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佛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则天的佛缘-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长期没有联系的缘故,另一则是自己由弟媳而变成淑妃在娘家人面前忏悔的表现。她本想先问姑夫病故的情节,安慰一下姑母,但当她回过神来看到武则天姐妹二人时,真是吃惊不小。

    则天姐妹二人离开长安时,尚在幼年,虽也长得标致,但没有想到十多年间出落得如此美艳。特别是武则天,说是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一点也不过分,已达到了国色天香的醉人境地。

    杨淑妃见到则天表妹,首先想到了自己。自己可能会因为则天表妹的存在而失宠。因为她最清楚当今皇帝能不惜任何手段网罗天下美女,武则天已在他的网罗之中了。

    杨淑妃突然觉得,今天的会亲,对自己可能会铸成大错。然而,不仅如此,当时她也根本不会明白,武则天的存在,实际上左右了李唐王朝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乍入宫闱遭冷落,武才人寻求精神慰藉,明白了唐太宗平衡三教的用意,唐玄奘启示,日落之后的归宿,武则天的美艳传遍了京师长安。

    有好事者,竟编得歌谣一首,在长安城中的街闾里巷传唱:十年寒窗前,读书破万卷。不羡状元郎,要娶武媚娘。仙容销人魂,秀色更可餐。一夜百日思,暴死也心甘。

    不久,这歌谣便传入皇宫中。唐太宗李世民闻听后,觉得歌中“武媚娘”三个字,自己似曾相识,但又一时想不起来,而且他又对歌中流露出的那种追求感到不安。太宗皇帝想,自己登基十多年来,偃武修文,开科取士,能够把天下的读书人都网罗到其中,使读书人每日埋头苦读,企得满腹经纶而为大唐王朝效力。现在突然冒出一个女子,她的美艳真的能够使读书人放弃学业而跪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吗?她究竟有多美?为什么还没有被选到宫中来?

    带着这些疑问,太宗皇帝数日难寐。

    他突然想起来了,武媚娘不就是已故大臣武士彟的千金吗?武媚娘这个名字不就是自己给取的吗?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初,自己伴父皇高祖李渊到武家庆贺媚娘的满月,看见杨氏夫人怀抱小女,光彩照人,觉得女儿比母亲更机灵,才给武家小女取名媚娘。想不到这武家小女已长大成人了。

    太宗皇帝觉得这大概是一种缘分。

    他马上唤来杨淑妃,想知道武媚娘的详细情况。事到如今,杨淑妃的预料没有错。她于是将武士彟去世后,归葬故里,杨氏母女无奈投奔长安的情况一一禀告了太宗,并特意说道:“望陛下能体恤她们母女,为我杨家做一点善事吧!”杨淑妃这话,听起来并无不当之处,但细细推敲,却大有内涵。杨淑妃明白,太宗皇帝已关注武媚娘了,自己不能不尽实禀告,但她却在话中暗示太宗皇帝,武媚娘是我们杨家的外甥女,是我杨淑妃的表妹,总不能让我们杨家和杨家宗亲的漂亮女儿都进宫来侍奉你一个人吧!

    她的这一番用心,太宗皇帝并未感觉到,随即又问了武媚娘的一些其他情况,便下了决心。这决心便是召武媚娘入宫。他在召武媚娘入宫的诏书中,避重就轻地说:“这个小姑娘出身官宦,父亲曾为我大唐王朝立过汗马功劳。我出于体恤故臣的动机,加之这位小姑娘能披图阅史,知书达礼,所以,我特召她进宫来给我当一名才人”。

    才人是唐王朝内宫女官名称之一。唐制,除皇后外,侍奉皇帝还有众多妃嫔,其中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才人是妃嫔女官中偏下的等级,其职责是记录妃嫔们的饮宴睡寝和农桑之事,负责向皇帝报告上述各种情况。相对而言,才人这种内职是比较重要的,有一定文采的妃嫔才能胜任此职。

