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莫树杰让莫应熠拿了纸笔过来,他给画了几个位置,地窖就在原本老宅的下面,除了宅子里面的入口,另外还有地道通往村外,有这些地窖不但可以屯粮,如果有什么意外还可以避难。
  当地土匪横行,靠这些秘密地窖,也躲过好几次麻烦。
  莫树杰觉得有必要告诉女儿和女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呢。
  莫茹和周明愈看了看,食堂那里就有入口,村外的出口一个在南边河沟里,还有一个在西北边小树林里。
  那片小树林原本是莫家的祖坟所在地,坟地在平坟运动中被平掉大半,原本人高的坟茔现在只有尺高。
  而且还被崔家占了,崔发厚兄弟把他们家的祖坟都迁过去,现在是崔家和莫家共用的坟地。
  这两个出口只有莫家老爷子知道,后来告诉莫文渊,莫文渊又告诉自己大儿子,大儿子临走前告诉弟弟莫树杰。
  “你们知道也好心中有个数,要是他们再想害你们,咱们也能琢磨琢磨。”莫树杰道。
  上一次崔发忠去公社给周诚志使坏,莫树杰知道以后也很愤怒,他知道崔发忠是冲着自己家来的,不敢明目张胆动自己家就去给先锋大队使坏。要是没了先锋大队的依仗,那自己又是他崔发忠手里的蚂蚁。
  周明愈笑道:“爹,这个消息太及时了。其实咱们村年年丰收,但是他年年不完成公粮任务,还整天哭穷,不过是仗着他哥哥。他低调点咱们也不去戳穿他,可他要是再给我们使坏,我们也不和他客气。”
  上一次如果不是柳红旗和相玉亭,周诚志就要被宋子杰给下绊子。
  周明愈觉得这种小人,也不得不防。
  原本他想吃了晚饭就回去,让莫茹住到莫应棠去报到,他再来接,不过现在他有了别的计划。
  饭后,他张罗着去拿知了龟。
  “我看咱们村很多树都没砍,知了龟肯定比我们村多。”
  莫应棠已经睡着,莫应斐和莫应熠非常踊跃,要一起去拿知了龟。
  周七七有点犯难,是在家里陪大舅舅还是去拿知了龟呢?
  最后,周七七被姥娘劝着留在家里,“外面黑咕隆咚的,摔一跤多疼,让他们去抓,七七在家听姥爷讲故事。”
  一听说讲故事,周七七又来精神,表示要听哪吒大闹东海的故事,她特别喜欢听大闹龙宫,什么孙悟空大闹龙宫,哪吒大闹东海,小龙女闹东海的……
  莫茹就和周明愈领着俩弟弟出门去找知了龟,他们顺着村里有树的地方走,路上也碰不到不少找知了龟的人。
  天色越来越暗,莫茹就让俩弟弟在人多的地方找,她和周明愈则逛到西北边坟茔地的小树林。
  这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毕竟是坟地一般人晚上不敢来此。
  莫茹和周明愈却不怕的,两人抹黑找一圈确定大致位置,莫茹用空间的功能来查找入口。
  很快她就试探出地下一片空洞,顺着走了走,来到了确切入口处,竟然在一座坟地下面,经过平坟运动入口已经坍塌被石板和土盖住。
  不过这也难不倒莫茹,她把那些土石收进空间,洞口就出现,立刻有阴冷的气流从里面涌出来。
  他们等了片刻,莫茹就弯腰进去,周明愈跟在后面。
  莫茹小声道:“小五哥,你去别处找知了龟,我进去瞅瞅,到时候在从这里出来。”
  周明愈怎么可能放心,自然要和她一起,毕竟这可是常年无人的地道,说不定有蛇啊老鼠的,再吓着她。
  莫茹只好同意和他一起,还把洞口堵上,免得被人发现。
  她又从空间掏出一个陶罐子,里面装满煤油,还有现成的灯芯,直接点燃,照着地道亮堂堂的。
  这地道就是在下面直接挖了夯实,没有铺砖,所以下面很潮湿,有滑腻腻的青苔之类的。
  但是并没有什么危险。
  两人顺着地道一路进去,走了一会儿就到了地道的尽头。
  莫茹又用空间感受一下,对面想必就是仓库。
  她先拿一只碗出来扣在墙上听了听,除了老鼠咔嚓咔嚓啃粮食,没有人的动静。
  她也不需要去找什么机关,直接就把那面土墙门收到空间里,紧接着掉下来好多地瓜干,她只好用空间清理一下,发现这是一个大粮囤的背部。
  两人从地瓜干的粮囤子里爬出来,瞅了瞅,地窖靠墙都是砖头砌起来的粮囤子,中间则排满了大缸。
  大缸里主要是小麦、秫秫粒、玉米粒,粮囤子里则是地瓜干、棒子等。
  很多已经发霉,泛着一股股的霉味。
  从这个粮库,还可以通往往外一个,甚至还有一个更深的地窖!每个地窖里都屯满了粮食!
