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药香:山里汉子农家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医药香:山里汉子农家妻-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院长夫人嗤笑一声,深感此人的无耻。

    但是……尽管这些人在心里鄙视,也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宣云锦跟他们也不熟,少数一两个人也不成气候。

    徐老并没有想那么多,反而一心被宣云锦气得不行,全心全意找麻烦了:“年纪轻轻,原来耳朵有问题,刚才说十三座流芳石碑,难道还有别人不成?”

    宣云锦大感诧异:“难道没有别人吗?看徐老说得这么轻松,这肯定是什么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小女子不敢居功。……”

    “而且,徐老说得那么骄傲炫耀,还以为是徐老家的什么人呢!小女子哪敢抢风头?”

    闻言,徐老顿时一噎,不值得一提?他倒是想这么不值得一提一回,可就是做不到。

    他本来就是给宣云锦下套,故意说得轻松,没想到被宣云锦反将一军,让他有些哑口无言。

    越是读书人,越知道流芳石碑的意义,徐老虽然惯于倚老卖老,却也不敢直接贬低流芳石碑。

    事实证明,徐老不是不懂事,只是喜欢彰显自己的身份,看别人为难。

    殊不知,今天阴沟里翻船了,踩到了一个会反抗的人。

    众人默然,顿时明白宣云锦现在也有几分故意,可她和章奕珵是正儿八经的夫妻,除了暗自有些交头接耳之外,并没有做过分的事情,让人挑不出错来。

    “所以,就麻烦徐老了,帮大家做两首流芳石碑档次的诗词,让众学子共勉吧!”宣云锦尊敬的说道。

    徐老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原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是这种感觉?

    在场就还没有流芳石碑的成功留名者,宣云锦却有十三座,细思极恐啊!

    两人怼在了当场,其他人大气都不敢出,就怕被人叫去做一首流芳石碑的诗句来,全家的脸都丢尽了。

    细细品味,这才深深的察觉到流芳石碑的难度,想要接近似乎都困难啊!

    难怪这么些年,流芳石碑的替代越来越难了,很多地方都有十几二十多年的历史,许久没有被人碰触过了。

    眼见两人怼起来,谁也不相让,这诗会争霸就有半路夭折的意思,项院长急得挠腮。

    雅县主喝了一口茶,慢悠悠的开口解围:“听说,宣姑娘是今天才知道要做仲裁的事情,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准备,而其他人,不管是参赛的学子还是我们,那都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多少有些准备。”

    “咋一看,这个主题很通俗,可为之作诗的人实在太多了,宣姑娘可有什么想法?随便做一首,解一解大家的好奇就行,也别什么流芳石碑的等级了,书院里可没有流芳石碑……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雅县主最后一句话,一语好几关,也是在提醒大家要求别那么高,如果随随便便就有那样的灵感,那换成自己来一首,也好多多体谅一下那样的难度。

    宣云锦挑眉,看来,像徐老这样专门挑事儿的也不多。

    好不容易有人解围,徐老这次倒是没有说什么让人难堪的话,也没有再坚持态度。

    但是,或许是觉得自己刚才没有得到便宜,有点老脸挂住,所以冷哼一声,保持了自己的傲气,好像就保持了真理一样。

    宣云锦原本都快站起来了,也就表示刚才的事情揭过,可听到那声冷哼,立刻又毫不客气的坐了回去:“还是徐老来吧,小女子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也懂得尊老,要不然,徐老该不高兴了,这种事情,自然得老人家先……”

    闻言,众人有些绝倒。

    一席话说得好有道理,竟然让人无从反驳。

    而且,宣云锦说得无比诚恳,一点没有反唇相讥,可大家越琢磨越觉得讽刺满满。

    很多人这才体会过来,大家所追逐的一些荣誉,宣云锦未必看在眼里,所以相让得很真切,你行你上,她一点都不计较别人把这风头抢过去。

    雅县主则是气得不行,呵呵一声不再接话,既然刚才好心解围,徐老自己不领情,那现在就自己解决吧!

