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杀,付行营效劳,欲回家者,发给盘费释放回家,对叛军进行瓦解。武宁节度使李愬与平卢兵交战11次,皆获胜利,攻克重镇金乡。李师道胆小怯弱,自从官军讨伐接连收到失败和丢城消息,忧虑成疾。于是,他左右的人压下战情,不敢实报。这样,金乡、兖州重镇丢失,当地刺史派人告急,手下人并不通报,师道至死也不知晓。

    十四年正月,韩弘攻拔考城,杀叛军2000余人;沐阳县令梁洞向楚州刺史李听投降;武宁节度便李愬攻占鱼台。田弘正奏报在东阿打败淄青兵。杀万余人,接着,又在阳谷打败平卢兵;二月,李听袭击海州,攻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愬在沂州打败平卢兵,攻占丞县。李师道听说官军步步紧逼,发动民众整治郓州城堑,修守备,役使派到妇人,民众越发恐惧怨恨。其都知兵马使刘悟被李师道派到阳谷率兵万余人抗拒官军。刘悟待部下宽容,有“刘父”之称。及田弘正渡河,刘悟军没及准备,吃了败仗。被人告发。师道召刘悟议事,准备杀掉他,后又顾及到自身利害,留刘悟达10天又送他回去,并赠金帛以示安慰。刘悟返回后,先埋伏手下亲信,杀死师道派来的使官。随后,又发动兵变,攻杀李师道。战事平息后,朝廷将平卢节度使占据多年的领地分为郓曹濮、淄青登莱、兖海沂密三道,各置节度使,互相制约,这场平息淄青李师道的战事宣告结束。

中国战争 唐平李灵曜汴州之战

    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唐廷发五道兵讨伐汴宋留后李灵曜,直至将其擒斩的作战。

    是年五月,汴宋留后田神玉死。都虞侯李灵曜杀兵马使、濮州(治鄄城,今山东鄄城东北)刺史孟鉴,北与田承嗣结为党援。唐廷任命李灵曜为濮州刺史,李不接受。六月朝廷又改任其为汴宋留后,并遣使慰劳。李愈加骄横,以其私党为所辖八州的刺史和县令,准备效仿河北诸镇,与唐廷相抗衡。

    八月二十九日,唐廷命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征讨,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同时进讨。汴宋兵马使、兼任节度副使李僧惠,是李灵曜叛乱的谋主。宋州(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县)牙门将刘昌派僧神表暗中游说李僧惠,陈明利害,促其背叛灵曜,上表唐廷,请求征讨灵曜。

    九月,代宗任命李僧惠为宋州刺史,汴宋牙将高凭为曹州(治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刺史,石隐金为郓州(治须昌,今山东东平西北)刺史,共同讨伐李灵曜。李忠臣、马燧军于郑州(治管城,今河南郑州市),李灵曜引兵迎战。唐廷两军没料到他来,退兵荥阳(今郑州市西北)。李忠臣的淮西军溃散了十分之五六。郑州市民惊慌奔入东都(洛阳)。李忠臣准备率军返回淮西,被马燧劝止。他收拾散兵,军威重振。李正己攻克郓、濮二州。李僧惠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打败李灵曜部。

    十月,李忠臣、马燧进击灵曜。忠臣进军汴州南,马燧攻击汴州北,多次攻破李灵曜部。不久,又与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前军汇合,在汴州城西与灵曜部大战。李灵曜败退入汴州(今河南开封市),被唐诸道兵包围。田承嗣派遣田悦率军解救灵曜,在匡城(今河南长垣县城西南)击败永平、淄青兵,乘胜进军汴州城,并在城北数里扎营。

    二十二日,李忠臣派副将李重倩率数百骑兵夜入其营,纵横穿插,营中大惊,忠臣、马燧率大军乘机鼓噪而入掩杀,田悦军不战而溃死者难以数计。李灵曜听到兵败消息。打开城门连夜潜逃到韦城(今河南长垣北),被永平将领杜如江擒获。永平节度使李勉将李灵曜京械送长安杀死。

