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机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次机遇-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我告诉你一声,这或许只是山本的权宜之计呢?”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即便是权宜之计仍然让人无法发现,这玩笑开得太大了些。”

    “是陆军先开玩笑的,山本对此很恼火,在我面前咆哮了近半个小时。”

    神尾光臣这个笨蛋!两人在心中已经将神尾狠狠痛骂了一番……

    “当然,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太当真……只要支那方面开出令人心动的交换条件,他会毫不犹豫地将所有东西都交换出去。所以,我的告诫也很简洁”大||。那革命党的破坏力又不能让其跳出我们的掌控;第二条,必须贯彻隐秘,防止为人看穿……”

    “受教了。”

    “这事你辛苦了,希望你牢记一点,无论内阁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对黑龙会和您的支持永不会削减。”

    “有阁下这句话我便放心了。”聪明如头山满等怎么会听不出大|重信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内阁变换?他之所以唯唯诺诺,就是希冀能够依靠这种态度在政局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该怎样和孙中山开口说呢?”头山满理顺了思路之后却发现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似乎有些棘手……

    第四卷 

第三十七章 … 争吵不休 

    于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而言,1914分外难熬的一年。他们孜孜以求的革命事业陷入了低谷,而且他们还面临着感情与理智的搏杀——究竟如何面对中日在山东的冲突?

    按照一般的逻辑——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视帝国政府为革命大敌的革命党不但应该举双手赞同日本的对华攻略,而且还要希望这次的对华攻略能将中国政府打趴下,如果能引起这个“帝制政府”的总崩溃就再好不过了。

    可是,按照每个革命者都是爱国者的逻辑,对这个问题就有着不同的解读。除了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否认日本推行山东攻略是对中国的侵略,是对中立法则的践踏,是需要予以制止的强权和霸权行为。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上,反对外国侵略——无论是什么借口,都应该是其本能且又朴素的情感。因为日本每获得一份侵略权益,中国每丧失一点抵抗力量都是民族元气的损失,这个时候,政治立场的不同反而要退居其次。

    在这两种思潮的搏击之下,革命信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诚然,在日俄战争的时候革命党还可以站在日本一边歌这场“黄种人对白种人”的胜利,但当日本的枪口指向自己祖国的时候,你还能歌这场“先进国家对反动暴政”的战争么?

    因此,如何评价这场战争便成为摆在革命党领袖面前不容回避的考验。可以想见,这个考验在革命党内部引起了多大的惊涛骇浪。以章太炎、陶成章为首的光复会虽然一直还停留在同盟会的框架里,但在政治立场上已经严格与同盟会主流派划清了界限,声明一起,远遁南洋的章太炎就撰文抨击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号召要加以“反对、抵制”。

    “过去20年来,没有一个革命者像我们这样深恶痛绝腐》:政府,没有一个革命者像我们一样为摧毁帝制政府而努力奔走……但是。在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无论我们对中国当权者持有怎么样地反对态度,我们都不能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摇旗呐喊……我们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革命者!”——《光复会有关中日山东冲突的公开声明》

    一纸沉甸甸地声明为光复会赢得了满堂喝彩,在他们随后开展的为帮助中国抵抗力量而进行的募捐活动上,南洋当地的华侨社团踊跃捐款捐物,光复会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南洋华侨中的认知度。

    光复会的声明一起,总机构设在日本的同盟会本部便陷入了慌乱,孙中山、胡汉民虽然接连撰文抨击章太炎“为虎作伥”、“民粹主义”,但却无法提出一个针锋相对且又能获得广泛认同的方针。

    虽然由于战时新闻管制,一直担当着国内舆论的《帝国日报》在日本已被迫停刊,但在日华人并没有断绝消息来源——日本政府可以封掉中国方面开办地报纸。却无法取缔其他西方列强在日本发行的报纸。在各种各样报纸的字里行间,虽然有着或多或少地扭曲和掩盖,但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承认日本推行山东攻略是正义且符合万国公法的。所以。在同盟会本部与光复会地争论升级之后,革命党诸位领袖尴尬地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多少同情与支持。

