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崛起-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卢象升被忽悠下去了,杨廷麟上来说的就是正经事情了。陕、甘、宁、晋、豫这五个省今年报的又是大旱,现在这个夏粮收上来了,却没有多少粮食。朝廷免掉了这几个省的税赋,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各省巡抚上奏,还是继续要赈济粮食才能稳住局面。赈济粮食从哪来呢?江南现在粮食积压了不少,价格也还公道,这些两年漕运败坏,不如以朝廷的名义,从江南采购粮食,经漕运运往河南荥阳,再运往各地。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个能安定地方,一个能解决赈济粮食的问题,还能解决漕运不景气带来的地方不稳的问题。
  朱由检一听这个事情,立刻头皮就麻了,他这个皇帝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内乱稍稍好一点了,财政也缓和了,天灾却没停下。为了避免重演十四、五年的中原大乱,朱由检对这个事情是很上心的。以前是没钱,现在是有点钱。不过说到这个赈济吧,朱由检还是很不高兴。为什么呢?当初登州营在河南的时候吧,赈济安民之类的事情,皇帝是不用操心的。结果地方的士绅上奏,让登州营调走。陈燮也好说话,调走就调走吧。现在问题来了,以前的赈济粮食,朝廷只要从海关扣钱就什么都解决了。现在不行了,你得派人去接管这一摊子。
  派人就派人吧,摊子是接过来了,但是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河南那个地方太重要了,不管是南方的粮食,还是东北的粮食,你要运往西北各省,你就绕不开河南。以前登州营搞赈济,一点麻烦都没有。现在官员去搞,今天沉一条船,明天又遇见了山匪劫道,各种问题不断,变着方子要赈济。对这些事情,朱由检是能忍就忍,睁一眼闭一眼的。
  现在听到杨廷麟以漕运来作为载体,提起这个采购赈济粮食的事情,朱由检心里的火被点着了。好在这两年还算顺心,朱由检的火还是给压下去了。耐着性子问:“去年的粮食,都是从哪采购来的?”这话,其实是明知故问,但是当着百官,你就得问。
  “都是山东的联合商号在代为办理,一路运往天津,作为北直隶、山西两地赈济之用,一路运到荥阳。粮食从哪采购的,微臣不知。”杨廷麟这就是在装傻充愣了,其实他知道。
  “再请问,联合商号可曾出过粮食不济的问题?”朱由检又问,杨廷麟只好回答:“不曾,不论是运往河南荥阳,还是运往天津的粮食,都没出过问题。”朱由检当即就拍着龙椅道:“那还折腾什么?要换粮商,怎么不早提?”
  这话问的有点坑,其实还真的只能这个时候提,为啥呢?夏粮刚收的,严重歉收,朝廷拨一下银子,就地采购的话,勉强能对付一阵子。灾情之后,几个省的秋粮指望不上了。现在必须要准备好粮食,预备过冬吃的。早一点提吧,谁敢啊?京师粮商的事情闹的够凶的,就差没出人命了,谁敢在之前提这个事情,不是找死么?
  杨廷麟也不好说什么了,正准备装哑巴退下去,洪承畴站出来了,拱手道:“陛下,杨大人这番话的重点,不在赈济,也不在粮商,而在漕运。自古漕运为国家命脉,漕运不通,钱粮不畅,京师百姓就要挨饿。如今事情发生了变化,自开海以来,粮食多走海运,漕运成本太高,没有人愿意走了。依靠漕运为生者不下百万,如今漕运不兴,沿河不安啊。臣也请陛下重视这个问题,解决之道,不外朝廷出法令,粮食不得走海路北上,或者皇家粮食连锁店出面,从江南采购粮食,经运河北上。”
  这话就是往死水里丢炸弹了,炸不出活鱼来,炸出来的全是水底的臭烂泥巴。
  这时候周延儒也出来讲话了道:“陛下,最近两年,运河两岸各府,多有奏本,言漕运不兴,民怨颇深。此事应早做决断,以免民怨沸腾,再收拾就晚了。”
  不等朱由检反应过来,陈演站出来了,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周阁部乃是危言耸听,所谓民怨,臣在内阁,也看过这些折子。不外是江北及北直隶各府的官员在叫唤。山东境内运河之长,冠绝沿岸,为何没有一份折子上奏所谓民怨?臣以为,不再什么民怨,而在官员不作为也。百姓一来运河为生不假,漕运不振也是事实,同样的境遇,难道说陈阁部在山东一手遮天,官员敢怒不敢言么?粮食又山东联合商号经手之时,从未出过问题,价格也比京师的粮价低两成,还负责运到天津和荥阳。为什么要换?”
