报。

    “将军,一刻钟前,贼寇攻占邢州。”

    “我部没有陆战骑,无法上岸接应。”

    “南城有部队屡次突围不成,悉数被杀。”

    “陆大江对我水军早有防范,非是末将不救,是不能也!”

    李广利拍拍心腹爱将的肩膀,宽慰道。

    “这不怪你!”

    “陆大江比大贼头赵归一更阴险。”

    “就算本将在此,几千陆战骑也未必冲得破他的阻拦。”

    黄炳仁在一边擦擦眼角,低沉着嗓音道。

    “罗文中求仁得仁,无憾矣!”

    邢州和真定太近了,也是个跟安定差不多大的小府。

    只管着四个县。

    而真定之下,却有八个中上等县。

    拥有如此财力物力的真定府都挡不住贼寇大军。

    就别提邢州了。

    李广利心中暗叫不好。

    贼寇赵归一大势成矣!

    这家伙,现在拥有平城、真定、邢州三府十七个县。

    只要不滥杀的话,拥民近二百万呐!

    澶州的平原大县,一半儿都在他手里了。

    还不止呢!

    以前被朝廷收复的曲周等地,不还有一个唐州府。

    这一府六县之地,能保得住?

    这当中,又能挑出多少青壮从贼?

    原本那家伙攻占平城之后,就恢复到二十几万的规模了。

    老天爷,想想都可怕啊!

    “知府大人,该何去何从,还请早做定夺。”

    “要不去唐州?”



    第五百一十五章 紧迫感

    

黄炳仁有些心动。

    唐州知府朱文盛有感于局势紧张,三个月前曾在公文中告知。

    他已经练成了五万班军和乡兵。

    如果得到安定和澶州的支持。

    纠集起十万大军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澶州军和安定二沈的兵马可比他黄炳仁、马原的部众强得多。

    更别说,还有眼前这位李广利。

    可老黄打了一年多的仗,已经心力交瘁了。

    反观赵归一呢?

    贼寇整合了真定,邢州等地的人力物力,又将折腾出多少军队?

    三十万还是五十万?

    就算战力再差劲,至少贼寇那些骨干都是刀口上舔血,早就磨练出来了。

    至少,贼寇大军敢战,不怕死!

    唐州,真的守得住么?

    辽国大军都兵围京城了。

    怎么会放着北方明珠安定府不啃一口呢?

    要是辽军再渡江偷袭。

    北面三府岂不得腹背受敌?

    无论面对哪一方,兵力都显得捉襟见肘啊!

    黄炳仁沉思良久,忽然问道。

    “杨成良还在河东路和鞑子见仗?”

    李广利跟老杨有生意上的往来,消息自然灵通。

    他点点头道。

    “打得很激烈!”

    “河东西南四府,阳城,潞城已失。”

    “杨成良部死守泽州和隆德府,一直在拉锯。”

    “双方死伤惨重啊!”

    黄炳仁心中一动。

    老杨可以啊!

    面对强悍的辽军,竟然能坚持这么久?

    相比而言,朝廷的那些人面对辽军,一触即溃。

    九成九的文臣武将,都比不上一个反贼头子。

    黄炳仁挥挥手,一帮手下见机退了出去。

    “广利啊,老夫知道,你们几家一直跟杨成良有合作。”

    “你别急着辩解。”

    “其实抛开杨成良跟老夫的杀子灭家之仇不说。”

    “他这个人,老夫还是很佩服的。”

    “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对岸那几个县,如今被他搞得蒸蒸日上,令我等汗颜呐!”

    “我黄家堡的铁矿,不正是各家都急需的么?”

    “这没啥。”

    “有杨成良在河东西南四府顶着,咱们才能安心打赵归一不是?”

    嗯?

    李广利眼中闪烁不定。

    老家伙不简单啊!

    难道,你连毁家灭子之仇都放得下?

    “知府大人,其实,经过我等的调查。”

    “去年,杨成良和赵归一刚刚渡过泸水河。”

    “原本打算去偷袭沈麟的铁城,继而攻取安定的。”

    “不过,他们刚到白马镇,就听说一伙马贼烧了你的黄家堡。”

    “于是,他们才捡了个漏。”

    黄炳仁忽的一下站起来,难以置信。

    “此言当真?”

    李广利点点头道。

    “我经过多方探查,应该是错不了。”

    “你家大公子应该是死于马贼卢世民,马大友和杨彪三家之手。”

    “当初,你们是不是打算招揽北邙山马贼来着?”

    事到如今,恍然大悟的黄炳仁也不否认。

    “没错,老夫预感到局势崩坏,必须早做准备。”

    “老夫寻思山里清苦,马贼们都是迫不得已。”

    “给他们好的日子,招揽过来,就是一帮精锐骑兵。”

    “谁知道?竟然……竟然是引狼入室。”

    “卢阎王该死!”

    李广利微微一笑道。

    “他们早就被灭了。”

    “也是同一天,卢阎王三家刚刚占领黄家堡,抢运物资,放火烧城的时候。”

    “却被别人黑吃黑了。”

    “后来,我调查发现,应该是跟卢世民不对付的陈家寨下的狠手。”

    “当时,也只有他们能收到及时的消息,也有黑吃黑的本钱。”

    明白了!

