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日不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胜不但不理睬袁崇焕还给他找不痛快,跟他来个针尖对麦芒。

    黄胜知道历史,这小子干了没几天就下台了,天启皇帝和魏忠贤都不太好骗,哪怕他阿谀奉承用辽饷替魏忠贤修了生祠。

    由此可见魏忠贤还是以国事为重,不看一个官员对自己的态度,而是看他对国家是否有用。

    可惜天启马上要死了,而魏忠贤又被一个更加傻帽的孩子崇祯皇帝逼死了,不然袁崇焕以后就不可能再复出,就不会给大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他也就不会被京师老百姓活活吃了,由此可见领导不识人害人害己啊!

    黄胜还有以御史身份给朝廷上书弹劾袁崇焕的奏疏请王之臣大人代为呈奏,其他都是不痛不痒的捕风捉影,反正御史可以闻风奏事,言者无罪是明太祖祖训黄胜不怕惹麻烦。

    但是有一条说得言辞灼灼,袁崇焕派人吊唁野猪皮,称建奴后金国,有辱国体,当罢免其职。

    王之臣看了黄胜委托他代为呈奏的弹劾奏疏,马上理解了这位年纪轻轻的大人泡病假的原因,立刻批复了。

    他也知道袁崇焕做了胆大妄为的事情,居然跟反贼建奴眉来眼去,还承认他们建立的所谓后金国,他表态不但一定把黄胜的奏疏呈报,自己也要弹劾这位袁大人。

    镇守太监还要在山海关混呢,左右为难,黄胜让他不用担心如果把袁崇焕搞下台,辽东应该还是王大人来督师。

    刘应坤前思后想还是放弃了弹劾袁崇焕,他和气生财不肯得罪辽东将门。

    既然大明官方已经认可了庆格尔泰的小台吉身份,同意他管理投靠大明的内喀尔喀部落,黄胜认为事不宜迟要尽可能让这一支蒙古人马得以保全。

    这个时代别无他法,修建城池才是万全之策。否则庆格尔泰的部落在被建奴攻击无法对抗的情况下,不可能有那一座大明驻守城池敢放他们进城躲避。

    山海关更加不例外,因为大明就有这样的战例,由于文官大人傻傻的相信了蒙古鞑子的话,吃了他们的亏。

    后金利用请求庇护的蒙古人骗开大明苦心经营的坚城,导致明军一败涂地,而建奴只付出极少的伤亡就获得大量人口和财物,并且得到完整的城池。

    修建一座城池多么不容易,要花多少人力和财力,有些城池一直修修补补建几十年才达到后来的规模,就这样白白的送给了建奴。

    前车之鉴,如今的明军都不可能放蒙古人入城,有的甚至连客军都拒绝放入,最著名的战例就是巡抚王元雅、蓟镇总兵朱国彦不放赵率教的骑兵进遵化城,最后害人害己。

    赵率教中伏全军覆没成为悲剧英雄,遵化城被红歹是攻破,两个拒绝放援军入城的官员也自杀殉国,全家罹难。

    由于任何明军的城池都容不下庆格尔泰的人马,他们在不敌建奴的情况下或被斩尽杀绝或成为俘虏那是必然。

    所以黄胜必须为他们解决避难所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让这位小台吉有自己管理的城堡即可。

    黄胜向王之臣和刘应坤陈诉其中利害,两人深以为然,同意黄胜的计划。

    黄胜立刻派黑熊去通知庆格尔泰,让这位新鲜出炉的小台吉带着部落里的壮劳力来参加维修靠海的一个已经废弃的原大明广宁前屯卫千户所。

    黑熊见到了自己曾经的头人,喜滋滋跪下道贺他成为了内喀尔喀小台吉,告诉了他自己来此的任务。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起点中文网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七章:军事堡垒

    庆格尔泰大喜,对黄胜大人言出必践的作风更加赞赏,请黑熊代表他给黄大人多磕几个响头。告诉黄大人内喀尔喀的部落永远以黄家马首是瞻不惧艰辛。

    能够拥有一座城堡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哪一位武官不想啊?庆格尔泰马上发动全部落总动员,很快就带来了三千男女参加修建城堡。

