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缝纫机回古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缝纫机回古代-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爹爹,要不咱先拿出一半来,置办田产总不会错,过了这时节,再寻不着这个价儿了,”夏颜抱着何大林的胳膊,摇摇晃晃道,“我都托人打听好了,就在近郊有几十亩,田水肥沃,只是长了些草,咱寻几个佃户爬犁,不出两年收成就上来了。”

    何大林有些心动,放利的银子不过是过手转的东西,赚赔也没个定数。爷爷辈就到城里讨生活,那时日子再艰难,也不卖地,有了余钱还得攒田,这些老一辈儿的思想扎在他心里,根深蒂固,如今自家只有一个山头,过了身还有甚家私能传给儿孙?这么一想,就觉着还是有块地更保障,往后再如何,也不能低于如今的价儿了。

    他转回老屋,摸出个雕花匣子来,里头码放着白花花的纹银两小溜儿,五两的梅花锭子,十两的元宝锭子,还有些零散银子,用小戥子称了四十两出来,匣子里就空了大半。

    先买上十几亩,再劳累几年,凑个整数儿。

    夏颜自家也拿出六十两,凑齐一百整,定下枫梅林一块三十亩的水田。佃户是现成的,原本种地的庄户也快揭不开锅了,听说有个老爷想买地,每年能免去不少杂税,便想求得一分荫蔽。

    可惜银钱不丰,暂时也只拿得出这些,那一整片田亩临山靠水,风水极佳,自家只能切下这么一小块来,到底觉着可惜。原还想着过几月再去添一块,可不几日就听说卖空了,只好叹息一回。

    夏颜出钱买田,原本是打算贴补家用的,可何大林开了口,说丫头既然出了私房,也不能占这个便宜,其中十八亩还算她自个儿的私产,以后嫁人就随嫁妆带走。他在这上头执拗,夏颜也不逆他的意思,倒是嫁妆的事还真没想过,如今按着自己的身量看,也有十五六岁了,可二十岁之前她还不想把自己嫁出去。

    忙过了家里这一转,才有空思考将来的打算。

    如今横在她心头的一根刺自然就是丽裳坊。晚晴已经明晃晃告诉她丽裳坊将来的目标,那么绕转这一目标,对方会有几番动作呢?

    首先当然是恢复元气,官造和高端定制是丽裳坊的强项,且如今有了广阳王府扶持,不出半年就能回血。腾出手来的丽裳坊,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吞并小作坊,逐渐蚕食市场,另一条则是踩下大门脸,一劳永逸。夏颜对晚晴的性子了解不深,猜不出她究竟会走哪一步,可不管如何,自家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如今凌州城里数得上名号的成衣铺子,除了欢、丽两家,还另有三四家,夏颜同他们也一向是井河不犯。晚晴既然来找自己,估摸着也会去找别人。即若如此,自家是否也得找个盟友,形成合力?可如此一来,是否又会打草惊蛇?夏颜拿不准主意,只得把这个难题跳过。

    倘或真有一日两家交锋,丽裳坊会使出何种手段?自家又如该何应对?电光火石间,她想到很多可能,可所有应对之法都缺乏一个必要支撑——银子!

    她缺银子!

    空间的布料最多还能支撑一年,届时平价衣裳的门槛将会大大提高,而她也会失去一批客源,如此一算,眼下便到了欢颜转型的关键时期!

    夏颜咬着指甲,眉头紧锁,千丝万缕的头绪在她脑海中如蛛网般交织着,这其中,一定有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是她没有把握住的。

    因思索太过入神,连屋内入了人也不知晓。

    “你这丫头,怎的呆愣愣的?如今外头这般热闹,也不出去瞅瞅?”何漾走到她的身后,轻拍一记肩膀。

    夏颜受了一惊,回转过神,还有些木然。只差一瞬,似乎就已经摸到了关窍的尾巴,却被硬生生打断了。夏颜望着何漾的眼神不禁带上了一丝恼怒:“不去不去,心里烦着,管他是皇帝老子来了也不去!”

    何漾被臭了一句,也不恼,只觉她这般模样也娇俏,轻弹了一记脑壳,轻笑道:“可不就是皇帝老子来了!”