    黄炳仁终于把困扰自己一年多的灭门大案,搞了个水落石出。

    这事儿,还真怪不得杨成良。

    人家都是第二个摘桃子的了。

    陈家寨马贼再厉害。

    也挡不住几个县汇集而去的过万班军乡兵。

    可杨成良和赵归一可以。

    他们当时偷偷摸到泸水河西岸,全是精锐的贼寇骑兵。

    至少五千骑。

    乡兵班军那是他们的对手?

    黄炳仁在船舱里来回踱步。

    想了好一会儿才道。

    “李将军,本官心力交瘁,无法剿灭日渐壮大的赵归一部了。”

    “你说,本官要是率部去相州。”

    “能否私下里和杨成良达成合作?”

    “毕竟,他跟赵归一是不同的。”

    相州?

    那地方如今就剩下一府三个县了。

    另外五个山区小县,如尉氏、马氏县等还归赵归一管呢!

    您老人家去了相州,跟杨成良合作?

    你这,完全是仰人鼻息啊!

    杨成良要是击退了辽军的进攻,一个回手掏。

    攻陷相州剩下的一府三县根本不费劲。

    李广利不好多说什么。

    只是苦笑道。

    “大人,你打算去相州养老了么?”

    黄炳仁擦了擦浑浊的眼泪,抬头望向窗外烟火冲天的邢州。

    “广利啊,老夫一家都失陷在真定了。”

    “茕茕孑立,知天命啦!”

    “还挣扎个啥?”

    “你是个干才,素有忠义之名。”

    “老夫也不瞒你!”

    “老夫对未来局势很不看好。”

    “先去相州呆着,老杨要啥,能给的咱都给。”

    “好歹,人家杨成良敢于跟鞑子真刀真枪地打嘛!”

    “真要是挡不住,老夫就隐于北邙山,离老家也近一点。”

    “死了,没准还能落叶归根呢!”

    这老头被打击的挺重。

    颇有些心灰意冷!

    李广利没有劝他。

    也许有不再记仇的黄炳仁暗中相助。

    杨成良能多顶些日子。

    至于能否战胜鞑子大军?

    李广利还是不太看好杨成良。

    毕竟,辽军占领河东,也没怎么搞恐怖大屠杀。

    据说辽国官方已经四处散布消息,让遁入山林的百姓回去种地。

    只要不反对辽国统治,照章纳税,就既往不咎,算是辽国之民了。

    这一招,对老百姓很管用。

    只要不杀不劫掠,给谁缴纳赋税不一样?

    辽国在河东的统治,一旦稳固了。

    汉儿军的数量还得倍增。

    相反,杨成良已经竭尽所能抵抗了。

    此消彼长,他能坚持多久?

    还是个未知数。

    沈麟恐怕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

    才在北邙山东麓一而再,再而三的扩建泸水铁城。

    开发荒草滩,种植水稻,据说养民十几万了。

    那地方易守难攻,铁锋军又极其善战。

    在乱世中,他们,足以自保了。

    可我等,又该何去何从?



    第五百一十六章 留守干大事

    

铁城大变样了。

    如果沈麟回来,他自己多半都认不出来。

    第一批陕西移民过来,都督府和民政部就商议好了。

    再扩城墙。

    这次是扩建北城。

    大伙儿心气儿高。

    主要是民政部手里有钱了。

    原本内城和南城加起来,也不过长九里,南宽四里,北三里的样子。

    一扩再扩也不是个事儿。

    这次,大家一致拍板。

    北城宽四里,长十六里,一步到位。

    单单城里的劳力不够,从十月中旬起。

    铁城就开始向外招募劳工,男女都要。

    最多的时候,安定府来了五万短期雇工。

    主要是大冬天,百姓都闲着。

    前两次铁城招短工,顿顿有肉,管饱不说,工钱也丰厚。

    其他地方的百姓不踊跃才怪呢!

    这回是城墙和房屋一起修建。

    军营又搬家了。

    诺大的北城一半儿归了军方。

    一半儿都是整齐的民房。

    原来的南城军营交给了学校。

    因为,田文青和一帮先生们嫌弃工坊太吵。

    干脆,把老学校全都让给了沈忠元。

    你想真么折腾,随便。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

    这些先生们一看要修北城。

    正好把学校合并到一起,宽敞了一倍不说。

    南边儿环境更好,也有利于管理。

    新来的移民很快就买了房子。

    他们有安家费,老家的房子家产卖了,也有些积蓄。

    家里有人当兵,贷款更方便。

    十二月十五日,北城宣布竣工。

    安定府的劳工们望着巍峨的城墙,恋恋不舍。

    这就是他们一铲一铲盖起来的。

    那些移民,才多少人?

    新修的北城,单单一半地儿修建的民房。

    就足以容纳十万户住家。

    安定一府四县几个城池加起来,都没有泸水铁城大。

    在流浪滩东岸,一座周长十里的小山城也拔地而起。

    慕容城只开东、西、北三门。

    北面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