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农大魔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贫农大魔师-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知道,就是感谢老天。”刘淑英抬眼望着窗外的暗下来的天空感恩地说道。
    妮儿双手托腮,翻了个白眼,喂喂!这须弥戒可是俺修炼出来的,管老天什么事!
    “油坊一般到秋天才开张的,这时候有花生油。”刘姥爷好奇地问道。
    秋天收了花生,除了必须上缴国家的,留种的,余下的社员们多少分点儿。要么过年孩子的零嘴,要么村子里的油坊就是换社员手里这点儿花生。
    村里除了生产小队从事下地生产劳动,通常还有一个副业队,像是姚湾村就有负责桃园也就是果园管理的小队,平时嫁接、授粉、施肥等等。
    只有等到桃子成熟时,全村才会齐上阵。
    村子里还有一间席厂,养鸭子的,鸭舌。现在不是扩大了饲养室。原来只有骡马,现如今光是小牛犊就三十头了,这些大牲畜由生产队统一管理喂养。
    另外。村子里要是有特长的人还开可以油坊、铁匠铺,编织、豆腐坊。当然这些都属于集体经济。
    像是十里村就有一间油坊,三年前开张的,全村的人齐聚在油坊外,当时还放了一挂鞭炮,很是热闹。
    “要不说临时起意的,就是看见人家去换了,我才去的。”刘淑英笑道,“事情就寸了。回来时赶巧碰上了。”她猜测道,“也许就像我说的这播种完,还剩着,所以搜喽一下,榨油,赶在麦收前榨一次油。”
    “油,香香。”妮儿甜甜地附和道,她可没有说错,现在的油坊榨油还是很传统的,都是纯手工操作。绝对不掺假,更不会是地沟油。
    “姥姥明儿带妮儿去油坊好不好。”刘淑英笑着诱哄道。
    “好!”妮儿欣然答应道。
    &*&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餐,刘淑英让姚长海在自行车的横梁上按装好妮儿专属竹编车座。
    直接坐在横梁上。别说咯的屁屁疼,对妮儿来说不太安全。
    这种车座只能安装在28的自行车的横梁上,妮儿坐到上面可以双手扶着自行车把上,当然要小心别被车闸给夹着了。座椅的底部必须夹到自行车的下梁上面,并且要用绳子把下梁的接合处拴紧,这样才可以安全的坐上去。
    “绑紧了吗?”连幼梅特地用手晃了晃,非常的结实。“好了,姥爷、妈妈,她爸。妮儿,我先走一步了。去上班了。”
    “路上小心点儿。”刘淑英说道。
    “妈妈,再见。”妮儿朝她喊道。
    连幼梅摆着手出了院门。途径姚老大家,在门外喊道,“爹,娘,我上班了。”
    “好,去吧!”姚爷爷说道。
    “小婶、小婶,等等我们。”姚清远手里拿着玉米饼子就跑了出来,他和姚博远一起道,“爷爷、奶奶,爹、娘我们走了啊!”
    “走吧!路上小心点儿。”姚奶奶叮嘱道。
    “是,奶奶。”姚博远说道。
    “大哥、大嫂,我们走了啊!”连幼梅站在大门外看见刚刚出了西厢的姚长山和大娘,便道。
    “嗯!走吧!”大娘朝他们挥挥手道。
    说话当中兄弟俩出了街门,“小婶,今儿怎么没有骑车子。”姚清远好奇地问道。
    “妮儿姥姥骑了。”连幼梅说道。
    “哦!”兄弟俩一副原来如此。
    “那爸,我带着妮儿走了,争取早去早回。”刘淑英说道。
    姚长海则推着自行车朝外走,搬着自行车跨过了门槛。
    刘淑英抱着妮儿出了院门,把妮儿放在横梁座位上,然后才去扶车把。
    “妈,您扶好了,我松手了啊!”姚长海说道。
    “好,我扶好了。”刘淑英点头道,姚长海这才撤回了手。
    姚长海拿着妮儿的手在车把上放好,“妮儿不要摸这里,夹着手会很疼的。”他特地捏开车闸让妮儿摸摸翘起的地方,亲自体验体验,当然不会夹着妮儿的。
    “知道了,爹。”妮儿甜甜一笑,点点头道。
    “妈,带着妮儿骑车慢点儿。”姚长海叮咛道。
    “爸和姚姑爷就放心吧!我会小心的。”刘淑英赶紧说道。
    “知道就好。”刘姥爷点头道。