    徐老脸一黑,胸口起伏不定,感觉所有人都在看他,与此同时,其他仲裁再也没有解围的意思,就怕再度被人给个没脸。

    一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名声,今儿个一个不慎就要毁于一旦,徐老也忍不住有些后悔。

    早知道宣云锦这么软硬不吃,就不该仗着身份年龄挖坑的。

    这下可好,这个坑把自己给埋了。

    他也很想有骨气的做出一首好诗来打脸,让人看一看,他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可惜,自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准备的诗都是何种水平,原本拿来糊弄糊弄也是勉强够的,真要拿来打脸就差了很多。

    这会儿也不敢吟出来让人笑话。

    可是赶鸭子上架,现在谁也不给他台阶下,徐老转头一看,所有人都在回避他的眼光,就更是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偏偏院长夫人记恨刚才算计,还补了一刀:“徐老的灵感向来来得快,不知道现在可有什么好诗,不如说出来让大家品鉴品鉴。”

    闻言,徐老心下灰败,脑子一片空白,不要说现在作诗了,就是以前的诗也想不起来,一口气闷在胸口,两眼一翻,竟然就在众目睽睽中晕过去了。

    其实晕过去的时候,徐老还在挣扎,因为他很清楚如果这个时候晕过去,只会让自己的名望遭遇到更大的滑铁卢,之后再怎么解释都会被看成狡辩,让他自己也体会一把有理说不清的无奈。

    通常情况下,徐老都是把被人堵得说不清楚,然后自鸣口才得意。

    可惜,徐老根本控制不住那瞬间的气血上涌,晕得没商量。

正文 第五二八章 灵感是有的

    项院长有些哭笑不得的看了一眼自家夫人,尽管众目睽睽之下把人气晕了有些不妥,可也知道自家夫人是气得很了,平日里做人留一线,很少这么口不留情的。

    李夫子反应是最快的,夸张的跳了起来:“他们愣着干什么,来两个人赶紧将徐老送去医馆。”

    说罢,还忧心忡忡:“徐老果然是年纪大了,身体有些不适,早知道会这样,就不该勉强徐老来当仲裁,哎,这让书院怎么跟徐家交代啊!”

    在李夫子的自我反省中,徐老终究被带走了,感觉场上的气氛为之一清。

    少了一个人,项院子再次提及自己原本看好的一位老者,本来因为宣云锦突然之间被所有人推举,就顶替了一个名额,现在刚刚好,原北被顶替的人也可以上了。

    一般的仲裁都是提前说好的,为此都准备了不少,也都是有真材实料的。

    突然说不能上了,心里肯定会不舒服,哪曾想,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虽然自己的名额被顶替了,可这个人还是很会想的,自然不会一上来就找人麻烦。

    最终,还是项院长开口:“宣姑娘,不知你可否有灵感,给大家来一首,事情闹成这样就快吃中午饭了,结果还没开始,这诗会可让人望眼欲穿……”

    项院长说得很实在,同时也有些恳求的意味,希望宣云锦能够满足大家,将这件事情结个好尾。

    若是诗会因此黄了,西洲书院哭都没地方哭。

    宣云锦笑了一下,站了起来,院长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毕竟章奕珵还在书院读书。

    没有上台,宣云锦只是垂眸看了章奕珵一眼,淡笑着说道:“既然院长都这么说了,那小女子就献丑了,至于什么流芳石碑的档次,小女子可不敢保证,毕竟这可不是小女子说了算的……”

    说着就闭眼开始酝酿情绪,仿佛在抓住那是灵感似的。

    见此,众人连附和都顾不上了,纷纷安静了下来。

    宣云锦睁开眼,眸光慎重,仿佛真的在登高望远一样,红唇轻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关于山的诗句,宣云锦也不敢随便乱说。

    因为大多对实地有暗喻,她对大梦皇朝的地理可不太了解。

    不如什么庐山真面目,什么一览众山小,这类都是有特定地点的,她完全可以找大梦皇朝的地理代替,可知道得不多,不能随随便便就套上去。

    否则,那山若是没有那么大气独有,岂不是很浪费?

