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向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恒向线-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衡不以为意地摆摆手,直奔主题道:“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五百盒印度版“格列卫”、几十位白血病人的救命稻草、上十万的交易金额,早在许衡此次造访前,双方已经就这笔“大单”来回磋商了一年多,货款则悉数汇入了药品公司的账户。
  库房的一个角落里,花花绿绿的药片分装完毕,被塞进各式容器中,只待最后装箱。
  许衡弯下腰,将随身行李一件件地拿出来,集中所有注意力开始清点:尽管价格便宜,但每一粒药都意味着病人一天的生命延续,容不得半点马虎。
  熊经理在旁边做着记录,时不时地划掉货单上的名目。两人配合得井然有序,很快便将货物清点完毕,行李箱也彻底装满了。
  许衡站起身来,捡起一件绿色的莎丽,指指地上被置换出的其他行李,略带歉意地问:“这些往哪里扔?”
  熊经理吓了一跳:“都不要了吗?”
  “占地方,托运的话容易被海关盯上。”许衡解释道。
  熊经理从柜子里翻出个塑料袋:“装这里面吧,下次来再带回去。”
  “不用了,您看有谁需要就处理掉。”许衡摇摇头,“我不会再来了。”
  对方显然没听懂她的意思:“那就让其他人帮你带回去啊。”
  许衡勉强扯出一抹笑:“我是说,不会再参加团购了。”
  印度版“格列卫”99%的成分与瑞士原版相同,价格却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用过印度药后,只要身体适应良好,没人会用回原来的正版药。慢粒白血病需要终身治疗,停药只说明病人已经不在了。
  熊经理很快反应过来,抱歉地说:“对不起,请您节哀。”
  “没关系。”
  表面上还是一只箱子一个包,里面却装满了病友们的希望。在药房交接完毕,许衡拦下一辆出租车,直接驶往了机场方向。
  从印度海关出境,需要登记随身物品。因为来时坐的是“长舟号”,她无需像普通游客一样办理申报手续,而是直接被分配到了免检通道。
  这样一来,许衡携带的所有物品都不再是“进口”,而成为未登记的个人财产,只待国内机场通关,便可以合法使用。
  登机后,靠着机舱椅背,许衡裹紧了那件绿色莎丽。低头将赤道纪念章别上领口,终于缓缓睡去。
  同一时间的“长舟号”已经开出孟买湾,行驶在阿拉伯海宽广的洋面上。
  王航交接完驾驶室的相关事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七楼甲板。
  推开门,他没有亮灯,而是让眼睛慢慢适应这暗淡的光线。
  彻夜未眠之后,又和货代、船代、港口官员打了一整天交道,身体早已透支,精神却依旧亢奋。
  从柜子里摸到烟和打火机,王航叼出一支来低头点燃。
  许衡在船上时,很自然地就戒烟了。如今人刚一走,便忍不住寻来填补空隙,似乎是向虚荣作出的无奈妥协。
  呛人的烟雾尚未散尽,便完全进入胸肺,缭绕升腾着勾勒出黑暗的轮廓。
  脱掉鞋,瘫倒在床沿上,眼前的书桌渐渐变形,好像还有个人坐在那里,满脸泪痕地斥责着他的骄傲与自大。
  王航狠狠吸了一口,眯着眼睛忍受那浓烈的刺激。
  明明已经很累,还是不想睡,似乎以此就能将记忆、过往和时间无限延长。他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也不知道烟是什么时候烧完的,只是静静保持着同样的姿势,直到四肢僵直,依然不想动弹。
  宋巍在敲门,声音有些焦急:“王船?睡了吗,王船?”
  王航打了个激灵,坐起身来朗声道:“怎么了?”
  “收到海关传真,许律师被扣在机场了!”
  他连鞋都没穿,赤脚冲到门口,手忙脚乱地打开锁:“怎么回事?”
  走道里有灯,突然照亮的光线过于刺眼,王航单手挡着,另一只手夺过传真件,慌慌张张读起来。
  “药品走私……查扣……”他猛然抬头,“谁发的传真?”