    “我可以走了吧!”刘淑英看向他们二位男士道。
    “当然!”姚长海侧身让开挡住的去路。
    “太姥爷再见,爹再见。”妮儿朝他们挥舞着肉呼呼的小手道。
    刘淑英蹬着自行车,眨眼间就消失在他们的眼前。
    “姥爷,我也上工去了。”姚长海从院门后,扛起锄头就朝山上走去。
    &*&
    刘淑英蹬着自行车,一路疾驰朝十里村驶去,途径小树林,认真感受了一下,左右前后没人,先拿下夹在后车座上的麻袋打开,“妮儿,把手伸进来。装点儿花生。”
    妮儿乖乖的把手伸进麻袋里面,然后就看着还干瘪瘪的麻袋,不一会儿哗啦啦……迅速的鼓鼓囊囊了。
    “够了。”刘淑英赶紧说道。妮儿闻言撤回了手。
    刘淑英张开袋子口,满眼欣喜。这花生的个头可真不小。一手剥开花生,露出两个花生仁,塞了一个花生仁给妮儿嘴里,自己吃了一个。
    唔!又香又脆,越嚼越香。
    “多嚼两下,别噎着了。”刘淑英嘱咐道,等妮儿嚼完了花生,她才扎紧麻袋口然后夹到车后座。才蹬开支架,重新骑着车子上路。
    很快就进了十里村,殷铁柱扛着锄头,看见大路上有人蹬着自行车走了过来,非常诧异,走进一看。“婶子,这么早。”
    “殷队长,早。”刘淑英看清来人后,下了自行车,“妮儿。这是你殷伯伯。”
    “殷伯伯早。”妮儿甜甜地朝殷铁柱打招呼道。
    “好好!长海家的妮儿都这么大了,上次还是在博远和秀芹的婚礼上见过的。”殷铁柱不住的笑道,“这看着人家的小孩儿。就是长得快。”
    对于白白胖胖的妮儿甜甜的笑容可是无人能拒绝的了。
    殷铁柱这粗糙的大手乐得想要摸摸妮儿的包子脸,停在了半空,怕自己的手,伤着妮儿细嫩的肌肤了。
    妮儿抓着粗糙的大手,晃晃,“殷伯伯,好!”
    “噗嗤……”刘淑英笑道,“淘气。”
    殷铁柱乐的眼睛眯成了缝,抓着妮儿肉呼呼的小手不放。“婶子,这么早。这是来……”
    “这不我家姚姑爷还有些花生,正好我来换花生油。”刘淑英简单解释道。
    “哦!那我就不耽误你了。”殷铁柱不舍的撤回自己的手。
    “殷伯伯。再见。”妮儿朝殷铁柱挥挥手道。
    殷铁柱看着她们祖孙俩消失在自己眼前,边走,这嘴里嘀咕道,“看人家长海养的闺女可真乖巧,想起自己的那四个皮孩子。”这眉头就皱了起来,“难怪长海是有女万事足,每回见面不住的夸自家闺女。我都想要了。”他叨叨道,“要不我跟媳妇儿再生一个闺女。”
    不管殷铁柱怎么惦记生闺女的事,刘淑英带着妮儿朝油坊驶去,闻到馥郁的香味,就能找到油坊的位置。远远的就看见‘高耸’的青砖烟囱,没有招牌却不难找。
    从院外看;除了高耸的烟囱;油坊与其它民宅并没有什么不同;石屋灰墙;融在黑色的瓦片;沉稳而久远。
    刘淑英停好自行车,抱着妮儿踏进院落;一种粮食熟透的味道沁人心脾。循着香气;刘淑英敲敲木门;“有人在吗?”
    木门吱呀一声打开,“哎呀!是昨天的大婶啊!”开门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精壮的小伙子,一张圆脸,挂着憨憨的笑容。
    “小伙子,麻烦帮个忙,去把外面自行车后座上的花生取下来。”刘淑英道。
    “好嘞!”小伙子三步并作两步就出了院子。
    刘淑英抱着妮儿踏进了油坊,还没有适应突然变暗的环境;热腾腾的蒸气就糊住了眼镜;鼻子更是被浓得似乎停止流动的香气堵塞。
    这么早就开始工作了,待适应热腾腾的石屋后,妮儿这才打开天眼看了看油坊。
    虽说油坊的年纪不大,可也油光满面。穿过木制窗棂的阳光晒着慵懒的蒸气;厚实的蒸气让人看不见屋梁;几盏马提灯似乎凌空吊着;庞大厚重的压榨机就展现在妮儿的面前。
    看不出颜色的地面和墙壁似乎被油浸透;反射着微弱的光。五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正在围着压榨机转悠。
    “都压实了吗?”站在一旁中年汉子穿着粗布做的三窟窿背心问道,“这垛可得给俺上好了,不然影响出油。”
    “老殷叔,你就放心吧!”汉子们齐声说道。
    扯开的嗓门,如这花生油一般清亮。
    ps:感谢淡雨思涵书友的打赏!!