  莫茹和周明愈:!!好有粮食啊!
  他们都没有逛完呢,随便找了找就有三个地窖,如果好逛逛,说不定有五六个呢?那得多少粮食啊!
  莫茹:“小五哥,他们这得囤了多少啊?”
  有莫家沟的灌溉系统,地里的庄稼年年丰收,但是村民们吃的却是灾荒之年的份量,大部分都被崔发忠他们藏起来,可想而知得有多少。
  周明愈半天才回过神来,“怕是他们自己也算不清吧。”
  莫茹嘿嘿一笑,搓搓手,“小五哥,你说咱们来了一趟不带走点,是不是太对不起自己啦?”
  周明愈:“也不用见面分一半,顺手牵羊还是要的!”
  贼不走空嘛~~~

☆、第202章 跳级

  莫茹从各粮囤和大缸里收了一些粮食,总数不少; 但是分摊开就不显眼; 谁让地窖里粮食多呢。
  收完以后约莫着时间两人离开。
  虽然他们点了油灯; 但是这里面霉气湿气阴气很重; 味道很快就会中和掉,而且这里显然很少来人,他们也不担心什么。
  两人原路退出,莫茹把那堵半米宽的厚泥墙给塞回去,还能再隔空把粮囤里的地瓜干给复原。
  多亏有升级版的空间!
  两人相视一笑又从容离开,到了地道口就把油灯熄灭收起来; 莫茹再把入口堵严实; 从别处弄一些干土把这里弄得和周围没有异样; 然后离开回家。
  月底上半夜无月,虽然星光璀璨; 却衬得地上越发黑咕隆咚,两人一路回来也没什么意外。
  莫应斐和莫应熠兄弟俩还在那里找知了龟呢。
  之前发现姐姐不见,莫应斐以为走散想去找; 却被莫应熠给拉住; “咱们分开找的多; 都挤在一起找得少。”
  莫应熠从两人一脱队就知道,一直装作不知道,还故意和别人聊天呢。
  这时候周明愈和莫茹回来; 莫茹喊道:“二弟; 三弟; 你们走哪里去了?”
  两人赶紧应了一声。
  莫应斐笑道:“姐,姐夫你们找了多少?天黑,一不小心跟你们走散了。”
  莫茹道:“找了十来个呢,家去吧。”
  几人回家,莫茹也没把事情告诉爹娘,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一家三口在莫家住了两天。
  莫茹悄悄给了沈淑君十块钱,让她给大弟缝在内衣上,如果有需要钱的地方也不至于太拮据。
  对于鸡屁股当银行的乡下,十块钱可是一大笔钱,农村就算干部家轻易也拿不出来。
  沈淑君不肯要,“你爹现在也赚钱呢,给你大弟拿两块钱去就行,他在部队里吃穿都是公家的。”
  “娘,不管花不花的就给大弟拿着,万一有个急用呢。”莫茹既然拿出来自然不会吝啬,反正她有空间呢,鸡蛋、蘑菇都能赚钱,她根本不缺钱。
  沈淑君推辞不下就留下五块,剩下的让莫茹收回去。
  莫茹只好如此。
  莫应龙领着参军的去县城报到,家里人只能在村口告别。
  一家人送莫应棠到村口,看起来最依依不舍的倒是周七七,她搂着莫应棠的脖子,突然就“舅舅!”