    其实,太宗皇帝的用意并不是要选一个才人,而是贪图武媚娘的美艳秀色罢了。

    且说杨氏夫人得知太宗皇帝要召自己的女儿武则天入宫,真可谓悲喜交加。喜的是自己这个寡妇居然成了皇戚;但她深知宫闱之中的内幕,不知女儿此去命运如何,何时再能相见?另外,女儿才只有14岁,入宫之后,要侍奉当朝皇帝,尚不知能否承受?这便是杨氏夫人的悲切之处。不得已之际,杨氏夫人便就男女欢悦等床帏之事,向女儿武则天作了详细的交待,并叮咛女儿千万不可任性,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

    武则天起程之日,杨氏夫人哭得像泪人似的,长跪不起,依然是苦苦而诉。此时的武则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便是盼望尽快进宫去侍奉皇帝,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寡母和姐姐能够在生活上有可靠的保证,不用再遭受冷落,又或许能使自己得宠,像杨淑妃那样,也能活出个人头人面的。

    这是一种现实而幼稚的想法。在父亲去世,母女流落长安无有依靠的生活环境下,寻找一个靠山,况且是天下最大的靠山,也只是一个14岁的少女所能够想到的。她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母亲,您哭什么?我又不是去地狱,我这是要进皇宫啊……。”武则天天真地问母亲。

    “可是,孩子……。阿弥陀佛!”母亲哭号着欲言又止。

    母亲这般绝望的告别和撕扯,以及无奈的“阿弥陀佛”的嘶念,是14岁的武则天所不可理解的。皇宫掖庭对武则天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

    她带着天真、稚气和少女的美艳,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正式进入了宏伟壮丽的皇宫。

    不几天,太宗皇帝就传诏召见了武则天。

    这是她一生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天,天刚黑下来,她在宫女的侍奉下,回到了自己还不太熟悉的小屋,准备上床睡觉,准备在床上静静地思念刚刚离开才几天的母亲和姐姐。这是这几天进宫后,每个无聊的晚上她度过漫漫长夜的开始。她刚躺下,奉诏的内侍就来了。以后的一切,她就像一个玩具一个物件,完全任人摆布了。

    她先被扔进一个紫檀木的木桶里沐浴,宫女们侍奉她洗澡,水里的淡香味萦绕着她的胴体,浸透了她的每一块肌肤,每一根毛孔;她又被从木桶里捞了出来,赤身裸体,擦干了水渍后,被华丽的丝绸外衣包裹了起来。她突然感到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任人如此摆布,她厌恶这种机械式的摆布,但她又企盼这件事的结果。她继续被内侍和宫女们围绕着,他们为她梳头,为她化妆;再后来,她在铜镜中看到了自己,但这已不是刚才的她了。她看见铜镜中有一个理想的女性,是她朦胧认识的女性。

    夜已经完全黑了。她被用轿抬到了一扇硕大的宫门前。她听到了有人去通报,然后看见那扇宫门被缓缓地打开……。

    她终于看见了那个让她企盼的人了。

    太宗皇帝半卧在龙床上,在不太暗的灯光下仔细端详着她。她忘记了事先内侍们交待的要向皇帝请安的话了,不知所措地站着。当太宗皇帝的目光和她的目光相遇的一刹那,她感到了威严,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

    今晚来的这位少女,太宗皇帝是清楚的。他见她要下跪,马上说道:“不必多礼了。过来让朕仔细看看。”她缓缓地走了过去,慢慢地抬起了她那有点羞涩又有点紧张的脸。“你是武士彟的女儿?”皇帝问。她回答:“是的。”“今年多大了?”皇帝又问。“14岁。”她机械地答道。“再过来点,媚娘。”皇帝的口气很亲切。她开始疑惑了,他怎么会知道我叫媚娘呢?皇帝又开口说话了:“你叫武媚娘,这个名字还是朕给你取的呢。”太宗皇帝开始详陈取名的经过,并不时地打量着这位如花似玉、妩媚可爱的少女。

    终于,灯熄灭了。她开始承受作为一个女人的第一次洗礼。她体验到了这个男人的占有欲和强暴,她体验到了自己未曾有过的撕痛。她想喊,但又不敢喊,她在承受着再生的痛楚,她忘却了一切,集中精力在忍受这个第一次。不自觉中,她开始喊了,声音很低,大概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到: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她在这种念佛声中,失去了知觉……。