    许多在日留学的热血青年对同盟会声明予以了公然否认和断然拒绝。他们认同光复会主张,毅然暂时中断自己的学业而返回祖国效力,至于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地中国学生。则在某一天齐刷刷地溜号回国——堪称是绝无仅有地秘密行动。

    在中国国内。汪精卫、梁启超则在报端连篇累牍地撰文。要求革命党先将政治歧见搁置一边,“当务之急是反对侵略、捍卫国权”。

    这种争吵、矛盾、动摇、犹豫一路持续下来……

    在《帝国日报》公布山东战场地胜利战果后。一直以来密切关注着事态进展的爱国人士沸腾了。不仅因为中国能够不畏强暴坚决起来抵抗,而且因为这种抵抗是卓有成效地。

    虽然很多人对报纸发表的信息真实性表示怀疑,对中国军队能战胜抰两

    之威的日本军队表示质疑,但在一幅幅实地拍摄的照目睹了有关列强报纸的新闻之后,他们无不欢呼雀跃,为国家实力的增强而欢呼,为中国能不受外国欺侮而欢呼。

    革命道路往何处去?

    虽然很多人仍然坚持着朴素的革命理想,仍然坚持着共和优于帝制,革命优于改良的观念,但在事实面前,他们的信念和执著有所动摇。更为关键的是,许多人原本陶醉于日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支持,但现在看来,这种支持更像是不怀好意的挑唆。

    更大的思想混乱由此而产生。如果说同盟会主流派在原先面对光复会有关如何表态的问题上还能勉强达成一致的话,那么在接下来面对山东战事阶段性胜利之时的冲击就无法掩饰其中的分裂与对立了。

    以黄兴、宋教仁为首的湖南派公然赞扬中国在战事当中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虽然国家的政治体制依然还是腐朽与落后的,但不可否认,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以孙中山、胡汉民等为首的两粤派则显然持有不同意见。

    正是在这样激烈论争的当口,秉承山本内阁旨意的头山满来了,不但假惺惺地对革命党表示了赞赏和支持,还画出了以琼州作为革命基地的大饼,老狐狸或许熟知革命党内部的不和与弱点,临走时拍拍孙中山的肩膀:“中山先生,要完成革命大业必须渡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考验,有些时候甚至要下很大的决心,我相信您的眼光和胸怀不会那么狭小,不会局限于现在一隅。

    头山满走后,革命党诸领袖很快便从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清醒过来,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

    “诸位,头山满先生方才的提议,是对革命事业最大的支持与帮助。这些年来,为了获得一个革命举事的基地,我们在国内进行了无数次的起义、暴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果能以琼州为基地,建立一个可靠的后方和根据地,革命事业成功的可能性无疑就会大大增加。”孙中山扫视了会场一眼,“我知道大家对这个提议持有保留态度,我也认识到日本政府之所以通过黑龙会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是另有用意,但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务必不能错过。”

    “我赞同中山先生的意思。虽然满清政府在战场上暂时获得了一定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是很不可靠的,只要日本继续投入力量,以中国孱弱的国防很难承受,到时候唯有割地赔款媾和了事,如果我们现在不积极准备相应的起事力量与革命基地,一旦国内大变发生将无以应付。”

    黄兴站立起来了,脸涨得通红,却是一句话也没说,但从气势上看,就孕育着咄咄怒火。

    “克强,不必如此,我们是革命同志,有话你尽管直说。”孙中山很了解自己的老搭档。

    “诸位,我想问一句,我们革命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黄兴劈头就问。

    “那还用说,自然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为了‘驱逐鞑虏’难道就可以引进日本了么?”黄兴愤愤不平,“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这样的革命究竟有什么意义?”