    而且,区区一座小山就形容得那么居无仅有,岂不是很夸张?吹得太过了也不好。

    所以,宣云锦选了一首小处着眼的,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这一句是跟山有关的,本来也是写实,后世才用来比喻绝境逢生。

    整首诗主要是将农家丰收,村民热情好客的朴实情感。

    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让旅人颇有感触等等。

    大部分学子都是农村出来的,很多富户往上数几代那也是农家出身,听到这样的诗大多深有感触,仔细一琢磨,就更加有一番感同身受的味道了。

    主题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擦边就好,宣云锦深谙此道,所以做得很完美。

    懂诗的在品味,不懂的不敢随便发表评论,场面一度非常的安静。

    院长夫人和雅县主忍不住对视一眼,看着宣云锦的眼光有些啧啧称奇,这可都是真本事啊!

    项院长点了点头,忍不住嘀咕:“可惜,西洲书院没有流芳石碑,这样的诗句比起流芳石碑的档次又能差到哪里去?”

    项院长难免有些讽刺,想起徐老的想法,不过是自己打脸罢了。

    人家质量有保障,不过是不屑出这风头罢了,旁人上窜下跳的实在难看。

    不过,宣云锦的诗还是对人有影响,很多装备上台的都突然对自己作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就想重写,哪怕是重写也不满意,就一直修修改改的有点不敢上台。

    章奕珵默契的将宣云锦念的诗写了下来,品味了一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喜欢这句,总觉得可以比喻很多的意思。”

    宣云锦笑呵呵的坐下,悄悄给章奕珵竖了一个大拇指,这可算是整首诗最精华的一句,也是传得最开的一句。

    议论了一番,不少人才真的相信宣云锦是个有本事的。

    哪怕依旧有人认为这诗应该是事先就准备好的,但是谁都不能否认这首诗的好。

    越品味越有意思,有人甚至闭着眼睛赏析,早有所准备的誉写者连忙将章奕珵写下的诗抄写了不少遍,纷纷发了下去。

    只是说的话,有些字不知道宣云锦用的哪个,看着整首诗的用词,这才觉得越发经典,纷纷小声的讨论起来,交头接耳。

    比如,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

    一副农家景象跃于纸上,令人回味无穷。

    不管怎么说,诗会还是要正常进行下去的,西洲书院的学子鼓起勇气上台后,这节奏陆陆续续就起来了。

    就是人有点多,哪怕只有一个主题也上百人上台,很快就当吃午饭的时间了。

    这个,诗会进行中也不耽误大家用餐,果然乐食坊的吃食端上来,大家觉得边吃边听也挺有意思的。

    比什么戏班子新鲜多了。

    宣云锦也觉得有意思,尤其一些写实的打油诗,朗诵起来朗朗上口,声声入耳,令人食欲倍增。

    作为仲裁,倒是不用首首都仔细的去听,因为旁边有人会抄写,仲裁最先要人人给一份的。

    听不如看,意境更胜。

    真不愧是诗会争霸赛,比起当初在西云县遇见的一群学子作诗水准还是要搞很多。

    没有一点本事的,估计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

正文 第五二九章 诗中的含义

    尽管只是选择自己满意的三首即可,不用每一首都去评价,可大多有自知之明。

    宣云锦边吃边听,偶尔跟章奕珵讨论几句也挺开心的。

    “白云似棉朵,蓝天边挂着;踏石沿阶上,陡峭数十丈……”

    宣云锦吃着章奕珵给自己夹的菜,眨了眨眼,忍不住说道:“这诗……真是好写实风……”

    章奕珵轻笑,没有太过在意,反而更多的看着宣云锦吃东西,时不时的帮她夹几块她爱吃的。

    听宣云锦这么一说,才注意了一下:“两句押韵,倒也不错。”

    写诗自然有很多的要求,押韵是最基本的。

    一般来说,能够押韵做好就不错了,内容再升华升华,遣词造语再琢磨琢磨,大多会很不错的。

    有些没听得太清楚的,宣云锦会看一看送来的书写版。

    毕竟,有的书生的确不善于朗诵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