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明愈也好奇道:“找机会打听一下,看看谁这么厉害,藏得太深了。”
  这个时候真的是一击而中,之前民主补课的时候拿出来可未必管用呢。
  于是这张作为铁证的收粮单到底是哪里来的,谁也不知道,大家议论纷纷。同时崔发忠在莫家沟彻底垮台,崔发平也被连累,崔家的几个队长、会计等队干部纷纷落马。
  在蹲点干部的主持下,莫家沟重新进行了选举,莫树杰居然被选做大队长!
  莫树杰自然不肯,再三推脱,说自己如今还在各种改造学习中,不够做大队长的资格。
  最后他做了他们生产队的会计。
  他有文化,读书识字,会算账,做会计也算是发挥所长。
  崔发忠被拿下,还有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莫树杰的成分重新判定,从中农改为了下中农。
  因为他当时没分家没有占有任何土地、财产,反而跟着长工们一起吃住干活儿,而且对村里孤寡老幼非常照顾。为了顺应民意,蹲点干部就写文件向县委负责成分评定的办公室汇报,很快就得到批复,同意将莫树杰同志的成分定为下中农。
  莫树杰的成分一变,就会连锁反应一样惠及儿女们。
  先是莫应熠入党成功。
  他听姐姐和姐夫的话,在学校一直积极向组织靠拢,之前就在老师的引荐下写了入党申请书,可惜因为成分问题被卡着,一直没有通过。
  现在莫树杰成分改变,他不再是中农的儿子而是下中农的,且他父亲莫树杰已经和爷爷莫章宗这个地主划清界限,所以莫应熠入党成功。
  然后就是大弟莫应棠。
  他原本在青海,只能做后勤方面的工作,自从成分变成下中农以后,就开始参加一些作战项目。
  他先是被提拔为班长,因为在几次自卫反击战中屡立战功,又被提拔为副排长。
  当然,关于战争以及部队的事情他是不会写太多的,毕竟战士们写家信都要经过指导员确认没有违规泄密内容才能发出的。
  这些也都是莫茹根据他的信以及津贴和周明愈推测出来的。
  转眼又是寒冬,虽然外面很多人家因为社教而倍感难熬,可先锋大队却感觉不到,靠近年底,先锋大队的年味儿越浓。
  整个村子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路边、墙根、树底下堆满了积雪,道路上没有一点积雪,走出来也不用怕脚滑会摔个大马趴。
  不少人家院墙外面堆着很多青砖,等着来年开春化冻以后翻盖房子或者猪圈、院墙,因为砖窑厂的砖瓦也不是一次就能买够的,他们也都要分几次才能攒够。如今全村已经实现百分之百的房屋都覆盖了瓦片,哪怕大雪压顶,也不至于漏水、烂屋顶。
  村里响起敲梆子的声音,有人喊着:“下粉条了,下粉条了!”
  这是招呼谁家要下粉条就去搭伙儿。
  家里准备着要吃猪肉炖粉条的就赶紧拿地瓜粉面子往食堂去,晚了赶不上那就只能自己开火。
  自己做不值当,而且技术也不行。
  今儿下粉条,第二天就杀猪。
  如今除了集体的养猪场,各家家里也养猪,既能完成供销社的任务,还能卖钱。
  一头猪到年底可以买个七十块钱左右,加上队里分红,再有砖窑厂打工赚的,先锋大队中等收入的人家一年也有将近三百块。
  这在高进县已经算是非常好的收入。
  有些大队,最好的家庭年底也收不到三百块!
  就是县里有些职工一个月也才三十块钱不到的工资,一年到头拿不到四百块,工资可包括吃喝穿用上学等一切开销呢。
  而先锋大队粮食是另外分的,这个钱就是赚的,所以很是让人眼红羡慕。
  现在先锋大队已经不算工分值,免得吓着人家,再有眼红搞事儿的。
  因为不缺粮食,村里养猪就多,年底以各生产队的名义,一个队杀个六口猪,杀了猪以后各家用工分或者钱来买,这样过年也就有肉吃。
  再穷的人家,过年这肉是一定要割的,毕竟自己队卖,可以用工分抵,算下来也没多少钱,当然要买啊。
  除了猪肉,队里又分一批麦子。
  这也是周诚志怕有些懒馋的汉子婆娘们一分到麦子就不肯吃粗粮,一口气把细粮吃光过年没面包餶餷蒸饽饽,到时候大家又吃餶餷又是炖肉的,他们寒碜得要命,他这个当队长的也面上无光,就想出这么个办法。
  下粉条,杀猪,然后社员们都按份额买肉。
  莫茹自然又比别人多买不少,一个猪头,二十斤肉,一堆排骨、筒骨。
  结果除了她在自己队买的,队里奖励她的,另外三个队也来给她送。
  周明贵带头给莫茹送肉和骨头,他知道莫茹喜欢吃猪耳朵和舌头,特意送来一副下水给她,还带着俩蹄子和一些排骨。
  陈福海和周玉贵一看也不能落后啊,现在村里的棉花就靠着劳模呢,如果不是劳模他们棉花任务都交不齐,现在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还能多卖赚钱,剩下的社员们也能分几斤呢。
  另外养鸡场、果园也都靠她指导呢。
  所以分水果劳模多分,分猪肉当然也要多分的。
  几个队长笑眯眯地,大声道:“我们就是要奖励劳模,不管分什么,都要奖励劳模,这样我们才能越收越多。劳模多吃一些,我们心里才舒坦。”
  到最后,莫茹发现她自己得的猪肉拼一头猪还富裕!