中国战争 唐平李同捷、亓志绍叛乱

    唐太和元年(827年)至三年,唐廷讨平横海节度副大使李同捷、魏博将领亓志绍叛乱的作战。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三月,横海节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擅自为留后,并重贿邻近藩镇,以求继任为节度使。文宗李昂继位后,李同捷希望得到朝廷承认,于元年三月初一遣掌书记崔从长和其弟李同志、李同巽入朝,请求归附。五月十五日,唐文宗施调虎离山计,任命天平节度使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李同捷为兖海节度使。李同捷借口将士强留,拒不奉诏。七月二十五日,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奏请率本军3万人,自备5个月粮饷,讨伐李同捷,文宗准奏。八月十一日,文宗下诏削夺李同捷官爵,命乌重胤、王智兴、平卢节度使康志睦、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卢龙节度使李载义、义成节度使李听、义武节度使张Ц髀时菊虮硖址ダ钔荨3傻陆诙仁雇跬ゴ丈献喑ⅲ胧诶钔莺岷=诙仁梗吹门肌M跬ゴ漳嗽钔荩霰枘游翰┚J拢谥刎范啻温示髌评钔菥从谑辉鲁醢艘虿∪ナ馈6眨⑷蚊R褰诙仁估铄疚岷=诙仁埂6耆露眨踔切寺时ズ岷K降拈χ荩ㄖ窝岽危裆蕉菝穸希倩3个城门。由于各镇节度使均拥兵自重,并不积极进讨,直至九月初四才有王智兴奏报攻取棣州的战绩。而李寰到达前线后,也拥兵不进,只是不停向朝廷索取粮饷。初七,朝廷改任李寰为夏绥节度使,命前夏绥节度使傅良弼为横海节度使。十一日,唐文宗下诏削夺王庭凑官爵,令诸镇兵马四面进讨。十月,魏博兵在平原(今属山东)击败李同捷军,乘胜攻占平原城。十一月初一,易定节度使柳公济奏称攻占李同捷在沧州西部的坚固寨,继而又在坚固寨东击败同捷军。傅良弼在赴任途中去世,唐廷再命左金吾大将军李祐为横海节度使。李同捷在诸镇军围攻下,军势日渐紧迫。王庭凑已无力救援,乃遣人游说魏博大将军亓志绍,劝其杀史宪诚父子,割据魏博。亓志绍遂起兵叛乱,率所部2万余人回逼魏州(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十二月二十六日,诏发义成、河阳两道兵马讨伐亓志绍。三十日,又命正在围攻李同捷的义成节度使李听率沧州行营诸军增援魏博。三年正月,李听和史宪诚之子史唐联兵进攻亓志绍,大败其众,亓志绍率5000人逃往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后自杀。二十三日,昭义军(唐方镇名,治潞州,今山西长治)奏报,亓志绍余众1。5万人来本道请降,已将其安置。同月,李载义奏称攻占长芦(今河北沧州)。二月,李祜率诸道行营兵击败李同捷,进攻德州(治安德,今山东陵县)。四月十九日,李载义奏报已攻破横海治所沧州的外城。时李祐也已攻拔德州。李同捷向李祐请降,李祐把李同捷的请降书一并上奏朝廷。谏议大夫柏耆正在军中安抚将士,为抢得头功,将李同捷及其家属一起带往京师。二十六日,行至将陵县(今山东宁津西南),柏耆因担心王庭凑截击,将李同捷斩杀,传首京城,叛乱遂平。

中国战争 唐平李希烈叛乱

    唐建中三年(782年)七月至贞元二年(786年)四月,唐检校司空、兼淄青郓登莱齐等州节度使李希烈在奉诏征讨擅领军务的平卢节度使李正己之子李纳时,与范阳节度使朱滔等相勾结,发动叛乱,被唐诸道兵平定的作战。

    建中三年七月,唐德宗李适命李希烈征讨平卢节度使李纳。李希烈乘机率所部三万人移居许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市),声称派使者前往青州(治益都,今属山东)招谕李纳,实际暗与之勾结,又通告汴州(治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令其做好准备,与李纳共同叛乱。此后,李希烈与河北三镇叛将来往频繁,在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叛唐称王后,李希烈也自封为建兴王、太尉、天下都元帅。

    四年(783年)正月,李希烈派其将李克诚袭取汝州(治梁县,今河南临汝),俘别驾李之平,又遣别将董待名等四出抄掠,攻取尉氏(今河南尉氏),围攻郑州(治管城,今河南郑州市),屡败官军,东都士民震惊,逃匿山谷。德宗派太子太师颜真卿前去安抚慰劳。四天后又任命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率领凤翔、邡宁、泾原、奉天、好畤行营兵万余人讨伐李希烈,又诏诸道共同讨伐。李希烈对此极为不满,当来使面指斥朝廷。又派四名逆党向唐室占领的州县肆意抄掠,官兵都被他们挫败,荆南节度张伯仪全军覆没。朝廷命周曾、王玢、姚儋、吕从贲、康琳等将领偷袭叛军,事泄,所派之将全部遇害。随后,朝廷又组织起一支人马,命神策将刘德信统领讨伐李希烈。命李勉为淮西招讨使,哥舒曜为副共同平叛。是年四月,哥舒曜部驻扎在襄城(今河南襄城),多次与叛军交战,都没能取胜。