  因为漕运的话题,演变成了政治斗争,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陈演说这些话,实际上是在拍皇帝的马屁,为陈燮说好话,顺道攻讦周延儒。一箭三雕!何乐不为?
  这就是政治,本来是关于赈济粮食和漕运的问题,现在经过几次演变之后,这栋楼的本质歪的十万八千里去了。朝堂上立刻就热闹了起来,陈演、周延儒这些内阁大臣,谁手下没有一帮打手?如果说在周延儒那边,还算是为了解决靠运河为生百姓的话题,到了陈演开口,就变成了政治攻击了。陈演的花可以说非常的恶毒,换一个角度不难看出来,等于在质问:“首辅大人,那些粮商跟你是什么关系?运河沿岸抱怨的各府官员,跟你又是啥关系?你在这里面,扮演的什么角色?”这一炮过来,对准的不仅仅是一个周延儒了,连着洪承畴和杨廷麟都给网了进来。
  围绕漕运的问题,两边的打手都出来说话了,一时间在朝堂上就吵了起来,你说你的道理,我说我的道理,互相攻讦,吵个不停。如果是以前,朱由检能当场发飙,现在则变得冷静多了。学会了用“利益”二字来看待问题了。
  首辅和次辅之间不和,这是一个利益问题,以前的陈演,似乎不会这么尖锐。如果任其发展,可以预见又是一次党争的开始。那么再剖析一下陈演的动机吧?很简单,他可不是为了什么单纯的目的,这一招针对的三个目标,一个是他向取而代之的,两个是对他构成威胁的。顺手还找到了缓和跟陈燮关系的契机,拍了皇帝的马屁。
  朱由检很快就分析明白了陈演的心思,但是他不会去说陈演什么。首辅和次辅,这几年算是太和谐了,对朱由检来说不是啥好事。一直在扮演应声虫的陈演,突然钢了一把,这是好事,值得鼓励。但这不等于周延儒要受到皇帝的不满。就算是皇帝不满,现在他没大过错,不是以前那样一句话就能拿下的时候了。
  “好了,都安静吧。”朱由检找到了掌握朝堂的思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百官都安静下来后,这才淡淡道:“漕运何去何从,存在争议是正常的。大家回去再商议一下,拿出个结论来。赈济粮食采购一事,就不要节外生枝了。等冬天的时候,再说这个事情。”
  原本憋了一肚子火的朱由检,突然觉得很轻松很愉快了,找到了做皇帝的快乐。正如陈燮说的那样,主要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都不是大问题。
  有趣的是,一直准备开炮的史可法,今天没找到发言的机会了,陈演异军突起,抢了他的台词。搞的史可法很是费解,今天是怎么了?朱由检也不明白这个事情的全部真相,一直到他看见了陈演的密奏,这才明白为何今天陈演要刚一把的最终原因。
  海运的好处,朱由检其实很明白,现在不是以前了。问题是,看完这个吹捧海事的奏折,朱由检却一点都不开心,还是那句话,没解决任何实质问题。漕运何去何从,谁也没说该怎么办,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百五十三章太子南下

  就这么点事情,内阁和百官不吵两个月,估计是不会有结论的。而且这个结论,十有**是不了了之,听之任之。这些官员就这样,很多问题对他们来说是无解的。朱由检在这
  问题上,是有自己的答案的,不过是在等人说出这个答案而已。
  那么,朱由检的答案是什么呢?很简单,已经有人这么做过了,效果还不错。就是移民!
