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你……你太了不起了。”
其他人纷纷鼓起掌来。
轰然叫好!
二叔挠挠头,乐呵呵地道。
“咱听这缝纫机的名儿,却闹不明白它该如何做工?”
“今儿一组装,呵呵,简直太神奇了!”
“一堆铁疙瘩,经过大人奇思妙想,竟然……”
他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了。
三叔沈忠和眼冒金光。
“巧夺天工!”
他对玻璃制品不能公开,也不能售卖,一直耿耿于怀。
可现在咱们有了海量的低价棉花。
还有百锭织布机,粗染布也很简单。
咱们卖棉衣、棉被这种日常用品,总不担心别人觊觎了吧?
沈麟转头吩咐道。
“就按照这个组装顺序来!”
“二叔,尽快打造二百台缝纫机。”
“另外,命令木器坊的沈承堂哥,再造大批百锭纺纱织布机。”
沈承是老木匠沈忠贵的独儿子。
原本他子承父业就好。
他老爹的木器店,生意很红火。
可年轻人嘛,不想在小小的木器店呆一辈子。
正好沈麟组建木工坊,就把他高价挖过来当了管事。
沈承人实在,技艺精湛。
管着几十号人,倒是干的风生水起。
沈忠元知道积存棉花太多不容易管理。
现在天冷,正是棉衣、棉裤、棉被的销售旺季。
工坊自然要密切配合。
他郑重的道。
“大人,保证完成任务。”
沈麟又对柳楚儿交代道。
“这些机械,每天开工前,得记着检查、上油!”
“制作完成后,留几个组装熟练的操作工。”
“专门保养这些缝纫机。”
“另外,你得加紧培训一批眼神好,精力强的小娘子做织布工,缝纫工。”
柳楚儿笑嘻嘻地拍着高耸的胸脯保证。
“相公,你就放心吧。”
“这几天,又搬进城二百多户百姓呢。”
“下到十三四岁小妹妹,上到四五十岁的大婶子,都在找我打听呢!”
“咱们,现在不缺女工。”
还别说,贷款买房的刺激性很强。
新进的这帮女工,带来的轰动效应也足够大。
加上冬小麦的种植,已经临近尾声。
加班加点,一个女工一年就能赚二十多两银子?
就算全款买房,也毫无压力了。
精明的老百姓,谁还想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工坊里干活,虽说也很累。
但是。
总不需要晒太阳,累死累活吧?
吃得好住得好,比种田的收获大几倍。
傻子才留恋田地里那点产出呢。
再说了,又不是不种田了。
家里不是还有老人管着么?
大不了,农忙时节雇几个外地短工好了。
沈麟下辖的三个里,十来个村。
今年大修水利,冬小麦的种植,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四万余亩。
夏秋两季,粮食产量再低。
也有六七万担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售卖计划
这些自家种的粮食。
养泸水铁城的区区一万多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主要还是几千匹大牲口,需要精料,比人能吃。
不过,民政部的预测,很乐观。
不动用存粮,铁城所辖的土地,也足够自给自足。
当然。
前提是沈麟的大学校计划,别一下子收纳太多孤儿学生。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可不是说笑的!
沈麟洗了手,带着一帮主管回到白宫衙门。
大家轻松的说笑着,来到了五楼的大会议室。
等泡好茶,众人安坐。
沈麟敲敲桌子道。
“现在谈销售的事情。”
“可以预计的是,咱们将低价收回两三千万斤棉花。”
不管一帮官吏倒吸凉气的声音。
沈麟淡淡一笑。
“这算不得啥。”
“一件棉衣加上棉裤好了,算五斤吧!”
“十斤的棉被,已经够诚意了吧?”
不少穷人家,一件二斤的夹袄裤。
兄弟姐妹,都要轮换着穿好几个人呢。
更别说寻常百姓家的被子,三四斤重都算好的了。
“据本官计算,我们一件成品,每斤总成本在十五文左右。”
“所以,批量价格,就定在每斤二十文吧!”
“三叔,你亲自跑一趟安定大码头。”
“让吴七少赚点,大批量出货!”
“哄!”
十几个司长副司长顿时炸锅了。
咱家大人刚刚让书籍、宣纸论斤卖。
现在精加工的棉衣,棉被也这么搞?
五斤的棉衣棉裤,一套才一百文?
老天,市面上低于三百文,哪里买得到?
这是闹哪样?
只要咱泸水铁城进入某一个行业。
其他人,就无路可走了?
也不全是。
至少,你可以从咱们这里进货。
回去当当二道贩子,跑外地去一样赚钱。
因为一套一百文的精品棉衣棉裤。
没有谁能制作得出来。
就算你收到三文一斤的棉花。
脱掉棉籽,皮棉不得在加工?
他们可没有沈麟设计的水力扎花机脱籽。
粗染的棉布不要本钱么?
单纯靠缝衣娘一针一线的缝制一套棉衣棉裤。
那得折腾多久?
所以,成衣布商,低于二百文每套,是要亏本的。
也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难道沈麟的利润就这么点么?
不。
他除了每斤净赚五文之外。
还有大批量的棉籽,落袋为安。
一斤棉籽三两三的出油率。
别家手动榨油,哪有咱们的水力机械省时省力省人工?
棉籽油质量是比不上菜籽油和动物油。
可价格也高于粮价。
也就是说。
沈麟实际上,在棉籽油这边还有很高的利润。
东山里的里长,现在是农垦司司长。
这老头别看当了十几年的里长。
其实也是一把种田好手。
他勤俭节约习惯了,嘴角抽抽着满是心痛。
“大人,一百文的棉衣棉裤,二百文的十斤棉被。”
“也太便宜了,怎么得也再提高二三十文啊!”