  ☆、第228章 还是您老考虑的深……

“大妹子来了。”四十多岁的汉子被人称呼为殷叔的男子看见刘淑英笑道,“这么早。”
    “家里没事,左右就早些过来了。”刘淑英笑着说道,“你们也好早。”
    “早些干!可以上工,或者休息。”殷叔笑道,“榨油这活儿很累人的。”
    “在乡下干什么都累。”刘淑英应了一句道。
    “这倒是!”殷叔笑道。
    “大婶,您的花生。”提溜着麻袋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殷叔这是大婶提来的花生。”
    “那咱进去过一下称。”殷叔指着里间道。
    “好!我这花生没有剥壳。”刘淑英抱着妮儿进到里间,小伙子有眼力介儿搬了张小凳子递给了刘淑英,“大婶,坐!”
    “谢谢。”妮儿奶声奶气笑着谢道,刘淑英抱着妮儿坐了下来。
    腼腆地小伙子显然没料到,白白嫩嫩的如肉包子的妮儿出声,顿时羞红了脸结结巴巴地道,“不……没啥子。”
    殷叔把花生倒进大竹篮子里,粗略的看了一下赞道,“大妹子,你这种的花生可真好,瘪的很少,不用去壳就能看出仁是粒粒饱满,圆润。”
    “是吗!我家姚姑爷,种地是一把好手。”刘淑英自得道。
    哗啦啦……殷叔倒了满满一竹篮子花生道,“大妹子,这一篮子倒满花生,去掉壳一般情况下正好十斤,左右没多大出入。要不咱剥壳在称。”
    “不用了,不用了。”刘淑英摆手道,“我信得过。”
    “这是找您得钱,收好了。”殷叔抽开抽屉,“对了。油昨儿吃了吗?感觉怎么样!”
    “还没吃呢!不过闻着香。”刘淑英笑着说道。
    “那是!我们村里的油坊,自从开张后,就远近驰名。十里八村的都来。这方圆十里的各个生产小队花生油都是我们榨的。”小伙子颇为自傲地说道,“俺殷叔解放前曾经是县里有名的油坊学徒。这一身本事可是无人能及。刚解放的时候,县里的开的油厂,还来请他来做大师傅的。不过后来改为机器操作了,所以……”
    “说这个干啥?好汉不提当年勇。”殷叔不好意思道,不过这眼里颇为自豪。“大妹子放心,品质绝对有保证。”
    城里人吃商品粮的,这粮油可以吃现成的,这广袤的农村。粮食自己磨,油可都是生产队冬闲的时候自己榨的。年终的时候,大妈、大婶、大姑娘、小媳妇儿拿着坛坛罐罐去生产队领取一年份的油。
    姚湾村本来也有一座小油坊,但十里村的油坊开张就撤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油的品质没有人家的好,社员们宁愿多跑几步路。
    虽然现在是淡季,但油坊也能勉强维持住,到了冬闲的时候那是日夜不闲的,人手不够了。生产队里冬闲可不缺的壮劳力。
    不计工分,多发‘二两’油就啥都有了。
    “要不我就来了,我就看你们这油坊看着正规才来的。”刘淑英笑着恭维道。
    “这个大妹子放心。虽然不是电动的,纯手工,但这手工工序却是绝对不少的,沿袭掐糁、上馏、炒糁、包饼、上垛、压榨这几百年不变的老油坊工艺。”殷叔拍着胸脯道,“一点儿不比这大油厂出来的油质差。”
    “这个我相信,您这出油率就看出来了。”刘淑英笑道。
    花生的出油率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已经老高了,还是纯手工制作。
    “呵呵……”殷叔被夸得笑了起来,一张脸灿烂如菊花般,眼角泛起了皱纹。
    妮儿打开天眼透过帘子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榨油的工序很严谨的。“掐糁”就是将花生粉碎成小颗粒状;然后按照一定重量分锅。“上馏”和“炒糁”就是将磨碎的花生仁蒸馏和翻炒。“包饼”是将炒好的“糁”倒进用稻草铺底的钢圈里;将“糁”铺均匀后;用穿着草鞋的双脚转着圈踩踏;然后再用稻草包顶。“上垛”是将包裹的“糁”层层摞起在压榨机中。“掐糁”的粗细、“炒糁”的火候和“上垛”的歪直最能影响出油的质和量。
    “炒糁”是把花生粉碎成小颗粒状,放在一个大铁锅里不断的翻炒。至于炒的什么程度全凭师傅的经验了,据说这可是门手艺。一般人要炒好几年。
    “殷叔,已经全部上垛了。”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