    “克强,你言重了,日本对我们只是帮助,没有要取而代之的意思。”

    “是么?你看不出来倒罢了,难道这四万万人都看不出来?”黄兴毫不客气地予以回击,“姑且不说满清政府的好坏,单是日本推行山东政策就可见他们的侵略野心。难道我们为了革命的目的可以站在侵略者的立场上帮腔?难道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忘记了国仇家恨?”

    “克强!”孙文拍了桌子,“我们只是借助日本的力量,没有永远依靠他的意思,更没有要引狼入室,以日本取而代之的意思……”

    “现在是没有,到时候身不由己,怎么办?”黄兴动了怒气,将茶杯在桌上拍得粉碎,“靠别人恩赐的革命,我既不要也不稀罕……”说罢,拂袖而去……

    第四卷 

第三十八章 … 不欢而散 

    克强,克强,不要冲动……”宋教仁虽然并不赞同头议,但对于同盟会内部的团结还是颇为看重。醉露书院这个同盟会内部最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年青英俊因为革命事业屡屡遭到挫折,已好几次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在孙、黄之间能居中调停的,也非他莫属。前次因为汪精卫“叛变”所引起的风潮就是在他的主持之下平定的,因此,他这么一喊,原本执意要走的黄兴顿下了脚步。

    “克强……我们不是在商量办法么?你这么一走,到时候怎么面对这么多同志?革命方向往何处去,不是你我一二个人可以决定的。”宋教仁劝解道,“倘若对革命大业有好处,即便有风险,有指责,我们挡下来就是;如果对革命大业无甚好处,即便看上去诱人,我们也坚决不能上前……但不管怎么说,坐下来讨论甚至争论都是允许的,这样动不动就走人,实在不是团结之道。”

    “他从来都是这样,以为只有他黄克强爱惜自己的羽毛,我们全都是利欲熏心……”胡汉民刚说了两句便被孙中山打断了,“展堂,你也少说两句。”

    胡、黄二人自黄花岗举事以后,矛盾甚多,成见日深,早已在公开场合交锋几次,虽然面上仍然保持过得去的态度,但在心底却并不以对方为然,黄兴没有理会胡汉民的冷嘲热讽,而是激愤地问道:“孙先生,我只问你一句话,不走这条道路,革命是不是就没有指望了?”

    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若是一般的革命同志提出来,孙文必定有一百条解释的理由和信心,但从黄兴口中说出来。便不是简单的回应就能解决问题的。醉露书院他定了定神,没有发怒。只淡淡地问道:“依你说,该怎么办?”

    “告诉头山满,日本方面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我们也由衷感谢日本朋友对中国革命地支持,但是,在琼州另立政府。尤其是在外国政治势力插手的背景下另立政府,哪怕这个是革命政府,我们也洗脱不了卖国地嫌疑,希望他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

    “哼……外国政治势力插手?中国的事情哪样没有外国政治势力?‘门户开放’是不是外国政治势力插手,开辟通商口岸,开设租界算不算外国政治势力插手?甚至于发行双皇债券是不是外国政治势力插手?”胡汉民连珠炮地提出了一连串疑问,“难道满清政府勾结反动势力就是正常的外交交往,我们与同情革命的国际友人来往便是外国政治势力插手?”

    黄兴对胡汉民的诘问不感兴趣。

    只反驳了一句:“中山先生难道看不出头山满背后地用意?”

    “克强,你!”孙中山一时气结,面对这个争吵多年却又对革命忠心耿耿的好伙伴、好朋友,他实在有太多的百感交集。在有关同盟会诸多大事上,黄兴都有着与孙中山不同的意见,甚至经常闹到拍桌子走人的地步,但每一次都最后走了过来。这一次的交锋,同样希望能如此罢……

    “克强。各位。不瞒大家说,头山满的用意我一眼就洞察如悉的,但是,我们有选择地余地么?”孙中山抬起头来,“不可否认。这次满清政府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可是各位都比我清楚,几十年前。中法战争同样是中国握有战场优势,最后又怎么办呢?朝廷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