 第44章 开染坊

    御辇刚至隔壁州时,凌州城便全城戒严了。

    锦衣卫铁骑先行,日夜绕城巡视,往日里那些偷鸡摸狗的宵小,如今连气儿也不敢吭哧一声,县父母们发了话,家家户户都得警醒着,连只偷米的耗子都逃不过夺命金刀的锋刃。

    圣人还在百里之外,随驾的车马已浩浩荡荡入城。市井小民们夹道相迎,争先恐后瞧看这皇家气派。广阳王府的秋山别院将将抢着工期修缮完,一干宦官宫女先入内,整顿内务。

    秋山梅林是一绝,珍珠温泉更是一绝,据传广阳王府花千金打造了一座太湖石池子,赤脚入水,壁底回温。坊间传的有鼻子有眼,仿佛人人亲眼见过一般,何大林倒是真入过别院,有那爱消遣的邻居便来找他唠嗑。

    “没有三丈宽敞,至多一丈半,我进去时,墙上还是光秃秃的,不知后来嵌了玉石没有。那太湖石倒是真的,也没瞧出个甚么不同来。”这些琐话他一日里要说上三五遍,可这些街坊就是听不腻,犹如听书似的,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听得津津有味。

    圣人驾临,歌舞珍奇是少不了的,广阳王府自然是打头进献的那一个,其他各大小官员也都有孝敬,不论官民教坊,俱都摩拳擦掌,精心编排,就盼着自家走高运,被圣人点上一回。

    梅记教坊更是卯足了力气,花大价钱从异域请回了编舞师傅,还有许多闻所未闻的乐器,整日里吹吹打打也听不出个名堂,编曲先生为了这次面圣,足足准备了半年。

    如今梅记在民间名气极大,每回演舞都座无虚席,打赏的铜板更是盛满了铜锣。也有那花不起钱的泼猴儿,爬上了墙头只为瞥一眼衣边裙角。

    夏颜也为这回新舞做足了功课,既然是舞给皇上看的,自然是歌舞升平、繁花似锦的主题最讨喜。可她能想到的,别人自然也会想到,阿谀奉承的话听多了也会耳腻。

    夏颜看过一回词曲,建议梅廉稍作些修改:“万朝来贺这类词曲,我就见着不下三家教坊在唱了,广阳王府就备的这一出,你还打算同他们相争?”

    “那依妹子所见,该如何改动?眼下离圣人亲临只剩月余,再做改动,可不费神?”

    “也不必大改,只需做些添减即可。这些歌舞照可用,咱们却可以玩些新花样,比如加上说演,改成个小戏文。也不用学那正经戏曲里的行头唱腔,只演那最接地气儿的市井小事,保不准就能入了圣人的眼呢!”

    “这倒是一招险棋,待我好好思量,同师傅们商议个章程来。”

    那边厢重新编排故事,这边夏颜接着准备新衣。

    如今刚入城的尚衣监成了各大衣铺争相巴结的对象,丽裳坊自然不必说,人刚入别院,制好的宫服就送到了各人衣柜中。可上千人的穿戴,独自一家也克化不了,丽裳坊吸得肚儿圆还是会漏出些油来。

    御驾得过完立冬才回銮,那时节已然冷得人打颤,过冬的装备此时就该备起来了,主子们的衣物轮不到外面衣铺染手,可宫人们的衣袄因数量庞大,人手不够,不得不从外头采买。

    尚衣监的公公来欢颜衣铺瞧过一回,对衣裳的成色质量很是满意,价格也极公道,一件棉袄不过要价三百文,比外头大路货还便宜了两百多,很是爽快地要了三百套,规格式样都仔细嘱咐了,夏颜便领着公公去挑料子。

    “您是老利眼了,这些野织造的货色自然比不上官造的,可如今在外只能一切从简,您可莫要嫌弃。”几块裁的四四方方的棉料子放在托盘里,端上来让人挑拣。

    小公公翘着兰花指,挑了两件嫩色的,又点了几段花边条子,便要回了。临出门前,夏颜笑着塞去一个小荷包,小公公眉眼也没抬,顺手就接了揣进袖袋里。

    三百件袄子的款式都是极简单的,立马就吩咐下去照着尺寸裁布,只有几个管事姑姑的袄裙要费些心思,夏颜有心讨好,便想多送些衬头,可镶边毛料太扎眼,也容易违制,不如把里子做的实在些。

    做羽绒内胆的念头只起了一瞬便放弃了,这时代还没有尼丝料,就算毛朵再细腻也容易跑毛,普通棉绸根本裹不住绒料,穿上两三次,里衣上就会沾满了毛。

    少不得要费些血本买丝绵了,好的丝绵是双宫茧制的,一斤得卖上六钱银子,做大件就不划算了,只能做些小马甲。

    打定了主意,就去王棉花家进货。

    王小媳妇个头小,垫着脚伸长了胳膊绕木弓弹棉胎,头发上都染了一层白。

    她见了夏颜,乐呵呵打了招呼,手上动作更快,一面裹纱,一面拿红线绳捆好。

    “有些日子没见你了,如今都是你家小学徒来拉货。”王小媳妇把新棉被叠整齐,放到扫捋干净的炕上,卷了袖子坐下来歇息。

    “我来进些丝绵,你这儿可有好的?”

