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潜入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潜入梦-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这一天开始,每天吃过了晚饭,地坛门口就会升起两只奇怪的沙燕来,到不是形状奇怪,而是上面画的图案奇怪,不是传统的燕子,而是两个大美人,而且还穿着光膀子的衣服。
    这两个大美人不光引来其他放风筝人的注意,还让很多饭后带着一家子出来遛弯的居民忍不住仰头观望。男同胞们一律想多看两眼,女同胞们一边捂着自己孩子的眼,一边狠狠啐上一口,开始咒骂这两个放风筝的人不是**就是不正经。没过几天,这个事情就传开了,每到放风筝的时间,地坛门口的人明显增多,最终把派出所的警察都给招来了,风筝没收,带着洪涛和金月回家找家长。
    当洪涛在一张白纸上再次画出一个8头体躶体大美人之后,两位警察同志终于相信了这个风筝是他画出来的,不是那个家长画的。最终风筝还是还给了洪涛和金月,不过警察同志建议两个孩子的家长,别再让孩子拿着这种伤风败俗的风筝去公共场所放了。
    洪涛的父亲现在都被儿子折磨得没脾气了,儿子现在是不整天惹事了,可是他也没闲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惹个大事,像今天警察都已经上门了,也就是看洪涛和金月年纪小,这要是十多岁的孩子,一准就直接拉到派出所去了,今天晚上还能不能回来还得两说着。
    除了这个之外,洪涛又收了一个徒弟,不是别人,居然是他的小姨。当然了,小姨不是来和自己这个外甥学文化的,人家都已经上高中了,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那也犯不着让自己上托儿所年纪的外甥来给自己补习功课,这要传出去,还活不活了!
    小姨来主要是来和洪涛学裁剪的,女孩子都爱美,当小姨看到洪涛给小舅改的那条军绿裤子之后,忍了好几天,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偷偷找了自己的弟弟,让他去问洪涛,能不能教给自己裁剪这门手艺。
    要说小姨还真聪明,金月的姐姐金星知道洪涛会裁剪比小姨知道的还早,但是她也只是偷偷让洪涛给她改了一条裤子,还不敢老穿,总是在郭阿姨出车之后不在家那几天穿,金月的妈妈是铁路上的列车员,隔三差五就要跟着火车去外地,好几天不回来。而金叔叔作为一个父亲,能管自己的小女儿金月,却已经管不了自己大女儿金星了,毕竟女孩子大了,父亲很多事情就没法过问了。
    对于小姨这个要求,洪涛是举双手赞成,后世里小姨高中毕业之后没考上大学,能毕业都要感谢当时的学校政策,基本能混到高三不被开除的,都让毕业。她在家一直待业,后来才托了洪涛大姨夫的关系,又是请客又是送礼的,进入了房管局当临时工,好几年之后才转正,刷油漆刷出了鼻炎和气管炎。
    如果小姨能学会这门手艺,洪涛就能让小姨不再去受那个罪里,再过2年小姨高中毕业,估计国家的政策也允许有个体户了,他就让小姨去开一个小裁缝店,凭借洪涛对未来服装的流行趋势的把握,不敢说能怎么大富大贵吧,至少能是第一批万元户,至于以后怎么样,洪涛哪儿知道啊,他连自己该怎么发展都没想好呢。
    现在别看洪涛小,整天的日程安排还非常紧凑了,上午就别说了,都在学校,白主任那张桌子又成了他和金月的复习课桌了,吃完中午饭,照例会睡一会儿午觉,1点多的时候就推着小车,带着金月出去转悠了,现在他已经兼任3家的生活物资采购重任,金月他爸爸也把家里的各种本、卷、票全交给了洪涛,他家更需要一个人来帮忙,郭阿姨老不在家,金叔叔才是又当爹又当妈了,于情于理都得帮一帮。
    一般到了下午3点多,洪涛才带着金月推着小车回来,然后开始复习上午讲过的课,主要是洪涛给金月讲,他自己用不着复习。一直到4点多,小姨就放学了,然后洪涛就得一边帮金月背书、批改作业,一边从最简单的倒钩针、搭黄瓜架开始教小姨进行手工缝纫。再用废报纸粘在一起,教小姨如何从最简单的制服短裤开始进行画图、排版、裁剪。
    裁缝这门手艺吧,要说难真的很难,学一辈子都不敢说做出来的衣服件件合身。要说容易,那就真的很容易,稍微认真点的人,2个月就能学会制服裤子和衬衫的裁剪制作全过程。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门槛,就死要看你打算满足什么样的要求。