    黄家要挑选兵丁了,虽然这一次不是选家丁,而是补足麾下的营兵,由于黄胜的名声太响山海关军人都争先恐后来接受挑选。

    很快一个千总的战士就凑齐了,一个把总骑兵三百六十骑,两个把总步兵七百二十人,黄家还是采取旧例,每一个归属于黄家指挥军人的家小都安排到黄家湾岛定居安排工作,纳入到保甲联防体系。

    没有一个明军战士不愿意让家小去黄家湾岛,山海关里关外马上就出现了拖家带口的老百姓,跟以往不同,以前每一次迁徙都是哀声一片,这一次都是喜笑颜开,人人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千出头的兵丁居然有一万出头家小跟随。黄明理和黄东山后来经过走访,发现许多兵丁把兄弟姐妹的子女也过继认了自己的儿女,本来父母不跟着他们过的也接来赡养。

    这是大明合理合法之事,黄家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人口多一些无所谓,年轻人多了更好,一年半载他们就会融入黄家,成为强大的后备力量。

    黄家湾岛由于往浮山所移民了,马上还要有第二批前往,增加一千户小意思,他们都会得到工作,很快就能够脱贫致富。

    黄胜带着麾下出关,来到了广宁前屯卫一个大明放弃的千户所。

    这里就是黄胜上一次登岸的所在,往南离山海关一百三十里,往北离宁远一百二十里,离西边的高台堡五十里,坐落在六州河一条支流的入海口的南麓。

    黄胜上一次就实地考察过了那个离海边码头只有三里多的千户所城,心里早有了预案。

    如何用最小的造价容纳最多的百姓躲避战火是这一次修建堡垒的主题,这里处于大明重兵驻守的两个坚城宁远、山海关之中间地带,后金不可能在此地长期攻打。

    唯有采取偷袭,一击就走的骑兵突击战比较适合。只要那些擅长烧杀抢掠的建奴来一次,刚刚恢复一些生机的内喀尔喀又会万劫不复。

    黄胜的计划是准备修缮加固没有毁坏的原千户所,依托其东城墙,往西修建南北城墙三里紧靠到海边码头。

    城墙无需太厚,只要一步半就行,这样的厚度只有普通大明城墙的三分之一,目的就是节约造价。

    墙基以就地取材的石头用水泥修葺,墙体为大明传统三合土外包砖,修南北城门各一座,修造牢固的三层高的城门楼二十步见方,守城兵丁可以居住,可以瞭望。

    安装上下起落式城门三道,由绞索加滑轮组起吊关闭城门,黄胜给这个城池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忠明堡。

    方案上报到了辽东经略王之臣手里,他举双手支持,当着身边的官吏夸赞大才子会办事,连替堡垒起的名字都是那么合时宜。

    臣服内喀尔喀是王之臣的政绩之一,也是朝廷给蒙古诸部的一个态度,王之臣也怕这些用来做表率的内喀尔喀人被建奴奔袭斩尽杀绝。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政治影响太坏,从此以后大明上国的威信安在?所以尽可能保证庆格尔泰的部落安全成为了共识。

    王之臣立刻赶在去京师上任前派了三千班军和流民去修筑堡垒,辽东有许多内地的卫所军来做班军,他们根本没有战斗力,在这里服役一年半载都是当牛马使唤。

    辽东经略还下拨了一万两银子,三千石麦子来协助修建忠明堡。

    他表示在兵部尚书任上也会关注内喀尔喀蒙古人的安全问题,叮嘱马世虎和黄明理两位将军在建奴来袭击时千万要给予救援,不能坐看他们被消灭。

    黄胜当然要把钱粮和人力用好了,用科学了,不仅如此还要贴工贴本。他委派顾山海带了黄家大师傅,又招募了许多流民,运来了几千包水泥修建码头堡垒。

    这个紧靠大海的城堡建成后和简单加固的原千户所城如双子塔般一个在西一个在东。

    两个堡垒有南北两段三里的城墙相连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西堡由庆格尔泰驻守,紧靠码头的东堡由黄明理麾下明军驻守,这当然不是明面上的。

    这里是庆格尔泰临时驻守地,黄家只不过来三个总旗正兵,一个总旗前明军炮手协防,准备在来这里做苦力的辽东流民里收留八百户屯田。

    这仅仅是尝试式的圈地屯田,忠明堡附近有大量抛荒的田地,总量超过八十万亩,而且这里水资源丰富,地表水也相当充足。

    可是这里兵荒马乱,汉人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大有可能轮不到自己收获就会被建奴来割了麦子。因此黄胜只在靠近忠明堡的地方挑选几万亩抛荒不久的好地让留下的辽东汉民耕种,聊胜于无。