  这么简单的办法,为什么那些官员就想不到呢?是想不到呢?还是不去想呢?还是想到了不去做呢?用赈济粮采购的方式,保住漕运一时,能保住今后么?朕的大臣,真的那么没远见么?事情其实不难想明白,朱由检用利益二字还剖析,很多事情迎刃而解。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杨廷麟为何要这么提?出于什么目的?结论很快就得到了,通过这个事情进行政治妥协,换取一些人的支持,今后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阻力没那么大?这已经很接近真相了,政治不就是妥协的产物么?这个妥协,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国家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个人也得到了好处。政治上,杨廷麟没野心,说出来你信么?
  年近六旬的刘庆,依旧是精神抖擞,两千里的旅途,似乎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影响,不过休息了三五日,便恢复了常态。坐在陈燮对面的时候,刘庆的态度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像其他人,神态中有太多的敬畏成分。这一点,陈燮很欣慰。
  “机械制造局,军器局,铸币局,全部搬迁过来了,最多半年就能恢复生产。华亭这边现在固然不如登州,但是看看新区规划的图纸就知道,这里将来会远远超过登州。”刘庆不紧不慢的汇报,陈燮听着面带微笑道:“设备什么的都是小事,关键是人,阻力不小吧?”
  刘庆点点头:“故土难离啊,匠户们还好一点,都知道感恩戴德,没几个人说怪话。倒是大发钱庄和联合商号这一摊子里,有几个人觉得翅膀硬了,反对的很激烈。”
  陈燮听到这里,忍不住露出不屑的微笑道:“可以理解,故土难离嘛。不要强求,他们不过是一些经营上的人才,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还是技术人才,心思放在这上面就是了。”
  刘庆笑道:“东家仁厚,我可没那么好心肠。不愿意,可以,开了就是了。不管是谁,在东家的产业里做了这么些年,拿到的薪水可一点都不亏他们,任他们去拿都拿不到的高薪。这个事情,小的独断了,事先没跟东家说一声。”
  陈燮摆摆手:“不用解释,这事情就该你做主,我对事情不了解,我能有什么判断?要是连你做这么点事情,我都不能信任了,那还能有谁值得我信任的?”
  刘庆道:“这次搬迁的动静不小啊,这几个局,匠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只能是一点一点的搬迁。一批一批的走。这个事情,东家就不要过问了,我来办妥。”说到这里,陈燮露出了意思苦笑,刘庆这是要出来背这个骂名了。机械制造局和军器局,那都是大型的企业,工匠加起来不下五万人。整体搬迁,这里头多少人不干啊,不上点硬的怎么行。
  “你没那么大的肩膀来担这个骂名,还是我来吧。回头让王启年带兵去执行吧,钢铁厂,直接就卖掉吧,反正核心的工匠都掌握在手里,各种配方也没人知道全的。事情不用着急,慢慢的来就是了。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把这些厂子白送给人,工匠白送给他们,也造不出真正的登州造军器,更不要说造蒸汽机了。”
  华亭新区,有专门的工业区,陈燮放弃登州的基业,主要还是让皇帝放心。山东距离京师太近了,朱由检放心,朱慈烺能放心么?所以,陈燮这些年才不断的重新布局,辽东一个局,江南一个局,大员、南洋又是一个局。实在不行,将来就去巴达维亚自己过自己的。
  华亭的工业区,最大的作用,还是推着江南的资本主义所谓的萌芽往前走,一旦资本这个魔鬼被放出来,整个大明的仕阶层,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很大的可能性会像欧洲的贵族阶层那样,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从土财主到资本家的转变。
  这么说吧,要在大明成为一个资本家,最具优势的,就是这些仕!只有让这些人变得主动了,整个大明的资本主义进程才会加快。只有形成了一个资本家的阶层,才会有所谓的资产阶级**。现在陈燮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资本主义好不好?这个很难说好坏,人类社会发展到陈燮所处的现代,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很多方面一点一点的重合。估计没有个三五百年的,这两种制度的优劣,没人能分出个结果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资本主义制度是现在陈燮唯一能想到的可行的制度,因为这个制度能让大明充满了侵略性,在这个世界范围内都在抢劫的丛林法则最为**裸的时代,能够帮助大明不至于落在别人后面。
  当然,陈燮的想法也只能藏在心里,并且慢慢的去做,一点一点的,用利益杠杆来推动这个时代去往前走。现在的局面是,大海打开了,推动了整个东南沿海工商业的快速发展。
  一旦工商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又有一股力量在牵引着朝某个方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