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热他一直都赤着上身干活儿,晶莹的汗水仿佛给他涂了一层薄薄的油,有一种健康青春的美感。莫茹站在那里扶着木头偷看他,她喜欢专注工作的周愈,不管是做设计图还是干农活,哪怕是他玩游戏的时候,也是表情专注生动目光明亮的。
  她想她是很爱他的,当初说离婚,真的有一种心碎的感觉。
  幸好,他没有答应。
  周明愈停下里擦汗的时候,余光瞥见她,笑道:“我现在有这么帅吗?都看傻啦。”
  莫茹:“哪里啊,我看那边有只呆鹅,多看了一眼。”他和前世模样没多少变化,不过她认识他的时候都二十多岁,没见过他17岁的样子,想必也是这样青春阳光的吧,没有后来那么老成持重。
  周明愈拉着她的手在自己脸上擦了一把汗,最后在她掌心亲了一下,让她坐在一边的树墩上休息,他则继续修理树枝。
  莫茹就坐在那里,把自己观察来的事情告诉他。
  周明愈一脸赞赏,“这人也是感觉敏锐的,就算大灾荒也能活下去。”
  莫茹好奇道:“谁这么能干?这么两天居然干了那么多事。”估计还是晚上去偷的呢,这么一想三队四队是卧虎藏龙啊,这速度一点都比她家慢。
  周明愈低声道:“估计是前面那家。”
  村里要说奇巧手艺、心眼儿多,除了周培基那一家子没别人。
  莫茹竖大拇指,“真能干!”在四队那种不求上进的队里真是白瞎了,估计也不想出力养一群懒汉。
  这时候周诚志和周老汉儿俩人也从后面过来,他们俩也是去看那一片麦子的,总归是老农民见不得浪费粮食,想去看看能不能抢救。他们也发现麦稍被掠掉的事情,虽然觉得挖墙脚不对,可想到这麦穗要是不被割掉就要烂掉。
  以他们的经验自然也能猜到是谁家,只是也不会去多嘴罢了。
  俩人过来看看周明愈准备的那些木头、石头,周诚志惊讶道:“明愈,你这孩子挺能干啊,什么时候捡了那么多石头?”
  现在盖个茅房绰绰有余。
  石头其实多半是莫茹捡的,她每天出去溜达,见到石头就捡回来,堆在这里也有一大堆。现在周家明确要盖屋子材料放在这里,别人自然不好再来拿,石头也不会被拿走盖猪圈墙去。
  周明愈笑道:“队长大爷,这是从地下扒出来的。”他指了指地基那里,自然没有那么多的,但是可以掩人耳目。
  俩老汉儿少不得还给指点一下,让他只管准备材料,至于怎么盖等夏种忙完,周诚志带人给他忙活。
  周明愈却见他爷脸色有点不大好,就问:“爷,咋回事?”
  周老汉儿背着手,捏着烟袋锅子,“也没啥,你挑这地方不孬,就盖这里。”
  周明愈却听出他话里有情绪,就看周诚志。
  周诚志道:“还不是那个大耳贼搞事儿,之前我让会计去镇上给你申请宅基地,结果他正好也去镇上汇报工作,给拦了一下子。”
  张根发和镇上几个干部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毕竟他是靠着运动起来的,又会揣摩上面心思,打土豪、土改的时候出尽风头,所以虽然不怎么识字,却还是很受器重。
  要不是他识字不多,估计早就可以当大队书记。不过他那时候钻空子入了党,现在比大队书记风光,村里的书记是个老头子,基本不管事,都是张根发蹦跶。
  周明愈冷笑道:“这么说幸亏张金乐那些人一把火把试验田给烧了。”要不他还不知道整什么幺蛾子呢,到时候再得了县里的欢心,那可更了不得。
  周诚志道:“这个你不用管,有我呢。这块地本来就是你们的,就在这里盖。材料好说,不用工分顶可以分。我把好的麦秸草都分给你,等秋天收了秫秫,再把最好的秫秸都分给你,其他人家再凑凑,这就够盖三间的了。”
  其实队里也没有多少存货,再说存货也不如现分的好,毕竟今年大丰收,长势比去年好很多,更合用。
  听他这么说周明愈也放了心,那他就继续忙活,看谁敢来给他捣乱。
  俩老头儿走了,莫茹就走过来。
  “周愈,你说那大耳贼是不是有毛病,他不是想要那些蚊子苍蝇吗?怎么还敢拦咱们盖房子?”