  这可把有些人给羡慕嫉妒坏了,可惜,嫉妒也没用,县委副书记来蹲点都没动得了她,那分明就是认可她以奖励的方式多吃多占了呗。
  哎,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哦。
  ……
  周明愈把肉推家去,两人收拾一下,莫茹将大部分囤在空间里,留着慢慢吃,尤其那几条最好的五花肉,她还想买点木炭回来做个烤肉吃吃呢。
  她拿出三斤肉来拎到蘑菇大棚交给丁兰英,“二嫂,这个拿回去晚上炖粉条蘑菇。”
  猪肉炖粉条蘑菇,这可是冬天家人的最爱,老奢侈了!
  丁兰英看着那有肥有瘦的一大块肉,估摸着得三斤,激动得差点没拿住,“七七娘,咋这么多呢?一斤就不少!”
  莫茹笑道:“这一顿就多吃点,让大家过过瘾。”
  家里十好几口人呢,谁吃谁不吃呢?
  丁兰英这会儿大棚也没啥活儿,就锁了门回家炖肉。
  不只是他们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今天都要吃猪肉炖粉条。
  昨天做的粉条,今天杀的猪,有人家肯定要吃猪肉炖粉条,难道他们不吃?要是自己不吃只闻别人的味儿?那多残忍啊!
  所以,家家户户都吃!
  太阳落山的时候,整个村子炖出来的肉香味儿都要飘到十里外去,就连人家的狗都站在下风口眯着眼仰着脖子一副陶醉无比的模样。
  天擦黑,莫茹领着周七七和小八去南屋吃饭。
  一进门就听着里面沸反盈天,跟有八百壮士在打架一样。
  丁兰英、张够、王金秋这两年又各添了一个孩子,加上之前的,家里真是菜市场一样热闹。
  刚进院门,就听见张够在喊:“拦子儿,你死哪儿去了,看着小三儿!”
  那边春来在喊:“娘,芒种拉了!臭死啦!”
  东厢雪花也哇哇哭,菊花在哄她,“别哭啦,屋顶都被你哭塌啦!”
  站在门口听着,简直就是养了一票三重唱歌手的乡村交响乐团!
  走在前面的周七七一脚迈过去的时候肩头缩了缩,想着还是别进去了,这么一犹豫差点摔了。
  莫茹赶紧拉着她,“想啥呢。”
  周七七吐吐舌头,“妈,幸亏小八不闹腾。”这么一比,还是安静如抱窝鸡的弟弟更可爱啊。
  莫茹不禁失笑,打趣她:“那你还要弟弟妹妹啊?”
  周七七看别人家跟不要钱一样往外蹦弟弟妹妹,她也很稀罕,觉得就一个弟弟没有妹妹不够完美,去年开始就缠着莫茹和周明愈“爸爸妈妈,我也要有个妹妹,我还要有个弟弟,我要一堆弟弟妹妹……”
  “到时候我要教他们念书、写字、讲故事,我还要让他们打乒乓球、拉手风琴,还要……”
  可惜莫茹不打算满足周七七的要求,她觉得一儿一女凑一个好,挺好的,多了也闹腾,她也怕多了自己管不过来会偏心。
  所以,这几年她和周明愈一直采取办法避孕呢。
  这也得益于她对空间的掌控越来越娴熟,驾驭空间之力得心应手,无意中让她开发出一个用空间之法避孕的绝招来。
  万无一失!