“大家算算呢。”
“我们将收回二三千万斤以上的籽棉啊!”
“就算一半儿的出棉率,也能制成几百万套棉衣棉被吧?”
“一套少收几十文。”
“就是……十万两银子的差价了!”
十万两银子?
老天爷!
整个泸水铁城的官民分一分。
一人也能落个七八两吧?
好家伙,那一家是多少?
马上就能买套新房子,都绰绰有余。
其他人也满是不舍。
沈麟却一脸坚决地道。
“各位,本官难道不知道?有这般大的损失么?”
“可你们算没算过?”
“就算后面的商贾层层加价。”
“至少,老百姓只需要不到一百五十文钱。”
“就能买到一套暖和的棉服,足以渡过漫长的寒冬。”
“更何况,咱们又不是没赚钱?”
“在有一定利润的同时,还能惠及大量贫苦百姓。”
“这是多大的善举啊!”
陈云冷静的道。
“各位,大人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一来,棉花太多了,咱们的库存保管压力太大。”
“二来,根据可靠消息。”
“落阳山贼寇死灰复燃,可能攻下马氏、尉氏二县了。”
“他们有了马氏黄家的财富和兵甲、以及现成的炼铁基地。”
“贼寇的凶焰,远超之前,跟咱们,就隔着一个荒草滩啊!”
“咱们救不了那么多人。”
“但至少,能保证很多逃难的百姓,可以少受点冻。”
原来如此。
透露军情。
是沈麟授意陈云这般说的。
他想让大家明白,整个北地,大变就在眼前。
当初落阳山贼寇。
凭着穷得掉渣的山区四县。
就跟三万澶州军纠缠了两个月。
要不是已故老总督,张峰奇手里的重骑发威。
说不定,现在还打着呢。
有了兵甲之利,不缺粮草、人力的贼寇。
还远离澶州军城。
泸水河下游,不得乱成一锅粥?
咱们想差了,只看到那白花花的十万两银子。
咱们的大人,却心怀天下,记挂着百姓。
哪怕咱们泸水铁城现在,兵少实力小,力有不逮。
一旦有了帮一把的机会。
大人立刻就出手了。
惭愧啊!
不知情的文官们低下头颅。
沈中平眼中泛着泪花。
“大善事啊!”
“没错,就是少赚,甚至不赚钱。”
“这种善事,我们也该做。”
“大人,老夫坚决支持你!”
其他官吏也纷纷出言,全票赞成沈麟的决定。
回头,沈麟却把沈忠和叫到自己的公房。
他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的。
“三叔,你亲自去一趟县城,坐船去。”
“告诉吴七。”
“同样的价格,这些棉织品一样可以卖给辽人。”
什么?
沈忠和手一紧,胡子都揪断了好几根。
“大人,咱们刚刚还在说做善事呢。”
“一转眼……”
沈麟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我的老叔呀,你别这么天真,好不好?”
“数量如此庞大的棉服,单靠吴七批量出手。”
“他怎么保证?全都卖到泸水河下游去?”
“难道要他亲自押送,还要不要命了?”
“慈善咱们要做,但也得看实际情况嘛!”
当然不能让七爷冒着生命危险。
带着他的族人们,亲自跑去那些面临危机的地方贩卖去。
沈忠和还是能理解的。
吴七是沈麟的好兄弟。
也是不可替代的贸易伙伴。
没有他,没有周吴两家的势力当保护伞。
泸水铁城的各种货物,怎能轻易卖出去?
第一百六十八章 重启走私
沈忠和诺诺着,表示不服。
他这人虽说喜欢斤斤计较,大义上却很坚持。
“二三百万件棉织品,看着确实多。”
“可……咱们大周的人口,足有好几千万呢!”
“自己人都不够消化的。”
“没必要卖给辽人啊!”
沈麟敲敲桌子,不得不提醒道。
“三叔,冷天只有四个月。”
“你担保全卖得掉?”
“安定码头,潜伏的走私商可不少。”
“他们神通广大。”
“咱们可以不要粮食、食盐、甚至银子啊。”
“难道?送上门的牲口、战马也不要?”
呃!
沈忠和顿时哑口无言。
棉衣只是民用物资,原本走私的意义不大。
可架不住沈麟弄出的白菜价啊。
多半,那些走私商会动心吧?
他们弄回去,可比走私战略物资还赚钱呢。
泸水铁城缺牲口吗?
其实,牛和驽马已经不缺了。
这个月耕种四万多亩地,还不是轻轻松松?
可羊和战马。
这俩玩意多多益善好吧?
牛也一样的。
牛羊过冬,可不需要精饲料。
荒草滩的枯草,要多少有多少。
大不了,添加些鱼粉拌着草料,保膘好了。
虽说畜牧司还养着三千多头羊,可都是省着杀的。
朱大有还天天盘算着留多少做种呢。
就算再给他弄几万头牛羊回来。
他多半也眉开眼笑,照单全收。
鱼肉吃烦了。
可没谁会嫌弃牛羊肉?
大周禁止杀牛?
谁管呢?
只要咱们多的养不下,偷偷杀了谁知道?
军中多留些牛肉干,做军粮不好么?
至于战马。
那还说啥?
来多少,咱们要多少。
勒紧裤腰带也得养着。
战马这东西,你急需的时候,上哪儿买去?
军中的骑马步兵,骑的还是驽马呢。
就算身高五尺的良驹不好弄。
四尺几的战马,总不会受到辽国官府的特意限制吧?
难道他们就忍心看着治下百姓活活冻死?
黄龙江以北的,冬天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