  听她叫得这般清爽,不再狗狗狗狗的,大家都笑起来。
  莫应棠把她举起来,“好七七,舅舅也会想你的。”
  莫茹伸手,“七七过来,舅舅该走了。”她把老大不乐意的周七七抱回来。
  莫应棠从沈淑君手里接过包袱,跟家里人挥挥手就跟着治保主任上路。
  看着他们的背影越来越远,沈淑君开始抹眼泪,这孩子一走就不回头,连句道别的话也不说,看人家二狗子和他娘又抱又告别的,虽然说义务兵就当个两年,可这两年得吃多少苦头啊……
  她寻思着,大弟还不够年纪,去了部队说不定不用上前线,当个伙头兵什么的也不错。
  莫树杰知道她的心思,也不顾别人会笑话,就用力地握握她的手,让她不要担心。
  送走了莫应棠,莫茹和周明愈也跟爹娘告辞。
  回去的路上,莫应熠吃吃地笑:“姐,我瞅着大哥转身的时候掉眼泪了呢。”
  “小熠,你要记住,大哥是为了咱们家才去当兵的。”莫茹拍拍他的肩膀,“记得给你大哥写信。”
  莫应熠一本正经道:“姐姐你放心,我也会为了咱们家好好读书的。”
  他眼睛一瞥,看到周明愈怀里的周七七正拿着一卷钱在研究呢,立刻惊讶地喊起来,“姐夫,七七怎么还有钱?”
  周七七习惯性地从自己兜兜里掏好吃的,结果掏出一卷钱来,就扯吧着研究呢,被莫应熠这么一喊就噢了一声,“钱~~”。
  周明愈从女儿手里把钱拿出来递给莫茹,“估计是大弟把钱给塞回来了。”
  莫茹:“大弟就是太要强了。”
  莫应熠:要是给我,我保管不拒绝!
  回到村里忙了两天,莫茹又和周明愈去找魏生金问问,能不能让莫应熠跳级。
  先锋大队的小学算是范木匠小学的一个班,方便附近的孩子就近上学,读完二年级以后参加范木匠小学的三年级入学考试,考上的就可以在三年级读书。
  其实很多人也不是为了让孩子读书,不过是因为自己大队有个小学班,上学不用花什么钱,孩子小挣不了工分有人看孩子教识字,不学白不学。
  读个两年,认识两三百字就成,家里并没有多高的要求。
  可莫应熠不一样,他本身脑瓜聪明,从小跟莫树杰学识字,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把国学启蒙书籍都背熟,来周家村的时候就已经能背论语、孟子这些国学典籍。
  来到周家村以后,周明愈和莫茹又给他制定新的学习计划,让他有空就读初小和高小的语文课本,把初小一二三年级的课文都背熟。至于数学,那就更简单,方法正确,寓教于乐,在吃饭干活的时候也能学不少算术题。
  这俩人的学习方法多先进啊,有他们亲自辅导,莫应熠现在进步神速,这大半年已经把初小三年级的课本都学完。
  莫茹和周明愈商量,觉得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如果能够级那就跳级。
  莫茹想争取让小弟在闹学/潮停课以前参加高考,这样他的读书生涯就不会被耽误十年。毕竟上山下乡的都是初高中生,大学生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照常读书毕业,然后分配工作。
  有多少人是在66年被耽误的,她希望小弟可以躲过这一次。
  为了这个着想,莫茹也要他跳级。
  现在读个三年级,之后肯定还要调整学制,那他又可以少读一年小学。
  当地现在还是六三三学制,小学六年,初小和高小,中学六年。
  等改成五三三制,那小学可以少读一年。
  所以,莫茹想让小弟去读三年级,跳过二年级。
  其实按照周明愈的估计,莫应熠现在的水平,读个四年级成绩都是出类拔萃的。
  魏生金可没见过这种事,非常惊讶,“莫茹同志,跳级?没有先例啊。”
  “魏老师,读书是看个人情况的,跟先例有什么关系。如果莫应熠的知识水平能够到高小水平,那他就应该去读高小,而不需要在初小浪费时间。”
  魏生金可做不了主,他来先锋大队教小学,村里只有十几个学生,大部分还是奔着让人免费看孩子的,估计读个完二年级就会辍学挣工分去。
  所以他根本没想过那么多。
  莫茹却不容许他敷衍,“魏老师,不如你去范木匠小学问问看,如果有这样的天才学生要如何安置,是去参加考试还是怎么的。”
  魏生金不敢得罪劳模,只得当天就去小学问,找了范木匠小学校长范玉军,把情况说了一下。
  范玉军听了以后对莫应熠很好奇,还有这样聪明的学生?
  现在的农村孩子,一个个木呆呆的脑子不活泛,有的孩子初小毕业连九九乘法表都用不熟练,更别说打算盘。
  还有才读了半年就把初小四年的书都念完的?
  范玉军都不信!
  魏生金却是信的,平日他上课的时候,莫应熠学得最快最好,作业对他来说太简单经常懒得做。
  一开始魏生金很生气,批评他不做作业,莫应熠说因为太简单,魏生金还不服气,非要考考这个学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