☆、第249章 失联的舅舅

  锅里的肉已经炖好; 喷香的,泥蛋儿、菊花、坷垃儿几个乖的孩子就在那里排排坐等吃肉肉; 闹腾的孩子上蹿下跳就被赶出堂屋去。
  不过今日竟然没听到张翠花呵斥孩子们的声音,倒是有点奇怪。
  见到莫茹和俩孩子过来; 大家都和他们打招呼,“他们爹呢?”
  说的是周明愈了。
  莫茹道:“去叔儿家了。”
  周明愈说要去找周诚廉几个商量熬糖的事儿。
  她进屋去帮忙摆桌子; 东间小炕桌上还放着茶壶茶杯; 诧异道:“娘; 咱家今天来客人了?”
  没人回应她。
  莫茹扭头去看张翠花; 居然在走神呢。
  这还是莫茹第一次看到张翠花走神呢,也算是稀罕事儿,也就没去打扰。
  等大家把饭桌摆好; 应该去盛粉条炖肉了啊; 众人看张翠花站在灶台前拿着大勺子,也不盛菜也不让别人盛; 啥意思呢?
  张够心里就犯嘀咕,难不成自己又得罪婆婆了?
  她一直觉得自己咋那么命苦?连着三个都是闺女!
  生不出儿子来,婆婆肯定看不起自己吧。
  虽然莫茹再三劝她不要多想; 对婆婆来说已经不缺孙子,多个少个根本无所谓; 可张够就是想不通; 不但自己郁闷; 还得拉着莫茹让莫茹赶紧再多生几个儿子出来。
  莫茹也就左耳进右耳出的。
  张够看了莫茹一眼; 努努嘴; 示意莫茹去盛菜,别人可不敢。
  莫茹就过去,从张翠花手里拿过勺子,笑道:“娘,吃饭了,你想什么呢,这么入迷。”
  张翠花这才回过神来,哦了一声,笑道:“想戏呢,想迷了,赶紧吃饭吧。”
  她把勺子给莫茹,自己去方桌前落座。
  原本家里只有一张矮饭桌,都要做小板凳吃饭,对大人来说很憋屈。后来周明愈就和周培基一起做了一张长方形的饭桌,配了几条长凳,这样一家人都能围桌吃饭。
  吃完晚饭,张够和王金秋收拾饭桌,莫茹则帮大家沏了秘制助睡眠的茶,端上来一家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农闲的时候多半就是聊过日子那些事儿,尤其这几天杀猪下粉条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呢。
  周明愈道:“明天后天队里熬糖,今年咱们自己做糖吃。”
  周七七一下子来了兴趣,“爸,真的吗?我能多吃点吗?”
  周明愈:“管够!”
  周七七立刻兴奋起来,拉着莫茹的手,“妈,你听见我爸说的了吧,可不是我先要的。”
  莫茹笑了笑:“只能吃麦芽糖,吃完以后记得刷牙漱口就行,要不一口烂牙看你怎么办。”
  周七七立刻露出自己的小米牙来,雪白整齐,“看,没有蛀牙!”
  大家笑起来。
  其他孩子听说有糖吃,也激动得跟什么一样,糖啊,这可是孩子们的最爱啊,甚至都超过了肉和大饽饽!
  说自己熬糖,大人们也非常感兴趣,纷纷问周明愈要怎么弄。
  周明愈就给他们讲讲,土法制糖其实没什么高科技含量,很多地方的老人都会,只是其中有一些窍门,比如往糖液里加石灰的时候,量多少才能保证糖不会又苦又硬很难吃。还有浸出甜汁的时候要注意多少水和原料的比例才能既不会流失糖分又不至于浪费太多燃料,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直到七点了才散。
  晚上回家以后,莫茹兑了热水让俩孩子洗漱,给他们洗干净抱上炕,姐弟俩立刻头碰头地趴在被子上拧收音机。
  莫茹问周明愈:“今儿家里来什么客人了?娘看起来有点愣神呢。”
  要是一般的客人,张翠花绝对不至于这样,所以莫茹才要问问。
  周明确就着孩子用过的水泡脚,摇摇头,“白天我一直在杀猪那里还真没看到娘招待谁了,也没听说有什么亲戚来啊。”
  这时候周七七笑眯眯地道:“你们问我啊。”
  莫茹笑嗔她,“哪儿都有你,你不是去上学了吗,你知道啥啊。”
  先锋大队小学的学生们比外面放假晚,就为了让老师给看孩子。
  周七七双手托着下巴,摇晃着两只雪白的脚丫,笑嘻嘻,“谁让我有顺风耳呢,我是不会告诉你来的亲戚是老张家屯的,嫲嫲的娘家人。”
  小八点点头,表示姐姐说的对,因为那人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