  宋巍连忙递上另一张纸:“机场海关。公司总办抄送转发,要求我们尽快确认。”
  王航抹了把脸,有点回不过神。
  “许律师家里是不是有病人?”宋巍磕磕巴巴地猜测道。
  船员常年随船出入境,海关监管相对宽松,走私是不少人的生财之道。但凡被抓包,就需要船长签字作证,确认货物究竟是在哪里上的船。
  “昨天送她的时候我们都看到了,那箱子里全是衣服,没有药。”宋巍努力回忆,“要怎么证明啊!”
  王航咬牙:“走吧,先回驾驶室。”
  长长的舷梯还没爬完,便听见卫星电话特殊的蜂鸣声。王航和宋巍对视一眼,明白是公司打来的。
  尽管半夜被吵醒,王允中的声音听起来依然中气十足:“是咱们船上的人吗?”
  “不是。”王航习惯了和父亲的这种沟通方式:海上通讯价格昂贵,需要直奔主题。
  “那就赶快给海关回话。”老王船长不耐烦地指示道。
  王航换只手拿电话:“我想……”
  “你想什么没用。”王允中斥道:“以为海关是傻的?这么大的量,又不是开制药厂。”
  王航没有接茬。
  “不许胡闹。”老王船长一锤定音,“如实把情况反馈给海关,就这样定了。”
  电话那头再次响起盲音。
  宋巍站在传真机前,满脸纠结地看着他:“怎么办?”
  王航不说话,低头拿起海图桌上的笔,很快写完给海关的回函,工工整整地盖上了“长舟号”的船印。
  出机场高速是东西走向,迎着朝阳驶往市区的路上,一大早的光线十分刺眼。
  赵秉承打了个哈欠,翻下遮光板,单手掌着方向盘,头也不回地冲后座人说:“回家好好休息,过两天再去所里报到。”
  许衡没出声,萎靡不振地缩坐成一团。
  “好了,幸亏是有惊无险。”赵秉承以为她还在为之前的事情担心,“船上出了证明,海关就没理由再追究你的责任。”
  旅行箱和背包里的药品一件不少,病友们的生命得以延续,许衡知道自己应该高兴。
  可她就是笑不出来。
  如果没有那份传真,即便神通广大如赵秉承,恐怕也无法把她保出来。
  原本以为印度机场那张清清白白的报关单足够保险,没想到入境时还会遭遇专门盘查,箱子被打开后,许衡的大脑一片空白。
  赵秉承是事务所的合伙人,又给她出国做了担保,很快便接到消息赶来机场。
  律师故意犯罪是会被吊销执照的,他们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余地,唯有将希望寄托在大洋集团身上。
  “反正也不打算跟他们合作了,”赵秉承当时果断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吧。”
  只是许衡没有想到,王航真的会愿意帮忙,即便代价是把责任都揽到了他自己身上。
  
  第51章 接风
  
  办公桌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
  回到华海所上班的第一天,除了坐在隔壁的几个同事,没人注意到许衡。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习惯于把自己当主角,可少了谁地球都一样会转。四个月的旅程对她来说脱胎换骨,对别人来说却至多问一句:“咦?你回来了?”
  面对电脑屏幕修改文书、整理资料,慢慢赶上团队里的进度。许衡好像又变成格子间里的一颗螺丝钉,机械地从事着重复劳动,干着任何人都能做的工作。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她起身去茶水间洗杯子。
  视线发直,脑袋木木的,咖啡机里冒着泡。身后有人伸手,替她按下开关,醇香的咖啡味道立刻溢满小小的房间。
  “中午又不吃饭?”赵秉承侧开一步,从橱柜里拿了包糖。
  许衡回过神来:“材料还没看完。”
  茶水间是半开放式的,装着玻璃门,从办公室里能看得一清二楚。赵秉承将糖包递给她,退到椅子上坐下。
  “晚上没事吧?一起吃个饭。”他拍拍裤腿,貌似随意地说。
  许衡抿了口咖啡,思索着如何拒绝。
  赵秉承调转视线,望向在格子间里忙碌的精英男女:“常娟要给你接风。”
  “哦。”许衡没再说话。
  她知道他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不会单纯地吃饭或者闲聊。华海所的律师咨询费以分钟计,合伙人级别的多说一句话都能换钱。
  常娟是赵秉承最大的买卖,成了一劳永逸,亏了再难翻身。
  她必须配合。
  赵秉承没有沉默太久,单刀直入地问:“你们在普吉岛见过面?”
  许衡哽了哽,说:“娟姐找的我。”
  “你们聊什么了?她回来之后不太对劲。”
  “怎么讲?”