    即便被建奴割了麦子损失也有限,大不了给屯垦的老百姓无偿发放口粮,以目前黄家的实力,只要人不是太多,还补贴得起。

    在这里屯田的辽民以后也是黄家人民,完全参照黄家管理办法,进行保甲联防,每家每户都必须最少出一男丁,训练他们冷兵器成为乡勇,以后配合黄家战士守一个小堡垒完全没问题。

    这个完全不同的双子堡设计别出心裁,万一建奴来袭击这里,内喀尔喀蒙古民众和逃亡的汉民都能够从两个堡垒之间的南北大门进入忠明堡躲藏。

    但是忠明堡的城墙从南面北面都无法上下,必须从西堡或者东堡才可以上到城墙。大门都是起吊式,由在城门楼子当值的军人起吊开门关门,而且还不止一道门。

    如此设防是让军民不混居,特别是东堡垒黄家驻守的地方绝对是闲人莫入,违者斩。建奴不是喜欢收买汉奸和蒙古奸细破城吗?

    黄家驻守的城池,即便混进来了敌人也无从下手,堡垒进不了,城墙上不去。

    由于钱粮有限,黄胜也不想在这里修建太大的堡垒,东堡只有二百步见方,但是设计的城门楼子很高,最高处有十丈。

    这也是为了一物两用,这个制高点不仅可以驻守八个瞭望哨,布置四架望远镜,还可以在夜里打出灯光成为航标灯塔。

    黄家人可以使用高倍望远镜在三十里外,通过读灯塔变换的灯光打出的密码得知忠明堡要传递的简单情报,白天更加容易,直接打旗语就可以了。

    这个瞭望哨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三十里外有没有大股敌人骑兵靠近,况且这里还有大河阻隔,这就给忠明堡的防守带来了充沛的准备时间。

    被敌人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黄家驻守东堡的安全性更加没问题,这里没有闲杂人等,全天候有人坚守。

    黄家军民驻守的城堡是如西方城堡那样的全封闭式,只有紧靠大海处有一个大门,还是三道,最外面是钢铁栅栏门。

    紧急情况出现时放下铁栅栏只要几秒钟,而黄家火枪手还可以透过栅栏击毙来犯之敌。

    在使用冷兵器的建奴攻击下,守住这里没有任何困难,因为要攻打这个城堡不是骑兵突击能够做到的,需要大量步兵和盾车,当然有火炮更好。

    但是如此笨重的物资要运来不可能一撮而就,建奴把这些东西运来时在三十里外就会被驻守瞭望哨的黄家战士发现,推着这些粗重的家伙前进三十里渡过大河,恐怕一天都不能够完成。

    建奴唯有选择天寒地冻的冬天来袭击,在大河已经不是障碍的情况下,才可以迅速进兵,而这时忠明堡已经过了秋收,建奴来袭几乎没有损失了。

    建奴做好攻城准备需要多少天?黄家山岛离这里不过小半天海路,战船上的火炮会跟建奴客气吗?这就是黄胜特意选在近海修建堡垒的原因,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矣!

    因此黄胜认为有黄家人马在,此地固若金汤,建奴来了就是送几百首级后铩羽而归。

    这一种堡垒配合城池的防御手段,较好的杜绝了以往大明辽东的城池都是从内部被攻取的可能性,建奴应该不会傻兮兮来抢这个没有具体意义的地方,他们消耗不起。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八章:北方马耕

    由于劳力很多,主管建造的顾山海又给大家吃得饱,为了激励大家努力工作,他宣布了黄家准备留下八百户在这里屯守,如果出现伤亡黄家负责到底。

    顾山海告诉大家,如果在忠明堡屯守时被建奴杀害了,黄家出抚恤银五十两每人无论男女老幼,屯田被毁了黄家免费提供口粮。

    家里的孩子黄家负责养到十五岁,老人黄家养老送终。

    黄家的信誉在辽东可是无可挑剔,来这里工作的所有人都相信黄家的承诺,他们还知道正在修建的城池以后就是自己的家园,人人都不遗余力的下死力气工作。

    工程进展顺利,不到一个月城墙就有了一丈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