    八月,李希烈率3万人围攻襄城,李勉又令大将唐汉臣率兵与刘德信增援哥舒曜,都望风败退。德宗又任命舒王李漠为荆襄等道行营都元帅,大开幕府,广招文武贤才,前后出师讨伐。又令泾原诸道出兵,赶赴襄城会战。十月泾原军还未出兵,就发生了泾原兵变,德宗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哥舒曜食尽,弃襄城逃回东都,李希烈陷襄城。十二月李希烈攻陷汴州(治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宣武节度使李勉退守宋州(治宋城,今河南商丘)。李希烈性格残酷毒辣,对阵杀人,流血盈前而笑饮自若,以此制服部下为其尽效死力。在攻汴州城时,曾驱使百姓运木土筑垒道,垒道未筑成,便坑杀百姓填道。

    兴元元年(784年)正月,德宗大赦罪己,赦免李希烈、王武俊、田悦和李纳之罪。王武俊等均去王号谢罪,而李希烈恃强谋称帝,国号大楚,改元武成,置百官,任命孙广、郑贲、李缓、李元平为宰相,汴州为大梁府。李希烈率兵五万围宁陵(今河南宁陵)被官军阻击。十月,李希烈又派部将率领精兵袭取陈州(治宛丘,今河南淮阳)。宋亳节度使刘洽等击破翟崇晖军,生擒翟崇晖献给朝廷。官军乘胜收复汴州,希烈逃归蔡州(治汝阳,今河南汝南),其伪立的将相全部被擒。官军李皋、樊泽、曲环、张建封等部又四面出击,接连攻克叛军占领的郡州,李希烈主力彻底败溃。贞元二年三月,淮西大将陈仙奇毒杀李希烈,被任命为淮西节度使。七月,陈又被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所杀。

中国战争 唐平刘闢叛乱成都之战

    唐元和元年(806年)正月至九月,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平定西川节度副使刘闢反叛朝廷的作战。

    永贞元年(805年)八月,西川节度使袁皋死后,支度副使刘闢自为留后,上表请求朝廷任命其为节度使。宪宗不允,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刘闢抗命不从,陈兵境上,阻止袁滋进入西川。时宪宗刚刚即位,不愿大动干戈,只好以刘闢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这并没能满足刘闢的贪欲,元和元年正月,刘闢要求兼领三川,宪宗不许。刘闢便发兵围攻在梓州(治郪县,今四川三台)的东川节度使李康。

    二十三日,宪宗诏令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讨伐刘闢。二十九日高崇文率步骑5000出斜谷(陕西眉县入秦岭处),李元奕部出骆谷(陕西眉县太向山王褒城的入秦岭处),同向梓州进发。月末,刘闢攻陷梓州,擒李康。二月,严砺奏克剑州(治普安,今四川剑阁),斩剑州刺史文德昭。

    三月,高崇文率部由阆州(治阆中,今属四川)至梓州,刘闢部将邢泚领兵逃走。十二日,严励奏克梓州。十三日,宪宗下制削夺刘闢官爵。四月初四,宪宗任命高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刘闢在成都城北鹿头关筑城,连结8栅垒,屯兵万余人,张犄角之势,扼两川之险要,以抵御高崇文军。

    六月初五,高崇文部在鹿头关城下打破叛军2万多人.时大雨如注,攻关不克被迫中止。刘闢又置栅于鹿头关东的万胜堆,初六,高崇文派骁将高霞寓亲自击鼓助威,鼓动士兵顶着如雨的矢石猛烈攻坚,敢死队奋勇攀登,终于夺取万胜堆,烧毁栅寨,踞高临下,俯视鹿头关城。前后交锋8次,高皆胜。高崇文部又在德阳(今属四川)击败刘闢,攻占江州城。十一日,再破其于汉州(治雒县,今四川广汉)。严砺部将严秦在绵州(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石碑谷击败刘闢军万余人。

    七月二十二日,高崇文又破刘闢万人于玄武(唐属梓州,今四川省中江县东)。不久,宪宗诏令各西川继援兵,全部听从高崇文指挥。

    九月十二日,高崇文又败刘闢军于鹿头关,严秦败刘嗣军于神泉(今四川安县南)。河东将阿跌光颜率部会高崇文于行营,延误一天,怕处死,欲带兵深入立功自赎,军于叛军盘据的鹿头关西,截断叛军粮道,引起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