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莫茹微微蹙眉,她和周明愈不适合说什么,毕竟这个人是冯如的嫂子,他们是来请帮忙的。
  不过既然对方这样咄咄逼人,冯如显然也深受其苦,她就对周明愈笑道:“小五哥,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在路上踩了泡狗屎,到了这里又被疯狗叫,咱们快走吧别被咬着。”
  她就跟冯如歉意地笑笑,“咱们走吧。”
  曹红旗被莫茹刺得两眉毛竖起来,骂道:“你又是哪里钻出来……”她还没骂完,就见那个子高大肌肉结实的青年朝她走过来,他浓眉长眼,眼神透着凶光要打人。
  她吓得立刻往回跑,“打人啦!”
  周明愈耸耸肩,朝着两人笑了笑,“我想提醒她韭菜叶子挂牙上不好看。”
  两人笑起来,冯如就让莫茹上车,三人一起去供销社。
  路上冯如跟莫茹吐槽了一下她嫂子,估计是在家门口不好倾诉憋狠了,因为和莫茹不那么熟,印象又不错,加上刚才被撞了正着,就不怕家丑外扬吐吐槽。
  曹红旗因为冯如在供销社上班,变着法儿的让帮忙买东西,不给钱又不给票的,买了就拿回娘家去。冯如也不可能一直满足她,结果她就找茬闹事,因为冯如昨天给小姑子买了一条裙子,曹红旗今天知道就又骂又闹,嫌她胳膊肘往外拐。可她小姑子给钱给票啊,又不是白买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摊上一个极品都够受的。
  这点莫茹自然不会笑,也只能安慰一下,给冯如心情上的放松,至于如何做,自然还要对方自己去摸索。
  她就把家里要盖房子缺脊瓦的事儿告诉冯如,问问她能否帮忙。
  冯如笑道:“你还真问对人了,我帮不上忙,不过我们副社长能。我和他关系不错的,正好你们这个鸡蛋就给他了。”
  莫茹不好意思道:“会不会有点少?”
  那就要冯如担人情。
  冯如道:“不少,这都十个了呢。你们自己在家都不舍的吃,十个拿来给他还嫌少,那不是毛病了吗?”说着她就笑起来,一扫之前被嫂子压制的懦弱样子。
  到了供销社,冯如领他们去见副社长陈刚。
  恰好陈刚手上有一批砖瓦条子,不过他也是走关系给别人弄的,自己不能卖掉全部,只能处置少量。所以他没有放出口风,镇上人也都不知道,今天也算冯如试探一下想让他帮忙的,谁知道就有现成的,那自然最好。
  这条子是实货条子,不是空头条子,去了就可以提货的。
  一共有砖一千块,脊瓦两百,板瓦五百,青砖一分八一块,脊瓦四分一片,板瓦三分一片。
  周明愈和莫茹商量一下。
  莫茹笑道:“我也不懂,你决定。”
  周明愈就道:“陈社长,那我们把两百块脊瓦都买了吧。”
  这时候赚钱难赚,虽然米面便宜,可架不住工业品贵,他带了四块钱,鸡蛋卖了四块出头,也就能买200片脊瓦。
  当然,这瓦还不能直接拿回去,得拿了条子去二十里外的高戈庄窑厂去拉。
  不过这样两人也很满足,总归是买到了。
  陈刚还给他们指了窑厂的大体位置。
  冯如怕莫茹俩人不好意思,就把那鸡蛋拿过去,往副社长桌上的帽子里放了八个,笑道:“请你吃鸡蛋,这俩我拿回去。”
  陈刚笑了笑,“你这个小冯同志啊,真是雁过拔毛,这可是人家老乡给我的。”
  莫茹和周明愈拿了条子就出去。
  片刻,冯如出来,笑道:“你们拿着这个条子去窑厂,也别那么老实,看那些破的碎的次品,不用票和条子的,你们就说说,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多拉车呢。”
  莫茹忙道谢,“要是没人指点,俺们两眼一抹黑,真是有钱也买不着,多谢冯如同志。”
  冯如拉着她的手晃了晃,“我和你一见如故。”说着又问:“你读了识字班吧?”