    她醒来时,那个男人已经走了,没有留下任何话,哪怕是一个字也没有留下来。她又被送回到了原来的住处。

    此后,她又在企盼,企盼再次被召幸。一天,两天,十天,半月,她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像把她遗忘了似的。直到半年过去,她才知道她不必再等了。她内心茫茫然,落落寡合,实在不知其中的原委。如果不是那套华丽的丝绸衣裙还在的话,她真不知道和不敢相信那天晚上和皇帝睡在一起的会是自己。

    传说,武则天失宠的原因是太宗皇帝召幸她那天,恰恰是东宫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冲突流血的日子。太宗皇帝的思绪转移到皇嗣继废的斗争中了,他对此如此忧心忡忡,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在那天晚上召幸的那个14岁的少女武媚娘了。

    但在事实上,太宗皇帝不是那种见好爱好的男人,也不完全是风流天子。他喜欢女人是事实,然而真正能让他心动的女人,不是美艳和妖媚,不是如花似月但内心浅薄的少女,而是具有较深文化修养,良好道德风范,并能在政治上给他有所补益的成熟贤慧的女人。他召武则天入宫,只是一时的冲动和浅显的行为,一种相当随便的逢场做戏。召幸她,与她同床共枕,只不过是一次满足生理需求的正常事,由此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具有了至深的感情。对太宗皇帝这样一个在女色方面有极丰富阅历的封建帝王,不可能因一次召幸,就对一个14岁的少女一见钟情,最多不过是猛然间的赏心悦目而已。

    太宗皇帝真正喜欢过的女人,严格地说只有两个。一个是皇后长孙氏,史籍称长孙皇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后廷有被罪者,必助帝怒清绳治。俟意解,徐为开治,终不令有冤。”另一个是妃子徐惠,她“四岁诵《论语》、《毛诗》,八岁好属文。其父孝德试拟《楚辞》,云:‘山中不可以久留’,词典甚美。自此遍涉经史,手不释卷。太宗闻之,纳为才人。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俄拜婕妤,再迁充容。时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倦劳役,上疏劝谏太宗善始善终,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长孙皇后和徐惠的人格品德,才华阅历,以及在太宗皇帝为政中的作用,对刚刚入宫的武则天来说,是根本无法比拟的。就拿徐惠来比较一下。徐惠入宫时的名份和武则天一样,也是才人,而她却通过自己的才能,不断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不断升迁,从正五品的才人越级为正三品的婕妤,尔后又升迁位居二品的充容。由此就可以看出,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女,尽管也有些才华,但离太宗皇帝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不可能在太宗皇帝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

    历史把武则天放在了皇宫掖庭的角落。武则天没有得到太宗皇帝的宠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过去了,她仍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才人。对她来说,已经是相当失意了。

    但是,在此期间,她也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在学识和思想方面比以前有了更大的长进。她接受了严格的宫廷教育。按照唐王朝的规定,内宫妃嫔的最高首领是皇后,妃嫔们不仅要跟皇后学习妇礼、四德、祭祀、宾容,而且还要跟宫廷教师们学习书法、筹算等技艺。由于长孙皇后病故,太宗皇帝没有再立皇后,所以,武则天进宫后没有受到皇后的约束,除尽自己作为才人的职责外,就同众妃嫔一起学习礼乐,特别是诗歌和书法。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知道了一个女人光靠外表的美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修养,要有思想,甚至还要有见识,才能在宫中站住脚,才能会有地位。

    宫廷生活的内幕逐渐向她拉开后,长期的才人生活使她更深刻地感觉到,皇宫并不是每个人的天堂,这里有承欢粉黛的笑颜,更有皓首宫娥们的辛酸和痛苦。表面上大家都举止端庄,彬彬有礼;实际上争风邀宠,矛盾重重。这里的一切都是尔虞我诈,不进则退。武则天从其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她也不自觉地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学到了太宗皇帝的政风和驾驭群臣的手段。史载唐太宗以亡隋为鉴,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