  周明愈道:“后来他不是要造卫星嘛,现在粮食高产是头等大事功劳最大,除四害已经尾声,掀不起浪花儿了。再过些日子都大炼钢铁,除四害更算不上多大的业绩。他就不当回事了呗。”
  莫茹点点头,“他还挺奸。”
  “心术不正,奸猾到最后也是自作孽。”周明愈本来是个比较平和的人,毕竟在机关单位历练过那么多年,不会随便和人交恶。可张根发这个人,他是真瞧不上,看都懒得看。
  傍晚时分俩人停了手里的活儿一起回去做饭。
  她从空间里拿了一小盆烤麦粒出来,淘洗一下,又让周明愈用擀面杖给擀破,做一个蒸麦饭,再做一个菜汤,弄几碗咸菜。
  现在她坐着不方便,都是让泥蛋儿帮忙烧火,菊花盯着孩子。因为她每天都有蚂蚱和知了龟跟孩子们分享,几个孩子都很喜欢她,也听她的话。
  两人正忙活着,张翠花从外面飞快地回来,对周明愈道:“红鲤子,赶紧拿麻袋、箢子,队里分麦子。”
  周明愈惊讶道:“还没交公粮,怎么这会儿就分麦子了?”以往都是要晒干以后先去交公购粮。
  张翠花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留够了公家的和集体的,剩下就是分给队员的,晚了万一分不下来呢。”
  周明愈立刻明白,三队四队的麦子不是烧了就是被雨浇烂了,今年不但分不了粮食,公购粮更没着落,上头回过神来只怕还是会问责的。
  到时候张根发个混账难免就要一队二队给均摊,要是这样,那所有粮食都交上去,一粒也不用分给老百姓。
  麦子的公粮任务可是不轻的,这是细粮,和大米一样是城里人的主要口粮。
  这当然是周诚志和周老汉儿俩人商量的结果。
  周老汉儿:“三队四队的粮食,怕是绝产了。”
  周诚志道;“那口粮、公购粮怎么办?”三队四队麦子种的多,加起来有将近五百亩,烧了将近两百亩,现在被雨拍了又得小两百亩,收回去的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多亩。当然,地里被雨拍的还没全完蛋,赶紧收也能收回来一少半,单看那俩队的人肯不肯干。
  周老汉儿吧嗒着自己的烟袋锅子,“咱们可多收了三五斗。”
  周诚志眉头紧拧,这么大的雨,说不定还下呢,这么些粮食晒不干可别烂了……
  不安全啊。
  周诚志一咬牙,“分粮!”

☆、第27章 示好

  生产队除了冬天,春夏秋基本是忙不完的农活,不下地还得沤肥干别的活儿,所以分粮食基本都是傍晚下工以后。
  一说分粮食,大家都激动地互相转告,回家拿笸箩、挎箢子、拿麻袋……
  “三队四队怕是要收不到麦子了,咱们赶紧分,免得他们来算计咱们的。”单蝶琴喜滋滋地挎着箢子跟在自己男人后面,他拿着俩麻袋。
  隔壁赵化民的老婆梁淑英听见,喊道:“别给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稀罕你们那点粮食,我们有的是高产粮,跟着大队长走,有粮食吃。”
  三对四队有些游手好闲的就跑来讽刺他们,冷言冷语,说周诚志吃独食,生怕他们三队四队的要他们的粮食就赶紧分了。
  结果一队听说二队分粮食,三队四队还那么多风言风语,他们一合计赶紧找了队长和会计也张罗着分粮食。
  周明贵一听哪里还坐得住,这样特殊的时刻,他当然不会另类。虽然按照习惯他们是交了公粮分粮食,可一队已经分了,他紧随其后也没什么不对的。
  要是不分,到时候真的有什么麻烦,那队员们还不得吃了他?
  他可没有周诚志那个本事,他向来是跟在周诚志后面跟着有样学样的。
  所以他大手一挥,也喊道:“分粮!”