  识字班就是扫盲班,村里办的。
  莫茹寻思自己说话不像纯乡下人那么土,忍不住点点头。
  冯如笑道:“人还是要读书,不读书就是傻子。”和她嫂子似的。
  她又问莫茹还要什么。
  莫茹手里还剩下几毛钱,来了供销社不花掉总觉得咬手,痒痒,哈哈。
  她盘算着家里各种用具,觉得还是买铁器划算。
  剪刀、镰刀、锄头、铁锨之类的,其实家里都需要,这种小件的铁器农具,不算统购统销,目前还不需要票和工业券,因为他们是乡下铁匠打制的。只不过现在铁匠也被收拢,受集体指挥安排,不能自己随意给人打制农具,也得以生产队申请的名义才行。
  不过以后难说,估计一点点东西都需要票。
  她就买了一把铲草的小铲子,这个适合女人孩子去剜野菜用。
  把手里的八块六毛钱瞬间花出去,莫茹觉得通体舒畅。
  而周明愈又把截留的两分钱拿去给莫茹买冰糖吃。
  这时候糖不是随便买的,当然要票的,但是他就两分钱,冯如就给他夹几块。
  上一次就是这样操作的。
  告辞冯如离开供销社,两人就先回家,到家正好吃晌饭。
  周明愈就和张翠花汇报一下,顺便说自己把钱都买了脊瓦,把家里的也修修。
  西间和东厢顶上脊瓦破了,现在还漏雨呢,一旦漏雨很容易烂屋笆和梁檩。
  因为是红鲤子花钱买了正经东西,张翠花不但不怪反而高兴,快步去屋里跟周老汉儿显摆呢。
  “咱红鲤子现在可有正事儿了,连脊瓦都能买着,你看你们张罗好几天还让去找张根发,啧啧。”
  周老汉儿:……
  我可没说找张根发,我是寻思等夏种忙完,拿了钱直接去找厂长,不是买不到,就看出不出血。
  不过红鲤子能用正常价格买到,也算是有本事。
  周老汉儿也觉得小儿子现在不错,挺好,吧嗒烟袋锅子也吧嗒得格外有劲儿。
  饭后周明愈说借地排车去高戈庄,张翠花道:“明天早上再去吧,天黑前肯定能回来,这会儿去还得走夜路吧。”
  周明愈道:“不一定呢,运气不好去了排不上队就得等一宿。不如现在走,天黑前到窑厂,拉了瓦就走下半夜能到家。”现在路上安全得很,没有劫路的,放心大胆走
  晚上才好办事呢,最怕就是去了提不到货才牙疼呢。
  因为路上没危险,张翠花倒也没拦着,让他借马灯带着,从家里装点煤油。
  煤油也是按票供应的,说是一户二三两,根本不够分的,都是发给生产队工分多的人家,一个队一年十五张票是好的。
  这两年张翠花存了四两,一直没舍得用,点灯都是用菜油的。
  周明愈果然去借了地排车和马灯,马灯贵、费油,买得起灯点不起油,所以农家没有买的。一般都是大队和队里用,因为这个防风防雨,队里开会或者上夜班好使。
  他把褥子和被子铺到车上让莫茹坐着,晚上还能盖着睡一觉。
  周老汉儿道:“让你三哥和你一起,拉车也能换换手。”这么一车瓦用人拉也得累得够呛。
  周明愈道:“别耽误三哥上工,我一个人折腾就行。”
  周老汉儿又道:“高戈庄是往西南走,你别走范木匠,走凤凰屯,从他们村前头往西走,再往南去,边走边问差不多就找着了。”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自己村,远的也就去镇上赶个集走个亲戚,十里开外就没去过,更不用说二三十里,找都找不着地方。
  反正家里这么多孩子,要说一个人出门拉着车去拉瓦,估计没有几个敢去的。没见过世面,别看在村里说说笑笑的,可出门就打怵,话不敢讲不好意思开口,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
  周明国还算闯实的呢,自己去乡里都有点打突,必须得跟着谁才行。
  红鲤子能自己张罗盖房子、拉瓦,周老汉儿觉得比家里这些老的少的都能干。
  张翠花又给张罗路上带的吃食,窝窝头、咸菜、汤罐,还带上俩煮鸡蛋……
  周明愈也不拒绝,收拾一下,拉着莫茹就和家里人告辞出发去高戈庄窑厂。
  这时候也没有地图,去哪里全凭一张嘴东问西问,问到明白人还行,要是问差了那也可能南辕北辙。
  尤其有些人出了门容易掉向,明明太阳在头顶上,非觉得是在北边,怎么都迷糊不过来,难受到恶心欲呕。
  周明愈和莫茹还好点,毕竟文化多,辨别方向的窍门也多。他方向感很好,走过的路基本就能记住,回来哪怕是晚上也就不用犯愁。