    比如说纯手做西服吧,这就是一门手艺,洪涛上辈子只学了一半,就退学了,光是西服胸前的两片内衬,就要用好几种针法来手工缝制,缝完了之后,这两片内衬会自然弯曲成一个弧度,和人体的胸部相吻合,这样的西服穿起来才不会变形而且有形。

第三十五章 大院游泳馆
    就光是这两片内衬的学问,可能学好几年都学不会,每个人的身体结构不一样,男士西服和女式西服的内衬弧度也不一样,什么样的体型用什么样的弧度,这就要靠多年的经验了。为什么手工订做的西服那么贵,至少得让你去量3遍尺寸,这就是裁缝师傅在给你找弧度呢,不光胸部有弧度,还就肩膀、领口、肘部都需要带弧度的内衬。
    至于那些流水线下来的西服,都是用化学纤维和无纺布沾出来的内衬,那玩意怕热、怕压、怕化学洗涤剂,穿几次就变形了。不像裁缝们手工用好几层麻布缝制出来的内衬,由于有纳鞋底子一样细密的针脚,不管你是有水、还是高温或者长期压着,只要用蒸汽烙铁一熨烫,立马恢复原样。当然了,熨烫也是一门技术,洪涛也只学了一小半。
    像西装、旗袍这些高级玩意洪涛玩不了,但是像普通裤子、上衣这些东西,还是可以凑合的,至少蒙一蒙这个时代的人是毫无问题的,尤其是裤子,那是最好做的一种衣服了,属于服装裁剪的入门级功课。只要把裆部、腰部、裤兜这几个关键部位弄熟悉了,缝纫手法熟练一些,连接时别吃布别跳线,就能做出来一条好裤子。
    不过做裤子别看简单,想要做精了也不容易,同样一块布料,老裁缝做完一条裤子,可能还能剩下来一尺布,新裁缝做完刚刚好,赶上一个棒槌就会裁不出来一条完整的裤子,尤其是赶上那些比较肥胖的人,这就牵扯到排版的问题了,这东西没法手把手的教,只能靠你平时多琢磨,孰能生巧,经验多了自然就会了。
    小姨是个很仔细的人,虽然学习不太好,但是认真,还刻苦,没事就自己拿着四处找啦的小布头在缝纫机上练习缝纫技术,缝好了再给拆开,然后再重新缝上,直到自己和洪涛满意为止。这里还得特别感谢小舅舅一番,小姨和洪涛缝衣服所使用的各种尼龙线,都是他和他那帮同学从童装厂里偷出来的,要不光是这些线,就得花不少钱。
    除了洪涛之外,其实姥姥本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裁缝,一直到洪涛上小学,他的所有衣服,除了白汗衫是买的之外,几乎都是姥姥给他做的。这时候的家庭妇女几乎都会简单的裁剪,还得会织毛衣,更厉害的还会钩针,要不这一大家子好几口人,全靠买衣服过日子,估计那点工资全换成衣服也不够一家人穿的。
    而且这时候也没那么多衣服可以买,尤其是小孩衣服,一般都是家里给做,或者直接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改,洪涛那条棉裤不就是用小姨的旧棉裤改的,那即是姥姥的手笔。
    不过像姥姥她们这些家庭妇女的手艺都比较粗糙,只求能穿和结实,不太讲究样子,她们也不去琢磨那个样子,这才会让洪涛这个本来就是二把刀的裁缝显露了出来。因为时代的原因,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慢慢提高,已经不满足于结实这个功能了,开始追求衣服的美观、挺括、贴身和个性了。洪涛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但是他有一样东西所有裁缝都不具备,那就是超前了几十年的眼光,他大概知道那个时候应该流行什么,就这一点,就足以让他走在所有裁缝的前面。
    但是洪涛自己可没打算去当裁缝,这个活儿太辛苦了,他上辈子都已经忙碌了半辈子,这辈子不打算再这么去和钱较劲了。至于自己到底该干什么,他还真没想好,只是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按照他这辈子的理想,他想做一个既不用吃苦,又不用受累,还不能受穷的社会蛀虫。最理想的办法是去中大奖,可惜他记不清上辈子哪怕一张彩票的中奖号码了。至于如何实现他这个理想,他还在琢磨,现在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好在他能走的步数还很多,可以尽情的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想。