  ……
  二队的会计周明阅,绰号“铁算盘”,已经在场里麦堆旁摆好一张破桌子,请好自己油光水亮的红木算盘,对着粮食产量表以及二队队员户数噼里啪啦地一阵打。
  这时候生产队分粮食有两次,夏天和秋天。
  一般来说,秋天会按照劳六人四的比例来分秋粮。意思就是把刨除公家、集体剩下的口粮分成两堆,百分之六十按照工分算,百分之四十按照人口分。当然有些地方是五五分,还有些地方改成了人口六,工分四。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等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可能还会改成人七劳三,甚至八二,劳力多人口少的人家会更吃亏一些。
  夏天分麦子,数量少,按照劳六人四的分也不值当,或者说会计懒得麻烦就直接按照人口分。扣掉应交的和集体的,剩下也没有多少,按照平均一人多少拉倒。分过的就在各家的口粮册上写分掉多少,等分秋粮的时候再扣掉。
  其实这样有人也不乐意,因为要是分粗粮比如说地瓜,五斤鲜地瓜顶一斤干粮,三斤地瓜干也可以顶一斤麦子呢。分粗粮可以多拿一点,细粮总数少不抗吃,还有一个原因细粮好吃人就吃的多,粗粮难吃吃得少可以省粮食。
  不过周诚志同意,那就按照这个办法来,队员们也没多大意见,反正也没有多少,一个人往年也就分个五十左右,今年收成好有可能分七十斤。
  这些粮食要顶到秋粮下来,顶不到的就要饿肚子。
  有会计领头扒拉算盘,那边记分员王路带着一帮男劳力,让他们把麦子过称。
  一共种了多少亩麦子,总收成多少斤,交公粮百分之二十三(麦子公粮比粗粮要多几个百分点),附加税还得是公粮的百分之五个点,除此之外还得有购粮任务,杂七杂八的上缴就超过百分之三十。当然,秋粮的时候比例就会下降很多,也就是总共百分之十七到二十。
  好在麦子除了交给公家的就是留种子和应急粮,不需要给牲口留,牲口主要吃秋天的粗粮,然后就分口粮。
  一共不到三万五千斤麦子,公购粮、种子、应急粮等等留够了,剩下的不到两万斤。
  这两万来斤按说也不能全部分掉,要按照最高口粮指标,加上秋粮一起合计,最高一个人分440斤,孩子减半,超出的总数就是余粮。余粮也要求卖给政府。
  不过这个余粮也有可操作性在里面,有没有余粮还是队长说了算,毕竟留多少粮食也是有弹性的。
  说起交公粮,既然是农民光荣的义务,自然是白交没有钱的。购粮有一点是按低于市场价收购的,大约在五分到七分一斤,余粮就是按照市场价卖给粮管所,差不多一毛八厘。
  当然这个市场价是指导价,上面定下来的,也并非自由交易价格。
  如果是黑市自由交易,那一斤麦子起码要两毛的,就好比现在城里一斤面粉一毛八分钱,如果想自己悄悄买,那至少要三毛五分钱。
  等会计算出来以后,王路就带着人把粮食分堆,公粮自然是要交最好的,颗粒饱满、晒得焦干,然后是集体的,剩下那些差的分给队员。
  周诚志在一边看着,盯着会计拿了队员们的花名册一家一户地叫。
  这时候张根发听了消息跑过来,“你们干什么?干什么?”
  ……
  张根发这几天真个是从天堂跌进地狱,急得不但头顶秃得更厉害,又上火,两眼发黑,一场大雨给他急火攻心昏过去,这两天躺在炕上下不来。
  今儿刚好一点,三队四队生产队长去请示,试验田只能拉倒,已经派人去地里继续收割。另外烧掉的两百亩不用费劲,大雨一冲也没剩下什么,不但草木灰都冲光,麦粒都冲得干干净净。
  当然他们的主要意思是问他什么时候去镇上走一趟儿,把他们两队的情况汇报一下,今年的公粮和购粮都免了,还得看看救济粮什么时候下来。
  他们收那些麦子哪一样也办不成事。
  张根发知道现在麦收造卫星的功劳是别想了,人家望仙镇发了一颗亩产三万斤的!
  粮食这事儿肯定还得全村合计,一队二队是收回来的,到时候让他们平摊一下公粮。
  他正打算得好事儿呢,就听见张金乐回来喊:“爹,爹,周诚志那个老犟驴分粮呢。”
  “什么?”张根发两眼发昏,差点又死过去,顾不得趿拉鞋子,拔脚就往外冲。
  ……
  周诚志看他气急败坏的样子,就将他拦住,示意他一边说话。
  周明愈兄弟几个立刻心领神会,示意会计和记分员动作麻利点。
  周诚志把张根发拦到一边,为难地看看天,“大队长,你看这天,别看晌午头儿还大太阳,这会儿就阴沉沉的呢。什么时候下雨都难说,镇上技术员也说了,这些天还得下呢。那麦子晒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