  二十里要是让周明愈自己走,跑跑走走估计不用俩小时就到,拉着车自然慢一些,但是他估计三四点钟也能到高戈庄的。
  一路上走村过田的,这时候麦子都收割完毕,农人们赶着牲口忙夏耕,还有一片片的青纱帐,在蔚蓝的天底下就好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浪,美丽而又生动。
  难得出远门,路上经过一些村落的时候,周明愈都拉着莫茹从村内走,顺便欣赏一下不同村落的风光。
  如此速度就慢下来。
  他们在凤凰屯看了两户人家打架的,先是夫妻俩口角,然后和拉架的打起来。
  在西南那个村子看到出殡的,那孝子哭得涕泪横流,却被人嘀咕说是他把老娘饿死的,一顿饭就给吃一小口窝窝头一口粥一口大葱。
  然后还看到了除四害的,打鸟灌老鼠的架势,比张根发等人还厉害。
  继续往前在岔路口看到一个惊了马的,那马拉着一大车粪,惊了的时候直接跳起来,两脚站立把马腹带挣断。赶马人吓得面色如土还不肯松开马缰绳,死死地拖着生怕跑了,结果被拖到差点被大车压过去。
  幸亏周明愈灵敏冲过去一把将他拖出来,那马连车带粪就冲进沟里,最后被一群人制住。
  在村民们手忙脚乱制服马的时候,周明愈就拉着莫茹继续往前走,等那人想起来要道谢他们都走远了。
  走到贾家沟的时候,他们竟然碰上了村里正在搞共产运动!
  莫茹最担心这个,因为周家庄也说了要搞共产,但是因为具体章程还没下来,所以周诚志一直压着。现在竟然碰上别的村在搞,她和周明愈就有意识地围观一下,要是发现什么问题到时候本村尽量避免一下。
  贾家沟的大队书记和大队长带着一群人,拉着车家家户户去拿粮食,说是要把粮食集中到大队里,全大队一起吃饭。谁要是敢私藏粮食搜出来上去就拳打脚踢,要是去的时候说没有回头被翻出来,那就加一等,直接打个半死。
  他们带领的所谓“搜粮队”如狼似虎,扛着棍子,书记一声令下一棍子就能把人敲翻在地。
  他们还目睹了一场大批/判,几户人家因为藏粮或者被邻居举报,或者被家里人举报,然后被叉到村里场上,大队书记指挥着几个村里的搜粮队先进分子,把几人打得吐血,一边打一边让他们承认自己搞私有化,污蔑**。
  莫茹甚至在血污的地上看到了牙齿!
  周明愈没想到贾家沟这么野蛮,看莫茹脸色有点不大好又怕贾家沟的人刁难路人,赶紧拉着她快步走了。
  莫茹心里有点沉甸甸的,“周愈,你说咱们村会不会也这样?”
  周明愈道:“不会,咱们村就张根发少数人蹦跶,其他人还是清醒的。”
  莫茹:“有时候少数人就把大多数人给祸害了。”有人撑腰连张根发那样的无赖都能翻身掌握一个村的权势,如果不是因为周家庄还有周诚志、周诚仁这些有威望的镇着,只怕跟这个贾沟村也差不多。
  周明愈回头朝着她笑笑,“别怕,咱们村不一样。”
  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保护她,绝对不让她受委屈。
  为了逗莫茹,他又开始给她哼哼猪八戒背媳妇,惹得莫茹笑起来。
  说说笑笑着,就到了高戈庄村后头的窑厂。
  窑厂也不在村里,距离村有四里路,周围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林子,有人在伐树劈柴烧窑。
  这时候天还大亮,周明愈先把莫茹安顿在门口等一下,他拿着条子去门口传达室找人问问。
  问清楚了,他就拉着莫茹进去把车停在一棵大梧桐树的树荫里让莫茹等着,他去找负责发货的钱武。
  钱武是厂长的侄子,在这窑厂里说话很管用,除了厂长就是他。
  莫茹等周明愈的时候,就拿了裤子出来缝,布虽然有很多瑕疵,但是不妨碍做衣服,毕竟后世的洞洞裤还是时尚呢。
  这时候没有松紧带买,大家的裤子都用一根麻绳当腰带系着,不结实也不方便,很容易打结。而且她是孕妇,裤腰需要肥大,系绳子更不方便,她干脆做两根布带当背带裤,正好把那些瑕疵太大的布用上。等她不穿了,也可以拆下来缝在孩子的襁褓上用来背孩子。
  正缝衣服的时候,她见几个人也拉着车进来,其中一个五大三粗,光着膀子粗着嗓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