    “这东西金贵,得先下单子才能进货,我这儿有些陈年的,你怕是看不上。”

    “要今年新上的,我再等些时日也可。要那软白的,茧片子也得捡净了。”

    “知道你挑剔,定给你拾掇好了才送去。要几斤?”

    “先来三斤罢,皮棉也再备五百斤送来,这就付钱,跟上次的单子一并结清,”夏颜把银子递了过去,又问上一句,“上回你说的小姐妹,染布手艺好的,如今可还替人做工了?”

    “唉,提起这事儿就亏心,那作坊的老板卷财跑了,白替人做了大半月的工!这不打算筹些盘缠回乡了。”王小媳妇把银子称了重,用剪子绞下一小块,并收据单子一齐递来。

    夏颜眼珠子一转,把小碎银子掂了掂,又递了回去:“我这儿也预备着开个染布作坊,只一时地方工具都没备好。你请她再等个把月,这银子给她一半,算是我的诚意,另一半你留着,算是中人钱。”

    “我哪会要这个钱?你肯收用她再好不过,我常跟她提起,再没有比你更靠谱的东家了。”

    欢颜衣铺后头有一块泥洼子,原是个小池塘,后来池水渐渐干涸了,就长了些草木,如今荒废了有三四年,宽头刚好和前面的院子相当,长头却极长,抵得上三个小院了。

    夏颜打这块空地的主意不是一两日了,两边都是矮树林子,没有住户,若是围起来开办作坊,再与前头院子打通,做成一条龙供应链,最是便利不过。

    这块地无主,要买就得去官府报备。

    县衙的户书从桃木架子上抽出一叠落灰的地册,蘸了吐沫翻开纸张,觑眼找到了那块地的记录,拨起算盘说道:“四丈八尺宽,十丈二尺长,按如今城里的地价儿,得一百七十六两三钱。小娘子,您既然递了何老爷的名帖,我少不得劝您一句,这买卖不划算,您有这个闲钱,一间小楼都能置办下来咯,还不用自家费心砌砖头。”

    夏颜谢过他,依旧付了钱。要开染布作坊,自然还得是大敞院好,染完布朝院子里一挂,收用也方便。就是还得请匠工填坑、挖地基、砌围墙,她还想一步到位,再起一排库房,这么下来大几十两又没了,自打她做生意以来,手里就没攒下银子。

    围墙里头被隔成三个四方院,后头两个院门被封了起来,留待日后派用场。前头这个院子和制衣厂房连了个垂花门打通。打了新井,还装了抽水的轱辘,七八只大染缸摆在院中央,清水只盛了一半。装染料的麻布袋子箍得密密实实,一股脑儿被堆到了库房里。

    胡染娘进了作坊,瞧见这一套套新办的家伙什儿,连眉眼都神采起来。自家进来做工,领得就是大师傅的工钱,她虽力气比不得男人,可配料极有准头,竹青松黄翡翠,凡是能想到的颜色,在她手里就没有配不出来的,别人要费四两的料,她只要二两,若不是这些年被耽误了,她早就成了名手。

    这个小东家早就听王家姐妹说过,每回提起都翘大拇哥儿的人物必然差不了,仅这几日相处下来便知是个心眼实的,小小年纪能做出这番业绩,想来也有过人之处,思及此不免又多了几分亲近的意思。

    “您就跟前面几个裁衣大师傅一处吃住,那儿还有不少空屋,每日里开三顿伙,饿了还有点心填补,师傅辈的每旬能自主点两道菜,您有想吃的,跟灶上的大娘提前说就成。有甚短缺的,就来找我,只是有一样,万不可寻人是非,挑拨矛盾,我最不耐烦这些乌烟瘴气的事儿。”

    胡染娘笑了,这话正合她意。先前她还担心,这铺子里妇人居多,恐多有是非,现下看来,这小娘也是个雷利人,把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旁的都齐全了,只是少几个配料的瓦罐瓮子,我不识字,您可要记下?”

    “不必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