  赵秉承皱起眉头:“没那么黏着我了。”
  许衡失笑:“你不是就嫌她烦吗?不黏才好啊。”
  赵秉承叹了口气:“反正感觉很怪,你见了面就知道。”
  许衡端起杯子,不再忧虑晚上的饭局,相反还有些期待见到常娟,以及赵秉承吃瘪的样子。
  走到茶水间门口时,她回头道:“娟姐跟你说没?我有男朋友了。”
  男人没有应声。
  常娟身体底子差,服用的治疗药物有忌口,一般尽量不在外面吃饭。
  许衡下班后,坐赵秉承的车去了他海滨购置的别墅。
  这里是他和常娟的婚房,半年前就已经装修完毕。常院长家教很严,因此两人婚前并未正式同居,只是偶尔在新家招待客人。
  一进门,就看见常娟系着围裙在餐厅里忙活。她手艺不错,案台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食材:“小衡,饿了吧?马上开饭。”
  “好。”许衡弯腰换鞋。
  赵秉承替她把包挂在墙上,彼此指尖交错的瞬间,男人明显一滞。
  许衡仿佛没看到,蹦蹦跳跳地冲进厨房:“娟姐,今天吃什么啊?”
  常娟夹了块半熟的卤牛肉塞进她嘴里:“家常菜,保管让你吃饱。”
  别墅的大门还没有关,初冬凉凉的冷风吹进来,令赵秉承晃了晃神。
  “船上除了土豆就是洋葱,难得发个豆芽都算加餐,别提了。”许衡一边帮忙端盘子,一边忆苦思甜,“还是娟姐手艺好,这些菜看着就色香味俱全。”
  “瞧你嘴甜的。”常娟嗔怪着看向她,“待会儿吃不完打包回去啊,省得你又饥一餐饱一餐。”
  许衡吐吐舌头:“赵老师没意见吧?”
  “他能有什么意见?天天在外面有饭局,最饿不死的就是他了。对吧,赵某人?”常娟看向自己的未婚夫。
  赵秉承干笑两声,低头吃饭。
  常娟和赵秉承是一见钟情,不发病的时候向对男人来百依百顺,做足了小媳妇样子。她知道凭自己的条件,绝对配不上高知高薪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即便有家庭做后盾,依然信心不足。两人之间鲜少有平等对话,遑论这种略带调侃语气的抱怨了。
  许衡以前就是个出气筒,常娟对赵秉承所有的意见、不满,都只敢在背后发泄。如今见双方有来有往,许衡心中默默松了口气。
  燃气炉上正在加热的甜汤开始翻腾,常娟放下筷子站起身:“稍微等等,待会儿再吃点银耳。”
  “好嘞!”许衡表现得十分捧场。
  “淡水河谷已经跟我联系了,”赵秉承沉声道,“这次就由你来跟进。”
  “船东协会怎么办?”
  赵秉承冷笑:“我做给协会做的是独家顾问,早就有人看着不爽了。既然他们都想借大船进港的案子上位,不妨给大家一点机会。”
  许衡咬住筷子:“所里其他人知道吗?”
  “这笔大单敲定之后,我们就不需要船东协会了,以后海运市场必然是外资的天下。”赵秉承十分笃定,“你跟我从华海所出来,再找个发起人。咱们合伙创设一家新所,专门给外商做代理。”
  尽管知道他不会永远寄人篱下,但当赵秉承明确表示要另立门户的时候,许衡还是有点跟不上节奏。
  明眼人都知道,像淡水河谷这样的资本巨鳄,绝非几封倡议书就能够阻挡。
  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航运市场就一直不太景气。生意好的时候一拥而上,各家公司比拼着建船;行情差了就开始内耗,最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即便为首的大洋集团成功上市,所募集的资本也不过杯水车薪,运力、产能至多能在内河航运里拔得头筹。放大到国际市场里,连波罗的海指数的百分之一都算不上。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许衡明白赵秉承再次走在了所有人之前。
  没办法帮客户打败对手,不如帮对手打败客户,没有忠实义务的代理律师只需要对资本负责。
  “反正也不打算跟他们合作了。”——他在机场说的那番话并非儿戏。
  但外资渗透的效果有待时间检验,仅凭赵秉承一人恐怕还是难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