    放不了风筝也没关系,洪涛还是有的玩,而且不能和其他小孩一样玩那些太小孩的玩意,那样就显不出自己的优势来了。他得玩点高大上的东西,至少在这个年代是高大上。玩什么呢?去游泳!不是去河里湖泊里游野泳,那玩意就算洪涛父亲同意,金月的父亲也不会同意的,那不是找死嘛!这时候的家长除非亲自带着,否则是不让孩子靠近水边的,回家拿指甲往你胳膊上一划,出现白道子就会挨揍的,洪涛选择的是去正规游泳池里去游泳。
    这时候有正规游泳池吗?那必须有,任何时候都是有特权阶级的,大清朝那么落后,皇宫里还有铁路和电话呢,所以在北京这个高官云集的地方,游泳池还是有的,游泳馆都有,只是普通人进不去或者根本不知道而已。
    按照洪涛的记忆,北京应该至少有三个正规对外开放的游泳池,一个就是陶然亭公园里的游泳池,还有一个在龙潭湖,还有一个在广安门外的青年湖,这个青年湖不是安定门外那个。洪涛最熟悉的就是陶然亭游泳池,上学的时候他还考过那里的深水合格证,裤衩上挂上一个布条,就可以去深水区里游泳了。
    但是陶然亭离自己家有点远,需要步行到北新桥南边去坐106路无轨电车,然后从北城跨越整个城区,跑到南城边上。而且那个游泳池没有大人带着,是不让洪涛这么小的小孩进的,即使你说自己会游泳也没用,没人信你,也没人和你费这个功夫。
    除了这些露天游泳池之外,洪涛还知道几个部队大院里的游泳池,不过那些都是内部的游泳池,一般不对外开放。但是洪涛有办法,金月他爸爸不就是复员的军官吗,一起当过兵的战友总不会都不再北京吧,只要找到一个,这个关系网就能继续织下去。
    金叔叔确实有这个本事,而且他的胆子比一般父母要大,并不太在意小孩去游泳有没有危险,更看重这项运动对孩子的锻炼功能。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游泳池,离家也不远,就在小街路口北边,这里有个七机部的研究所,还有一个七机部的大院,里面有个游泳馆,他的战友复员转业之后就分到这个研究所的保卫科,答应可以让洪涛和金月没事去大院的游泳馆里游泳。
    七机部的全称叫中华人名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就是后来的航天部,再后来又分成了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机电集团。
    大院这个词儿,在北京也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这个大院指的并不是居民大院,而是各大部委、军队的宿舍区,就像这个七机部的大院一样,当时在北京还有很多其它的大院,光七机部的就不止一个,另外还有从一机部到八机部这些单位,还有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政治部、海军、空军、陆军等等一大堆军队驻地,它们在北京都有自己的宿舍区,也就是大院。
    大院里的孩子和北京城里的老百姓虽然可能只隔着一道墙,但是恍如生活在两个世界,由于大院里就像一个城中城,从商店到学校应有尽有,所以大院和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只有很少的接触。
    总体上说,大院里的孩子要比普通百姓的孩子生活水平高一点,接触的新事物也多一些,但是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没不能融入这座城市,和普通的北京孩子总是隔着一层什么东西,双方也就不怎么对付。一般大院里的孩子不会去胡同里玩,胡同里的孩子也不会去大院里逛,大家在公共场所遇上之后,剑拔弩张的时候多,和颜悦色的时候少,就像一对天生的冤家对头。
    洪涛的上辈子没怎么接触过大院里的孩子,打架倒是遇到过几次,全是敌对关系,更不可能去深入了解。他倒是看过一些文学作品或者电影电视里介绍的北京大院生活,稍微有点感觉,但印象不深。对于去大院的游泳馆里游泳,他并没感觉有什么不妥,而且自己这个年龄应该也不会引起什么冲突,就算是相互敌视,也要等年纪大一大,稍微懂点事的时候才会有,上托儿所的小孩冲突个屁啊,你和他说大院、胡同,他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儿。
    第一次去这个游泳馆,是金月的爸爸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的,一方面是带孩子去游泳,另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